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豆瓣,关于生活,关于我(二)
生活——如果你不够努力,那么你只能接受自己逐渐平庸的现实
前天,写下了这个系列文字的第一篇——关于豆瓣,文中提及近来学习、生活略有烦闷,豆友回复说“文笔挺自然的,不做作,也接地气;直觉上你的生活学习状态还算不错了”。
其实,豆友说的没错,而我说的亦没错。
我的生活、学习,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一如既往的平静如水、波澜不惊,可是也总让人觉得死气沉沉、毫无激情。曾经和友人聊天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很幸福,但是我不快乐。这句话,大约可以完全概括我当下的心理状态了吧!
幸福平稳的家庭,慈祥的奶奶,和睦的父母,出色的哥哥,健康的体魄;平静的大学生活,一本的学校,尚可的专业,不错的成绩,能拿奖学金。这一切,看起来,想起来,总让我觉得自己的是幸福的,事实上我也确实是感到幸福的,可是我却很少感觉到快乐。因为感到不快乐,所以觉得烦闷。
当然,今天我并不是要讨论我是如何不快乐的,这些有关负能量的东西就不用扩散传播了。《关于豆瓣,关于生活,关于我》这一系列的第二篇,是关于生活的,可是我又不想写关于生活的琐事,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我想写点感悟、写点体验,我想写这大学三年来自己得出的这个结论——如果你不够努力,那么你只能接受自己逐渐平庸的现实。
太多的大学生,尤其是很多一流大学的大学生,都是一路顺风顺水地过来的。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然后顺利考上不错的大学。这一路上,自己从来都是拔尖的学生,都是班级里、甚至年级里小有名号的人物。优秀是这些大学生的习惯,因为他们向来优秀。他们从来都是被家长、老师、同学、朋友所夸赞的对象,所以,自然而然地,他们不免会有点“恃才傲物,自视甚高”,按照现下的网络流行说法,那就是 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点——傲娇。
其实,这太正常不过了,一直被周围的亲友追捧着成长过来的孩子们,当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是未来精英。可是,等到上了大学,等到见识了外面的世界之后,似乎一切都变了。大学里从来不缺少有才华的优秀者,甚至可以说是优秀者遍地都是,而那些曾经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的孩子们到了大学才猛然醒悟——原来自己也只是个一般人罢了。曾经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们是难以接受现在的自己已然不再出众的现实的。大学,从来都不是一个和中学时代一样可以拼成绩比高低的地方!大学,从来都不是一个像所有中学时代里的老师所诉述的那样如象牙塔一般的地方!大学,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让学子们高枕无忧、快乐玩耍的地方!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高低,就会有各式各样的排名,各种方面的比较。即使是考进了诸如清华北大一般名校的、曾经无比耀眼、无比优秀的孩子,到了大学,一样可能会被其他人比下去,从中学时代的高居榜首演变成大学时代的落至榜尾。
我想,每一个在大学“堕落”下去的孩子,他们都不是有意要沉迷于游戏,有意要荒废了学业的。只是,那种从天之骄子到泯然众人的落差太大,他们一时难以接受而又没有足够的毅力和决心去改变现状,奋发向上,所以只能用游戏、用其他玩乐来填补自己内心的落差和空虚——将自己置于一个虚拟的世界,来逃避现实中自己不愿承受和面对的一切。
即使现今的大学不再是一个可以用学习证明一切、获得一切的地方了,但大学里依旧有那样一批被众人膜拜的大神级人物,我们谓之为——学霸!每一个不是学霸的孩子,都对自己身边的学霸怀有一种又爱又恨又妒又辱的心情。爱他们的强悍,恨他们的强悍,妒他们的强悍,又时而与同类人一起辱没他们的强悍。其实,内心深处里,谁都有要当大神的宏愿,只是现实中,所有人都有惰性,而大多数人都克服不了这种惰性,所以,只能空怀一腔想要当大神的热情,最终那一腔如火的热情却被现实中不够努力的自己慢慢浇灭。
中国的古老哲学里说,世间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所以,既有学霸之称,那就必有与之相对应的称呼——学渣。而既然有两极,那也必有两极之间的一种存在——学酥。所谓学酥,就是看起来像学霸,其实一碰都是渣渣。当然,对于“学酥”这一类人,各地各大学的称呼有异,只是我独钟情于这一说法,原因无他——我就是这种学酥。我觉得这种称呼和形容都太过贴切——我就是那种在学渣们看起来像学霸,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一碰也就是渣渣的存在。
是的,回到文章开头所述,我觉得不快乐,我觉得生活和学习都略感烦闷。我对所有的道理都很清楚,也太过有自知之明,我懂得自己烦闷的因由,可是我又知晓自己的意志力和自控力已经弱到不足以支撑自己行动起来去改变现状,所以我不快乐——而说到底,我不过是在恼自己罢了!
