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
说来也不知是什么雅致,口语化一些可以说是什么癖好,喜欢在雨夜的时候独自一人前往图书馆。喜欢途中带着对文字的渴望行走在雨点滴答的校园小道上,雨伞只是思想的寄托,或许伞下偶尔遮挡不住的零星雨点更能滋长文字在脑海里的翻涌不息。
虽然,道路泥泞坎坷,虽然行人不多,但就像徐志摩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说的那样,““单独”是一个耐寻味的现象。我有时想它是任何发见的第一个条件。”开学的又一个周五雨夜,穿梭于图书馆的书架间,寻找那些期待已久的书籍,何尝不是一种满足,何尝不能体味到流连忘返的滋味?
阅读李娟的文章是蓄谋已久的。这次没有找到《我的阿勒泰》,于是拿起另一本较为出名的作品《阿勒泰的角落》,饶有兴致地读了起来。时间短暂,只能浅尝辄止,差不多读完了第一章节——在喀吾图。总体感受是这本书记录的是李娟在阿勒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无非是一些琐碎小事,包括开裁缝店、杂货店、和农民和牧民打交道。但是正是这些平凡的小事让人如品珍藏,乍抿一口,无味,但回味无穷。正是那些个淳朴无邪、老实巴交的民族让我们在繁忙凌乱的都市生活中能够拥有喘一口气的奢侈。在文中恰当之处,文字之间无不令人深思,是对自我的审视,是对生活现状的检索。或许我们无法逃脱忙碌生活的枷锁,却不能不时常清理心田不知不觉久而久之布满的一层尘土。
因为是在大西北,全文的背景是荒凉的戈壁滩等典型的西部景观,房舍也尽是一些简陋的泥巴红砖。或许看似完败东部大城市的摩天大楼,但在层层包裹下的心灵却在呐喊地向往这种简单纯粹的生活。西北的姑娘们满足于现实的生活,天真又高兴地谈论着她们的生活,偶尔追追新进布料的图案就算是一种赶时髦。在那双深邃的眼眸下是离心很近的地方……
难忘那些洋相尽出的老酒鬼,他们喝酒不是为了遗忘和逃避,而他们对待酒最低贱的用途是用来御寒。李娟赞叹,只有他们才没有辜负这些酒。其中有一段记忆深刻,请恕我引用一段:
尤其看到那些喝醉了的人,眼神脆弱又执着,脚步踉跄,双手抓不稳任何东西。他们进入另外的世界里了,根本不接受这边世界的约束——甚至生命的威胁也不接受。真的就觉得酒实在是太神气了,温和的粮食和温和的水,通过了一番什么样的变化呢?最终竟成了如此强烈不安的液体……当我们一日三餐,吃着这些粮食,喝着这些水,温和地日滋夜补——谁知道它们在我们身体内部,在更为漫长的时间里,又进行着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当我们一日日老去了,身体被疾病打开了各种各样的缺口,当我们拄杖蹒跚地走,神志也渐渐模糊了……人的一生,莫非也是一场缓慢的酗酒过程吧?
在描写孩子、小动物的时候,语言活泼有活力;在描写那些工作(缝衣)时,刻画得细致入微……
总之,这本书我还会看下去的,虽然曾经也去过新疆的阿勒泰地区,但只是走马观花,跟随旅游团,途中掺杂了太多的商业利益关系。我更想去了解那里的小村庄,那里的村民和游牧民族的生活状况。即使世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我相信在那有一片净土能和心灵相连,洗尽内心的浮华,收获哪怕是片刻的安宁。
2014-2-28
虽然,道路泥泞坎坷,虽然行人不多,但就像徐志摩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说的那样,““单独”是一个耐寻味的现象。我有时想它是任何发见的第一个条件。”开学的又一个周五雨夜,穿梭于图书馆的书架间,寻找那些期待已久的书籍,何尝不是一种满足,何尝不能体味到流连忘返的滋味?
阅读李娟的文章是蓄谋已久的。这次没有找到《我的阿勒泰》,于是拿起另一本较为出名的作品《阿勒泰的角落》,饶有兴致地读了起来。时间短暂,只能浅尝辄止,差不多读完了第一章节——在喀吾图。总体感受是这本书记录的是李娟在阿勒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无非是一些琐碎小事,包括开裁缝店、杂货店、和农民和牧民打交道。但是正是这些平凡的小事让人如品珍藏,乍抿一口,无味,但回味无穷。正是那些个淳朴无邪、老实巴交的民族让我们在繁忙凌乱的都市生活中能够拥有喘一口气的奢侈。在文中恰当之处,文字之间无不令人深思,是对自我的审视,是对生活现状的检索。或许我们无法逃脱忙碌生活的枷锁,却不能不时常清理心田不知不觉久而久之布满的一层尘土。
因为是在大西北,全文的背景是荒凉的戈壁滩等典型的西部景观,房舍也尽是一些简陋的泥巴红砖。或许看似完败东部大城市的摩天大楼,但在层层包裹下的心灵却在呐喊地向往这种简单纯粹的生活。西北的姑娘们满足于现实的生活,天真又高兴地谈论着她们的生活,偶尔追追新进布料的图案就算是一种赶时髦。在那双深邃的眼眸下是离心很近的地方……
难忘那些洋相尽出的老酒鬼,他们喝酒不是为了遗忘和逃避,而他们对待酒最低贱的用途是用来御寒。李娟赞叹,只有他们才没有辜负这些酒。其中有一段记忆深刻,请恕我引用一段:
尤其看到那些喝醉了的人,眼神脆弱又执着,脚步踉跄,双手抓不稳任何东西。他们进入另外的世界里了,根本不接受这边世界的约束——甚至生命的威胁也不接受。真的就觉得酒实在是太神气了,温和的粮食和温和的水,通过了一番什么样的变化呢?最终竟成了如此强烈不安的液体……当我们一日三餐,吃着这些粮食,喝着这些水,温和地日滋夜补——谁知道它们在我们身体内部,在更为漫长的时间里,又进行着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当我们一日日老去了,身体被疾病打开了各种各样的缺口,当我们拄杖蹒跚地走,神志也渐渐模糊了……人的一生,莫非也是一场缓慢的酗酒过程吧?
在描写孩子、小动物的时候,语言活泼有活力;在描写那些工作(缝衣)时,刻画得细致入微……
总之,这本书我还会看下去的,虽然曾经也去过新疆的阿勒泰地区,但只是走马观花,跟随旅游团,途中掺杂了太多的商业利益关系。我更想去了解那里的小村庄,那里的村民和游牧民族的生活状况。即使世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我相信在那有一片净土能和心灵相连,洗尽内心的浮华,收获哪怕是片刻的安宁。
2014-2-28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