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备特别篇:影评《黄飞鸿》——严振东的世界伴着雨2
三,那时江湖已不在
头两招成了严振东的表演,三招不到就打得岳当家吐血拔刀了。岳当家直接取了个极其低矮的防御刀势,这式出自战阵雁翎刀法的雀地龙与绿林单刀压刀式的结合,显然是做了最坏的打算。严振东一改卖艺时的平静,显出了高傲气度,他说:“岳师傅,算了,再打下去怕是要出人命了。”这反应了他实战经验丰富,然后很不屑地转身而去。他要的已经拿到了。
岳师傅恼羞成怒,也不顾得武林道义了,冲着严的背身直冲上去。严振东招法奇异,他也自有他的一路奇刀。岳师傅嗷嗷叫着,冲到半途却先扫起了地上燃烧的火炭,待严振东回身护目遮拦的时候,他循着严振东的破绽就是当胸一刀。
这一刀干净利落,不得不佩服这二位演员的武术功底。他们也都是世家出身,用没用替身我不知道,袁家那位演员的身形相当漂亮,自雀地龙的低伏近景,到最后这一下的前纵劈刀旋身换位,都显出了自身的功力与武打设计者的实战经验。
镜头运用也十分高明,拍摄中,显然是给替身以及道具更换留下剪切点的。但效果上,由岳当家的背身遮挡了严振东的身影,我们都十分期待结果如何。影视效果上的静态,与之前空镜头的迅速晃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一晃是从岳当家的角度去的,显出了他承受了严振东这一招是多么艰难,那真是找不到北的感受。但不愧是打遍十九省的刀法传人,他很快调整了自己。
按说这一刀下去就给人开膛破肚了,但是片中夸张了硬气功的功效,一刀上去只给严振东的衣服上留下了一个切口,切口的位置却正在心口。堂堂岳当家,却是真正阴险的。
岳当家放下承诺,主动进攻,而且是以一连串的疯狂砍杀直逼严振东,他的经验也是十分丰富的,招式的瞬间化解里,不惜运用了腾空起纵的紧张动作,显出了狗急跳墙般的效果,也显现他真是全力以赴了。甚至在被严振东揪住发辫的时候,机会面前根本不顾生命之外的事物了,就着缠头裹脑的刀法割断了发辫,就手杀出一串劈斩……这一串动作,显出了岳家确实刀法不凡,而在电光映照之下,岳当家也显得煞白狰狞。
见着无效,岳当家又用了一气呵成的滚翻、侧翻,带着脚下刨沙的伎俩,争取了短暂的时机,保证了自己的周全。而此时,岳当家也做出了判断,很深沉地告诉了观众三个字——铁布衫。
抛开影片本身,就概念展示上,严振东展现的是正经的上了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的腿法,即是“山东李半天之腿”。
从这算来,严振东是有资格高傲的,而行走江湖不带刀,也说明了他承接的拳法源远历史久远。所以他身上,才带出了足够到有些不合时宜的江湖气。那个时候的江湖,当是另外的江湖。
四,一路走来,所向无敌
严振东说三招已过,劝岳当家认输。但怎么可能,这个时候哪里还有胜负分别?已经是必须以性命来捍卫荣誉的时候了。
