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哲学和宗教研究
上次说到宗教总是和权力话语联系在一起。这样对于宗教的意识形态批判,可以帮助我们留心以某种文化复兴或者信仰复兴实际是权力话语争夺的危险。但是宗教是否只是人文权力斗争的产物?我觉得二者有联系,这个无法否定的,但是把宗教完全还原为权力斗争,这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而更危险的是,我们总是生活在宗教情绪中(如果那种代表宗教情绪的敬畏本身就是我们存在的一部分),那我们能不能脱离这种话语体系呢?现实是我们无法生活在真空中。这就如意识形态一样,我们如果不是生活在这个意识形态中就是生活在那个形态中——我们总是生活在社会、权力关系网中,那怎么可能会逃逸呢?
福柯给出了一条道路,即,日常生活的越界。记得有次听吴老师说,这种越界就表现在婚姻出轨,看porn,这些对于当代意识形态的控制当中。所以吴老师的结论是,一个看Porn,出轨的社会可能反而是一个更稳定的社会,因为你为越界提供了可能性。但是福柯没有说的是,越界不是不需要负责人的。我们都知道我们并不生活在笛卡尔的cogito里,而是生活在一个与他人交往的具体世界里。所以,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很合适的方式。
而同样的,对于宗教的意识形态批判没有看到的是,除了宗教意外,还有很多人类精神状态与权力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宗教,大可有其他类似宗教形式,继续履行宗教的职能,比如当代大众媒体。关于媒体权力批判这个说的已经很多了。而我们看到的最后居然仍旧落入相对主义,成为文化之争----我们批评西方是商业帝国霸权(参见《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而我们被批评为totalitarian(参见《报刊的四种理论》,《Communication in China: Political Economy, Power, and Conflict》)。
当然这并不否定批判研究的价值,他们总能像惊雷一样,让我们从某种意识形态的迷蒙中惊醒。但是惊醒以后很快我们就发现,惊醒的状态可能又是另一种迷梦,以致于无限循环,最后只能安置于相对主义当中。二者就为虚无进一步埋下伏笔。假设你是一个美国公民,从小接受民主思想,你也坚信伊拉克战争是为了打击恐怖分子。你对恐怖主义深恶痛绝,直到有一天你见到一个伊拉克人,你才发现,你坚信的恐怖主义对他们来说是争取自由民族的运动。然后你突然从这种所谓的西方普世主义里面惊醒,然后发现自己生活在谎言中。但很快你发现这种自由民族运动却随意牺牲自己人民的性命,这也是你不能接受的,于是你开始问自己,什么是正义呢?你很快会得到一个结论,正义并不是一个普世价值,而是各个权利体系编写的话语。然后呢?首先你会怀疑,然后会倦怠,然后会觉得无聊,无意义,最后,虚无!
后现代的批判、解构从反对现代性开始,最后难免走回对于古代的缅怀当中,然而这种乡愁式的思想,难道又不是一种意识形态?无独有偶,当批判思想家在批评宗教研究的时候,批判本质式的宗教研究带着乡愁式的意识形态色彩,然而轮到他们,却殊途同归,这不得不说是批判的遗憾。
正如今天意大利小哥说的,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权力当中,但是权力并不总是一个贬义词。我们要做的或者能做的,不是从这个权力关系网里面挣脱出去,而是需要规范权力的使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democracy和Liberty,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反思宗教及其研究。宗教研究从不拒斥权力话语批判或者政治经济学批判,但这不意味着宗教研究要变成这种批判。批判作为手段和作为本体哲学,仍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现在看来,很多时候由于批判这种手段用的太上手了,大家似乎都忘了故事的另一半,就是建构~~
福柯给出了一条道路,即,日常生活的越界。记得有次听吴老师说,这种越界就表现在婚姻出轨,看porn,这些对于当代意识形态的控制当中。所以吴老师的结论是,一个看Porn,出轨的社会可能反而是一个更稳定的社会,因为你为越界提供了可能性。但是福柯没有说的是,越界不是不需要负责人的。我们都知道我们并不生活在笛卡尔的cogito里,而是生活在一个与他人交往的具体世界里。所以,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很合适的方式。
而同样的,对于宗教的意识形态批判没有看到的是,除了宗教意外,还有很多人类精神状态与权力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宗教,大可有其他类似宗教形式,继续履行宗教的职能,比如当代大众媒体。关于媒体权力批判这个说的已经很多了。而我们看到的最后居然仍旧落入相对主义,成为文化之争----我们批评西方是商业帝国霸权(参见《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而我们被批评为totalitarian(参见《报刊的四种理论》,《Communication in China: Political Economy, Power, and Conflict》)。
当然这并不否定批判研究的价值,他们总能像惊雷一样,让我们从某种意识形态的迷蒙中惊醒。但是惊醒以后很快我们就发现,惊醒的状态可能又是另一种迷梦,以致于无限循环,最后只能安置于相对主义当中。二者就为虚无进一步埋下伏笔。假设你是一个美国公民,从小接受民主思想,你也坚信伊拉克战争是为了打击恐怖分子。你对恐怖主义深恶痛绝,直到有一天你见到一个伊拉克人,你才发现,你坚信的恐怖主义对他们来说是争取自由民族的运动。然后你突然从这种所谓的西方普世主义里面惊醒,然后发现自己生活在谎言中。但很快你发现这种自由民族运动却随意牺牲自己人民的性命,这也是你不能接受的,于是你开始问自己,什么是正义呢?你很快会得到一个结论,正义并不是一个普世价值,而是各个权利体系编写的话语。然后呢?首先你会怀疑,然后会倦怠,然后会觉得无聊,无意义,最后,虚无!
后现代的批判、解构从反对现代性开始,最后难免走回对于古代的缅怀当中,然而这种乡愁式的思想,难道又不是一种意识形态?无独有偶,当批判思想家在批评宗教研究的时候,批判本质式的宗教研究带着乡愁式的意识形态色彩,然而轮到他们,却殊途同归,这不得不说是批判的遗憾。
正如今天意大利小哥说的,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权力当中,但是权力并不总是一个贬义词。我们要做的或者能做的,不是从这个权力关系网里面挣脱出去,而是需要规范权力的使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democracy和Liberty,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反思宗教及其研究。宗教研究从不拒斥权力话语批判或者政治经济学批判,但这不意味着宗教研究要变成这种批判。批判作为手段和作为本体哲学,仍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现在看来,很多时候由于批判这种手段用的太上手了,大家似乎都忘了故事的另一半,就是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