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青年旅舍与中国青年旅舍

今天跟小伙伴们去听了一个讲座,是德国青年旅舍协会(DJH)的一位大牛和中国青年旅舍协会(YHA)的一位负责人主讲。我们对在德国的自助游很感兴趣,本来是想要获取一些相关信息的,但其实青旅在它的发源地德国,与我们所见所闻的中国青旅,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 在德国,青旅从创立之初就是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它的客户绝大部分是学校,占到了40%,另外20%是家庭,27岁以上的零散入住者只占很少的比例,在这里学生们会接受环保、文化、探索、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德国教育法甚至规定每个学习每个学生必须有一周的离校教育,州财政也会对青旅进行拨款,而入住者也以中小学生为主,管理者由DJH指派或合作方选拔。 期间YHA的负责人也聊了很多,言语中透露出对DJH的羡慕。其实在我看来,YHA也有很多DJH所不具备的优秀特质,如果我们到德国自助游,青旅似乎不是我的最佳选择。我们需要的旅行信息找谁问那?结伴同行又如何实?YHA有我们自己的特色,DJH就像是一只温泉蛋,YHA就像是一只松花蛋,看似差不多,其实内涵完全不同。德国人的严谨、专业,我不敢拂其美,但YHA提供的包容性和开放,也是其所不具备的。 YHA的老板,很多都是资深的驴友,甚至对环保、户外运动、区域文化都有其独到的见解,这都是一位酒店管理专业出身的管理者很难具备的。住YHA,我们最喜欢做的事儿就是和老板聊天,他甚至可以告诉你一些当地鲜为人知的原生态村落。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头疼如何在德国获取类似信息了。 而在DJH同屋的大部分是熟人,而在YHA很多时候是陌生的朋友,一句“你好,从哪儿来?”可能就是一段愉快的旅程的开始。在中国很多经济型宾馆不具备接待外籍人员的资质,很多年轻的外国朋友就集中在青旅,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多元化的文化,这与DJH主要接待本地学校和家庭的理念截然不同。 其实很多非加盟的YHA也做着传递YHA理念的事儿,自助服务、不提供一次性用品、大家搭伙做饭、旅行信息交流、还有一系列的文化活动。虽然我们没有专业的联盟来控制所有旅舍的统一规划,而且所有这些都还在探索阶段,但这让我想起了哈佛的一位校长谈到一流大学的时候说过的一句话:“把这些有才华的年轻人聚集到一起,已经可以了,不需要你过多的做什么。” ========================== “码语者和杰妮”:原创文章、照片、视频,关于我俩的旅行故事。旅行攻略、心得或是生活感悟,期待与你的共鸣。也期待你的回复和旅行问题,让你的旅行更精彩。 为方便查询,相关的文章会汇总在豆瓣小站,搜索小站“一路有你,穷游世界”http://site.douban.com/206826/ 微信查找公众账户“码语者和杰妮”或 “kevin__jenny”(两个下划线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