不得不再次赞叹武打设计的功力,虽然影片剪辑的痕迹很重,武打设计也是舞蹈化的,但是运用的概念却非常好,节奏给人的感受却是与现实贴合的。影片为了渲染二人的武功特色以及凶险程度,给岳当家用了两个杀招:一个是钻裆,一个是败中险胜的回马枪概念的刀法。这在视觉上产生了一种赌博中下大筹码而一翻两瞪眼的对决快感,我们都等着开牌。
岳当家始终都是冷静的,他念叨道“一定有破绽”,加剧了情节的紧张气氛,也果真是针对着他认为的破绽下了狠手。奔跑中扬天喷出的一串血花,在四面火光的映衬下显得气氛紧张诡异,视觉效果也更加刺激。
结果还是严振东的铁布衫,很自然地保护了自己,而岳当家被他顺势扼断了咽喉,保持着自己最后绝招那高难度的姿态,死了。
编剧与武指的本意我并不知情,二人功架都很扎实,岳家当家人的武打形式与美学调度,跟戏剧里短打武生的一些方法非常接近,但表现上,显然是有自身功底为支撑的。其实在机巧的招式之外,运用的刀法还是很简单的。练的还是招。而严振东,相比是练的功。
力不打拳,拳不打法,法不打功;此处拳即是指的招。只是严振东这个功,是力、技、器的器一类的功,不算高明,而且实战中抵抗刀劈的硬气功也不存在。过去能够实现这类效果,是有其他的门道在,当然实战中也存在,但是不会说太透的,也是功夫使然。
严振东表现的以旋子、滚翻为根基的硬实功夫,应该是综合糅杂自由串编的,但把风格往武术上套,是梅花、地趟、戳脚一类,再加上确定的铁布衫的说法,他的出身确实是山东乡野拳场子那种了,往老根上找,即是山东李半天的腿法。
李半天的腿功原貌及训练体系现在确定失传了,但有很大一部分的技艺传承,是放在地趟拳里头的,因为李半天腿法的重要特色即是地趟,而戚继光当年运用武学,这一套还是有需要的。地趟拳对山东拳法影响很深,无论梅花、燕青、螳螂、还有以地趟拳直接命名的拳法,都有最后一路绝技,即是地趟打法。
地趟拳确实只是在其他腿法的基础上而出奇设置的,但又并不是玩个滚翻、锁腿、乌龙绞柱就算,说起来腿法也确实是鸳鸯腿、腾空旋子、跌扑挂面脚这类,但训练难度极其高,很多看似躺下施展的腿法,其实都不是躺下的,但平常训练的人,是绷不住那个劲的。
就武打基础上,严振东这三招都能从戏剧武生的动作里找到痕迹。但武打概念上,严振东这三招,前两招分别可对应乡野拳法的兔子蹬鹰、懒驴打滚含着白虎提,这两招出自“小鬼倒金刚”;第三招是抓人发辫了,撕头发这事,现在看来往往是流氓打架的实用招式,但是这个手段自猿人打架的时候就有了,讲究起来叫“脑后摘盔”,当然抓辫子只是个顺手的玩意,手段还是放在折颈上。三招之外,严振东的看家功夫应该就是铁布衫了,铁布衫其实是地趟拳的基础。
此处展现,放在现实中最狠的,当是带着戳脚的白虎提。动作导演八成不是这一路传承,但就认识上是共通的,所以此处配上了虎豹咆哮之音。
而有些戏剧意味的是,岳当家玩的刁钻刀法其实也是出自一类,也有个乡土气息很浓的名字,叫“黑狗钻裆”,必杀是半个鹞子翻身。跟大门派比起来,他也算是下三路的拳法跻身而上了。不过也不用遗憾,这些玩意儿严振东都懂,后边他“教”梁宽练拳时,这些都一并展示出来了。
