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南宋临安府、南宋平江府、辽南京与金中都
南宋临安,今杭州
这个城市起源很早,西汉时是钱塘县署衙所在,有人叫钱塘
隋代开始营建杭州城,当时城池三十六里九十步,规模很大
因为南方人口密度大,土地狭促,一个地方只要有城池,就会聚集比较多的人
商业、经济比较发达
发展较快是五代时期,曾一度作为吴越国的首都
吴越王钱镠(852-932)对杭州旧城进行扩建,在子城外加了内城、罗城
因为周围有山有湖,所以罗城周回长度在吴越王时达到了七十里,规模很大
因为地形复杂,水系发达,形成了南宫北城的格局,这与中国所有宫城的格局不太一样,特别是北魏和隋以来的宫殿多数在北,只有西汉时,宫殿在城南部,中国习惯以北为尊,但它由于地形原因改变了,南宋沿用了这一格局
南宋行宫位于城南的凤凰山一带,城北有里坊有街市,形式和汴梁一样,非常繁荣商业发达
南宋建炎三年(1129)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确定为行都
临安紧邻钱塘江,离杭州湾很近,水系很发达,城池是一个南北长,东西狭的不规则形状,西边是西湖
绍兴二十八年(1158)临安城内建立起了各种宫观坛庙、府库、学校、官署,而且营造了一些御苑(皇家园林),扩建宫殿,皇城规模已经达到了周回九里,大致和北宋汴梁的皇城规模差不多
皇城之内有大内,临山(凤凰山)而建,规模比北宋小,但内容一样不少
和汴梁一样,临安也是一个商业十分发达的城市,尤其手工业十分发达
北宋时,杭州的手工业就极其发达,因为五代时期,北方战乱多,南方江浙一带相对比较稳定,所以很多工艺水平、技术保存的都比较好,北宋初年,很多工匠都是从杭州区的,而北宋时期的一些重要工艺品,像佛像、铸造,都出自杭州,铸造好了运至汴梁,南宋都城设置于此,更加刺激了它的手工业和商业
苏州城:
北宋时叫平江,典型的附城,地方城市
两套方城:内 子城(牙城,牙通衙)地方最高首长的住宅,官邸
外 罗城
还有附郭的县——城里分为若干的县,每个县的衙门不在子城内
府学、贡院、亭馆(旅社)、私家园林 eg:沧浪亭(当时叫韩园)
城内佛寺四十二处,佛塔十三处,道观六处,宗教建筑多
水系河道发达,前店后水
此时北方先后有两座城市,非常重要
一是辽南京 一是金中都
辽南京:
辽代五京制度:上京临潢府(比大定更北,辽的起源地)
东京辽阳府
西京大同府
中京大定府(辽宁省)
南京析津府(北京城前身)
辽南京析津府,又称燕京,即今日北京城前身,唐代称幽州,有“幽燕之地”之说(幽州、燕山)
936年,辽开始兴起、建国,将幽州定位南京,1012年称析津府
唐代,此地为边城、州城
1008年,宋代一个叫路振的人记录“幽州幅员二十五里……城中凡二十六坊,坊有门楼”
说明当时幽州带有唐代色彩,规模不是很大
宋,许亢宗《奉使行程录》:辽南京周围二十七里,城壁高四十尺,楼记九百一十座,地堑三重,城门八开。
辽史记载:地方三十六里(周回),崇三丈,衡广(城墙厚度)一丈五尺,敌楼战橹具,八门。
宫城偏南,并向南突出,两套城。
辽南京大致保留了唐代幽州的二十六坊格局,因为辽人是游牧民族,进来以后没有大的改动。
宋人洪郝《松漠纪闻》:胡俗奉佛尤谨,帝后见像设,皆梵拜,公卿诣寺,则僧坐上座。(辽统治者对佛教的重视)
燕京兰若相望,大者三十有六,然皆律院,自南僧至,始立四禅,曰:太平、招提、竹林、瑞像。(寺塔林立)
现存法源寺(唐 悯忠寺)
辽 天宁寺 戒台寺(辽 慧聚寺) 云居寺北塔
有说法 辽以佛亡,金以儒败
金中都:
天德五年(1153)迁都燕京,改名中都,扩建,模仿汴梁,外城四周设立坛壝
沿用辽代宫城(西南角),扩展后宫城稍偏南,三套城
每面三城门,有几条街道完全贯通
水系发达,莲花池(现西客站)水系(洗马沟水系)从永定河来,金代叫西湖
钓鱼台水系(现玉渊潭) 高粱河水系(现西直门一带)
在辽宋时期,还有一些南方城市很发达
泉州 明州(现宁波) 静江(现桂林)
这个城市起源很早,西汉时是钱塘县署衙所在,有人叫钱塘
