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年代书吧
纯真年代书吧
2014.2.22,终于去了计划许久的纯真年代书吧,有点惊讶于它的地理位置,竟然是坐落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上。也许是处在景区中,人很多,没有想象中的静谧,有游人,有经常过来看书的人,可能也有像我们一样慕名而来的人。
一直以为它和枫林晚、晓风书屋一样是一个藏有很多很多书的地方,还特地背了书包,想着也许会淘到几本好书。到了之后才发现原来这里的书是不卖的,你可以随意挑选了来看的。来这里的人大多在这里喝喝茶、喝喝咖啡,甚至还有人在这里吃饭。最初想象的满室书香一下子被柴米油盐所充斥。不得不说,有些失望。好吧,不管怎样,还是决定和好友一起坐下来感受一下,选择楼梯拐角处的沙发,各自拿了一本不错的书,但以我们的经济实力只能选择一壶最便宜的祁山红茶。但不得不感叹下这里的地理优势,坐在室外或者临窗的位置上几乎可以看到整个断桥,放眼望去都是景色,除了略有些嘈杂之外,这是一个不错的休闲之地。可惜经济实力不太允许,只能偶尔奢侈一下。
下午3点的时候,在这里参加了5位女性的“心灵工坊”,听她们分享自己的“快乐与活力”。她们都是很普通的普通人,但每个人身上又有很多故事。来参加的人也大多都是有些年纪的人,在这样一群有些阅历的女人当中,刚刚20岁的我们显得格格不入。她们经历的困惑与自我成长与当下的我们是不同的,比我们更懂得经营生活,也比我们更脆弱。因为年轻,我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再来一次,她们有的已经开始计算剩下的时间。但她们会是将来的我们。20多岁的年纪,也开始被称作阿姨,姑姑,于是会和朋友一起竟然感叹着,我们已经老了。可是在今天,我那么的强烈感觉到自己还年轻,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念自己还年轻。她们的资本是经历岁月后的从容与优雅,而我们有的资本就是青春。是的,现在的我真的无法想象生命的衰老,等到了她们这个年龄,我是否可以像她们一样优雅而从容的生活着。
和好友感叹最多的是,她们是一群优雅的女性,岁月不仅没有消去她们的美丽,反而使她们更有魅力。她们是优雅的,知性的,独立的,也是快乐的。主持人在最后总结了她们的快乐源泉,“用自己的活力和快乐让别人更勇敢一些”、“经历更年期找到最初的自己”、“不让自己在一个瓶子里,脱离束缚找自己”、“变成家庭里的太阳”“找到自己最想要的生活”。在她们的讲述中,令我特别有感触的词是“绽放”,她们说生命是一次次的绽放。平时也会听到生命的绽放之类的话,但是经由她们说出感觉特别不一样。这种感觉也许和当时的氛围和心境有关。
与我们这个年纪最为接近的是80后的一位姑娘,她讲了她辞职中的一些历程。工作6、7年之后,终于放弃了体制内的工作,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也许很多人都抱怨过自己的不如意,也想过在世界上有那样的一个地方有那样一个人过着那样的生活才是真的自己。想起之前看过一部微电影《另一个我》,一个在小城市的公务员,有着安稳的生活,羡慕着大城市奋斗的人;一个在大城市里艰难生存着,有着奔波不堪的生活,也在羡慕着小城市安稳的人。或许我们应该学会享受现实现地的好。选择了享受A面带来的快乐,必须承担B面带来的不快乐。
纯真年代书吧的主人也是一位美丽的女性,特别有亲和力,总是带着暖暖的笑意,会和每一位来到这里的客人交流。在看书的时候还和她浅浅交谈了一下,其实只是说了几句话,其实挺想和她深聊一下的,她的故事应该是更加动人的。
回来路上,在西湖边上遇见一群跳街舞的青年,遇见唱歌的老人家,这种享受生命的愉悦也感染了处在情绪低落期的自己。从寒假回校到现在,情绪一直在波动,身边的人的情绪影响着自己,自己的选择困扰着自己。的确,想太多,是种病,但我们又无法控制的想太多,解决了一个问题,新的问题还会存在,但我们终要学会试着面对。
原本去纯真年代的原因是因为书的缘故,以及履行和好友之前的约定,但现在反而多了其他的感受,交杂在心。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