我恼自己每年的学习都不够努力而到了年末又会暗自叹息自己只能拿到二等奖学金;我恼自己每学期都不能认真听课做笔记而到了期末考试前又会各种焦躁;我恼自己明知自己英语口语不好却没有毅力坚持去听、去跟读VOA来改善;我恼自己把本应该用来阅读的时间花在了看网页和闲聊上;我恼自己明明希望可以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却又十分懒惰、厌恶琐事的麻烦;我恼自己明明知道自己不够努力却又无法逼得自己变得足够努力;我恼自己……我恼自己的太多太多。
让一个原本优秀的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渐渐变得不再优秀,是一个会让他的内心无比痛苦的过程。而不幸的是,我正在慢慢经历这一过程。
对于优秀的人来说,不仅要让优秀成为自己的习惯,而且要努力让自己变得卓越,只有这样你才会一直出众下去。因为,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对于曾经优秀的人来说,如果现在的你已经做不到足够的努力,那么你只能接受自己逐渐变得平庸的现实——即使不甘心,你也只能接受,因为现在的你确实不够努力。然而,你可以选择接受,但请不要自暴自弃,不要让自己的状况变得更糟。
如果不够努力,只会逐渐平庸——你昔日的骄傲再也无用,只能接受当下“泯然众人矣”的现实。你说,你能不能接受?
谨以此文,纪念我将要逝去的大学时光;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正在看似象牙塔的大学里生活着的、迷茫而不自知的孩子们。
——于2014.03.19
前天,写下了这个系列文字的第一篇——关于豆瓣,文中提及近来学习、生活略有烦闷,豆友回复说“文笔挺自然的,不做作,也接地气;直觉上你的生活学习状态还算不错了”。
其实,豆友说的没错,而我说的亦没错。
我的生活、学习,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一如既往的平静如水、波澜不惊,可是也总让人觉得死气沉沉、毫无激情。曾经和友人聊天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很幸福,但是我不快乐。这句话,大约可以完全概括我当下的心理状态了吧!
幸福平稳的家庭,慈祥的奶奶,和睦的父母,出色的哥哥,健康的体魄;平静的大学生活,一本的学校,尚可的专业,不错的成绩,能拿奖学金。这一切,看起来,想起来,总让我觉得自己的是幸福的,事实上我也确实是感到幸福的,可是我却很少感觉到快乐。因为感到不快乐,所以觉得烦闷。
当然,今天我并不是要讨论我是如何不快乐的,这些有关负能量的东西就不用扩散传播了。《关于豆瓣,关于生活,关于我》这一系列的第二篇,是关于生活的,可是我又不想写关于生活的琐事,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我想写点感悟、写点体验,我想写这大学三年来自己得出的这个结论——如果你不够努力,那么你只能接受自己逐渐平庸的现实。
太多的大学生,尤其是很多一流大学的大学生,都是一路顺风顺水地过来的。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然后顺利考上不错的大学。这一路上,自己从来都是拔尖的学生,都是班级里、甚至年级里小有名号的人物。优秀是这些大学生的习惯,因为他们向来优秀。他们从来都是被家长、老师、同学、朋友所夸赞的对象,所以,自然而然地,他们不免会有点“恃才傲物,自视甚高”,按照现下的网络流行说法,那就是 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点——傲娇。
其实,这太正常不过了,一直被周围的亲友追捧着成长过来的孩子们,当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是未来精英。可是,等到上了大学,等到见识了外面的世界之后,似乎一切都变了。大学里从来不缺少有才华的优秀者,甚至可以说是优秀者遍地都是,而那些曾经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的孩子们到了大学才猛然醒悟——原来自己也只是个一般人罢了。曾经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们是难以接受现在的自己已然不再出众的现实的。大学,从来都不是一个和中学时代一样可以拼成绩比高低的地方!大学,从来都不是一个像所有中学时代里的老师所诉述的那样如象牙塔一般的地方!大学,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让学子们高枕无忧、快乐玩耍的地方!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高低,就会有各式各样的排名,各种方面的比较。即使是考进了诸如清华北大一般名校的、曾经无比耀眼、无比优秀的孩子,到了大学,一样可能会被其他人比下去,从中学时代的高居榜首演变成大学时代的落至榜尾。
