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那么爱我
我在絮叨自己的所谓正经事之前,说两个和爱情有关的事儿,都是从《lens》看来的。
(1)你总是跟我谈爱情,每天给我一件小礼物。这只是其中一件,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你把我迷得晕头转向,却唯独不肯和我上床、直到你死于艾滋病后,我才知道你是那么爱我。
(2)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曾经在年轻时代遇见过一个恋人——一个磨房工的妻子。她从来没有向屠格涅夫索要过任何东西,但有一天她突然对他说,你应该给我一件东西。她要的不是名分,不是卢布,也不是永远——她要的是一块肥皂。接过肥皂后,女人匆匆地跑开了。过了一阵,她跑回来羞涩地伸出自己刚刚洗净的双手,对屠格涅夫说,像亲吻圣彼得堡客厅里的女士们的收一样亲吻我的双手吧。这个故事是屠格涅夫在很多年后,回忆的。他说,那是他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刻。而他,跪到了地上,充满感激地亲吻了女人布满泥土的双脚。
这两个小故事,在杂志里不属于一个专题里,好像是啊。但我觉得说的都是一个事情,爱情。第一个说的是恋人分手之后,留给彼此的小礼物。明显看出来,男人艾滋病死了,然后女生将礼物拿出来,说此间的故事。这个礼物看文字想象不出来,有照片,其实是一个钥匙形状的瓶起子,红酒的。大概如此。其它的信息,不知道了。第二个一看就明白了,不多说。当然第二个,之前对我,可能想的出来,但胆子小,怕出别的问题,没做过。
第一个故事,女生觉得这是真爱,实际上,男人隐瞒了自己的病情,这本身,也是一种欺骗,从这一点来说,男人生来自私,我也不例外。是不是真的男人爱这个女生,我不揣测,从字里行间,有爱的成份,但也很难说只是自私的一种表现,男人知道自己将死,女生也算是玩伴吧,让自己的魅力迷住女生,然后陪伴自己。女生这么说,是觉得男人患了艾滋病,然后没有和她上床就是爱,而且是深爱,我是觉得女生脑子有问题。不是说做爱就是爱,不做爱就是不爱,相反,也是。而是女生觉得男生没有将艾滋病传染这种可能规避掉,就是爱。我觉得不合适。总之,这是一件不那么好玩的事情,是否和爱有关,都是女生自己的意淫,而已。有人不断地说,爱是除了做爱之外的,才是爱,也偏颇。不做爱,最起码算是爱的不完整。而且不做爱,异性在一起,也不见得是爱情,有时候,别的原因,也能做出比爱更让人深思,更值得敬重的举动来。
屠格涅夫的事情,首先我是反对的。这实际上交婚外恋,难听点叫搞破鞋。我也没看到屠格涅夫和这个女人在一起,昙花一现,是劫,也是美化,不然庸俗。在没看这个故事之前,昨晚我也说了,一个老太太保存了初恋情人送的一枚银杏树叶子,大概是七十年,然后外孙女好像,在微博里帮着寻找,公安局给予的符合条件的一个人的信息,这个男人在2008年已经离世。老屠的事情和这个差不多,在本质上。我的观点是,忘记,重新开始。嗯。不然,自己过的不安生。要是真的爱,要冲破一切去完成。真爱要的是结果,分开还说真爱,是自欺欺人,充其量是美好的情感吧。老屠这个小故事,给我的感受是,磨房工的妻子肯定也和瓶起子的女主人公一样,被屠格涅夫迷倒了。她觉得自己应该把最美好的东西呈现给自己的爱人,把手洗干净,让他亲,而且如上流社会的女人那样,是想一个身份卑微,生活低贱的人,想让屠格涅夫享受到有层次的爱,其实是女人很自卑,这么说不为过。但我觉得屠格涅夫可能是被感动了,亲了人家的脚,而且强调了布满泥土。
这个就是爱是平等的,爱是情感,和外在的一切无关。这是让我感动的地方。第一个小故事,换成我,我是忍不住的,和我相比,和自己爱的女人不做爱,真是做不到。所以我在微博里发这一条之前,读时,我确实落了泪。因为我做不到的事情,别人做到了,而且也感受到有些爱,确实不需要做爱,情感真的和别的无关。回想起来,太多的情感和往事拥堵,心无出口,才从眼睛里化成水,流了出来。我在逐渐地明白一些事情,之前都是表面的,所以真的做不到。凡是能想到,理解了,还能做到的人,都是相当了不起的。这两个故事给我很多的启发,结合自己,感慨唏嘘了下。
