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占有每个人的7x24小时——互联网对影视产业的全面入侵的深层原因
2014年注定是全球影视互联网行业狼烟遍地的一年。开年大戏“来自韩国的《星你》”让全亚洲的啤酒炸鸡卖到脱销,中国几度低迷的活禽市场打死都想不到自己竟是被来自400年前的外星人所拯救;而地球另一边的北美影视圈正在为2月13号美国总统奥巴马为《纸牌屋》发的一句twitter陷入狂热,各路美利坚屌丝发明的“马拉松”追剧神器也被笔者连点32个赞。就在今年的情(火)人(把)节档一场“韩美大战”在中国互联网上演,而《星你》以在爱某艺破6亿的点击率的据对优势傲视《纸牌屋》在某狐视频破3000万点击率成为绝对收视王(《纸牌屋》上线比较晚(2月14日),所以这个点击率比较吃亏)。
看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是的你没有看错,这些轮番上演的抢眼球大戏跟中国影视圈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身为一个影(网)视(络)从业者(干着什么什么的活,然后赚着什么什么的钱。满脸血。)笔者感到有什么东西仿佛从眼角划过。其实,抛开各种大数据(主要是没什么可比较的,两部剧的数据调查都做得比较到位),单纯只从剧作角度分析,在中国,两部剧的收视率的悬殊就已成定局。
《纸牌屋》走精英路线,追求的就是不接地气儿,人家从语速上就不走平民路线,高速交替的中文字幕,就让它预先流失了大批中(lao)老(hua)年(yan)潜在观众群。说到中老年观众,王岐山正好在两会推荐了这两部剧,而笔者的父亲大人却很出笔者意料之外的选择看《星你》而忽略了《纸牌屋》。笔者大感不惑,遂询问之,得到的答案是,《纸牌屋》他怕自己看不懂(汗)。是的,跳跃的故事节奏又让它流失掉了另一批潜在收视群。而美国政界白宫丑闻这种严肃的题材,恐怕也并不讨好现在视频网站目标观众的主力军90后和00后们。
而反观《星你》,一部轻松娱乐浪漫温馨不费脑子又有超能力科幻题材包装的时装偶像剧,从题材来说简直是0-100岁全年龄向。关于题材有多重要,这里有一个例子,本人在上大学时所学游戏专业,系里经常会请一些牛掰的游戏公司的游戏制作大神来当客座教授,当时有一个同学向大神提了个问题,问他平时下班回家都玩什么游戏,大家都以为会他会玩什么高端的战略类游戏,没想到听到的答案让人非常傻眼,他玩的是一款非常普通的射击类游戏,画面暴力血腥+操作简单。原理非常简单,白领们经过一天高强度的脑力工作后,下班后最大的愿望就是不用再动脑子了。而这部分下班后累觉不爱的上班族构成了视频网站一半以上的收视群体。本剧成功最大的功臣不是人而是韩国电视剧制作行业编剧中心制的体制。这一先天优势,就是后天畸形的天朝电视剧制作业望尘莫及的。正当我们的编剧还在产业链最低端跪求维权、哭诉待遇不公、拿不到酬金尾款的时候,美日韩这些电视产业成熟的编剧从业者们正站在食物链的最高处数钱数到手软。经常看美剧的朋友们也许会发现美剧的编剧被叫作Creator(创造者),他们是首席编剧,他们是剧集老板,他们决定着演员导演制片以及整个主创的生杀大权,最重要的是他们是赚的最多的那个人。笔者的一个编剧朋友有次在朋友圈抱怨,在剧本开发上扣扣索索实在是一个不明智的事,你请一个1000万的男一号跟换个500万的男一号差出来的票房,往往在编剧这儿十几万就能给你补回来。现在让我们说回《星你》的创造者编剧朴智恩。鉴于女性编剧的先天优势,她非常擅长处理感情戏和其细节,男女主角的日常生活互动的细节非常可爱有趣又接地气,不管男性观众女性观众可以任意自我代入毫无违和感。而剧本最大的成功当属两位男女主角的人设,用一句网友说过的话就是千颂伊是所有女人最想成为的女人而都敏俊是所有女人最想得到的男人,它满足了所有女人的终极幻想,招数之狠几乎绝杀韩国本土所用同行编剧(防火防盗防同行)。当然,由于带有科幻和悬疑犯罪元素,剧作上无法自圆其说的小bug也是比比皆是,此剧玩黑大韩民国人民警察,一次次挑战着人类的忍耐极限,究其原因无非是跟外挂星人都教授比起来反派实在太弱(除了人设弱了点,二哥你演的还是很好的),所以编剧只好弱弱地在非主要角色的智商上找补。但是瑕不掩瑜,除了剧作再加上强大的导演、摄像、剪辑、置景、服装、道具、润物细无声的广告植入(再次感谢编剧)和两位男女主角献出绳命的表演,对了,还有所有网友剧迷的推波助澜,才让我们目睹了这场发生在中国互联网上的营销奇迹。
