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ten count》中的心理治疗
最近看了宝井老师正在连载的《ten count》,剧情停在了虐心的地方,于是当时觉得有必要念叨几句。不过此文还在脑中构思的时候,剧情竟然就在这两天进展了一话,而且还是很不得了的变化?这……觉得要说的东西变多了TuT 首先,关于黑濑对城谷采用的治疗方式,由于角色在对话中中提到过几次,但不同的翻译组翻译的名字不同,看到了“反应干涉曝光法”“暴露反应阻断疗法”之类的字眼……唔,这里稍微令我有点困惑。从实际的内容来看,黑濑所用的应该是“系统脱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是行为主义疗法中最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当事人(client)先确认会引发焦虑的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从弱到强进行等级排列,然后在放松的情况下,从最轻微的刺激逐渐过度到最严重的刺激,直到不再感到焦虑。系统脱敏还分为想象脱敏和现实脱敏两种,黑濑采取的为后者(想象脱敏则如字面意思,比如说由治疗师用语言来描述令人焦虑的情境,而并不在现实中上演)。 与系统脱敏发相反的则是内爆疗法(implosion therapy),并非一步步的接近,而是一开始就进行最为严重的刺激。按照剧情来举例,就是——并非从1开始,而是一开始就做10。(不过因为老师卖了个关子,没有填上10的内容,所以现在无法想象如果采用这种方法会是怎样的情形,不过猜想老师会故意让人大吃一惊吧= =)相比系统脱敏法,内爆疗法似乎残忍得多,但实际上,由于所有的治疗环境其实都是安全的、在治疗师的控制之下,而焦虑感本就是一种不当的条件反射,当当事人发现不管是何种刺激,其实并不会导致他所以为的可怕后果时,这种不当的条件反射也就会慢慢解除了。事实上,内爆疗法可能比系统脱敏法更加有效。 反应阻止法(response prevention)则是另外一种,可作为以上暴露疗法的辅助。此时,当事人不仅被暴露在令他焦虑的情境中,还被禁止去做可以缓解这种焦虑的行为。比如说禁止有洁癖的当事人洗手。(所以说,总觉得还是很残忍- -) 一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师都会有其出身的流派,如此看来,黑濑大概是是行为主义一派的吧。然而觉得“温情脉脉的人与事更有爱”的我(←还真好意思说啊……),实在是无法对行为主义学派产生更多的好感。记得当时心理咨询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个动画短片(名字想不起来了还请灵酱帮忙><),主人公有着“走格子路时一定要走特定的路线”这种强迫症。他的脑海中,若是步伐越界,一定会遭来类似砍手剁脚的灾难——这当然是实际不存在的。整个画面相当血腥,在某种治疗下,他终于开始打破常规,最终似乎也战胜了强迫症。但结尾耐人寻味——虽然他能像普通人一样走路了,但画面中,他原先的世界坍塌成一片废墟。 因为行为主义天生有着不看重“心灵”的倾向,不管三七二十一,能纠正行为就是王道,有时让人觉得挺粗暴。害怕蛇就描述各种蛇的样子给你听,有幽闭恐惧症,就让你关小黑屋。虽然一开始很害怕,但你看实际上也没什么让人害怕的东西出现呀,一来二去,也就没事啦……(以上玩笑)当然,现代的行为主义学疗法不仅仅是这些内容,也会融会贯通别派的长处,各流派之间也不再是孤立和对峙的。但总的来说,行为主义疗法还是对纠正那些能表现在外的非理性行为较为有效,而对更为内隐的心理问题,就有些束手无策了。 甚至在这里,行为主义疗法对城谷恐怕其实是无效的。他的进步,与其说是逐步脱敏,倒不如说是潜意识中对黑濑的信任与爱意,战胜了那些焦虑。证据就是,这些进步并不能复制到日常生活中去,换做他人就无法完成。而一方面,城谷童年回忆一闪而过的画面,到底闪了多少次呢?(这个伏笔实在是太招摇了><)不知从何开始的无意识行为,被遗忘的回忆,埋藏着童年创伤性的记忆。可以想象,当记忆的匣子被开启时,那些无法直面的重负,在治疗师的协助之下,终于烟消云散……到此,精神分析学派终于登场了= = 由弗洛伊德创建的精神分析学派,主要观点还真是极端又消极,在此就不作介绍了。后继者倒是缓和许多,比较容易被人接受。所以精神分析疗法仍是目前的主流疗法之一吧。