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论爱情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爱情是个无比宏大的话题,从我记事以来我就发现人们对它的说不尽道不完。我不是很喜欢把一个宏大的话题不作划分的来进行谈论。因为你有时候并不确切的知道自己谈论的是什么。你是在谈论爱情的本质呢,某种爱情观呢。还是关于爱情的形成,演化。亦或行为决策。。。。。。
比方说有些懵懂而又好奇心强烈的骚年很喜欢询问爱情的本质是什么。(喂,有好奇心是很好的,但是拜托有点脑子好不好呐?)你知道你问爱情本质的时候确定你问的是什么吗?很遗憾。我只能说这是一个伪问题。你根本没有办法知道,爱情它仅仅是我们人类发明出来用作对某种行为进行描述或研究的一个概念。而概念是我们施加于世界之上的,任何浮于人造概念之上的学问,不管它的前缀是社会政治或历史还是某种神奇的魔法邪术,都不过是在对我们自己发明的东西深入自划。由此引出的是,当我们创造一个概念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借助概念来描述或研究世界,而非分析概念本身,否则除了空虚混沌什么都无法得到。概念也只是工具,任何工具好不好用都要由效果来决定。我们确实囿于我们的思维工具当中,但被工具奴役却是要尽量避免的。爱情这个概念就是这样。我们使用它仅仅是为了在某个结构层次更好的谈论这个世界。而“爱情”这个概念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关于男女之间男男之间女女之间的纷纷扰扰到底是为哪般,一个人何以可以为另一个无条件的付出等等。假如能对此有助益那就够了。讨论什么是爱情的本质是很无聊的,重要的是语义的约束。
当然了还有一部分人不谈爱情本质,他们喜欢谈论另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什么是真爱。人们都喜欢把自己试图通过两性关系得到的所有东西都打包在一起,起个名字叫真爱。当他看到别人的打包的内容包含了自己想要而没想到的,就会赞叹别人对爱情的理解更深刻,反之就鄙夷别人爱情观的浅薄。如果你追求什么都不打包的纯粹两性关系,他就称你为禽兽畜生。是的,我知道许多人希望通过两性关系获得其它自己想要的东西,比方说让对方保障自己的未来,让对方永远只有自己一个性伴侣,让对方负担自己的开销……为了让自己的所有这些需求看上去天经地义,于是就说只有能做到这些才是真爱,否则就是虚情假意。
比如像一些人认为和金钱与奋斗关联起来的爱不是真爱,和相貌与性格关联起来的爱不是真爱,用我们伟大导师马克思老人家的话来说,爱不应是被物化的外物之间的交换,那是赤裸裸的商品交换!爱不应该因为对方的任何属性而爱,而应因对方的爱而爱,否则就是悲哀的!但是到底哪种才是真正爱情的呢?关于真爱的评价标准又该如何设定?谁来决定其设定原则?我想我不说你也明白。
所谓的真爱,它只不过是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的把自己的爱情观上升到绝对的高度,号称这是天经地义的。爱情观它属于某种伦理,这个世界有多种多样的爱情观,它不可言说。或者我们说对这么一种事物的探寻是毫无必要的。任何的经验证据都不能支持或反对其中一种。
人类远古祖先的知识只能言传身教。自从有文字出现后几千年积累了巨量的知识,人类为容纳消化这些知识形成了细致的社会分工。对于那些实用的技术和经验科学,无效的知识会在不断的实践中被快速的淘汰。但关于伦理方面的价值标准这些无效却无法经验检验的东西超出了多数人的识别能力,拿来忽悠人又特别方便,就得以千年传承。真爱观就是这么一种标准,没有任何理由让我相信很多人鄙夷的虐恋不是一种爱情的表现。