笔者兜了如此大一个圈子,终于进入正题(咳咳)。之所以拿《纸牌屋》和《星你》兜圈子,就是因为它们都发生在了中国的互联网,而且绝非偶然,硬要说其实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在中国,互联网巨头都已察觉到了影视业这块潜藏巨大利益有待发掘的大蛋糕,纷纷涉足影视产业,各种入股、收购、合并屡见不鲜。一时间各种大数据研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长满祖国大地。在不久的将来,可以不负责任地说,得“移动终端视频入口”者得天下。传统电视台将经受有史以来最大冲击或者直接被毁灭。当各种互联网电视、互联网盒子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和更高品质的服务进入每个家庭,传统电视台为了生存将何去何从?今年2月,上海广电(SMG)紧急宣布改革,决心之大、范围之广仿佛已到了生死存亡之秋。
根据阿里巴巴提供的数据,淘宝网在今年1月初-2月情人节档期,“全智贤”“金秀贤”等关键字搜索次数程爆炸式增长,各种代购店家和免税商店几度断货,“千颂伊同款”和都教授的照片成了点石成金的终极武器。受《星你》的影响和启发,中国的影视业和各大电商发现了有别于传统广告的营销方式——植入营销。其实中国的影视作品涉猎植入广告已久,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各种植入生硬、手法拙劣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究其本质原因,人类都是受利益驱使,编剧往往通过植入不光得不到实际利益,反而会觉得跟自己的艺术创作格格不入,但是自己只是个给制片方打工、有时连尾款都拿不到的弱势群体,为了生存只好把植入广告做的应付了事。所以,在中国植入广告做不好的本质原因,还是我刚刚提到的,国内编剧处于食物链最底端的产业结构造成的。令人欣喜的是,随着互联网对影视行业的入侵,笔者盲目乐观的认为编剧的重要性正在渐渐得到认知(通过几大视频网站的自制剧大混战就可见一斑)。
当然,新技术的发明也强势的推动着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目前已经有人提出了基于图像的检索这个概念。众所周知传统检索方式是基于关键字的检索,而一旦基于图像的检索成为现实,视频网站马上就会变成电商的一个凶残的流量入口,怪不得各大互联网巨头收购完视频网站接着转头就打起了电商的主意。你们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而作为一介屁民,我们只能在这一切还没有变成现实前看紧自己的钱包。
看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是的你没有看错,这些轮番上演的抢眼球大戏跟中国影视圈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身为一个影(网)视(络)从业者(干着什么什么的活,然后赚着什么什么的钱。满脸血。)笔者感到有什么东西仿佛从眼角划过。其实,抛开各种大数据(主要是没什么可比较的,两部剧的数据调查都做得比较到位),单纯只从剧作角度分析,在中国,两部剧的收视率的悬殊就已成定局。
《纸牌屋》走精英路线,追求的就是不接地气儿,人家从语速上就不走平民路线,高速交替的中文字幕,就让它预先流失了大批中(lao)老(hua)年(yan)潜在观众群。说到中老年观众,王岐山正好在两会推荐了这两部剧,而笔者的父亲大人却很出笔者意料之外的选择看《星你》而忽略了《纸牌屋》。笔者大感不惑,遂询问之,得到的答案是,《纸牌屋》他怕自己看不懂(汗)。是的,跳跃的故事节奏又让它流失掉了另一批潜在收视群。而美国政界白宫丑闻这种严肃的题材,恐怕也并不讨好现在视频网站目标观众的主力军90后和00后们。
而反观《星你》,一部轻松娱乐浪漫温馨不费脑子又有超能力科幻题材包装的时装偶像剧,从题材来说简直是0-100岁全年龄向。关于题材有多重要,这里有一个例子,本人在上大学时所学游戏专业,系里经常会请一些牛掰的游戏公司的游戏制作大神来当客座教授,当时有一个同学向大神提了个问题,问他平时下班回家都玩什么游戏,大家都以为会他会玩什么高端的战略类游戏,没想到听到的答案让人非常傻眼,他玩的是一款非常普通的射击类游戏,画面暴力血腥+操作简单。原理非常简单,白领们经过一天高强度的脑力工作后,下班后最大的愿望就是不用再动脑子了。而这部分下班后累觉不爱的上班族构成了视频网站一半以上的收视群体。本剧成功最大的功臣不是人而是韩国电视剧制作行业编剧中心制的体制。