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酒桌上较快地与陌生人建立起关系?
神胖胖,
交朋友最重要的能力是辨别对方对你兴趣水平(interest level)的能力。一个人喜欢你还是讨厌你呢?不同文化、不同家庭、不同性格的人在表达上可能有重大差别,可是在行为上却是一致的。因此,想有效率地交朋友、交好朋友,就要根据对方的行为判断他对你的兴趣水平,然后选择一开始就喜欢你的人交往。
商务饭局上判断别人对你的兴趣水平是不可靠的。尤其是喝了酒的情况,好像所有人都喜欢所有人一样。因此,你应该在饭局结束的时候找到几个你猜测可能欣赏你的人,逐一问他们的电话号码,然后在饭局结束后的下一周致电约他们出来喝个咖啡、打保龄球、打网球、或者打高尔夫练习场(driving range)之类的活动。总之依他们的喜好而来,而活动不能太过吸引人,不然你就不知道他们是因为欣赏你而出来,还是因为欣赏活动而出来。。等一周再打电话的原因是这样的:人对他人的长期兴趣水平(long term interest level; LTIL)由他脑中你的形象、人格的投射决定(也就是他幻想中的你),而非由你的实际形象、人格决定。一周后你实际的形象、人格差不多淡去了,他的行为才真正反应他长期上将如何对待你。
出来玩的内容应该是适合聊天,同时又有令人愉悦的分散注意力的事情(pleasant distraction)。这样可聊可玩。
至于约他们出来的理由是什么:
对上级:可以是请教他们分享经验、可以是请教他们对你工作的建议
对同级:可以是请教他们分享经验、可以是用你的长项启发他们的短项、可以是请他们用他们的长项帮助你的短项
对下级:可以是请教他们分享(成功的)经验、可以是问他们对你的建议、可以是为他们的事业提供帮助
以上出来娱乐的话题,谈一个就可以了。出来玩还从头到尾谈工作的,谁都不会太喜欢。总之,谈工作是假,通过他们的语言、态度、表情、肢体语言、礼貌判断他们是不是真的欣赏你才是真。
在三个月内,请他们多出来几次,自然会找到欣赏你的人。对于每个朋友,两周出来一次是合理的频率。那些拒绝你的,哪怕是一次,就是不欣赏你的,你应该敬而远之。拒绝这种行为,是所有民族、所有类型的人共同的对他人厌恶的表达,不因背景不同而变化。
当你交上几个欣赏你的好朋友以后,看饭桌上你是不是突然变得活跃、跟你之前害羞、内向的性格相比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suddenly become alive and get out of your shell of being shy and passive)?
上面讲了长期上从根源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讲几个立竿见影,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1、每次饭局之前背诵一个笑话,日积月累;
2、饭局之前看一场电视/网络上的喜剧、相声等等,笑一阵把自己放松下来;
3、饭局之前在浴缸里泡一泡,把自己放松下来;
4、无论如何,饭局以前不要喝酒。那样你只是在你自己眼里放松了,在别人眼里反而是行为不妥,招人反感;
5、记住,言多必失。少说话就能避免很多尴尬;
6、做为下级,不要提出严肃的业务话题。每次你偶尔开口的时候,都讲轻松、幽默、能引人一笑的内容。
7、当别人谈到业务的时候,不是你最擅长的领域你就不要发表任何见解。偶尔他们谈到你特别擅长的领域,如果有你说话的机会,可以一语中的地指出你的见解。如果没你说话的机会,保持沉默,不要刻意表现自己。
比如说想请教一个制造业的专家(对政策也很有研究),他喜欢登山,喜欢聊过去的北京,什么(具体的)话题比较好?
挑你感兴趣的话题中最切合他的。比如说这几个话题里面有没有你感兴趣的?如果他连你感兴趣的话题都没兴趣,那就不要理他,去交别的朋友。
继续开发兴趣和擅长的领域呀,开发出一个不太私人化,你想和别人讨论的话题出来。至于那些话很多,不听你说的人(这叫人格有问题的人),你理他们干什么?
如果是没时间,他会问你换一个时间怎么样。嘴上说没时间,然后又不提出另外一个时间的,100%是撒谎+内心厌恶你厌恶得很。
所有文化涉及到这类行动(要不要一起玩)的表达都一样。还有人之间只有爱和恨,没有中间情感。不懂请自己买relationship science课本学。
“下次有空再约”是一种较强仇恨的表达。喜欢你的表达是:“不好意思,周四晚上没空,周五晚上行不行?”这叫counter offer。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人对另一个人的兴趣受以前跟这个人相处时快乐和痛苦的记忆影响。
我认为你根本就不应该劝任何人改变他的行为。人一般不会因为别人对他说了什么,就改变行为。
只是我发觉身边大多数人都把时间浪费在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人身上(男女关系中尤其如此)
那是情商低的表现。
所谓“中间情感”就是仇恨。很多人没有什么缘由就仇视绝大多数身边的人。然后他们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说自己对别人既不喜欢也不仇恨。
那就每天背10个笑话。
没兴趣就是仇恨。我被匪徒抢了并且打伤,半死不活地躺在路边。一个利未人经过,他没有兴趣,于是就当没看见走了。这还不算是恨那什么算恨?
