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男女平等的社会才是爱情存在的广泛土壤。
在二战前的西方,女性婚后相夫教子的婚姻规则,也依然决定了女性在婚后处于从属地位。但与农耕社会不同,缔结婚约时,男方向女方家庭大笔输送彩礼的习俗,早已改为向女方本人送礼。
不是所有人都有诗人或艺术家的才艺,东方精致提醒你在欧洲:中产阶级之家缔结婚约,表达诚意的最好方式,是实用性价值低但却贵重的黄金、宝石之类装饰品。而戒指从来都在西方的婚姻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11世纪末12世纪初的夏尔特尔主教,通过对以往有关文献的整理,提出合法婚姻的缔结,除了双方同意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公开发誓、婚姻聘礼与陪嫁、交换结婚戒指、牧师祝福。
如果是贵重的钻石戒指,那自然是更好的信物。而钻石戒指之所以成为爱情的信物,被认为是1888年组建后的、控制了全球钻石产销的戴比尔斯(De Beers)公司的伟大营销成果——它让物理特性稳定的钻石成了爱情的象征。
不过,要让钻戒成为订婚的标配,单纯靠营销因素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美国乔治梅森大学长期从事与家庭相关法律研究的教授玛格丽特,对钻石戒指成为订婚标配的历史源流,梳理出一个独特线索。
她发现,她以美国为例,钻石戒指的销量变化,与相关婚姻法律和性观念变迁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玛格丽特
1935年,美国印第安纳州首先立法废除了解除婚约的诉讼,它很快成为一个潮流,到1945年,美国16个州都通过了类似的决议。今天即便在还未废除解除婚约诉讼的州,相关诉讼也已经名存实亡。
这项制度的存废带来的变化是:此前婚约被视为一种正式的契约合同——如果未婚夫毁约,准新娘可以将他告上法庭,并索要赔偿。男方不仅要赔付女方为准备婚礼付出的实际成本,还可能支付悔婚所造成的精神损失。
受清教徒文化影响,当时美国人的性观念极为保守,不认可婚姻外的性行为。但年轻人缔结婚约后,很可能会发生性关系,如果男方悔婚,女方会因为不再是处女,名誉遭到毁灭性打击,是日后婚姻和终身声誉的严重威胁。
玛格丽特怀疑,正是在此背景下,寻求婚姻安全感的女性将目光投向了钻石戒指——这是一笔昂贵的押金,它会大大增加准新郎的悔婚成本。
这项研究中,玛格丽特将包括戴比尔斯公司的大规模营销等诸多因素也包含进来,设计了尽可能多的变量,分别评估它们与钻石销量之间的相关性。这些变量包括,价格、广告量、废除解除婚约诉讼的州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二战期间的投资额、以及适婚年龄人口比例。
研究结果显示,废除解除婚约诉讼是影响钻戒销量的最大因素。当法律不再是向“负心汉”讨说法的工具之时,钻戒成了女性对未来生活的安全感的来源。
而1930年代,欧洲的钻石价格崩溃,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情侣都不再用其作为订婚礼物。戴比尔斯公司转战美国的营销攻势,恰巧撞上了法律修改后为社会习惯留下的重构空间,拿下了订婚仪式所要求的奢侈品市场。
但好景不再。1965—1980年期间,虽然美国人均收入持续上涨,但钻戒需求竟开始下降。因为1960年代美国性解放,处女情结已成过往,被悔婚的女性也不会太多“贬值”。戴比尔斯公司不得不调整策略:1980年代,钻戒之外的钻石首饰大量出现在广告当中。从1980年起,钻戒的销量从未超过钻石首饰总销售量的20%。
是的,戒指依然是爱情与婚姻象征,但未必一定是钻戒。而在只同居不结婚比例奇高的北欧国家,甚至戒指的地位都不复以往。
再看看中国结婚就是财富的对称,感情已经不重要,即使英国的威廉王子在当下中国也会打光棍,东方精致认为:过渡看重财富,婚姻就成为一种交易,各方的祝福成为敛财的借口。
各位朋友不这么认为吗?
