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侣是另一种生物
情侣真是一种奇怪的生物,他们无处不在,无所不作。他们在中山公园的长凳上,在食堂排队长龙里,在三更半夜的大街上,在热气腾腾的小面馆,在温暖而窒息的被窝。他们说话,打饭,唱跑调的歌,往面里加醋,互相抱着取暖。
真是搞不懂。
所以对于情侣,一开始我是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的。这现在在我看来酷得有些欠揍的态度部分来自于内心深处隐隐约约感受到的一种“遗世而独立”的得意感。
你看,他们爱得死去活来的,啧啧。比如吧,“牵手纪念日”、“相恋XX周年纪念日”、“白色情人节”、“黑色情人节”、”红色情人节”、“蓝色情人节”、“咖啡色情人节”,“草绿色情人节”以及“‘这个颜色看起来像柠檬黄又带点深海蓝具体叫什么色我也不太清楚’色情人节”,一年中有那么多节日等着他们去焦头烂额。不仅如此,还有巧克力、玫瑰花、笔记本、通话费、情侣装、大头贴以及电影票等着他们去买单。最致命的,猜疑、厌倦、疲惫等不可避免地附着在爱情表皮上的负面情绪也随时等着他们去撕心裂肺、去苦不堪言。
而我,就远远地站在局外人的角度,隔岸观火,幸灾乐祸。我要是再搬来一张小塑料椅,坐在上面嗑起瓜子来,且津津有味地看着,时不时还拍下大腿发出一两声大笑,那么以上的那种得意感马上就能转变成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
而你再看看我,一个人,某刻突发奇想想去哪就去哪,爱点生菜就点生菜,喜欢往面里加醋就使劲加个痛快。就因为我一个人,所以决定了我不需要考虑“她会不会不想去那里啊或者会不会刚好没空啊?”、“坐在对面那个女孩她吃不吃生菜啊?”以及“我一下子放这么多醋会不会被认定为重口味而给人印象不好啊?”这类问题。
相对于爱情中那些湿嗒嗒、黏糊糊,甚至在我看来是近于繁文缛节的东西,没有爱情给了我一种清空回收站的清爽感,那些繁杂的项目、资料、音频、短片、缓存,一下子全没掉了,这样多好。
而且,两个在一起产生的熵得有多大啊,在爱情这个密闭的容器里,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不管我们怎么努力,最后的熵总值也完全只能以爆炸型几何增长的趋势演进。我已经难以忍受抽屉被人乱翻后物品稍微凌乱的状态,怎么可能允许有人擅自闯入我的生活,把我的所有东西都重新布置、重新装饰、重新上色甚至是重新改造呢?不。
所以,我这样想着,同时也就沉浸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我肯定自我吹捧中不自觉过了好多年。
直到某个晚自习。那时我做一道数学题,然后自习室进来了一对情侣。起初我没在意,继续做我的题目,后来他们开始窃窃私语了,于是我具体的心理活动如下:“根据拉格朗日中值定理,f(x)=x^2——哈哈哈你怎么可以这么说——不要理那对情侣,毛泽东不就在闹市区看书吗。”,“重新来,根据拉格朗日中值定理,f(x)=——不会吧哈哈?然后她真的就……”,“冷静,再来,根——哈哈哈哈哈你好坏啊——“, “我操”,我在心里面默默骂了句脏话。我当时义愤填膺,就想情侣这生物,连自习室这块带有明显单身性质的地方也不放过。你们来这地方完全是个巨大的矛盾,你们秀恩爱影响到我学习了,这样不好,如果你们秀恩爱没有影响到我学习,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而相反影响到你们的虚荣心,那样就更不好了。所以,我决定亲自化解这个矛盾。所以,我转个身去,给了他们一个白眼,希望透过我那正义、果敢、带有震慑性的眼神可以向他们传达出“草泥马滚去汉庭七天如家自习吧你们”。结果令我惊讶的事情发生了,他们联合起来,给了我两个白眼,从中我接收到了“看什么看没看过情侣啊屌丝活该在自习室做题孤独一辈子”的强烈信息。
然后我就败下阵来了,收拾好桌面上的教科书、草稿纸和中性笔,灰溜溜地走了。如果当时给我画点妆,让我默默抽泣着走出教室,最好还在门口不小心摔一跤,这时哀伤的配乐奏起,估计在场观众都会被我的凄惨遭遇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流下同情的泪水。
这件事对我触动特别大,因为在这之前,我都是站在一个安全的距离外,像一个岛上的物种对望着另一个岛上的物种,远远地观察甚至是幻想他们的生活。而当我终于有机会登上岛,真正接触他们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自己处于一种人数上的劣势,寡不敌众这个概念被我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这些年来,更多的朋友,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渐渐脱离个体单独的存在,慢慢完成从第一人称单数“我”到第一人称复数“我们”的转变,之前那个充满稚气的“他”也逐渐变成趋于成熟的“他们”,像各自生活的氢气和氯气,在点起爱情的火花后就以稳定的游离态溶于爱情的水中了。