一种爱情行为模式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能得以强化是因它能给个体带来有利其生存繁衍的效果,并非因其符合某种天经地义的正当性标准。远古的时候人类爱情观里面包括了各种现代人不能接受的东西,但是这并能说明这些是错的,并不能指责这些不是真正的爱情,它只是由于不适合繁衍而在演化中被淘汰。为什么人们经常把自己偏好的行为模式设定为正当性标准?因为可用较小代价(忽悠)迫使他人按自己的要求行事。人们大都聪明到足以使用文字积累知识,却大都蠢到无法识别正当性忽悠。社会化生物都会拉帮结派地生存竞争,但人跟其它动物的区别是,其它动物不会蠢到给拉帮结派的行为寻找设定正当性的理论支持,整天自我忽悠拉帮结派是正义的伟大的高尚的行为,而人就真的有这么蠢。这正是人类的心智尚未很好适应文字出现后文明成果飞速积累的表现。
所以关于爱情本质,真爱,爱情观方面的讨论在很多时候都是受到语言迷惑的产物。这一部分的讨论不会有任何结果。然而当我们用科学方法以爱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因、演化、趋势等各方面的性质。对这一部分的讨论才是可能的,通常人们会借助朴素的经验谈论这方面,但这些谈论本身"粗糙无比"。我们只有从生物学,心理学相关科学中才能得到最有效的答案。我不深入涉及生物心理方面的讨论,我这边只想对爱情行为决策相关做一个简短分析。
OK,你知道现实是无比的残忍,爱情中的双方关系并不是某种天注定的伦理,而是赤裸裸的基于需要的抱团取暖——而需要就是热量。我需要你,你需要我,这种关系毫无疑问是最幸福温暖的,然而如果我不需要你,你却需要我,这种关系就是痛苦而冰冷的。举一个栗子,不对,是一个例子:就拿屌丝和女神的关系来说吧,一个屌丝给不了女神她想要的,但又想要得到女神,女神对他而言就是暖炉,但屌丝对女神而言却是冰块,一方为接近另一方只能无限的卑微,尽可能的探知对方想要什么,尝试着提供更多,而另一方却在尽可能的想远离他,直到价码合适,屌丝能提供女神想要的东西。——可惜这始终未发生。。。你仔细观察会发现爱情行为中经常有一方为了追求另外一方,做出了很多讨好对方的行为,但是被追方却毫不所动,这说明追方根本没有满足被追一方的需求,比如相貌,财富,学识,品味等等。你可能会说,那我就满足对方的需求好了,但是有两个问题,人呢一般不会把自己的需求说出来,为什么呢?比方说吧,.我有很多需求,但是人们都认为需求多的人很恶劣,所以我不喜欢提需求显得自己很恶劣。如果你问我有什么需求我也会说没有,但我并不会满意。能准确地猜出我的要求并且默默做到,才是真正体贴我的人。——长期受各种规矩压迫的人很容易这样,而习惯后即便不再受压迫也不容易改掉。这时候如果你能满足你的另一半的需求,那么你在对方眼里就是一个体贴细心的人。关键是你怎么知道对方的需求。另一个问题更困难的多。即使你知道了对方的需求,你怎么做到呢?这个世界最优秀的男神女神需求不是屌丝能轻易满足的,不然也就不会是屌丝了吗。
我经常听到别人说“要找一个可以理解我的人”骚年,醒醒吧,你不是我,我也不是你,我们的心被彼此分隔开来,我无法感受你的喜怒哀乐,你也无法感知我的。我们的交流,只能是在复述发生过的事情之时,利用“同情”,将对方讲述的境遇转化到自己身上,想象自己可能会有的感觉。所以人与人之间是无法理解的。虽然人与人之间无法互相理解,但可以想办法提供对方所需要的。你需要一个理解你的人,我便想办法装作一个理解你的人。尽管我所理解的你一定不是真实的你,但让你产生你得到了这么一个人的幻觉,并因此而高兴,我便心满意足,双方因此皆大欢喜。
