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经济学》读书笔记
前言:
读完这本《人人都爱经济学》,最大的感受有以下几点:1,经济学值得了解,还因为经济学很深刻,能够让人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解人生,认识世界。对于这一点,有一点小体会。2,读完这本书,也助我弄清楚以前学的《西方经济学》中学过的一些经济学知识,理解更深了,也增长了一些以前原本想弄明白的知识,也为以后想了解的知识做了一个铺垫3,这本书用经济学的视野解释东西,感觉新颖,也有启发意义,推荐读一读。
下面的内容是我自己摘抄的,因为是自己摘抄,所以还是建议对此书感兴趣的,自己读一读原书,相信更有收获。
1,因为金融并不是社会学,而是物理学。不论是利息的问题还是人员雇用问题,凡是和经济有关的问题,大都属于物理学的范畴。(出自《思考的技术》),在《人人都爱经济学》中的一句话“经济学的第三个独特思维方式是均衡考虑,均衡本来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指一个物体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作用下,而暂时保持一种静止不动的状态。经济学把这个概念借用过来,作为自己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3,”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合起来,就是经济学著名的“资源配置”问题,资源配置直接来源于资源稀缺与欲望无穷的永恒矛盾,所以资源配置非常重要,而且永远都存在如何更好配置的问题。经济学就是关于资源如何配置的学问,配置就是放,资源配置就是把资源放到哪里去。
4,资源配置的目标是有效率,经济学效率的含义是一种最好的状态,与生活中的效率是两个概念。经济学的效率,有一个专门的概念叫“帕累托效率”。
5,迄今为止,人类找到了两种配置资源的方式: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6,经济学值得了解,还因为经济学很深刻,能够让人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解人生,认识世界,经济学可以帮助你澄清你从小就有的似是而非和难解之谜,比如为什么物依稀为贵?,粮食是农民打出来的吗?利息就意味着剥削吗?浪费是否就是可耻?虚荣奢侈就那么不好吗?为什么美国不生产电视,日本不生产药?这些问题在书中的章节都有解释,很有意思,从经济学角度看问题,不同的体验。
7,经济学理论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微观经济学,一个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观注的是微观的行为,也就是一个消费者,一个厂商,一个市场是如何行为的,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则是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如果出了问题怎么办。
8,经济学的第一个独特思维方式是边际考虑,第二个独特思维方式是成本机会考虑,第三个独特思维方式是均衡考虑。
9,边际考虑是一种只看现在和将来而不管过去的一种思维方式,因为过去的事情就是过去了,它对人们现在的决策没有影响。
10,经济学认为,某种要素的贡献,也是由其边际的一单位的贡献决定的。
11,边际产量递减和和边际效用递减。
12,一件事情的机会成本就是由于做这件事情而放弃的其他用途中价值最大的那一个的价值。
13,谁能进行正确的配置呢?几百年的实践证明,市场是最好的手段,说到底,市场是一种拍卖机制,企业之间通过竞争,会引导资金流向有利润的地方。
14,机会考虑,对于资源正确配置非常重要,对于我们做出正确决策,也非常有启发。
15,均衡对我们的启发是,为了达到有意义的结局,必须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不能顾此失彼。
16,经济学的基石:经济人的假设
17,如果你真想对别人好,只要对自己好就可以了:因为当人们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做事情的时候,竞争的压力使得他必须对别人好,这是市场的力量,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市场的本质是个人的,是个人在自利心理诱导下的选择行为,在主观上是利己的,客观上,却必然利他。
18,经济学的新方法:博弈论。对于分析寡头市场,博弈论是最好的方法。
19,现在经济学最重要的三个概念是:需求,供给,纳什均衡。
20,博弈,分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即纳什均衡,最著名的“囚徒困境”)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比如《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曹丕趁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的应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空城计”的分析)。用博弈论去观照过往的事情,可以把事情的本质揭露的更清晰,并有助于匡正长期以来的似是而非。
21,如果你碰到一个问题,苦思冥想也想不清楚,那就试试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考虑一下吧,或许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是离解决问题一定不会太远,因为这种方法,把所有相关利益者都考虑在内了,而世界上最难以理解的现象,如果从利益角度去看,就立即清晰起来了。