交朋友最重要的能力是辨别对方对你兴趣水平(interest level)的能力。一个人喜欢你还是讨厌你呢?不同文化、不同家庭、不同性格的人在表达上可能有重大差别,可是在行为上却是一致的。因此,想有效率地交朋友、交好朋友,就要根据对方的行为判断他对你的兴趣水平,然后选择一开始就喜欢你的人交往。
商务饭局上判断别人对你的兴趣水平是不可靠的。尤其是喝了酒的情况,好像所有人都喜欢所有人一样。因此,你应该在饭局结束的时候找到几个你猜测可能欣赏你的人,逐一问他们的电话号码,然后在饭局结束后的下一周致电约他们出来喝个咖啡、打保龄球、打网球、或者打高尔夫练习场(driving range)之类的活动。总之依他们的喜好而来,而活动不能太过吸引人,不然你就不知道他们是因为欣赏你而出来,还是因为欣赏活动而出来。。等一周再打电话的原因是这样的:人对他人的长期兴趣水平(long term interest level; LTIL)由他脑中你的形象、人格的投射决定(也就是他幻想中的你),而非由你的实际形象、人格决定。一周后你实际的形象、人格差不多淡去了,他的行为才真正反应他长期上将如何对待你。
出来玩的内容应该是适合聊天,同时又有令人愉悦的分散注意力的事情(pleasant distraction)。这样可聊可玩。
至于约他们出来的理由是什么:
对上级:可以是请教他们分享经验、可以是请教他们对你工作的建议
对同级:可以是请教他们分享经验、可以是用你的长项启发他们的短项、可以是请他们用他们的长项帮助你的短项
对下级:可以是请教他们分享(成功的)经验、可以是问他们对你的建议、可以是为他们的事业提供帮助
以上出来娱乐的话题,谈一个就可以了。出来玩还从头到尾谈工作的,谁都不会太喜欢。总之,谈工作是假,通过他们的语言、态度、表情、肢体语言、礼貌判断他们是不是真的欣赏你才是真。
在三个月内,请他们多出来几次,自然会找到欣赏你的人。对于每个朋友,两周出来一次是合理的频率。那些拒绝你的,哪怕是一次,就是不欣赏你的,你应该敬而远之。拒绝这种行为,是所有民族、所有类型的人共同的对他人厌恶的表达,不因背景不同而变化。
当你交上几个欣赏你的好朋友以后,看饭桌上你是不是突然变得活跃、跟你之前害羞、内向的性格相比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suddenly become alive and get out of your shell of being shy and passive)?
上面讲了长期上从根源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讲几个立竿见影,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1、每次饭局之前背诵一个笑话,日积月累;
2、饭局之前看一场电视/网络上的喜剧、相声等等,笑一阵把自己放松下来;
3、饭局之前在浴缸里泡一泡,把自己放松下来;
4、无论如何,饭局以前不要喝酒。那样你只是在你自己眼里放松了,在别人眼里反而是行为不妥,招人反感;
5、记住,言多必失。少说话就能避免很多尴尬;
6、做为下级,不要提出严肃的业务话题。每次你偶尔开口的时候,都讲轻松、幽默、能引人一笑的内容。
7、当别人谈到业务的时候,不是你最擅长的领域你就不要发表任何见解。偶尔他们谈到你特别擅长的领域,如果有你说话的机会,可以一语中的地指出你的见解。如果没你说话的机会,保持沉默,不要刻意表现自己。
比如说想请教一个制造业的专家(对政策也很有研究),他喜欢登山,喜欢聊过去的北京,什么(具体的)话题比较好?
挑你感兴趣的话题中最切合他的。比如说这几个话题里面有没有你感兴趣的?如果他连你感兴趣的话题都没兴趣,那就不要理他,去交别的朋友。
继续开发兴趣和擅长的领域呀,开发出一个不太私人化,你想和别人讨论的话题出来。至于那些话很多,不听你说的人(这叫人格有问题的人),你理他们干什么?
如果是没时间,他会问你换一个时间怎么样。嘴上说没时间,然后又不提出另外一个时间的,100%是撒谎+内心厌恶你厌恶得很。
所有文化涉及到这类行动(要不要一起玩)的表达都一样。还有人之间只有爱和恨,没有中间情感。不懂请自己买relationship science课本学。
“下次有空再约”是一种较强仇恨的表达。喜欢你的表达是:“不好意思,周四晚上没空,周五晚上行不行?”这叫counter offer。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人对另一个人的兴趣受以前跟这个人相处时快乐和痛苦的记忆影响。
我认为你根本就不应该劝任何人改变他的行为。人一般不会因为别人对他说了什么,就改变行为。
只是我发觉身边大多数人都把时间浪费在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人身上(男女关系中尤其如此)
那是情商低的表现。
所谓“中间情感”就是仇恨。很多人没有什么缘由就仇视绝大多数身边的人。然后他们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说自己对别人既不喜欢也不仇恨。
那就每天背10个笑话。
没兴趣就是仇恨。我被匪徒抢了并且打伤,半死不活地躺在路边。一个利未人经过,他没有兴趣,于是就当没看见走了。这还不算是恨那什么算恨?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