顺带吐槽一下爱情中的"摩擦"吧,你知道爱情中的双方经常会因为一些琐事争执发生冲突,比如你喜欢甜豆腐脑我喜欢咸豆腐脑,然而这根本不是我们之间的冲突。真正的冲突只有这个:我认为你应该喜欢咸豆腐脑可你却偏偏要喜欢甜豆腐脑。你看出其中差别了么?另一明显冲突的例子:你看到闺蜜的男朋友总是为闺蜜亲手下厨,而自己的男朋友却什么菜都不会做。于是你对你男朋友说,你看人家男朋友blablabla,于是冲突产生了,我们先跳出爱情关系,看这么一个冲突:我想独占这块地可你也想独占,双方力量相近怎么办?要么两败俱伤,要么妥协一下都不要付出那么巨大的代价,是的,这方法就是交易。
爱情双方的个体偏好之间根本不会冲突,只有自己对另一半的要求和另一半的偏好间才会冲突。而你对另一半的要求越强烈,你愿意为此付出的代价就越大,交易就越有可能发生。如果你压根就不愿意付出任何代价,说明你也并非那么强烈地希望另一半跟你一样喜欢咸豆腐脑了。
交易不是为了改变另一半的偏好,只是为了改变另一半的行为使之更加符合自己的偏好。例如我想让自己的男朋友为我亲自下厨做一顿饭,而你男朋友讨厌下厨,那你根本不必改变他讨厌下厨的偏好,你可以给他撒娇卖萌让他“受不了”去下厨,或告诉他不下厨就分手或者采取二者的混合。改变对方的偏好不但不可能也没意义。
就像野牛想改变狮子吃野牛肉的爱好。你有不用改变其爱好而减小损失或增大收益的办法,有啥必要非去改变另一半的偏好呢?爱情双方中某些人之所以总试图用伦理道德价值批判迫使别人改变,说明他们不愿付出代价妄想免费靠嘴皮子达成目标,就算暂时达成也会导致双方将来越来越深的积怨,最终爆发更严重的冲突。
就是说,不付出必要的代价靠嘴皮子去迫使另一半满足自己的要求,这种做法一方面很可能无法奏效,另一半根本不听,或者暂时奏效,但导致积怨最终爆发,付出更大代价。除此之外靠道德伦理忽悠还会导致更多的严重副作用。综合这些因素,这种方式得不偿失,属于想得太美。 无论是在恋爱还是婚姻中化解冲突最好的方式都是交易和博弈。
再说说关于爱情的抉择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包装和广告是非常重要的。物品品质再好,有个恶心的外包装也会流失大量客户,在时间和金钱都有限制的条件下是很少有人会选择不知名不起眼的商品的。当然,时间一长,那些图有其表的商品也会被市场所淘汰。所以EQ低并不是男神女神的标准。人与人的关系是以交换为基础的,而每个人的理性都是有限的,有限的时间,有限的信息,有限的选择范围,有限的博弈能力,因此,现实的市场中不可能达到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资源配置效果,男神配上女神的情形,是需要一系列假设做支撑的。所以屌丝也不要灰心,你们不是没有机会的。只是那个概率吗,嘿嘿。。。简而言之,人们第一的选择一定是外貌,第二才是质量,这个外貌的偏好要吻合,一个外貌都不符合你的口味的人我想你接触都不想接触了吧。
在爱情的博弈相关中女人看钱男人看相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存在一种义务式的风度,只存在条件式的风度,漂亮姑娘们日复日年复年的控制饮食护肤美容不是为了在享受风度上和普通姑娘平起平坐的,高富帅凭借自身实力积累大量财富也不是为了和穷屌丝在择偶市场中平起平坐的。当代社会有很多改变丑的手段,也有很多发财致富的手段。与其说是美女们天生一副美人坯子还不如说大多数都是勤劳致美的,所以天生的强生的无法构成要求特殊待遇的理由,懒和意志力薄弱是没有借口的,怪不到别人的审美和态度上,也怪不得别人对金钱的重视,喜欢就对你好,不喜欢就巴不得离你远远的,这是人类最本真的情感。
