庐山游记
这就是人生,僧侣在山路几乎阻绝的寺庙里烧柴火以炊,当太阳已下山,游人已散去,云雾笼罩了山林的时候,只有野鸟的偶然鸣叫,不知是怎样的青灯黄卷的生活。寺门外的古树一呼一吸间已经过了不知几个春秋,有1600年的银杏,晋朝?谢灵运穿木屐的年代,中国还没有桌子,象日本人一样跪着吃饭。东林寺外荒草中的“虎溪桥”的破烂石碑没有游人注意,所谓的虎溪桥也快要被堵塞了。“虎溪三笑”的典故是假的,儒道释三教和谐只有在中国这样的世俗国家才有可能,因为中国人什么都不信。
晨钟暮鼓这次没有听到,另一座名山石钟山就在不远。《石钟山记》中学课文,却意外想起东坡的另一篇《后赤壁赋》里面的大鸟神仙,这种又玄又灵的意象与庐山最契合,这是一座还活在宋朝的山。
我之前的一首诗里有一句说喜鹊“被月光惊醒”。一个夜晚我也被月光惊醒了,外面夜空晴的吓人,松涛似鬼哭狼嚎般,所有隐士的诗涌上心头。半梦半醒间白昼降临的时候,宋朝的庐山一下子就没有了,倏乎到了民国。小时候读过徐志摩的《庐山石工歌》,现在翻出来看,“唉浩唉浩”的号子没有了,矮小精壮的石工确是见过一两个,还有三叠泉石阶上年轻的滑竿挑夫。俗世为了温饱的炼狱挣扎从来没有停止过,如同对来世净土的向往,这何尝不是另一种修炼,慧能不就是个烧火的粗人?
这次来的匆忙,有几个地方只是走马观花。著名的别墅村只不过看了一两栋。庐山的别墅就地取材,木石结构,加上岁月的剥蚀,与山水林木浑然一体。有的规模甚大,比如359号。庐山别墅民国时期曾有过辉煌,现在已经破落了,阴森森的,最适合作恐怖凶杀电影的背景。山上住过南京政府时期所有的大官,还有教士,列强的外交人员等等。美国的赛珍珠童年也在这里住过,当年这里绝对是最exclusive的社区。后来中共也有来过,但这里灵秀的气氛不适合草莽英雄,或者也是他们需要更阔大的舞台,比如雪山草地。美庐别墅里住过宋美龄,现在还有蒋夫人的读过的书供凭吊,都是英文,哲学宗教之类,怀疑小女子看不看得懂。不知蒋介石看什么书,《传习录》?也还有国民党大员的书信,蒋介石的字不好,好的是于右任,汪精卫的,看的时候颇发了学习毛笔字的念头。这些人有前清的秀才举人,写毛笔字都是基本功。中共一边的展览室只有毛泽东一人的字迹,笔走龙蛇的,有一副在招待所默写的《琵琶行》,这高中老师就有提过,毛默写的有错讹,但对一个大人物来说几百句的诗能背下来已经不简单。另外一篇“一山飞掷大江边”的诗我以为不怎么样,“天生一个仙人洞”是题献给江青的,更加不好,不过似乎因为毛的这首诗,仙人洞在庐山算得上首要的景点。因为40岁以上的人都有背过毛主席诗词,而这些人占了游客的一大部分,来开会的多。
仙人洞确是一大奇观,和一般的山洞不同,洞口宏阔,内部方正,恰如一个人工开凿的石室相似。不知何人发现,用来避雨最好,虽然岩壁上有滴水。很早就有道士在此修炼,现在还有个道观赫然在里面喷烟吐雾,小道士懒洋洋地瘫在椅子上打手机。石壁上各朝题咏很多,文化水平低不知道来历,只认得朱元璋一首所谓诗,其中一句“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实在是impressive。朱元璋此人是在胡适的《庐山游记》里被骂得狗血淋头的,说他装神弄鬼,杜撰出一个周颠和尚给自己头上添毫光。还有为此修了个御碑亭。御碑亭离仙人洞不远,亭上刻的两幅对子明显不是太祖的作品。内联“四壁云山九江棹,四亭烟雨万壑松”,外联“姑从此处寻踪迹,更有何人告太平”。都是非常工巧雅致的上乘之作,后一个还是流水对。亭的三面门都是铁栅锁了,所以里面供的御碑不得近观。听导游说《庐山恋》电影里的男女主人公曾在此避雨,可见80年代此门还没有锁,不过这亭突兀山顶,周围密林森森,里面又供着个装神弄鬼的《周颠仙人传》,实在不是谈情说爱的好地方。
和明太祖有关的还有一个天池寺,现在只剩几块石头,此寺明朝时也盛极一时。旁边还有一个龙鱼池,据说以前有过一种独特的爬行生物栖居,现在只有一汪臭水,估计是龙鱼太娇贵被游人看死了。以前没有上山的公路,也没有汽车、索道,游人不会多,生态自然要比现在好很多。现在山中的牯岭根本就是个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的城市,特殊一点的就是饭菜贵且十分难吃,所谓石鱼、石鸡、石耳都是骗人的。一般风景优美的地方都没有什么好吃的,更没听说过江西菜。最后一天下了山在九江竟然找了一间肯德基裹腹,岂不可笑?吃汉堡之前在九江匆匆看了一下长江,气势的确不凡,是冷兵器时代打水仗的好地方,李逵在此被李俊灌过水,宋江在浔阳楼上题反诗,更远的白居易在此送客并听琵琶……九江大桥旁边就是一座很古的镇江楼,用来锁住长江水患,想来九江人也不用怕,如果水太大,可以躲到山上去。
和庐山有关的还有一个相当有名的李白,我很不喜欢李白的大部分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秀峰瀑布不看也罢,有钱了去美洲看尼亚加拉。可惜的是错过了有名的秀峰摩崖石刻,也错过了白鹿洞书院,两处都是很有文化的地方,失掉了一个附庸风雅的好机会
晨钟暮鼓这次没有听到,另一座名山石钟山就在不远。《石钟山记》中学课文,却意外想起东坡的另一篇《后赤壁赋》里面的大鸟神仙,这种又玄又灵的意象与庐山最契合,这是一座还活在宋朝的山。
我之前的一首诗里有一句说喜鹊“被月光惊醒”。一个夜晚我也被月光惊醒了,外面夜空晴的吓人,松涛似鬼哭狼嚎般,所有隐士的诗涌上心头。半梦半醒间白昼降临的时候,宋朝的庐山一下子就没有了,倏乎到了民国。小时候读过徐志摩的《庐山石工歌》,现在翻出来看,“唉浩唉浩”的号子没有了,矮小精壮的石工确是见过一两个,还有三叠泉石阶上年轻的滑竿挑夫。俗世为了温饱的炼狱挣扎从来没有停止过,如同对来世净土的向往,这何尝不是另一种修炼,慧能不就是个烧火的粗人?