昨晚没休息好,又开始新一轮的失眠,豆瓣也是虚无缥缈。下午开始,先收拾房间,将那些可有可无的资料和A4纸处理掉。放在书桌旁总是干扰我的视线。将最近一周的工作梳理了一遍,发现很多事情还没起头,惭愧。要等到周四,有些事情落实了,才可以大规模的开展工作。我开始尝试写周报,如果这是工作,那将失去乐趣。我把它当做每周的纪要,这样的话,心情会不同,而且不记录的话,你脑子里会觉得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忙到最后,你发现最重要的一点都没推进。这是一个警醒。很多事情只有分了轻重缓急,也就一件一件,有条不紊地处理了。一点也不用煎熬,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毕,不断地做计划,朝着既定目标推进,真是愉快的事情。
我今天的午餐竟然是半穗玉米,恒客隆那买的。那大姐。热气腾腾的,两层塑料袋儿包裹,到了家,还那么糯和热。早晨的玉米,到中午就凉了,可以一粒一粒的咬下来,不成片了。我最近一直在看一些片子或者素材类的东西。王哥说,通天塔如何好。我今天才四处翻看,相关资料找到,这个片子我居然看过。忘记了他说这是什么经典,逻辑吗?还想看一遍,品味下,但没找到好的片源,无意碰到了《上帝之城》看了一个多小时,才发现2个小时的片子啊。类似的电影场景真实恐怖,真实的世界里到底怎么样?没人知道吧。我总觉得电影是现实的某种映射或者编撰的基础。大概从现在开始,每天看书和电影的节奏开启了,不会停下来。
我这是跨界了吗?《电影镜头入门》《影视短篇的制片与导演》等等,悉数了解开看,某人说给我一套编剧的教材看,等了两三天了。不过我信,她会给我。我想了解下。大概是脑子里想象的影像太多了,最后碰巧,可能最后还真的碰到了影视上,不过,这个真是很小。我大概只适合做个制片人之类的角色,真是导演的话,一切都砸了。不过,生活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你不断地做事情,然后不断地出现新的东西,吸引你,而且都还是和过去有关的。
(1)你总是跟我谈爱情,每天给我一件小礼物。这只是其中一件,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你把我迷得晕头转向,却唯独不肯和我上床、直到你死于艾滋病后,我才知道你是那么爱我。
(2)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曾经在年轻时代遇见过一个恋人——一个磨房工的妻子。她从来没有向屠格涅夫索要过任何东西,但有一天她突然对他说,你应该给我一件东西。她要的不是名分,不是卢布,也不是永远——她要的是一块肥皂。接过肥皂后,女人匆匆地跑开了。过了一阵,她跑回来羞涩地伸出自己刚刚洗净的双手,对屠格涅夫说,像亲吻圣彼得堡客厅里的女士们的收一样亲吻我的双手吧。这个故事是屠格涅夫在很多年后,回忆的。他说,那是他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刻。而他,跪到了地上,充满感激地亲吻了女人布满泥土的双脚。
这两个小故事,在杂志里不属于一个专题里,好像是啊。但我觉得说的都是一个事情,爱情。第一个说的是恋人分手之后,留给彼此的小礼物。明显看出来,男人艾滋病死了,然后女生将礼物拿出来,说此间的故事。这个礼物看文字想象不出来,有照片,其实是一个钥匙形状的瓶起子,红酒的。大概如此。其它的信息,不知道了。第二个一看就明白了,不多说。当然第二个,之前对我,可能想的出来,但胆子小,怕出别的问题,没做过。
第一个故事,女生觉得这是真爱,实际上,男人隐瞒了自己的病情,这本身,也是一种欺骗,从这一点来说,男人生来自私,我也不例外。是不是真的男人爱这个女生,我不揣测,从字里行间,有爱的成份,但也很难说只是自私的一种表现,男人知道自己将死,女生也算是玩伴吧,让自己的魅力迷住女生,然后陪伴自己。女生这么说,是觉得男人患了艾滋病,然后没有和她上床就是爱,而且是深爱,我是觉得女生脑子有问题。不是说做爱就是爱,不做爱就是不爱,相反,也是。而是女生觉得男生没有将艾滋病传染这种可能规避掉,就是爱。我觉得不合适。总之,这是一件不那么好玩的事情,是否和爱有关,都是女生自己的意淫,而已。有人不断地说,爱是除了做爱之外的,才是爱,也偏颇。不做爱,最起码算是爱的不完整。而且不做爱,异性在一起,也不见得是爱情,有时候,别的原因,也能做出比爱更让人深思,更值得敬重的举动来。