这个世界上基于爱情的幸福它不酬善良,不酬勤奋,酬的是予人所需。有时候你在另一半的眼里就是效用罢了。
扯的有点乱啊,算了,不扯了,如果有兴趣,我打算谈论下人兽之间的爱情,嗯,人兽恋的感觉还不错蛮。。。。。。
比方说有些懵懂而又好奇心强烈的骚年很喜欢询问爱情的本质是什么。(喂,有好奇心是很好的,但是拜托有点脑子好不好呐?)你知道你问爱情本质的时候确定你问的是什么吗?很遗憾。我只能说这是一个伪问题。你根本没有办法知道,爱情它仅仅是我们人类发明出来用作对某种行为进行描述或研究的一个概念。而概念是我们施加于世界之上的,任何浮于人造概念之上的学问,不管它的前缀是社会政治或历史还是某种神奇的魔法邪术,都不过是在对我们自己发明的东西深入自划。由此引出的是,当我们创造一个概念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借助概念来描述或研究世界,而非分析概念本身,否则除了空虚混沌什么都无法得到。概念也只是工具,任何工具好不好用都要由效果来决定。我们确实囿于我们的思维工具当中,但被工具奴役却是要尽量避免的。爱情这个概念就是这样。我们使用它仅仅是为了在某个结构层次更好的谈论这个世界。而“爱情”这个概念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关于男女之间男男之间女女之间的纷纷扰扰到底是为哪般,一个人何以可以为另一个无条件的付出等等。假如能对此有助益那就够了。讨论什么是爱情的本质是很无聊的,重要的是语义的约束。
当然了还有一部分人不谈爱情本质,他们喜欢谈论另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什么是真爱。人们都喜欢把自己试图通过两性关系得到的所有东西都打包在一起,起个名字叫真爱。当他看到别人的打包的内容包含了自己想要而没想到的,就会赞叹别人对爱情的理解更深刻,反之就鄙夷别人爱情观的浅薄。如果你追求什么都不打包的纯粹两性关系,他就称你为禽兽畜生。是的,我知道许多人希望通过两性关系获得其它自己想要的东西,比方说让对方保障自己的未来,让对方永远只有自己一个性伴侣,让对方负担自己的开销……为了让自己的所有这些需求看上去天经地义,于是就说只有能做到这些才是真爱,否则就是虚情假意。
比如像一些人认为和金钱与奋斗关联起来的爱不是真爱,和相貌与性格关联起来的爱不是真爱,用我们伟大导师马克思老人家的话来说,爱不应是被物化的外物之间的交换,那是赤裸裸的商品交换!爱不应该因为对方的任何属性而爱,而应因对方的爱而爱,否则就是悲哀的!但是到底哪种才是真正爱情的呢?关于真爱的评价标准又该如何设定?谁来决定其设定原则?我想我不说你也明白。
所谓的真爱,它只不过是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的把自己的爱情观上升到绝对的高度,号称这是天经地义的。爱情观它属于某种伦理,这个世界有多种多样的爱情观,它不可言说。或者我们说对这么一种事物的探寻是毫无必要的。任何的经验证据都不能支持或反对其中一种。
人类远古祖先的知识只能言传身教。自从有文字出现后几千年积累了巨量的知识,人类为容纳消化这些知识形成了细致的社会分工。对于那些实用的技术和经验科学,无效的知识会在不断的实践中被快速的淘汰。但关于伦理方面的价值标准这些无效却无法经验检验的东西超出了多数人的识别能力,拿来忽悠人又特别方便,就得以千年传承。真爱观就是这么一种标准,没有任何理由让我相信很多人鄙夷的虐恋不是一种爱情的表现。