这次来的匆忙,有几个地方只是走马观花。著名的别墅村只不过看了一两栋。庐山的别墅就地取材,木石结构,加上岁月的剥蚀,与山水林木浑然一体。有的规模甚大,比如359号。庐山别墅民国时期曾有过辉煌,现在已经破落了,阴森森的,最适合作恐怖凶杀电影的背景。山上住过南京政府时期所有的大官,还有教士,列强的外交人员等等。美国的赛珍珠童年也在这里住过,当年这里绝对是最exclusive的社区。后来中共也有来过,但这里灵秀的气氛不适合草莽英雄,或者也是他们需要更阔大的舞台,比如雪山草地。美庐别墅里住过宋美龄,现在还有蒋夫人的读过的书供凭吊,都是英文,哲学宗教之类,怀疑小女子看不看得懂。不知蒋介石看什么书,《传习录》?也还有国民党大员的书信,蒋介石的字不好,好的是于右任,汪精卫的,看的时候颇发了学习毛笔字的念头。这些人有前清的秀才举人,写毛笔字都是基本功。中共一边的展览室只有毛泽东一人的字迹,笔走龙蛇的,有一副在招待所默写的《琵琶行》,这高中老师就有提过,毛默写的有错讹,但对一个大人物来说几百句的诗能背下来已经不简单。另外一篇“一山飞掷大江边”的诗我以为不怎么样,“天生一个仙人洞”是题献给江青的,更加不好,不过似乎因为毛的这首诗,仙人洞在庐山算得上首要的景点。因为40岁以上的人都有背过毛主席诗词,而这些人占了游客的一大部分,来开会的多。
仙人洞确是一大奇观,和一般的山洞不同,洞口宏阔,内部方正,恰如一个人工开凿的石室相似。不知何人发现,用来避雨最好,虽然岩壁上有滴水。很早就有道士在此修炼,现在还有个道观赫然在里面喷烟吐雾,小道士懒洋洋地瘫在椅子上打手机。石壁上各朝题咏很多,文化水平低不知道来历,只认得朱元璋一首所谓诗,其中一句“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实在是impressive。朱元璋此人是在胡适的《庐山游记》里被骂得狗血淋头的,说他装神弄鬼,杜撰出一个周颠和尚给自己头上添毫光。还有为此修了个御碑亭。御碑亭离仙人洞不远,亭上刻的两幅对子明显不是太祖的作品。内联“四壁云山九江棹,四亭烟雨万壑松”,外联“姑从此处寻踪迹,更有何人告太平”。都是非常工巧雅致的上乘之作,后一个还是流水对。亭的三面门都是铁栅锁了,所以里面供的御碑不得近观。听导游说《庐山恋》电影里的男女主人公曾在此避雨,可见80年代此门还没有锁,不过这亭突兀山顶,周围密林森森,里面又供着个装神弄鬼的《周颠仙人传》,实在不是谈情说爱的好地方。
和明太祖有关的还有一个天池寺,现在只剩几块石头,此寺明朝时也盛极一时。旁边还有一个龙鱼池,据说以前有过一种独特的爬行生物栖居,现在只有一汪臭水,估计是龙鱼太娇贵被游人看死了。以前没有上山的公路,也没有汽车、索道,游人不会多,生态自然要比现在好很多。现在山中的牯岭根本就是个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的城市,特殊一点的就是饭菜贵且十分难吃,所谓石鱼、石鸡、石耳都是骗人的。一般风景优美的地方都没有什么好吃的,更没听说过江西菜。最后一天下了山在九江竟然找了一间肯德基裹腹,岂不可笑?吃汉堡之前在九江匆匆看了一下长江,气势的确不凡,是冷兵器时代打水仗的好地方,李逵在此被李俊灌过水,宋江在浔阳楼上题反诗,更远的白居易在此送客并听琵琶……九江大桥旁边就是一座很古的镇江楼,用来锁住长江水患,想来九江人也不用怕,如果水太大,可以躲到山上去。
和庐山有关的还有一个相当有名的李白,我很不喜欢李白的大部分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秀峰瀑布不看也罢,有钱了去美洲看尼亚加拉。可惜的是错过了有名的秀峰摩崖石刻,也错过了白鹿洞书院,两处都是很有文化的地方,失掉了一个附庸风雅的好机会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