我想,每一个在大学“堕落”下去的孩子,他们都不是有意要沉迷于游戏,有意要荒废了学业的。只是,那种从天之骄子到泯然众人的落差太大,他们一时难以接受而又没有足够的毅力和决心去改变现状,奋发向上,所以只能用游戏、用其他玩乐来填补自己内心的落差和空虚——将自己置于一个虚拟的世界,来逃避现实中自己不愿承受和面对的一切。
即使现今的大学不再是一个可以用学习证明一切、获得一切的地方了,但大学里依旧有那样一批被众人膜拜的大神级人物,我们谓之为——学霸!每一个不是学霸的孩子,都对自己身边的学霸怀有一种又爱又恨又妒又辱的心情。爱他们的强悍,恨他们的强悍,妒他们的强悍,又时而与同类人一起辱没他们的强悍。其实,内心深处里,谁都有要当大神的宏愿,只是现实中,所有人都有惰性,而大多数人都克服不了这种惰性,所以,只能空怀一腔想要当大神的热情,最终那一腔如火的热情却被现实中不够努力的自己慢慢浇灭。
中国的古老哲学里说,世间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所以,既有学霸之称,那就必有与之相对应的称呼——学渣。而既然有两极,那也必有两极之间的一种存在——学酥。所谓学酥,就是看起来像学霸,其实一碰都是渣渣。当然,对于“学酥”这一类人,各地各大学的称呼有异,只是我独钟情于这一说法,原因无他——我就是这种学酥。我觉得这种称呼和形容都太过贴切——我就是那种在学渣们看起来像学霸,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一碰也就是渣渣的存在。
是的,回到文章开头所述,我觉得不快乐,我觉得生活和学习都略感烦闷。我对所有的道理都很清楚,也太过有自知之明,我懂得自己烦闷的因由,可是我又知晓自己的意志力和自控力已经弱到不足以支撑自己行动起来去改变现状,所以我不快乐——而说到底,我不过是在恼自己罢了!
我恼自己每年的学习都不够努力而到了年末又会暗自叹息自己只能拿到二等奖学金;我恼自己每学期都不能认真听课做笔记而到了期末考试前又会各种焦躁;我恼自己明知自己英语口语不好却没有毅力坚持去听、去跟读VOA来改善;我恼自己把本应该用来阅读的时间花在了看网页和闲聊上;我恼自己明明希望可以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却又十分懒惰、厌恶琐事的麻烦;我恼自己明明知道自己不够努力却又无法逼得自己变得足够努力;我恼自己……我恼自己的太多太多。
让一个原本优秀的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渐渐变得不再优秀,是一个会让他的内心无比痛苦的过程。而不幸的是,我正在慢慢经历这一过程。
对于优秀的人来说,不仅要让优秀成为自己的习惯,而且要努力让自己变得卓越,只有这样你才会一直出众下去。因为,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对于曾经优秀的人来说,如果现在的你已经做不到足够的努力,那么你只能接受自己逐渐变得平庸的现实——即使不甘心,你也只能接受,因为现在的你确实不够努力。然而,你可以选择接受,但请不要自暴自弃,不要让自己的状况变得更糟。
如果不够努力,只会逐渐平庸——你昔日的骄傲再也无用,只能接受当下“泯然众人矣”的现实。你说,你能不能接受?
谨以此文,纪念我将要逝去的大学时光;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正在看似象牙塔的大学里生活着的、迷茫而不自知的孩子们。
——于2014.03.19
-
一粒尘埃 转发了这篇日记
心中自由匡扶天下之大志,无奈却难抵现实种种之诱惑。其实自己早明白,努力便可改变现状,却一直提不起力来。这种感觉,仍在高中的我就深有所感了。
2014-03-19 20: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