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好的” 的问题
/文:@峰哥何峰 /
这两天 @简里里 在加州参加 Draper University (见她的文章:http://www.douban.com/note/329023690/). 她跟我说,“仿佛又回到久违的学校。”他们每天听讲座,参加各种活动。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简里里那天提出一个问题:怎么问“好的”问题。
“好的“两字用引号,是因为我还是同意”没有问题是坏得问题“。只要这是一个真诚的问题。有些人提问纯粹是为了抖机灵,或者发表一个自己的长篇大论,这些可以算是“坏”的问题。但除此之外,我觉得有问题就问呗。
不过并不是说提问就不是一门值得探究的艺术。比如,我经常觉得自己没有问题可问,似乎自己都理解了。直到其他什么人发问后,才拍大腿叹道,“我也有同问!”会提问还是需要学习的。以下就是我那天跟简里里聊天时候想到的有关如何提问的想法。没有特别组织。欢迎大家补充:
1、开放性的问题往往效果会好一些。不要问那些可以用“是”或者“否”就回答的问题。这一点可能心理咨询师特别擅长。开放性的问题比如有,“你为什么这么想?”
2、问具体的细节(specifics)。比如我发现在面试员工,或者作为大学面试官的时候这方法特别有效。当被面的人说自己做了某个项目,我会一直追问细节到她当时打电话找谁,怎么找到电话号码的,选择什么时候打,当时说了什么这样的细节。这不仅仅能够考察这事情是不是这人真实做的,也从中很能看出她的做事方法,性格。这第二点有关细节,和第一点有关开放问题,似乎有点矛盾。可能是的,这就要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了。
3、我觉得最好的问题(不管是作为发问者,还是有时候作为被问的人)往往源于我自己正在做,或者正在研究的事情。比如我一直想更多了解那些销售人员的工作方法。那天我面试了一位年轻但是挺有经验的销售,我就发现自己有渊源不断的跟销售有关问题要问她。这些问题都是我自己平时想过,觉得不很理解的。遇到一个好的销售,情不自禁的要问一问。自己如果对某个话题,学科感兴趣,经常琢磨,心中肯定有很多储藏的问题等待接待。
今天先写到这里。大家如有跟提问相关的想法,tips, 欢迎留言补充。
峰哥微信号: fenggegonghao
这两天 @简里里 在加州参加 Draper University (见她的文章:http://www.douban.com/note/329023690/). 她跟我说,“仿佛又回到久违的学校。”他们每天听讲座,参加各种活动。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简里里那天提出一个问题:怎么问“好的”问题。
“好的“两字用引号,是因为我还是同意”没有问题是坏得问题“。只要这是一个真诚的问题。有些人提问纯粹是为了抖机灵,或者发表一个自己的长篇大论,这些可以算是“坏”的问题。但除此之外,我觉得有问题就问呗。
不过并不是说提问就不是一门值得探究的艺术。比如,我经常觉得自己没有问题可问,似乎自己都理解了。直到其他什么人发问后,才拍大腿叹道,“我也有同问!”会提问还是需要学习的。以下就是我那天跟简里里聊天时候想到的有关如何提问的想法。没有特别组织。欢迎大家补充:
1、开放性的问题往往效果会好一些。不要问那些可以用“是”或者“否”就回答的问题。这一点可能心理咨询师特别擅长。开放性的问题比如有,“你为什么这么想?”
2、问具体的细节(specifics)。比如我发现在面试员工,或者作为大学面试官的时候这方法特别有效。当被面的人说自己做了某个项目,我会一直追问细节到她当时打电话找谁,怎么找到电话号码的,选择什么时候打,当时说了什么这样的细节。这不仅仅能够考察这事情是不是这人真实做的,也从中很能看出她的做事方法,性格。这第二点有关细节,和第一点有关开放问题,似乎有点矛盾。可能是的,这就要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了。
3、我觉得最好的问题(不管是作为发问者,还是有时候作为被问的人)往往源于我自己正在做,或者正在研究的事情。比如我一直想更多了解那些销售人员的工作方法。那天我面试了一位年轻但是挺有经验的销售,我就发现自己有渊源不断的跟销售有关问题要问她。这些问题都是我自己平时想过,觉得不很理解的。遇到一个好的销售,情不自禁的要问一问。自己如果对某个话题,学科感兴趣,经常琢磨,心中肯定有很多储藏的问题等待接待。
今天先写到这里。大家如有跟提问相关的想法,tips, 欢迎留言补充。
峰哥微信号: fenggegong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