我才恍然发现事实其实是“众人皆醒我独醉”。他们已经成双成对地在对岸安营扎寨,过起“从此以后他们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童话般的生活了。有时候他们还会看到对岸一个傻逼,一个人,搬块小塑料椅,嗑着瓜子,时不时还发出一两声笑呢。
呵呵。
于是我就不那么开心了。当我关掉电视,那些跳动的画面和欢声笑语戛然而止,头顶的灯打在身上,时不时还闪两下,整个房间突然鸦雀无声,我看着自己的影子。
我就不会那么开心了。
静下来想一想,我发现除了我能想到的不好,爱情本身,还是很美好的。把爱情中的快乐和悲伤抵消掉,我想剩下的也该是一些美好的事物吧,比如回忆、经历以及小清新们所说的“最重要的是你爱过”。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对此趋之若鹜呢?至少大多数人证明了这一点。
虽然在爱情里,总是不断受伤不断愈合。爱情所呈现的有时候是明亮的一面,有时候镜头一晃,又呈现出它晦暗的另一面。但这样不停起起伏伏的波澜,总好过我那生活死水一谭吧。
虽然爱情像一台巨大的搅拌机,把我们投入其中的焦躁、愉悦、不安、惊喜、失落等情绪统统碾碎,不分青红皂白就榨取成一杯“爱情果汁”(据说根据各种情绪所占的比率不同,调配出来的味道也因人而异),但是这总好过我每天喝白开水吧。
可我总觉得吧,像我这种长年累月没有接触爱情或者被爱情接触的人,我的那个爱情搅拌机应该是生锈转不动了,或者是在我接通电源之后悠悠转几下,然后就“哐当”一声卡住不动了,索性给我留下半成品的爱情。
哎。
我真开始羡慕那些情侣了,就像丑小鸭羡慕白天鹅那样。
有时候比如现在,我真希望有一天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然后我们牵手双双进化为情侣这种奇怪的生物。
然后我们无处不在,无所不作。我们在中山公园的长凳上,在食堂排队长龙里,在三更半夜的大街上,在热气腾腾的小面馆,在温暖而窒息的被窝。我们说话,打饭,唱跑调的歌,往面里加醋,互相抱着取暖。嗯,我们。
真是搞不懂。
所以对于情侣,一开始我是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的。这现在在我看来酷得有些欠揍的态度部分来自于内心深处隐隐约约感受到的一种“遗世而独立”的得意感。
你看,他们爱得死去活来的,啧啧。比如吧,“牵手纪念日”、“相恋XX周年纪念日”、“白色情人节”、“黑色情人节”、”红色情人节”、“蓝色情人节”、“咖啡色情人节”,“草绿色情人节”以及“‘这个颜色看起来像柠檬黄又带点深海蓝具体叫什么色我也不太清楚’色情人节”,一年中有那么多节日等着他们去焦头烂额。不仅如此,还有巧克力、玫瑰花、笔记本、通话费、情侣装、大头贴以及电影票等着他们去买单。最致命的,猜疑、厌倦、疲惫等不可避免地附着在爱情表皮上的负面情绪也随时等着他们去撕心裂肺、去苦不堪言。
而我,就远远地站在局外人的角度,隔岸观火,幸灾乐祸。我要是再搬来一张小塑料椅,坐在上面嗑起瓜子来,且津津有味地看着,时不时还拍下大腿发出一两声大笑,那么以上的那种得意感马上就能转变成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
而你再看看我,一个人,某刻突发奇想想去哪就去哪,爱点生菜就点生菜,喜欢往面里加醋就使劲加个痛快。就因为我一个人,所以决定了我不需要考虑“她会不会不想去那里啊或者会不会刚好没空啊?”、“坐在对面那个女孩她吃不吃生菜啊?”以及“我一下子放这么多醋会不会被认定为重口味而给人印象不好啊?”这类问题。
相对于爱情中那些湿嗒嗒、黏糊糊,甚至在我看来是近于繁文缛节的东西,没有爱情给了我一种清空回收站的清爽感,那些繁杂的项目、资料、音频、短片、缓存,一下子全没掉了,这样多好。
而且,两个在一起产生的熵得有多大啊,在爱情这个密闭的容器里,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不管我们怎么努力,最后的熵总值也完全只能以爆炸型几何增长的趋势演进。我已经难以忍受抽屉被人乱翻后物品稍微凌乱的状态,怎么可能允许有人擅自闯入我的生活,把我的所有东西都重新布置、重新装饰、重新上色甚至是重新改造呢?不。
所以,我这样想着,同时也就沉浸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我肯定自我吹捧中不自觉过了好多年。