22,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宏观经济学的任务就在于找到价格不灵活的原因,并致力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去矫正它。
23,消费者理论说明的是,人们在收入一定或者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自己效用的极大化。
24,厂商存在的目的是获得经济利润,但是获得利润很难,因为利润只在一种场合出现,找到这个场合需要特殊才能,也就是企业家才能。
25,厂商有会计利润不一定有经济利润,但有经济利润就一定有会计利润。
26,机会成本是三部分的和:会计成本,企业自有资金的机会成本,企业所有者的自有时间的机会成本。
27,总收益分为四部分:一,工资,属于劳动者,也就是工人。二,资本家所有。三,地租。四,正常利润。
28,完全竞争,消费者剩余,自然垄断,行政垄断,垄断竞争,寡头。
29,厂商通常需要做两件事情,即两个决策,一是生产多少,二是卖什么价钱。
30,宏观经济学的第一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是确定一个最合适的GDP水平。
31,总需求:经济繁荣的根本。
32,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在于估计均衡的产量或者GDP是多少,而其依据就是总需求。
3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手段一般有三个:一是存款准备金,二是贴现率,三是公开市场操作。
34,一个国家要想有永远的未来,就要考虑到经济增长。经济学家认为,四个因素影响经济增长:自然资源,物质资本,技术进步,人力资源。
35,比较优势理论是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理论基础。
图书目录
第1章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
第2章 经济学如何看世界
第3章 经济学的基石:经济人假设
第4章 经济学的新方法:博弈论
第5章 供给和需求
第6章 消费者理论
第7章 厂商理论
第8章 竞争和垄断
第9章 垄断竞争和寡头
第10章 国内生产总值:GDP
第11章 总需求:经济繁荣的根本
第12章 财政、税收与财政政策
第13章 货币和银行
第14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15章 失业
第16章 通货膨胀
第17章 经济增长
第18章 国际贸易和比较优势
第19章 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
第20章 汇率和国际货币体系
第21章 金融危机
读完这本《人人都爱经济学》,最大的感受有以下几点:1,经济学值得了解,还因为经济学很深刻,能够让人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解人生,认识世界。对于这一点,有一点小体会。2,读完这本书,也助我弄清楚以前学的《西方经济学》中学过的一些经济学知识,理解更深了,也增长了一些以前原本想弄明白的知识,也为以后想了解的知识做了一个铺垫3,这本书用经济学的视野解释东西,感觉新颖,也有启发意义,推荐读一读。
下面的内容是我自己摘抄的,因为是自己摘抄,所以还是建议对此书感兴趣的,自己读一读原书,相信更有收获。
1,因为金融并不是社会学,而是物理学。不论是利息的问题还是人员雇用问题,凡是和经济有关的问题,大都属于物理学的范畴。(出自《思考的技术》),在《人人都爱经济学》中的一句话“经济学的第三个独特思维方式是均衡考虑,均衡本来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指一个物体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作用下,而暂时保持一种静止不动的状态。经济学把这个概念借用过来,作为自己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3,”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合起来,就是经济学著名的“资源配置”问题,资源配置直接来源于资源稀缺与欲望无穷的永恒矛盾,所以资源配置非常重要,而且永远都存在如何更好配置的问题。经济学就是关于资源如何配置的学问,配置就是放,资源配置就是把资源放到哪里去。
4,资源配置的目标是有效率,经济学效率的含义是一种最好的状态,与生活中的效率是两个概念。经济学的效率,有一个专门的概念叫“帕累托效率”。
5,迄今为止,人类找到了两种配置资源的方式: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6,经济学值得了解,还因为经济学很深刻,能够让人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解人生,认识世界,经济学可以帮助你澄清你从小就有的似是而非和难解之谜,比如为什么物依稀为贵?,粮食是农民打出来的吗?利息就意味着剥削吗?浪费是否就是可耻?虚荣奢侈就那么不好吗?为什么美国不生产电视,日本不生产药?这些问题在书中的章节都有解释,很有意思,从经济学角度看问题,不同的体验。
7,经济学理论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微观经济学,一个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观注的是微观的行为,也就是一个消费者,一个厂商,一个市场是如何行为的,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则是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如果出了问题怎么办。