屠格涅夫的事情,首先我是反对的。这实际上交婚外恋,难听点叫搞破鞋。我也没看到屠格涅夫和这个女人在一起,昙花一现,是劫,也是美化,不然庸俗。在没看这个故事之前,昨晚我也说了,一个老太太保存了初恋情人送的一枚银杏树叶子,大概是七十年,然后外孙女好像,在微博里帮着寻找,公安局给予的符合条件的一个人的信息,这个男人在2008年已经离世。老屠的事情和这个差不多,在本质上。我的观点是,忘记,重新开始。嗯。不然,自己过的不安生。要是真的爱,要冲破一切去完成。真爱要的是结果,分开还说真爱,是自欺欺人,充其量是美好的情感吧。老屠这个小故事,给我的感受是,磨房工的妻子肯定也和瓶起子的女主人公一样,被屠格涅夫迷倒了。她觉得自己应该把最美好的东西呈现给自己的爱人,把手洗干净,让他亲,而且如上流社会的女人那样,是想一个身份卑微,生活低贱的人,想让屠格涅夫享受到有层次的爱,其实是女人很自卑,这么说不为过。但我觉得屠格涅夫可能是被感动了,亲了人家的脚,而且强调了布满泥土。
这个就是爱是平等的,爱是情感,和外在的一切无关。这是让我感动的地方。第一个小故事,换成我,我是忍不住的,和我相比,和自己爱的女人不做爱,真是做不到。所以我在微博里发这一条之前,读时,我确实落了泪。因为我做不到的事情,别人做到了,而且也感受到有些爱,确实不需要做爱,情感真的和别的无关。回想起来,太多的情感和往事拥堵,心无出口,才从眼睛里化成水,流了出来。我在逐渐地明白一些事情,之前都是表面的,所以真的做不到。凡是能想到,理解了,还能做到的人,都是相当了不起的。这两个故事给我很多的启发,结合自己,感慨唏嘘了下。
昨晚没休息好,又开始新一轮的失眠,豆瓣也是虚无缥缈。下午开始,先收拾房间,将那些可有可无的资料和A4纸处理掉。放在书桌旁总是干扰我的视线。将最近一周的工作梳理了一遍,发现很多事情还没起头,惭愧。要等到周四,有些事情落实了,才可以大规模的开展工作。我开始尝试写周报,如果这是工作,那将失去乐趣。我把它当做每周的纪要,这样的话,心情会不同,而且不记录的话,你脑子里会觉得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忙到最后,你发现最重要的一点都没推进。这是一个警醒。很多事情只有分了轻重缓急,也就一件一件,有条不紊地处理了。一点也不用煎熬,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毕,不断地做计划,朝着既定目标推进,真是愉快的事情。
我今天的午餐竟然是半穗玉米,恒客隆那买的。那大姐。热气腾腾的,两层塑料袋儿包裹,到了家,还那么糯和热。早晨的玉米,到中午就凉了,可以一粒一粒的咬下来,不成片了。我最近一直在看一些片子或者素材类的东西。王哥说,通天塔如何好。我今天才四处翻看,相关资料找到,这个片子我居然看过。忘记了他说这是什么经典,逻辑吗?还想看一遍,品味下,但没找到好的片源,无意碰到了《上帝之城》看了一个多小时,才发现2个小时的片子啊。类似的电影场景真实恐怖,真实的世界里到底怎么样?没人知道吧。我总觉得电影是现实的某种映射或者编撰的基础。大概从现在开始,每天看书和电影的节奏开启了,不会停下来。
我这是跨界了吗?《电影镜头入门》《影视短篇的制片与导演》等等,悉数了解开看,某人说给我一套编剧的教材看,等了两三天了。不过我信,她会给我。我想了解下。大概是脑子里想象的影像太多了,最后碰巧,可能最后还真的碰到了影视上,不过,这个真是很小。我大概只适合做个制片人之类的角色,真是导演的话,一切都砸了。不过,生活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你不断地做事情,然后不断地出现新的东西,吸引你,而且都还是和过去有关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