一种爱情行为模式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能得以强化是因它能给个体带来有利其生存繁衍的效果,并非因其符合某种天经地义的正当性标准。远古的时候人类爱情观里面包括了各种现代人不能接受的东西,但是这并能说明这些是错的,并不能指责这些不是真正的爱情,它只是由于不适合繁衍而在演化中被淘汰。为什么人们经常把自己偏好的行为模式设定为正当性标准?因为可用较小代价(忽悠)迫使他人按自己的要求行事。人们大都聪明到足以使用文字积累知识,却大都蠢到无法识别正当性忽悠。社会化生物都会拉帮结派地生存竞争,但人跟其它动物的区别是,其它动物不会蠢到给拉帮结派的行为寻找设定正当性的理论支持,整天自我忽悠拉帮结派是正义的伟大的高尚的行为,而人就真的有这么蠢。这正是人类的心智尚未很好适应文字出现后文明成果飞速积累的表现。
所以关于爱情本质,真爱,爱情观方面的讨论在很多时候都是受到语言迷惑的产物。这一部分的讨论不会有任何结果。然而当我们用科学方法以爱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因、演化、趋势等各方面的性质。对这一部分的讨论才是可能的,通常人们会借助朴素的经验谈论这方面,但这些谈论本身"粗糙无比"。我们只有从生物学,心理学相关科学中才能得到最有效的答案。我不深入涉及生物心理方面的讨论,我这边只想对爱情行为决策相关做一个简短分析。
OK,你知道现实是无比的残忍,爱情中的双方关系并不是某种天注定的伦理,而是赤裸裸的基于需要的抱团取暖——而需要就是热量。我需要你,你需要我,这种关系毫无疑问是最幸福温暖的,然而如果我不需要你,你却需要我,这种关系就是痛苦而冰冷的。举一个栗子,不对,是一个例子:就拿屌丝和女神的关系来说吧,一个屌丝给不了女神她想要的,但又想要得到女神,女神对他而言就是暖炉,但屌丝对女神而言却是冰块,一方为接近另一方只能无限的卑微,尽可能的探知对方想要什么,尝试着提供更多,而另一方却在尽可能的想远离他,直到价码合适,屌丝能提供女神想要的东西。——可惜这始终未发生。。。你仔细观察会发现爱情行为中经常有一方为了追求另外一方,做出了很多讨好对方的行为,但是被追方却毫不所动,这说明追方根本没有满足被追一方的需求,比如相貌,财富,学识,品味等等。你可能会说,那我就满足对方的需求好了,但是有两个问题,人呢一般不会把自己的需求说出来,为什么呢?比方说吧,.我有很多需求,但是人们都认为需求多的人很恶劣,所以我不喜欢提需求显得自己很恶劣。如果你问我有什么需求我也会说没有,但我并不会满意。能准确地猜出我的要求并且默默做到,才是真正体贴我的人。——长期受各种规矩压迫的人很容易这样,而习惯后即便不再受压迫也不容易改掉。这时候如果你能满足你的另一半的需求,那么你在对方眼里就是一个体贴细心的人。关键是你怎么知道对方的需求。另一个问题更困难的多。即使你知道了对方的需求,你怎么做到呢?这个世界最优秀的男神女神需求不是屌丝能轻易满足的,不然也就不会是屌丝了吗。
我经常听到别人说“要找一个可以理解我的人”骚年,醒醒吧,你不是我,我也不是你,我们的心被彼此分隔开来,我无法感受你的喜怒哀乐,你也无法感知我的。我们的交流,只能是在复述发生过的事情之时,利用“同情”,将对方讲述的境遇转化到自己身上,想象自己可能会有的感觉。所以人与人之间是无法理解的。虽然人与人之间无法互相理解,但可以想办法提供对方所需要的。你需要一个理解你的人,我便想办法装作一个理解你的人。尽管我所理解的你一定不是真实的你,但让你产生你得到了这么一个人的幻觉,并因此而高兴,我便心满意足,双方因此皆大欢喜。
顺带吐槽一下爱情中的"摩擦"吧,你知道爱情中的双方经常会因为一些琐事争执发生冲突,比如你喜欢甜豆腐脑我喜欢咸豆腐脑,然而这根本不是我们之间的冲突。真正的冲突只有这个:我认为你应该喜欢咸豆腐脑可你却偏偏要喜欢甜豆腐脑。你看出其中差别了么?另一明显冲突的例子:你看到闺蜜的男朋友总是为闺蜜亲手下厨,而自己的男朋友却什么菜都不会做。于是你对你男朋友说,你看人家男朋友blablabla,于是冲突产生了,我们先跳出爱情关系,看这么一个冲突:我想独占这块地可你也想独占,双方力量相近怎么办?要么两败俱伤,要么妥协一下都不要付出那么巨大的代价,是的,这方法就是交易。
