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
清早疲惫,没睡醒,张大嘴:
你的青春时代,身边总有一个胖子同学,一个瘦子同学;一个成绩好的同学,一个成绩次的同学;一个样貌不错的同学,一个异性不正眼瞧的同学;一个有富有的同学,一个经济随时紧张的同学;一个尊师重道的同学,一个特立独行的同学;一个才华横溢的同学,一个用不上树的同学......目标当上身材中等,成绩中等,样貌中等,经济中等,性格中等的同学,我努力了很久也没达到。因为我向往全能型中等人,可这是个奢侈的想法,很快我就想明白了。爱追求完美的人比比皆是,可终究因为路途遥远而半路夭折。因为我喜欢吃,爱抄作业,不注意自身形象,不找父母要零花钱,偶尔的天马行空,也仅仅是昙花一现,更多的是胡思乱想,打嗝放屁。
在93到94年之间出生的我们,时代赋予了很多奇特的能力。比如“呵呵”一词的意思绝非简单的“呵呵”,它蕴含了如“FUCK YOU”“无语”“傻B”等一系列腹黑词汇,我就不一一举例了。我们在青年时期经历了“日全食”“末日传说”。我们衣食住行,基本是靠不住自己的。我们生来优越,穿梭于车水马龙间,回首在灯火阑珊处。无论是每时每刻的斗争,还是慵懒在家煲粥,我们拥有了较好的物质条件,享受着老一辈死去伟人们的科技成果。当然,这只是浮华在湖表面。至今周围很多人都还不明白,自己的大手大脚,自己的慷慨大方,只不过用的是父母给予的罢了,也没什么好提劲的。绝大部分离开了父母什么狗屁都不是,真正立志靠自己生活的人,正在弯腰干实事。湖面的平易近人让许多人都沉迷于此,却未曾发觉湖的下面是另一个世界:教育问题,饥饿问题,穷困问题,战乱问题,甚至是人类伦理问题。灾难充斥在湖底,有些搅浑了湖水,有些则被沙子掩埋。说了那么多我就是想说这个时代,不是什么郭敬明笔下的《小时代》那么梦幻浮华,只是不得不承认,如今主流社会的确有这个趋势。《小时代》反映的只是有钱人的青春,而有钱人则只是我们青春中的一棱角罢了。
这个时代赋予了“成功”涵义,虽然大众意识不都认为有钱的生活就是成功,可是大众意识里,没钱就一定是不成功。在大众眼里,钱能支配一切,钱就是中国人的上帝。你说他们傻,可他们也知道钱买不到生死,买不到伤痛,买不到情感。
我认为每个独立的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合法的生活下去,即使碌碌无为,心安理得,就是成功。
我们这一代绝大多数的家庭采取过“名校”这独木桥,对子女的期待局限在尽量公务员、白领,总而言之就是用尽办法把儿女往那些地方塞。这样,大人们就“成功”了。他们认为孩子有安稳的工资,届时再找个对象安定下来,十年左右买车买房,人生就圆满了。我想如果每个同龄人也都愿意这样,每个年轻人都为了父母的意愿而活,没有人有自己独立的想法,那我们的时代就会像没有润滑的机械,招架不住使用者的强度,久而久之便会坏掉。生活的精彩之处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如果你人生的十字路口被你自己设定为不能掉头和转弯的单行道,那么一切都没意义了,还没跳楼来得痛快。(针对被安排的人生而言,个人还是认为生比死重要。)你有了钱,虽不至于为所欲为,但也可以猖狂了,即使分寸把握不好,只要在中国喝醉打个人什么的,还可以用钱解决的。其实这想来也还挺给劲儿的啊......