我认为影视作品中的武打设计就应该这样,再是宣扬实战,影片之中也不可能是真实的体现。哪怕是散打搏击的,也不可能是现场比赛的特殊化翻拍,还得是人为设置的经典场景的夸张再现。
如果严振东不是叫严振东,而是叫燕振东,就叫人不得不往梁山好汉燕青身上想了。他既然自称“严家武术所向无敌”,肯定会的远不止这三招了,至少老和尚撞钟、老太太端灯、三脚猫、四门斗、金鸡拿嗉、鹞子翻身……这些都是必须有的。而实际他也有展现,只是咱不能把影视跟现实混为一谈,不然很多人会认为咱在强行附会,就没意思了。
果然,严振东的老和尚撞钟跟金鸡拿嗉一并使上了……单刀落地,岳当家仰面栽倒,惊呆了在场围观的一群人。
自家人七手八脚抬走了当家人的尸体,雨水落了下来,严振东站在雨中,看着地上遗落的沾染着荣誉也留着他人血气的单刀。雨水落在刀上,像极了一类人的命运。
严振东身上散发着与黄飞鸿截然不同的江湖气息,但他只是个配角,他的出身来历影片中并没交代,只给我们看到了一类江湖情形。他临时收下了梁宽做弟子,为了尽快扭转局面,仅喝了一碗剩汤,连夜去找黄飞鸿比武,用他的话说,是企图尽快打出名堂。
当时天下着雨,严振东这路拳法,真正实战起来是踢得黄沙腾飞,人好似黄龙滚云一般在沙尘中穿行,当是在北方那广阔干旱的大地上施展的。而到了雨季的南方,地上泥泞湿滑,他在卧在地上翻滚,与高雅的所谓内家拳问劲比起来,只会让人想到另三个字:落水狗。还得是功夫过硬,严振东虽然一身残旧的布衣,却打出了黄龙翻腾的气概。
虽然环境并不再适合他全力发挥,但是虎落平阳,也自不会与小犬诉苦。严振东的出场话不多,这个孤身只影,风里来雨里去的人,这个见识过生死场面,甚至说杀人不眨眼的人,这个企图“北拳南传”的人,并没有像很多人认为的武林做派那样,找一个仪式感非常强的繁华英雄地,坐安稳了,开场先很享受地掏着耳屎说:“我这一辈子,只做成了三件事……”
连同岳掌门也没有分解拳理说:“岳家刀法,两个字:一横,一竖。”
他是大步直入,开门见山地说:“俺是山东铁布衫严振东!专程到宝芝林,找黄飞鸿黄师傅切磋切磋——”
此时的他,一脸严肃,黄飞鸿在他心中的地位,显然是比岳当家要高一截的。而他对待规矩生疏的弟子梁宽,言语中却是带着温和的,这是带徒弟的态度。
严振东自进门到入座,都非常合乎规矩,也表现出了王者霸气,影片里也给他配上了鼓角声奏。
“武术界盛传黄师傅以洪拳见长!又听闻黄师傅的无影脚跟十字拳很厉害,我严振东打算在佛山设馆收徒,今天来找你比武,就是想让各位乡亲父老知道,我严家武术所向无敌!”
老严是草莽作为,意识也非常低下,他并不知道,也没有调查,他认为的当地最有明堂的黄飞鸿,其实也身在困扰之中。
影片的台词配得非常合乎严的性格,也暗示了他的出身,当时称“武林”为“武术界”,确实是本分的;而严也没有一丝书生气息,很认真地用了“很厉害”这样的白话,完全是乡野武夫的气质。
很多自诩学者态度的,搜览典籍假想过往时代,勾画出了一幅武术界的文雅盛景。即是学者,岂不知闻旧日中国的表达上,是口语一套,文字一套?
