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不归
明末崇帧年间有一本平话集,叫《西湖二集》,讲的都是杭州的故事,里面有一个故事是说吴越王钱鏐想念归省的王妃,就写了封信给她,信里只是九个字: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王妃看了信,就连夜回到了杭州城。 人世的经历里,特别是韶华胜极的年代,屏开牡丹、风月啼鸟的景致自然不会少,但看过就看过了,千万不能流连,因为三春花事的妖娆,自有路旁的主人家来收管,你若攀摘,非但不被谅解,反会多有猜忌。而且在你路上耽搁的时候,不晓得前途又会有几多变迁,家人又会因为你晚归有多少不安,所以,不如归去 有时候情感太过炽烈,非但偏离主旨,而且无益。看到临水照花人,看到眼里,涌到心上。好比《红楼梦》第一回里贾雨村看到甄家丫鬟不回头两次看自己,便以为这女子有意于他。这等自作多情统统都要归于荒唐。郁达夫有诗道: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讲的就是这个吧。 【批】这是一篇少作,已经记不起当初为什么写这么一段东西,想来当初应该是十二万分郑重的事体,可是现在回头竟然都忘了。嗟乎,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前缘颠倒,挑拨乱心,可堪回首,珍重现前。这也罢了。只是当初的见识竟是这般可笑,情深款款的写着一篇莫名的东西。好比西游记里车迟国的虎力大仙、羊力大仙、鹿力大仙虔心的求仙水,最后只得孙悟空的一泡尿溺。 再者,钱王缪本来是猜狠的人,连钱塘潮头也要遭他射一射。又是私盐贩子出身,造反的草莽,王仙芝、贺龙一样的人物。王妃于他,不过是奴与狗。雨村虽然自以为是,到底将娇杏从莳花买线的丫鬟抬举作了诰命,反是佳话了。 又,归与不归,缓车或是疾驰,其实也不是自己选择,到底是能不能的问题。说到这里,真是扫兴,既然这篇文字如此的不通,又满是糊涂,为什么要贴在上面。 今日的我,走在渐醒的路上,在依稀里照我寻路的灯,还是当初那个少年的梦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