8,经济学的第一个独特思维方式是边际考虑,第二个独特思维方式是成本机会考虑,第三个独特思维方式是均衡考虑。
9,边际考虑是一种只看现在和将来而不管过去的一种思维方式,因为过去的事情就是过去了,它对人们现在的决策没有影响。
10,经济学认为,某种要素的贡献,也是由其边际的一单位的贡献决定的。
11,边际产量递减和和边际效用递减。
12,一件事情的机会成本就是由于做这件事情而放弃的其他用途中价值最大的那一个的价值。
13,谁能进行正确的配置呢?几百年的实践证明,市场是最好的手段,说到底,市场是一种拍卖机制,企业之间通过竞争,会引导资金流向有利润的地方。
14,机会考虑,对于资源正确配置非常重要,对于我们做出正确决策,也非常有启发。
15,均衡对我们的启发是,为了达到有意义的结局,必须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不能顾此失彼。
16,经济学的基石:经济人的假设
17,如果你真想对别人好,只要对自己好就可以了:因为当人们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做事情的时候,竞争的压力使得他必须对别人好,这是市场的力量,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市场的本质是个人的,是个人在自利心理诱导下的选择行为,在主观上是利己的,客观上,却必然利他。
18,经济学的新方法:博弈论。对于分析寡头市场,博弈论是最好的方法。
19,现在经济学最重要的三个概念是:需求,供给,纳什均衡。
20,博弈,分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即纳什均衡,最著名的“囚徒困境”)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比如《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曹丕趁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的应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空城计”的分析)。用博弈论去观照过往的事情,可以把事情的本质揭露的更清晰,并有助于匡正长期以来的似是而非。
21,如果你碰到一个问题,苦思冥想也想不清楚,那就试试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考虑一下吧,或许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是离解决问题一定不会太远,因为这种方法,把所有相关利益者都考虑在内了,而世界上最难以理解的现象,如果从利益角度去看,就立即清晰起来了。
22,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宏观经济学的任务就在于找到价格不灵活的原因,并致力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去矫正它。
23,消费者理论说明的是,人们在收入一定或者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自己效用的极大化。
24,厂商存在的目的是获得经济利润,但是获得利润很难,因为利润只在一种场合出现,找到这个场合需要特殊才能,也就是企业家才能。
25,厂商有会计利润不一定有经济利润,但有经济利润就一定有会计利润。
26,机会成本是三部分的和:会计成本,企业自有资金的机会成本,企业所有者的自有时间的机会成本。
27,总收益分为四部分:一,工资,属于劳动者,也就是工人。二,资本家所有。三,地租。四,正常利润。
28,完全竞争,消费者剩余,自然垄断,行政垄断,垄断竞争,寡头。
29,厂商通常需要做两件事情,即两个决策,一是生产多少,二是卖什么价钱。
30,宏观经济学的第一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是确定一个最合适的GDP水平。
31,总需求:经济繁荣的根本。
32,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在于估计均衡的产量或者GDP是多少,而其依据就是总需求。
3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手段一般有三个:一是存款准备金,二是贴现率,三是公开市场操作。
34,一个国家要想有永远的未来,就要考虑到经济增长。经济学家认为,四个因素影响经济增长:自然资源,物质资本,技术进步,人力资源。
35,比较优势理论是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理论基础。
图书目录
第1章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
第2章 经济学如何看世界
第3章 经济学的基石:经济人假设
第4章 经济学的新方法:博弈论
第5章 供给和需求
第6章 消费者理论
第7章 厂商理论
第8章 竞争和垄断
第9章 垄断竞争和寡头
第10章 国内生产总值:GDP
第11章 总需求:经济繁荣的根本
第12章 财政、税收与财政政策
第13章 货币和银行
第14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15章 失业
第16章 通货膨胀
第17章 经济增长
第18章 国际贸易和比较优势
第19章 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
第20章 汇率和国际货币体系
第21章 金融危机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