按照常态思维,他做事太认真了,其实时代变了,设馆收徒本不必这么严谨的,你暗中拜个码头也就是了。黄飞鸿捧你,总强过你俩成了仇家。
严振东是个很讲规矩的人,就好像《断魂枪》里的查拳老者,只是他被生活逼得,也对别人咄咄逼人了。与其说生活,不如换做环境二字。
此时的严振东,有了弟子在后边打着伞,虽然很讽刺地是只是一把破伞,但有了这个形式就已经足够了。从规矩上讲,一个徒弟也算是开张,而又有岳家刀这种门户垫底,严振东感觉自己有资格向黄飞鸿这种身份的直接请教了。
黄飞鸿很礼貌地请他喝茶,他竟然踢了桌子,抓起桌子腿就开打,还说黄飞鸿“婆婆妈妈”,不像个练武之人……难道他一路走来,耳濡目染的练武之人,都不是这样的吗?层次十分不高,这种人怎么入得了人人都是一代宗师的武林?(未完)
头两招成了严振东的表演,三招不到就打得岳当家吐血拔刀了。岳当家直接取了个极其低矮的防御刀势,这式出自战阵雁翎刀法的雀地龙与绿林单刀压刀式的结合,显然是做了最坏的打算。严振东一改卖艺时的平静,显出了高傲气度,他说:“岳师傅,算了,再打下去怕是要出人命了。”这反应了他实战经验丰富,然后很不屑地转身而去。他要的已经拿到了。
岳师傅恼羞成怒,也不顾得武林道义了,冲着严的背身直冲上去。严振东招法奇异,他也自有他的一路奇刀。岳师傅嗷嗷叫着,冲到半途却先扫起了地上燃烧的火炭,待严振东回身护目遮拦的时候,他循着严振东的破绽就是当胸一刀。
这一刀干净利落,不得不佩服这二位演员的武术功底。他们也都是世家出身,用没用替身我不知道,袁家那位演员的身形相当漂亮,自雀地龙的低伏近景,到最后这一下的前纵劈刀旋身换位,都显出了自身的功力与武打设计者的实战经验。
镜头运用也十分高明,拍摄中,显然是给替身以及道具更换留下剪切点的。但效果上,由岳当家的背身遮挡了严振东的身影,我们都十分期待结果如何。影视效果上的静态,与之前空镜头的迅速晃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一晃是从岳当家的角度去的,显出了他承受了严振东这一招是多么艰难,那真是找不到北的感受。但不愧是打遍十九省的刀法传人,他很快调整了自己。
按说这一刀下去就给人开膛破肚了,但是片中夸张了硬气功的功效,一刀上去只给严振东的衣服上留下了一个切口,切口的位置却正在心口。堂堂岳当家,却是真正阴险的。
岳当家放下承诺,主动进攻,而且是以一连串的疯狂砍杀直逼严振东,他的经验也是十分丰富的,招式的瞬间化解里,不惜运用了腾空起纵的紧张动作,显出了狗急跳墙般的效果,也显现他真是全力以赴了。甚至在被严振东揪住发辫的时候,机会面前根本不顾生命之外的事物了,就着缠头裹脑的刀法割断了发辫,就手杀出一串劈斩……这一串动作,显出了岳家确实刀法不凡,而在电光映照之下,岳当家也显得煞白狰狞。
见着无效,岳当家又用了一气呵成的滚翻、侧翻,带着脚下刨沙的伎俩,争取了短暂的时机,保证了自己的周全。而此时,岳当家也做出了判断,很深沉地告诉了观众三个字——铁布衫。
抛开影片本身,就概念展示上,严振东展现的是正经的上了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的腿法,即是“山东李半天之腿”。
从这算来,严振东是有资格高傲的,而行走江湖不带刀,也说明了他承接的拳法源远历史久远。所以他身上,才带出了足够到有些不合时宜的江湖气。那个时候的江湖,当是另外的江湖。
四,一路走来,所向无敌
严振东说三招已过,劝岳当家认输。但怎么可能,这个时候哪里还有胜负分别?已经是必须以性命来捍卫荣誉的时候了。
