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27 资格
我总是觉得心里很乱,找不到一种安稳的感觉。现在的自己想要的大概是一种说不清的安全感,一种能让我找到能放下心来的感觉。心总是悬着,无论去哪里都是,这种感觉有时让我觉得糟透了,我算不算是神经质呢?关键是我不知道,或者无法描述出自己到底是什么感觉,这种感觉让我觉得很慌,就好像在黑天开车,或者在没有指示牌和地图的崎岖山谷里开了好久,还是找不到出口,心却像慌了神一样。
我望着来到书店旁咖啡店喝东西,侃侃而谈的那些人,会冒出一些想法,觉得自己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印证了小时候就知道的一个道理,有钱的话并不一定会快乐。虽然来咖啡店喝咖啡的人不一定都是有钱人,但至少他们中较少有节俭的人,或者那些在生活中处处把钱用于刀刃上的人,也少有对钱精打细算的人。至少我感觉来咖啡店呆一下午的顾客,大部分都还算是剩余时间和金钱比较多的家伙(举个例子吧,咖啡店的听装可乐要16块呢,从性价比上说是正价的6倍,简直是天价。但是,茶、奶茶、拿铁等等的其实也是5倍左右呢),可是,他们要不皱着眉,要不一副很愤怒的样子,有几个顾客眼神里压抑着很深很僵硬的东西,让我不敢去看他们,好像是沉重的生活留下的烙印,写在眼睛里,但又好像不是,那很像是抑郁症的疤痕。钱不一定能买来快乐,这个道理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但是今天当我家的生活水平开始下滑的时候,当我看着来咖啡店光顾的这些顾客的时候,我真的感觉到那并不是快乐,可是人的眼窝深陷,瞳孔好像连通很深的地方,那很深的地方,到底想要追求什么呢?
其实没有人像法国大革命前那样谈论理想,谈论激情,大体上我很少看到慷慨激昂的人,多是一种小资情调的剩余感。其实我会把顾客桌上完全没用过的纸巾带回家去,因为如果放在店里也没有别人用,然后就会当成废纸扔掉,会让人感觉到浪费,在这种心情的反差下,我看着在咖啡店闲谈的这些人,难免心里也会有些不平衡吧?可是有的时候,我真的感觉那其实就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排斥感,就像即使家里的经济条件没有下滑的小时候(或者说其实现在和小时候相似,曾经有一段上升过),我就一直喜欢硬床,胜过软床。有些顾客给我的那种说不清的不适感大概是那样吧,这里没有“街角”的感觉,也没有风吹进来,我闻到发霉的味道,是好久没有看过的书发霉了吗?
有钱不一定会快乐,那些看上去神经紧张的顾客似乎个个都在追寻着什么,寻找着什么,华丽的服饰,闪耀的珠宝,以及不容置辩的神气的背后,似乎是写着一张孤独的脸、沉重的脸、哭泣的脸似的。当然我看不到他们的内心。也许是我自己的投射吗?可有的人我连看都不想仔细看,我分辨得出哪种有钱人是真正的大小姐或大少爷,而哪种不是。、
生活变得富裕,桌上都是丰富的菜肴,有好看的衣服穿,是贫穷人家的一个梦。有安稳的住所,是无家可归的人的一个梦。今天能够活下去,是拾荒者和乞讨者的愿望。有时我甚至忽然想到,在温暖的房间里过着安稳的,没有北风的生活,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一个梦。能活过今夜,不被冷风卷走,是流浪的小猫小狗的一个梦。可是为什么,这些坐在温暖的咖啡店里,慢慢品味着咖啡或茶,谈论着书、教育、文化的这些人,很多人脸上都挂着一种我说不出的神色——是我自己的投射吗?还是真的是那样的?是愤怒,是不满,和自恋倾向带来的孤独和自闭感,也许是就算有了拥有全世界的资本,却连自己的世界都走不出来的绝望——并不是所有有钱人都是这样的,只是,说起生活的艰难,常常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生活不苦你,现实不缠你,苦你缠你的就是生老病死,那些生命本质的东西。也有一种可能,大概是我看错了,在这里喝咖啡的人也许大多是拼命努力扮成有钱人的人,这样是为了什么呢?为了抓住生活的什么呢?
小时候电视里只有6个频道也会觉得快乐,只有在那种时候才能更安稳、更仔细地欣赏一部电影,小时候和小伙伴在院里玩的时候,有无数的创意,而现在的生活有时竟然一时之间离不开上网,微信,逛街,吃饭,运动,看书,看电影……除了这些竟几乎找不出别的可做的。这是因为我长大了吗?还是因为富足不一定能够带来幸福?
所以在很多时候我知道,满足其实也许会给人带来一种说不出的痛苦,生活中的不满足才让你有活着的乐趣,我知道那些咖啡店里的人为什么个个都是一张愤怒的不快乐的脸,因为那张脸上写满了为自己,为自己,为自己,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追求,追求,怎么追求呢?那里面没有为了别人而努力,而奋斗的理由。他们说为了教育,我们举杯吧!然后说:“教育也是一种投资,呵呵呵~”
但我自己常常有时会因自己这些想法而有点自责和惭愧,我害怕自己只是觉得不平衡,我是觉得不平衡吗?我说不清楚,其实我很想说不是的,但是,有时候我只是觉得困惑罢了。人到底想要追求什么呢?
