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生气
![]() |
我在青岛遇见一个带着三岁女儿旅行的妈妈。
我们聊了很多,关于书本,自由,安静最后说到了脾气。
女儿的出生是她自我的一个转折点,
对环境的抱怨转而关注自我内心的生长。
而我,也曾经有一个糟糕的脾气,
她问我,是什么改变了我?
我说,事情的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对事物的看法。
然后我向她介绍了这本非常实用的书。
这本书在大陆没有出版,据说台湾的书名是《你可以不生气》
我手里有的是一个佛教期刊对书籍的部分摘录,
但仅仅一部分摘录,也让我受益非浅,一次次穿越了情绪的风暴。
谁都有脾气,它可能在某一刻爆发了,
事实上过后你都不能相信那个歇斯底里的人会是你自己,
可以说在那一刻,你是迷失的。
我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两个人争执的时候,
我明明知晓甩出这句话会在对方心理的效果,
却会放任自己去伤害对方,甚至“享受”这种刺痛的痛快感。
事实上,这样的伤害往往是相互的,
我们习惯于把"刀子"飞出去,内心里却没有接受"刀子"的准备,
于是我们更加痛苦了。
我身边的朋友这样告诉我,
他们并不是不知道,
他们只是无法控制而已。
我想我们所谓的知道,是浅短的知道,
只是一条线上不曾移动的一个原点。
佛家有种很迷人的说法,
一个开悟的人可以知晓自己的过去、未来,
就像是站在山顶上清晰地俯瞰河流的流转。
在青岛的凯越青旅,我对偶遇的女子说,
如果我们能以纵横的思维去思索,也许我们可以少一点痛苦。
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想,
因为了解才有理解与包容,才会有爱,那么
争执自然而然会隐退了。
这是一种横向思维,
所谓纵向的思维,是不被当下的欲望所遮蔽,
如果说你站在A点,想到5米之外的B点或是15之外的C点,
当你站在知晓结果的未来回望现在的A点,
你也许便不会再如此的选择。
女子说,如此一来不是变得胆怯而无欲无求了?
我想,一个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人,必然会有明显的界限感,
内心清澈宁静所以知晓
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坚决不能做的。
的确站在A点你继续走下去,未必是走到了你预见的C点,
也许是更好的B点,也许是更坏的D点,
但对我来说,这都不重要,
我想这个世界是平的,如果你享受极度的愉悦,
你必须承担“失去”愉悦的痛苦。
如果你真正明白这一点,那么所谓的横向纵向都只是
一种无聊的说法。
回来之后,一心把“香光庄严”72期季刊选摘与大家一起分享。
美好的事物共同拥有,这感觉真的很迷人。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