爱情双方的个体偏好之间根本不会冲突,只有自己对另一半的要求和另一半的偏好间才会冲突。而你对另一半的要求越强烈,你愿意为此付出的代价就越大,交易就越有可能发生。如果你压根就不愿意付出任何代价,说明你也并非那么强烈地希望另一半跟你一样喜欢咸豆腐脑了。
交易不是为了改变另一半的偏好,只是为了改变另一半的行为使之更加符合自己的偏好。例如我想让自己的男朋友为我亲自下厨做一顿饭,而你男朋友讨厌下厨,那你根本不必改变他讨厌下厨的偏好,你可以给他撒娇卖萌让他“受不了”去下厨,或告诉他不下厨就分手或者采取二者的混合。改变对方的偏好不但不可能也没意义。
就像野牛想改变狮子吃野牛肉的爱好。你有不用改变其爱好而减小损失或增大收益的办法,有啥必要非去改变另一半的偏好呢?爱情双方中某些人之所以总试图用伦理道德价值批判迫使别人改变,说明他们不愿付出代价妄想免费靠嘴皮子达成目标,就算暂时达成也会导致双方将来越来越深的积怨,最终爆发更严重的冲突。
就是说,不付出必要的代价靠嘴皮子去迫使另一半满足自己的要求,这种做法一方面很可能无法奏效,另一半根本不听,或者暂时奏效,但导致积怨最终爆发,付出更大代价。除此之外靠道德伦理忽悠还会导致更多的严重副作用。综合这些因素,这种方式得不偿失,属于想得太美。 无论是在恋爱还是婚姻中化解冲突最好的方式都是交易和博弈。
再说说关于爱情的抉择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包装和广告是非常重要的。物品品质再好,有个恶心的外包装也会流失大量客户,在时间和金钱都有限制的条件下是很少有人会选择不知名不起眼的商品的。当然,时间一长,那些图有其表的商品也会被市场所淘汰。所以EQ低并不是男神女神的标准。人与人的关系是以交换为基础的,而每个人的理性都是有限的,有限的时间,有限的信息,有限的选择范围,有限的博弈能力,因此,现实的市场中不可能达到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资源配置效果,男神配上女神的情形,是需要一系列假设做支撑的。所以屌丝也不要灰心,你们不是没有机会的。只是那个概率吗,嘿嘿。。。简而言之,人们第一的选择一定是外貌,第二才是质量,这个外貌的偏好要吻合,一个外貌都不符合你的口味的人我想你接触都不想接触了吧。
在爱情的博弈相关中女人看钱男人看相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存在一种义务式的风度,只存在条件式的风度,漂亮姑娘们日复日年复年的控制饮食护肤美容不是为了在享受风度上和普通姑娘平起平坐的,高富帅凭借自身实力积累大量财富也不是为了和穷屌丝在择偶市场中平起平坐的。当代社会有很多改变丑的手段,也有很多发财致富的手段。与其说是美女们天生一副美人坯子还不如说大多数都是勤劳致美的,所以天生的强生的无法构成要求特殊待遇的理由,懒和意志力薄弱是没有借口的,怪不到别人的审美和态度上,也怪不得别人对金钱的重视,喜欢就对你好,不喜欢就巴不得离你远远的,这是人类最本真的情感。
这个世界上基于爱情的幸福它不酬善良,不酬勤奋,酬的是予人所需。有时候你在另一半的眼里就是效用罢了。
扯的有点乱啊,算了,不扯了,如果有兴趣,我打算谈论下人兽之间的爱情,嗯,人兽恋的感觉还不错蛮。。。。。。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