不得不再次赞叹武打设计的功力,虽然影片剪辑的痕迹很重,武打设计也是舞蹈化的,但是运用的概念却非常好,节奏给人的感受却是与现实贴合的。影片为了渲染二人的武功特色以及凶险程度,给岳当家用了两个杀招:一个是钻裆,一个是败中险胜的回马枪概念的刀法。这在视觉上产生了一种赌博中下大筹码而一翻两瞪眼的对决快感,我们都等着开牌。
岳当家始终都是冷静的,他念叨道“一定有破绽”,加剧了情节的紧张气氛,也果真是针对着他认为的破绽下了狠手。奔跑中扬天喷出的一串血花,在四面火光的映衬下显得气氛紧张诡异,视觉效果也更加刺激。
结果还是严振东的铁布衫,很自然地保护了自己,而岳当家被他顺势扼断了咽喉,保持着自己最后绝招那高难度的姿态,死了。
编剧与武指的本意我并不知情,二人功架都很扎实,岳家当家人的武打形式与美学调度,跟戏剧里短打武生的一些方法非常接近,但表现上,显然是有自身功底为支撑的。其实在机巧的招式之外,运用的刀法还是很简单的。练的还是招。而严振东,相比是练的功。
力不打拳,拳不打法,法不打功;此处拳即是指的招。只是严振东这个功,是力、技、器的器一类的功,不算高明,而且实战中抵抗刀劈的硬气功也不存在。过去能够实现这类效果,是有其他的门道在,当然实战中也存在,但是不会说太透的,也是功夫使然。
严振东表现的以旋子、滚翻为根基的硬实功夫,应该是综合糅杂自由串编的,但把风格往武术上套,是梅花、地趟、戳脚一类,再加上确定的铁布衫的说法,他的出身确实是山东乡野拳场子那种了,往老根上找,即是山东李半天的腿法。
李半天的腿功原貌及训练体系现在确定失传了,但有很大一部分的技艺传承,是放在地趟拳里头的,因为李半天腿法的重要特色即是地趟,而戚继光当年运用武学,这一套还是有需要的。地趟拳对山东拳法影响很深,无论梅花、燕青、螳螂、还有以地趟拳直接命名的拳法,都有最后一路绝技,即是地趟打法。
地趟拳确实只是在其他腿法的基础上而出奇设置的,但又并不是玩个滚翻、锁腿、乌龙绞柱就算,说起来腿法也确实是鸳鸯腿、腾空旋子、跌扑挂面脚这类,但训练难度极其高,很多看似躺下施展的腿法,其实都不是躺下的,但平常训练的人,是绷不住那个劲的。
就武打基础上,严振东这三招都能从戏剧武生的动作里找到痕迹。但武打概念上,严振东这三招,前两招分别可对应乡野拳法的兔子蹬鹰、懒驴打滚含着白虎提,这两招出自“小鬼倒金刚”;第三招是抓人发辫了,撕头发这事,现在看来往往是流氓打架的实用招式,但是这个手段自猿人打架的时候就有了,讲究起来叫“脑后摘盔”,当然抓辫子只是个顺手的玩意,手段还是放在折颈上。三招之外,严振东的看家功夫应该就是铁布衫了,铁布衫其实是地趟拳的基础。
此处展现,放在现实中最狠的,当是带着戳脚的白虎提。动作导演八成不是这一路传承,但就认识上是共通的,所以此处配上了虎豹咆哮之音。
而有些戏剧意味的是,岳当家玩的刁钻刀法其实也是出自一类,也有个乡土气息很浓的名字,叫“黑狗钻裆”,必杀是半个鹞子翻身。跟大门派比起来,他也算是下三路的拳法跻身而上了。不过也不用遗憾,这些玩意儿严振东都懂,后边他“教”梁宽练拳时,这些都一并展示出来了。
我认为影视作品中的武打设计就应该这样,再是宣扬实战,影片之中也不可能是真实的体现。哪怕是散打搏击的,也不可能是现场比赛的特殊化翻拍,还得是人为设置的经典场景的夸张再现。
如果严振东不是叫严振东,而是叫燕振东,就叫人不得不往梁山好汉燕青身上想了。他既然自称“严家武术所向无敌”,肯定会的远不止这三招了,至少老和尚撞钟、老太太端灯、三脚猫、四门斗、金鸡拿嗉、鹞子翻身……这些都是必须有的。而实际他也有展现,只是咱不能把影视跟现实混为一谈,不然很多人会认为咱在强行附会,就没意思了。
