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书用功吗?
一个人读书是否用功,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来:
一、他所使用过的工具书;
二、他所作的笔记与日记。
没有哪个苦读之士的工具书是光洁干净的,鲁迅翻译文章之时,经常查阅工具书,以致边页尽黑,查览之勤,由是可知。好的汉语工具书并不多,其中《辞源》最优。古代的,比如列乎于十三经之内的《尔雅》和许慎的《说文解字》,用于阅读经典,允称便当,然而失之于偏。《永乐大典》已佚,《康熙字典》收录异常庞杂,不便索引。后出的《辞海》,简直不足道也。
如果没有翻烂几部工具书的经验,想做好学问,无异于痴人说梦。
读书之时,宜间作笔记,或摘录,或评题,或蔓延拉杂,皆无不可。同样,读书日记亦不可或缺,那是写给自己的执照,所以一点不可马虎,一点不可造作,一点不可矫伪。
看一人手眼是否用功,看其工具书足矣;看一人头脑是否用功,看其笔记与日记即可。
一、他所使用过的工具书;
二、他所作的笔记与日记。
没有哪个苦读之士的工具书是光洁干净的,鲁迅翻译文章之时,经常查阅工具书,以致边页尽黑,查览之勤,由是可知。好的汉语工具书并不多,其中《辞源》最优。古代的,比如列乎于十三经之内的《尔雅》和许慎的《说文解字》,用于阅读经典,允称便当,然而失之于偏。《永乐大典》已佚,《康熙字典》收录异常庞杂,不便索引。后出的《辞海》,简直不足道也。
如果没有翻烂几部工具书的经验,想做好学问,无异于痴人说梦。
读书之时,宜间作笔记,或摘录,或评题,或蔓延拉杂,皆无不可。同样,读书日记亦不可或缺,那是写给自己的执照,所以一点不可马虎,一点不可造作,一点不可矫伪。
看一人手眼是否用功,看其工具书足矣;看一人头脑是否用功,看其笔记与日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