直到某个晚自习。那时我做一道数学题,然后自习室进来了一对情侣。起初我没在意,继续做我的题目,后来他们开始窃窃私语了,于是我具体的心理活动如下:“根据拉格朗日中值定理,f(x)=x^2——哈哈哈你怎么可以这么说——不要理那对情侣,毛泽东不就在闹市区看书吗。”,“重新来,根据拉格朗日中值定理,f(x)=——不会吧哈哈?然后她真的就……”,“冷静,再来,根——哈哈哈哈哈你好坏啊——“, “我操”,我在心里面默默骂了句脏话。我当时义愤填膺,就想情侣这生物,连自习室这块带有明显单身性质的地方也不放过。你们来这地方完全是个巨大的矛盾,你们秀恩爱影响到我学习了,这样不好,如果你们秀恩爱没有影响到我学习,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而相反影响到你们的虚荣心,那样就更不好了。所以,我决定亲自化解这个矛盾。所以,我转个身去,给了他们一个白眼,希望透过我那正义、果敢、带有震慑性的眼神可以向他们传达出“草泥马滚去汉庭七天如家自习吧你们”。结果令我惊讶的事情发生了,他们联合起来,给了我两个白眼,从中我接收到了“看什么看没看过情侣啊屌丝活该在自习室做题孤独一辈子”的强烈信息。
然后我就败下阵来了,收拾好桌面上的教科书、草稿纸和中性笔,灰溜溜地走了。如果当时给我画点妆,让我默默抽泣着走出教室,最好还在门口不小心摔一跤,这时哀伤的配乐奏起,估计在场观众都会被我的凄惨遭遇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流下同情的泪水。
这件事对我触动特别大,因为在这之前,我都是站在一个安全的距离外,像一个岛上的物种对望着另一个岛上的物种,远远地观察甚至是幻想他们的生活。而当我终于有机会登上岛,真正接触他们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自己处于一种人数上的劣势,寡不敌众这个概念被我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这些年来,更多的朋友,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渐渐脱离个体单独的存在,慢慢完成从第一人称单数“我”到第一人称复数“我们”的转变,之前那个充满稚气的“他”也逐渐变成趋于成熟的“他们”,像各自生活的氢气和氯气,在点起爱情的火花后就以稳定的游离态溶于爱情的水中了。
我才恍然发现事实其实是“众人皆醒我独醉”。他们已经成双成对地在对岸安营扎寨,过起“从此以后他们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童话般的生活了。有时候他们还会看到对岸一个傻逼,一个人,搬块小塑料椅,嗑着瓜子,时不时还发出一两声笑呢。
呵呵。
于是我就不那么开心了。当我关掉电视,那些跳动的画面和欢声笑语戛然而止,头顶的灯打在身上,时不时还闪两下,整个房间突然鸦雀无声,我看着自己的影子。
我就不会那么开心了。
静下来想一想,我发现除了我能想到的不好,爱情本身,还是很美好的。把爱情中的快乐和悲伤抵消掉,我想剩下的也该是一些美好的事物吧,比如回忆、经历以及小清新们所说的“最重要的是你爱过”。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对此趋之若鹜呢?至少大多数人证明了这一点。
虽然在爱情里,总是不断受伤不断愈合。爱情所呈现的有时候是明亮的一面,有时候镜头一晃,又呈现出它晦暗的另一面。但这样不停起起伏伏的波澜,总好过我那生活死水一谭吧。
虽然爱情像一台巨大的搅拌机,把我们投入其中的焦躁、愉悦、不安、惊喜、失落等情绪统统碾碎,不分青红皂白就榨取成一杯“爱情果汁”(据说根据各种情绪所占的比率不同,调配出来的味道也因人而异),但是这总好过我每天喝白开水吧。
可我总觉得吧,像我这种长年累月没有接触爱情或者被爱情接触的人,我的那个爱情搅拌机应该是生锈转不动了,或者是在我接通电源之后悠悠转几下,然后就“哐当”一声卡住不动了,索性给我留下半成品的爱情。
哎。
我真开始羡慕那些情侣了,就像丑小鸭羡慕白天鹅那样。
有时候比如现在,我真希望有一天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然后我们牵手双双进化为情侣这种奇怪的生物。
然后我们无处不在,无所不作。我们在中山公园的长凳上,在食堂排队长龙里,在三更半夜的大街上,在热气腾腾的小面馆,在温暖而窒息的被窝。我们说话,打饭,唱跑调的歌,往面里加醋,互相抱着取暖。嗯,我们。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