果然,严振东的老和尚撞钟跟金鸡拿嗉一并使上了……单刀落地,岳当家仰面栽倒,惊呆了在场围观的一群人。
自家人七手八脚抬走了当家人的尸体,雨水落了下来,严振东站在雨中,看着地上遗落的沾染着荣誉也留着他人血气的单刀。雨水落在刀上,像极了一类人的命运。
严振东身上散发着与黄飞鸿截然不同的江湖气息,但他只是个配角,他的出身来历影片中并没交代,只给我们看到了一类江湖情形。他临时收下了梁宽做弟子,为了尽快扭转局面,仅喝了一碗剩汤,连夜去找黄飞鸿比武,用他的话说,是企图尽快打出名堂。
当时天下着雨,严振东这路拳法,真正实战起来是踢得黄沙腾飞,人好似黄龙滚云一般在沙尘中穿行,当是在北方那广阔干旱的大地上施展的。而到了雨季的南方,地上泥泞湿滑,他在卧在地上翻滚,与高雅的所谓内家拳问劲比起来,只会让人想到另三个字:落水狗。还得是功夫过硬,严振东虽然一身残旧的布衣,却打出了黄龙翻腾的气概。
虽然环境并不再适合他全力发挥,但是虎落平阳,也自不会与小犬诉苦。严振东的出场话不多,这个孤身只影,风里来雨里去的人,这个见识过生死场面,甚至说杀人不眨眼的人,这个企图“北拳南传”的人,并没有像很多人认为的武林做派那样,找一个仪式感非常强的繁华英雄地,坐安稳了,开场先很享受地掏着耳屎说:“我这一辈子,只做成了三件事……”
连同岳掌门也没有分解拳理说:“岳家刀法,两个字:一横,一竖。”
他是大步直入,开门见山地说:“俺是山东铁布衫严振东!专程到宝芝林,找黄飞鸿黄师傅切磋切磋——”
此时的他,一脸严肃,黄飞鸿在他心中的地位,显然是比岳当家要高一截的。而他对待规矩生疏的弟子梁宽,言语中却是带着温和的,这是带徒弟的态度。
严振东自进门到入座,都非常合乎规矩,也表现出了王者霸气,影片里也给他配上了鼓角声奏。
“武术界盛传黄师傅以洪拳见长!又听闻黄师傅的无影脚跟十字拳很厉害,我严振东打算在佛山设馆收徒,今天来找你比武,就是想让各位乡亲父老知道,我严家武术所向无敌!”
老严是草莽作为,意识也非常低下,他并不知道,也没有调查,他认为的当地最有明堂的黄飞鸿,其实也身在困扰之中。
影片的台词配得非常合乎严的性格,也暗示了他的出身,当时称“武林”为“武术界”,确实是本分的;而严也没有一丝书生气息,很认真地用了“很厉害”这样的白话,完全是乡野武夫的气质。
很多自诩学者态度的,搜览典籍假想过往时代,勾画出了一幅武术界的文雅盛景。即是学者,岂不知闻旧日中国的表达上,是口语一套,文字一套?
按照常态思维,他做事太认真了,其实时代变了,设馆收徒本不必这么严谨的,你暗中拜个码头也就是了。黄飞鸿捧你,总强过你俩成了仇家。
严振东是个很讲规矩的人,就好像《断魂枪》里的查拳老者,只是他被生活逼得,也对别人咄咄逼人了。与其说生活,不如换做环境二字。
此时的严振东,有了弟子在后边打着伞,虽然很讽刺地是只是一把破伞,但有了这个形式就已经足够了。从规矩上讲,一个徒弟也算是开张,而又有岳家刀这种门户垫底,严振东感觉自己有资格向黄飞鸿这种身份的直接请教了。
黄飞鸿很礼貌地请他喝茶,他竟然踢了桌子,抓起桌子腿就开打,还说黄飞鸿“婆婆妈妈”,不像个练武之人……难道他一路走来,耳濡目染的练武之人,都不是这样的吗?层次十分不高,这种人怎么入得了人人都是一代宗师的武林?(未完)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