想起我们大多数人走向“罗马”的岁月,都是走的一条路,想来我就愤慨。难道就没一个人牛逼哄哄得说“不是每个人的终点都是罗马”吗?有些人只步行到新疆,有些人却可以走向西方。虽在同一个世界,却不在同一个次元。每个人最终选择追逐的目标其实就是内心深处的想法,不必怜惜为什么他怎么这样了,她又变了,没意义。有些人来到世上是行善的,净化内心的。而有些人来到世上只是为了充数的,除了占用公共资源外,别无它用。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询问并追寻心底”的权利。当然,你要选择一条别人为你制定的路也行,去罗马也好,北京也行;步行也好,翻滚也罢。愿“条条大路不再通罗马”,走水路,走山路,又是别外一番美景。
最后让只知道去“罗马”的半路遇贼,让目标自由穿梭的人永远快乐。
打了一个哈欠,口气好大,该刷牙去了。
你的青春时代,身边总有一个胖子同学,一个瘦子同学;一个成绩好的同学,一个成绩次的同学;一个样貌不错的同学,一个异性不正眼瞧的同学;一个有富有的同学,一个经济随时紧张的同学;一个尊师重道的同学,一个特立独行的同学;一个才华横溢的同学,一个用不上树的同学......目标当上身材中等,成绩中等,样貌中等,经济中等,性格中等的同学,我努力了很久也没达到。因为我向往全能型中等人,可这是个奢侈的想法,很快我就想明白了。爱追求完美的人比比皆是,可终究因为路途遥远而半路夭折。因为我喜欢吃,爱抄作业,不注意自身形象,不找父母要零花钱,偶尔的天马行空,也仅仅是昙花一现,更多的是胡思乱想,打嗝放屁。
在93到94年之间出生的我们,时代赋予了很多奇特的能力。比如“呵呵”一词的意思绝非简单的“呵呵”,它蕴含了如“FUCK YOU”“无语”“傻B”等一系列腹黑词汇,我就不一一举例了。我们在青年时期经历了“日全食”“末日传说”。我们衣食住行,基本是靠不住自己的。我们生来优越,穿梭于车水马龙间,回首在灯火阑珊处。无论是每时每刻的斗争,还是慵懒在家煲粥,我们拥有了较好的物质条件,享受着老一辈死去伟人们的科技成果。当然,这只是浮华在湖表面。至今周围很多人都还不明白,自己的大手大脚,自己的慷慨大方,只不过用的是父母给予的罢了,也没什么好提劲的。绝大部分离开了父母什么狗屁都不是,真正立志靠自己生活的人,正在弯腰干实事。湖面的平易近人让许多人都沉迷于此,却未曾发觉湖的下面是另一个世界:教育问题,饥饿问题,穷困问题,战乱问题,甚至是人类伦理问题。灾难充斥在湖底,有些搅浑了湖水,有些则被沙子掩埋。说了那么多我就是想说这个时代,不是什么郭敬明笔下的《小时代》那么梦幻浮华,只是不得不承认,如今主流社会的确有这个趋势。《小时代》反映的只是有钱人的青春,而有钱人则只是我们青春中的一棱角罢了。
这个时代赋予了“成功”涵义,虽然大众意识不都认为有钱的生活就是成功,可是大众意识里,没钱就一定是不成功。在大众眼里,钱能支配一切,钱就是中国人的上帝。你说他们傻,可他们也知道钱买不到生死,买不到伤痛,买不到情感。
我认为每个独立的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合法的生活下去,即使碌碌无为,心安理得,就是成功。
我们这一代绝大多数的家庭采取过“名校”这独木桥,对子女的期待局限在尽量公务员、白领,总而言之就是用尽办法把儿女往那些地方塞。这样,大人们就“成功”了。他们认为孩子有安稳的工资,届时再找个对象安定下来,十年左右买车买房,人生就圆满了。我想如果每个同龄人也都愿意这样,每个年轻人都为了父母的意愿而活,没有人有自己独立的想法,那我们的时代就会像没有润滑的机械,招架不住使用者的强度,久而久之便会坏掉。生活的精彩之处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如果你人生的十字路口被你自己设定为不能掉头和转弯的单行道,那么一切都没意义了,还没跳楼来得痛快。(针对被安排的人生而言,个人还是认为生比死重要。)你有了钱,虽不至于为所欲为,但也可以猖狂了,即使分寸把握不好,只要在中国喝醉打个人什么的,还可以用钱解决的。其实这想来也还挺给劲儿的啊......
想起我们大多数人走向“罗马”的岁月,都是走的一条路,想来我就愤慨。难道就没一个人牛逼哄哄得说“不是每个人的终点都是罗马”吗?有些人只步行到新疆,有些人却可以走向西方。虽在同一个世界,却不在同一个次元。每个人最终选择追逐的目标其实就是内心深处的想法,不必怜惜为什么他怎么这样了,她又变了,没意义。有些人来到世上是行善的,净化内心的。而有些人来到世上只是为了充数的,除了占用公共资源外,别无它用。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询问并追寻心底”的权利。当然,你要选择一条别人为你制定的路也行,去罗马也好,北京也行;步行也好,翻滚也罢。愿“条条大路不再通罗马”,走水路,走山路,又是别外一番美景。
最后让只知道去“罗马”的半路遇贼,让目标自由穿梭的人永远快乐。
打了一个哈欠,口气好大,该刷牙去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