不是所有人都有诗人或艺术家的才艺,东方精致提醒你在欧洲:中产阶级之家缔结婚约,表达诚意的最好方式,是实用性价值低但却贵重的黄金、宝石之类装饰品。而戒指从来都在西方的婚姻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11世纪末12世纪初的夏尔特尔主教,通过对以往有关文献的整理,提出合法婚姻的缔结,除了双方同意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公开发誓、婚姻聘礼与陪嫁、交换结婚戒指、牧师祝福。
如果是贵重的钻石戒指,那自然是更好的信物。而钻石戒指之所以成为爱情的信物,被认为是1888年组建后的、控制了全球钻石产销的戴比尔斯(De Beers)公司的伟大营销成果——它让物理特性稳定的钻石成了爱情的象征。
不过,要让钻戒成为订婚的标配,单纯靠营销因素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美国乔治梅森大学长期从事与家庭相关法律研究的教授玛格丽特,对钻石戒指成为订婚标配的历史源流,梳理出一个独特线索。
她发现,她以美国为例,钻石戒指的销量变化,与相关婚姻法律和性观念变迁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玛格丽特
1935年,美国印第安纳州首先立法废除了解除婚约的诉讼,它很快成为一个潮流,到1945年,美国16个州都通过了类似的决议。今天即便在还未废除解除婚约诉讼的州,相关诉讼也已经名存实亡。
这项制度的存废带来的变化是:此前婚约被视为一种正式的契约合同——如果未婚夫毁约,准新娘可以将他告上法庭,并索要赔偿。男方不仅要赔付女方为准备婚礼付出的实际成本,还可能支付悔婚所造成的精神损失。
受清教徒文化影响,当时美国人的性观念极为保守,不认可婚姻外的性行为。但年轻人缔结婚约后,很可能会发生性关系,如果男方悔婚,女方会因为不再是处女,名誉遭到毁灭性打击,是日后婚姻和终身声誉的严重威胁。
玛格丽特怀疑,正是在此背景下,寻求婚姻安全感的女性将目光投向了钻石戒指——这是一笔昂贵的押金,它会大大增加准新郎的悔婚成本。
这项研究中,玛格丽特将包括戴比尔斯公司的大规模营销等诸多因素也包含进来,设计了尽可能多的变量,分别评估它们与钻石销量之间的相关性。这些变量包括,价格、广告量、废除解除婚约诉讼的州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二战期间的投资额、以及适婚年龄人口比例。
研究结果显示,废除解除婚约诉讼是影响钻戒销量的最大因素。当法律不再是向“负心汉”讨说法的工具之时,钻戒成了女性对未来生活的安全感的来源。
而1930年代,欧洲的钻石价格崩溃,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情侣都不再用其作为订婚礼物。戴比尔斯公司转战美国的营销攻势,恰巧撞上了法律修改后为社会习惯留下的重构空间,拿下了订婚仪式所要求的奢侈品市场。
但好景不再。1965—1980年期间,虽然美国人均收入持续上涨,但钻戒需求竟开始下降。因为1960年代美国性解放,处女情结已成过往,被悔婚的女性也不会太多“贬值”。戴比尔斯公司不得不调整策略:1980年代,钻戒之外的钻石首饰大量出现在广告当中。从1980年起,钻戒的销量从未超过钻石首饰总销售量的20%。
是的,戒指依然是爱情与婚姻象征,但未必一定是钻戒。而在只同居不结婚比例奇高的北欧国家,甚至戒指的地位都不复以往。
再看看中国结婚就是财富的对称,感情已经不重要,即使英国的威廉王子在当下中国也会打光棍,东方精致认为:过渡看重财富,婚姻就成为一种交易,各方的祝福成为敛财的借口。
各位朋友不这么认为吗?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