我望着来到书店旁咖啡店喝东西,侃侃而谈的那些人,会冒出一些想法,觉得自己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印证了小时候就知道的一个道理,有钱的话并不一定会快乐。虽然来咖啡店喝咖啡的人不一定都是有钱人,但至少他们中较少有节俭的人,或者那些在生活中处处把钱用于刀刃上的人,也少有对钱精打细算的人。至少我感觉来咖啡店呆一下午的顾客,大部分都还算是剩余时间和金钱比较多的家伙(举个例子吧,咖啡店的听装可乐要16块呢,从性价比上说是正价的6倍,简直是天价。但是,茶、奶茶、拿铁等等的其实也是5倍左右呢),可是,他们要不皱着眉,要不一副很愤怒的样子,有几个顾客眼神里压抑着很深很僵硬的东西,让我不敢去看他们,好像是沉重的生活留下的烙印,写在眼睛里,但又好像不是,那很像是抑郁症的疤痕。钱不一定能买来快乐,这个道理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但是今天当我家的生活水平开始下滑的时候,当我看着来咖啡店光顾的这些顾客的时候,我真的感觉到那并不是快乐,可是人的眼窝深陷,瞳孔好像连通很深的地方,那很深的地方,到底想要追求什么呢?
其实没有人像法国大革命前那样谈论理想,谈论激情,大体上我很少看到慷慨激昂的人,多是一种小资情调的剩余感。其实我会把顾客桌上完全没用过的纸巾带回家去,因为如果放在店里也没有别人用,然后就会当成废纸扔掉,会让人感觉到浪费,在这种心情的反差下,我看着在咖啡店闲谈的这些人,难免心里也会有些不平衡吧?可是有的时候,我真的感觉那其实就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排斥感,就像即使家里的经济条件没有下滑的小时候(或者说其实现在和小时候相似,曾经有一段上升过),我就一直喜欢硬床,胜过软床。有些顾客给我的那种说不清的不适感大概是那样吧,这里没有“街角”的感觉,也没有风吹进来,我闻到发霉的味道,是好久没有看过的书发霉了吗?
有钱不一定会快乐,那些看上去神经紧张的顾客似乎个个都在追寻着什么,寻找着什么,华丽的服饰,闪耀的珠宝,以及不容置辩的神气的背后,似乎是写着一张孤独的脸、沉重的脸、哭泣的脸似的。当然我看不到他们的内心。也许是我自己的投射吗?可有的人我连看都不想仔细看,我分辨得出哪种有钱人是真正的大小姐或大少爷,而哪种不是。、
生活变得富裕,桌上都是丰富的菜肴,有好看的衣服穿,是贫穷人家的一个梦。有安稳的住所,是无家可归的人的一个梦。今天能够活下去,是拾荒者和乞讨者的愿望。有时我甚至忽然想到,在温暖的房间里过着安稳的,没有北风的生活,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一个梦。能活过今夜,不被冷风卷走,是流浪的小猫小狗的一个梦。可是为什么,这些坐在温暖的咖啡店里,慢慢品味着咖啡或茶,谈论着书、教育、文化的这些人,很多人脸上都挂着一种我说不出的神色——是我自己的投射吗?还是真的是那样的?是愤怒,是不满,和自恋倾向带来的孤独和自闭感,也许是就算有了拥有全世界的资本,却连自己的世界都走不出来的绝望——并不是所有有钱人都是这样的,只是,说起生活的艰难,常常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生活不苦你,现实不缠你,苦你缠你的就是生老病死,那些生命本质的东西。也有一种可能,大概是我看错了,在这里喝咖啡的人也许大多是拼命努力扮成有钱人的人,这样是为了什么呢?为了抓住生活的什么呢?
小时候电视里只有6个频道也会觉得快乐,只有在那种时候才能更安稳、更仔细地欣赏一部电影,小时候和小伙伴在院里玩的时候,有无数的创意,而现在的生活有时竟然一时之间离不开上网,微信,逛街,吃饭,运动,看书,看电影……除了这些竟几乎找不出别的可做的。这是因为我长大了吗?还是因为富足不一定能够带来幸福?
所以在很多时候我知道,满足其实也许会给人带来一种说不出的痛苦,生活中的不满足才让你有活着的乐趣,我知道那些咖啡店里的人为什么个个都是一张愤怒的不快乐的脸,因为那张脸上写满了为自己,为自己,为自己,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追求,追求,怎么追求呢?那里面没有为了别人而努力,而奋斗的理由。他们说为了教育,我们举杯吧!然后说:“教育也是一种投资,呵呵呵~”
但我自己常常有时会因自己这些想法而有点自责和惭愧,我害怕自己只是觉得不平衡,我是觉得不平衡吗?我说不清楚,其实我很想说不是的,但是,有时候我只是觉得困惑罢了。人到底想要追求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