说不定一般关于心理咨询的想象就是这样:躺在躺椅上,或进入催眠状态,然后讲述回忆,或者讲述梦境,嗯= =不过呢,总觉得一直以来都是治愈系风格的宝井老师不会让故事落脚到这种阴暗的理论上,到最后,肯定要回归到人本主义之类的,人,无论在哪个阶段,都是作为自由而成长着的个体……其实到这里已经不是什么心理治疗了,这其实叫“爱情”吧TuT! 说完了前面,好像终于可以进入中心话题了。那就是,在故事进展时越来越感受到的:黑濑,你作为心理治疗师,实在是犯规太多次了…… 顺便一说,其实心里咨询师(Counselor)和治疗师(Psychotherapist)是两种概念,简单说来,治疗师所面对的当事人问题更严重一些。不过为了叙述方便,以下都只说“心理咨询”,不再说“心理咨询与治疗”。 首先,咨询师可以和当事人成为朋友吗? 不可以。 心理咨询是一种人际帮助活动,但它并非私密性的,而是建立在一种专业的基础之上。咨询师的职业伦理是,要避免与当事人进行专业关系以外的交往,更要避免与当事人形成双重或多重关系。当咨询结束、达成目标之时,也就意味着这种关系的解除。(这么说在虐心的部分,黑濑就是故意这么做的吧……可明明就是你自己前后原则不一致= =!) 咨询可以免费吗? 不可以。 会提出“免费”,是因为怀着某种同情吗,是想要给予私人的帮助和安慰吗?可这些正是咨询活动中需要避免的成分,同情心泛滥往往只会阻碍目标的达成。咨询费用是契约的一部分,在最初就可以给人“咨询活动是具有重量的”这样一种积极的暗示,某种意义上说,它能使咨询双方都端正态度,认真起来。 当事人会爱上咨询师吗? 其实,在心理咨询中,当事人爱上咨询师也许并不是罕见的事。毕竟走入心理诊所的当事人,一定是身心都已处在痛苦和委顿状态,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的人都无法改变这种情形。而这时,如果出现一个人,主动站在亲近你的地方,对你投入情感,让你卸下心防、觉得可以信任,耐心地倾听你的话语,对于你暴露出的阴暗或愚蠢的部分并不出言嘲讽,温和地扶助你,理性地给予引导……若生活中出现这样一个人,不爱上都很难吧。虽然这种情感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错觉,也只证明了自己过去的人生是多么孤独与无助。当事人与咨询师毕竟是特殊时空下的特殊关系,是与一位鼎力相助的人保持一种密切、信任、注入了情感的信赖关系,但咨询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当事人重新“拥有自己的力量”,能够独立回归正常的生活,而非永久性地扶住。这么说来,这是一种“遇见是为了分离”的关系…… 而咨询师当然懂得这一点。所以,“当事人真诚地表达爱意时,该如何处理?”这是咨询师们在学习时代就会思索的议题。因而,相反的—— 咨询师会爱上当事人吗? 这绝对是小概率事件!虽然心理咨询是投入情感的活动,但无论是咨询师的职业修为,还是他应当遵守的职业伦理,都不会允许他这么做。所以当看到最初黑濑提出“要作为朋友”“免费”的议题时,心中总有种糟糕的感觉,觉得他作为治疗师有失其职,也预感这不太可能是一场常理上能够达成目标的咨询(所以,结果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么……)。此外,在接触之中,无意识的、暧昧的举动,怎么可能是一位咨询师会做的事情呢?全部都是犯规啊犯规!并不会有“后知后觉”的情形,咨询师是最恪守“吾日三省吾身”的人。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正暗示了黑濑一开始就没有以治疗师的身份来对待城谷吧。而后的疏离,也许是因为对怀着私心的自己却得到了城谷真诚的信任而感到了负罪感。暂时只能这么理解了- - 最后一点……作为心理医师而喜欢上同性……毕竟人类怀抱的想法各不相同,总觉得未来的职业之路会充满艰辛啊T~T ——所以说还是想太多了,这毕竟是以心理治疗为线索的爱情故事,大家想看到的,依然是两颗本不会有交集的新究竟是如何慢慢靠近的。为剧情服务时,专业性就退居其次了,而这样当事人和治疗师的故事,也不会在现实中发生。而接下来如何发展,仍然拭目以待。 PS.宝井老师除了连载《ten count》,同时还在连载另一部作品《育种者graineliers》(同时连载两部作品不会很辛苦吗- -),而这一部不仅是奇幻题材,而且又是与植物相关,虽然是虚构中的植物(嗯老师究竟有多爱植物><!)。不过,因为好奇究竟构造了怎样的世界,所以我对这边的也是兴趣满满,说不定还更多一点,也许还暗暗想过老师您要更新的话就优先更这边吧~【被拍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