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茨 • 约瑟夫 • 海顿
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海顿出生于罗劳的车匠家庭,父亲是马车制造匠,母亲是厨师,幼年生活贫寒,很早就接触了民间音乐。因嗓音甜美,八岁时被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接纳为唱诗班歌童,并学习乐理、古钢琴和小提琴。这里虽然没有正规的教育,但通过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海顿几乎是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必备的音乐技能。十八岁时因为噪子变声,被唱诗班解雇,他立即变成了维也纳街头的流浪者。幸亏偶遇旧友,才在一个阴冷的旧屋住下,使他喜出望外的是这里竟有一架被人弃置不用的古钢琴。后来他回忆说,每当他坐在那台破琴前面的时候,“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这时,他只靠打零工过日子,但仍自学音乐理论,研究作品。直到几年后遇到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声乐教育家波尔波拉才有转变。他一方面为波尔波拉的声乐课伴奏,同时向他学习作曲。这使他获得了更系统的作曲知识。以后的数十年间,他就在为宫廷、王府、教堂作曲、演奏的工作当中,为人类创造了珍贵的音乐文化。
海顿的性格善良,诚恳而质朴,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的这些性格在音乐中得到了十分明显的体现。他还热心关怀青年音家,莫扎特、贝多芬等作曲家都曾向海顿求教,并且尊称他为“我们的父亲”。约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初,海顿与比他小了二十四岁的年青的莫扎特相识。莫扎特把海顿看作是自己的老师,天性谦虚好学的海顿也从莫扎特的作品中受到启发,两人自此保持了持久的友谊,直到1791 年莫扎特去世。非常遗憾,学生竟比教师早逝了十八年。就在莫扎特去世的前后,海顿又与年青的贝多芬在波恩相识。海顿立即看出了贝多芬非同寻常的天才,愿收他为学生。当1808 年庆祝海顿76 岁诞辰时,贝多芬曾令人感动地跪吻海顿的手。
海顿一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其创作体裁极为广泛。他写了125部交响曲,大量室内乐、钢琴曲和两部清唱剧。他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基本确立了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的体裁,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主要创作原则、奏鸣套曲曲式结构和交响曲的乐队编制。他的创作风格明朗,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乐观主义精神风貌,他的一些作品反映了农村的生活并塑造了农民的形象,表现了他的进步的民主倾向。
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创始人,海顿曾经对贝多芬、莫扎特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海顿的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乡间气息。在四重奏创作中,常用“说话的原则”,即把各部的主题彼此象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海顿的音乐风格热情、典雅,充满了欢乐、幸福、和平的气氛。他的音乐就象优美的田园诗一样。他总是用这种笔调来歌颂大自,歌颂生活。在他的作品中,还经常可以感受到鲜明的奥地利民歌风格。海顿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巧妙的幽默感,乐曲中充满了愉快而别致的情趣。海顿在乐曲的发展中经常运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海顿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1796年后,海顿在维也纳定居,写出了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等作品。1809年5月31日,为人类音乐作出不朽贡献的约瑟夫•海顿在维也纳病逝。
海顿写下的钢琴曲至今没有准确的统计出来,这是由于有些尚待发现,有些还须进一步确认。至今得到公认的已有五十几首钢琴奏鸣曲,其中1788年的几首明确注明了是为钢琴写作的,此前仍是为古钢琴的。此外,还有《变奏曲》、《回旋曲》等作品。海顿对古典音乐的主要贡献是交响曲和四重奏,由于他对于交响曲体裁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作“交响乐之父”。
主要作品有:
(1) 弦乐:一百零四部交响曲,约十三部键盘协奏,三部小提琴协奏曲,两部大提琴协奏曲,两部圆号协奏曲,一部小号协奏曲,五部为两架带管轮擦提琴写的协奏曲,为小提琴、大提琴、双簧管、大管与乐队而写的《交响协奏曲》;