隋代开始营建杭州城,当时城池三十六里九十步,规模很大
因为南方人口密度大,土地狭促,一个地方只要有城池,就会聚集比较多的人
商业、经济比较发达
发展较快是五代时期,曾一度作为吴越国的首都
吴越王钱镠(852-932)对杭州旧城进行扩建,在子城外加了内城、罗城
因为周围有山有湖,所以罗城周回长度在吴越王时达到了七十里,规模很大
因为地形复杂,水系发达,形成了南宫北城的格局,这与中国所有宫城的格局不太一样,特别是北魏和隋以来的宫殿多数在北,只有西汉时,宫殿在城南部,中国习惯以北为尊,但它由于地形原因改变了,南宋沿用了这一格局
南宋行宫位于城南的凤凰山一带,城北有里坊有街市,形式和汴梁一样,非常繁荣商业发达
南宋建炎三年(1129)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确定为行都
临安紧邻钱塘江,离杭州湾很近,水系很发达,城池是一个南北长,东西狭的不规则形状,西边是西湖
绍兴二十八年(1158)临安城内建立起了各种宫观坛庙、府库、学校、官署,而且营造了一些御苑(皇家园林),扩建宫殿,皇城规模已经达到了周回九里,大致和北宋汴梁的皇城规模差不多
皇城之内有大内,临山(凤凰山)而建,规模比北宋小,但内容一样不少
和汴梁一样,临安也是一个商业十分发达的城市,尤其手工业十分发达
北宋时,杭州的手工业就极其发达,因为五代时期,北方战乱多,南方江浙一带相对比较稳定,所以很多工艺水平、技术保存的都比较好,北宋初年,很多工匠都是从杭州区的,而北宋时期的一些重要工艺品,像佛像、铸造,都出自杭州,铸造好了运至汴梁,南宋都城设置于此,更加刺激了它的手工业和商业
苏州城:
北宋时叫平江,典型的附城,地方城市
两套方城:内 子城(牙城,牙通衙)地方最高首长的住宅,官邸
外 罗城
还有附郭的县——城里分为若干的县,每个县的衙门不在子城内
府学、贡院、亭馆(旅社)、私家园林 eg:沧浪亭(当时叫韩园)
城内佛寺四十二处,佛塔十三处,道观六处,宗教建筑多
水系河道发达,前店后水
此时北方先后有两座城市,非常重要
一是辽南京 一是金中都
辽南京:
辽代五京制度:上京临潢府(比大定更北,辽的起源地)
东京辽阳府
西京大同府
中京大定府(辽宁省)
南京析津府(北京城前身)
辽南京析津府,又称燕京,即今日北京城前身,唐代称幽州,有“幽燕之地”之说(幽州、燕山)
936年,辽开始兴起、建国,将幽州定位南京,1012年称析津府
唐代,此地为边城、州城
1008年,宋代一个叫路振的人记录“幽州幅员二十五里……城中凡二十六坊,坊有门楼”
说明当时幽州带有唐代色彩,规模不是很大
宋,许亢宗《奉使行程录》:辽南京周围二十七里,城壁高四十尺,楼记九百一十座,地堑三重,城门八开。
辽史记载:地方三十六里(周回),崇三丈,衡广(城墙厚度)一丈五尺,敌楼战橹具,八门。
宫城偏南,并向南突出,两套城。
辽南京大致保留了唐代幽州的二十六坊格局,因为辽人是游牧民族,进来以后没有大的改动。
宋人洪郝《松漠纪闻》:胡俗奉佛尤谨,帝后见像设,皆梵拜,公卿诣寺,则僧坐上座。(辽统治者对佛教的重视)
燕京兰若相望,大者三十有六,然皆律院,自南僧至,始立四禅,曰:太平、招提、竹林、瑞像。(寺塔林立)
现存法源寺(唐 悯忠寺)
辽 天宁寺 戒台寺(辽 慧聚寺) 云居寺北塔
有说法 辽以佛亡,金以儒败
金中都:
天德五年(1153)迁都燕京,改名中都,扩建,模仿汴梁,外城四周设立坛壝
沿用辽代宫城(西南角),扩展后宫城稍偏南,三套城
每面三城门,有几条街道完全贯通
水系发达,莲花池(现西客站)水系(洗马沟水系)从永定河来,金代叫西湖
钓鱼台水系(现玉渊潭) 高粱河水系(现西直门一带)
在辽宋时期,还有一些南方城市很发达
泉州 明州(现宁波) 静江(现桂林)
-
要跳舞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9-28 12:4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