这一先天优势,就是后天畸形的天朝电视剧制作业望尘莫及的。正当我们的编剧还在产业链最低端跪求维权、哭诉待遇不公、拿不到酬金尾款的时候,美日韩这些电视产业成熟的编剧从业者们正站在食物链的最高处数钱数到手软。经常看美剧的朋友们也许会发现美剧的编剧被叫作Creator(创造者),他们是首席编剧,他们是剧集老板,他们决定着演员导演制片以及整个主创的生杀大权,最重要的是他们是赚的最多的那个人。笔者的一个编剧朋友有次在朋友圈抱怨,在剧本开发上扣扣索索实在是一个不明智的事,你请一个1000万的男一号跟换个500万的男一号差出来的票房,往往在编剧这儿十几万就能给你补回来。现在让我们说回《星你》的创造者编剧朴智恩。鉴于女性编剧的先天优势,她非常擅长处理感情戏和其细节,男女主角的日常生活互动的细节非常可爱有趣又接地气,不管男性观众女性观众可以任意自我代入毫无违和感。而剧本最大的成功当属两位男女主角的人设,用一句网友说过的话就是千颂伊是所有女人最想成为的女人而都敏俊是所有女人最想得到的男人,它满足了所有女人的终极幻想,招数之狠几乎绝杀韩国本土所用同行编剧(防火防盗防同行)。当然,由于带有科幻和悬疑犯罪元素,剧作上无法自圆其说的小bug也是比比皆是,此剧玩黑大韩民国人民警察,一次次挑战着人类的忍耐极限,究其原因无非是跟外挂星人都教授比起来反派实在太弱(除了人设弱了点,二哥你演的还是很好的),所以编剧只好弱弱地在非主要角色的智商上找补。但是瑕不掩瑜,除了剧作再加上强大的导演、摄像、剪辑、置景、服装、道具、润物细无声的广告植入(再次感谢编剧)和两位男女主角献出绳命的表演,对了,还有所有网友剧迷的推波助澜,才让我们目睹了这场发生在中国互联网上的营销奇迹。
笔者兜了如此大一个圈子,终于进入正题(咳咳)。之所以拿《纸牌屋》和《星你》兜圈子,就是因为它们都发生在了中国的互联网,而且绝非偶然,硬要说其实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在中国,互联网巨头都已察觉到了影视业这块潜藏巨大利益有待发掘的大蛋糕,纷纷涉足影视产业,各种入股、收购、合并屡见不鲜。一时间各种大数据研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长满祖国大地。在不久的将来,可以不负责任地说,得“移动终端视频入口”者得天下。传统电视台将经受有史以来最大冲击或者直接被毁灭。当各种互联网电视、互联网盒子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和更高品质的服务进入每个家庭,传统电视台为了生存将何去何从?今年2月,上海广电(SMG)紧急宣布改革,决心之大、范围之广仿佛已到了生死存亡之秋。
根据阿里巴巴提供的数据,淘宝网在今年1月初-2月情人节档期,“全智贤”“金秀贤”等关键字搜索次数程爆炸式增长,各种代购店家和免税商店几度断货,“千颂伊同款”和都教授的照片成了点石成金的终极武器。受《星你》的影响和启发,中国的影视业和各大电商发现了有别于传统广告的营销方式——植入营销。其实中国的影视作品涉猎植入广告已久,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各种植入生硬、手法拙劣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究其本质原因,人类都是受利益驱使,编剧往往通过植入不光得不到实际利益,反而会觉得跟自己的艺术创作格格不入,但是自己只是个给制片方打工、有时连尾款都拿不到的弱势群体,为了生存只好把植入广告做的应付了事。所以,在中国植入广告做不好的本质原因,还是我刚刚提到的,国内编剧处于食物链最底端的产业结构造成的。令人欣喜的是,随着互联网对影视行业的入侵,笔者盲目乐观的认为编剧的重要性正在渐渐得到认知(通过几大视频网站的自制剧大混战就可见一斑)。
当然,新技术的发明也强势的推动着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目前已经有人提出了基于图像的检索这个概念。众所周知传统检索方式是基于关键字的检索,而一旦基于图像的检索成为现实,视频网站马上就会变成电商的一个凶残的流量入口,怪不得各大互联网巨头收购完视频网站接着转头就打起了电商的主意。你们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而作为一介屁民,我们只能在这一切还没有变成现实前看紧自己的钱包。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