(2) 戏剧作品:约十八部歌剧(其中五部佚失)和四部木偶歌剧;
(3) 清唱剧与教堂音乐:八部清唱剧和康塔塔,两部独唱康塔塔,十二首弥撒曲,两首感恩赞,三首圣母经,一首圣母悼歌;
(4) 室内乐:八十四首弦乐四重奏(最后一首未完成),三十一首钢琴三重奏,一百零五首由上低音维奥尔琴、中提琴与大提琴演奏的《嬉游曲》,约五十六首弦乐三重奏,为各种乐器写的嬉游曲、遗兴曲、夜曲;
(5) 键盘音乐:五十二首奏鸣曲(其中五首发表时带有小提琴声部),五套变奏曲,一首幻想曲;
(6) 歌曲:四十七首歌曲,三百七十七首苏格兰与威尔士曲调改编曲(为苏格兰出版商内皮尔、汤姆逊和怀特而作)。
海顿的性格善良,诚恳而质朴,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的这些性格在音乐中得到了十分明显的体现。他还热心关怀青年音家,莫扎特、贝多芬等作曲家都曾向海顿求教,并且尊称他为“我们的父亲”。约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初,海顿与比他小了二十四岁的年青的莫扎特相识。莫扎特把海顿看作是自己的老师,天性谦虚好学的海顿也从莫扎特的作品中受到启发,两人自此保持了持久的友谊,直到1791 年莫扎特去世。非常遗憾,学生竟比教师早逝了十八年。就在莫扎特去世的前后,海顿又与年青的贝多芬在波恩相识。海顿立即看出了贝多芬非同寻常的天才,愿收他为学生。当1808 年庆祝海顿76 岁诞辰时,贝多芬曾令人感动地跪吻海顿的手。
海顿一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其创作体裁极为广泛。他写了125部交响曲,大量室内乐、钢琴曲和两部清唱剧。他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基本确立了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的体裁,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主要创作原则、奏鸣套曲曲式结构和交响曲的乐队编制。他的创作风格明朗,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乐观主义精神风貌,他的一些作品反映了农村的生活并塑造了农民的形象,表现了他的进步的民主倾向。
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创始人,海顿曾经对贝多芬、莫扎特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海顿的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乡间气息。在四重奏创作中,常用“说话的原则”,即把各部的主题彼此象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海顿的音乐风格热情、典雅,充满了欢乐、幸福、和平的气氛。他的音乐就象优美的田园诗一样。他总是用这种笔调来歌颂大自,歌颂生活。在他的作品中,还经常可以感受到鲜明的奥地利民歌风格。海顿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巧妙的幽默感,乐曲中充满了愉快而别致的情趣。海顿在乐曲的发展中经常运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海顿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1796年后,海顿在维也纳定居,写出了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等作品。1809年5月31日,为人类音乐作出不朽贡献的约瑟夫•海顿在维也纳病逝。
海顿写下的钢琴曲至今没有准确的统计出来,这是由于有些尚待发现,有些还须进一步确认。至今得到公认的已有五十几首钢琴奏鸣曲,其中1788年的几首明确注明了是为钢琴写作的,此前仍是为古钢琴的。此外,还有《变奏曲》、《回旋曲》等作品。海顿对古典音乐的主要贡献是交响曲和四重奏,由于他对于交响曲体裁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作“交响乐之父”。
主要作品有:
(1) 弦乐:一百零四部交响曲,约十三部键盘协奏,三部小提琴协奏曲,两部大提琴协奏曲,两部圆号协奏曲,一部小号协奏曲,五部为两架带管轮擦提琴写的协奏曲,为小提琴、大提琴、双簧管、大管与乐队而写的《交响协奏曲》;
(2) 戏剧作品:约十八部歌剧(其中五部佚失)和四部木偶歌剧;
(3) 清唱剧与教堂音乐:八部清唱剧和康塔塔,两部独唱康塔塔,十二首弥撒曲,两首感恩赞,三首圣母经,一首圣母悼歌;
(4) 室内乐:八十四首弦乐四重奏(最后一首未完成),三十一首钢琴三重奏,一百零五首由上低音维奥尔琴、中提琴与大提琴演奏的《嬉游曲》,约五十六首弦乐三重奏,为各种乐器写的嬉游曲、遗兴曲、夜曲;
(5) 键盘音乐:五十二首奏鸣曲(其中五首发表时带有小提琴声部),五套变奏曲,一首幻想曲;
(6) 歌曲:四十七首歌曲,三百七十七首苏格兰与威尔士曲调改编曲(为苏格兰出版商内皮尔、汤姆逊和怀特而作)。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