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批注》札记2.4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周礼),三十岁能按周礼办事,四十岁能不(受违反周礼言行的)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顺从天命,七十岁心里怎样想就怎样做,都不会越出(周礼的)规范。”
批判:
这一条是孔丘反革命复辟一生自我修养过程的总结。从这里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他把恢复周礼与信仰天命紧密地结合起来,认为他宣扬周礼就是代替老天爷行事,是顺应天命的行动。他的思想是上天授予的,是符合天命的。这就充分说明孔丘的唯心主义天命观和先验论是为他的反动政治路线服务的,他的哲学是维护奴隶制、向广大奴隶和新兴地主阶级进攻的思想武器。
叛徒、內奸、工贼刘少奇为了复辟资本主义,多次把孔老二这段话抄入他的黑《修养》,推行这种唯心主义的修养经。资产阶级野心家林彪在他反革命的活动中继承孔丘的“天命观”,胡说他们的“才能”是天所给予的,“既受于天,且受于人”,大肆宣扬反动的唯心主义“天才论”,为他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制造反革命舆论。不难看出:“一切唯心主义者,不论是哲学上的还是宗教上的,不论是旧的还是新的,都相信灵感、启示、救世主。”(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30页)不管两千多年前的孔老二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林彪怎样等待心血来潮,妄想“灵威”自发涌现,怎样挥舞唯心主义“天命观”、“天才论”的破旗,还是挽救不了他们必然灭亡的命运。
苦茶案,此节是孔子自述一生的学术道路,译文将孔子的一生与周礼进行捆绑,从这个角度来阐述孔子十五岁立志学习周礼,三十岁开始实践周礼,四十岁才能不受谣言的影响,但是天命与周礼的关系,译文中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反倒是在批判中,周礼与天命的关系反而成为了问题的焦点。
在批判者眼里,孔子将恢复周礼和天命信仰结合起来,认为宣扬周礼就是顺应天命,因而孔子的思想是将天道与制度结合起来。问题就在于此,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政治哲学就是探讨天道(自然)与礼法(城邦)的关系,究竟是天人相隔,如老子所说天道无亲,还是孔子天命为性,率性为道?这是横亘在天与人之间的重要问题。如果天道无亲,那么道法自然,那么人类就无所谓礼法。如果修道为教,那么就会知行合一,内圣外王。总之,天道与人道的关系搞清楚了,那么政治与哲学的关系就搞清楚了。很明显批判者认为孔子就是提倡内圣外王,修道为教,政教合一的。这种理解本身没有什么错误。只是,他们将周礼视作固定不变,那么就不能理解孔子所谓三代损益之说了。除了这一点外,批判者的理解并未错太多。
根据上面的解释,批判者将矛头指向了刘少奇和林彪,认为二人都接受了孔子这套天命观,因此皆提倡道德修养和天才观念。对此,我们不妨认为刘少奇和林彪二人,其实并没有背叛毛泽东,反而是毛泽东《矛盾论》和《实践论》的忠实继承者。只是,他们将马克思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太重视体制与理论的结合,而忽略了政治本身就有野蛮的特征。太过文明反而会被政治吞噬,想来他们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不过他们的牺牲也表明了中国稳定的政治秩序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论语批注》札记2.3http://www.douban.com/note/328089924/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周礼),三十岁能按周礼办事,四十岁能不(受违反周礼言行的)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顺从天命,七十岁心里怎样想就怎样做,都不会越出(周礼的)规范。”
批判:
这一条是孔丘反革命复辟一生自我修养过程的总结。从这里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他把恢复周礼与信仰天命紧密地结合起来,认为他宣扬周礼就是代替老天爷行事,是顺应天命的行动。他的思想是上天授予的,是符合天命的。这就充分说明孔丘的唯心主义天命观和先验论是为他的反动政治路线服务的,他的哲学是维护奴隶制、向广大奴隶和新兴地主阶级进攻的思想武器。
叛徒、內奸、工贼刘少奇为了复辟资本主义,多次把孔老二这段话抄入他的黑《修养》,推行这种唯心主义的修养经。资产阶级野心家林彪在他反革命的活动中继承孔丘的“天命观”,胡说他们的“才能”是天所给予的,“既受于天,且受于人”,大肆宣扬反动的唯心主义“天才论”,为他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制造反革命舆论。不难看出:“一切唯心主义者,不论是哲学上的还是宗教上的,不论是旧的还是新的,都相信灵感、启示、救世主。”(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30页)不管两千多年前的孔老二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林彪怎样等待心血来潮,妄想“灵威”自发涌现,怎样挥舞唯心主义“天命观”、“天才论”的破旗,还是挽救不了他们必然灭亡的命运。
苦茶案,此节是孔子自述一生的学术道路,译文将孔子的一生与周礼进行捆绑,从这个角度来阐述孔子十五岁立志学习周礼,三十岁开始实践周礼,四十岁才能不受谣言的影响,但是天命与周礼的关系,译文中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反倒是在批判中,周礼与天命的关系反而成为了问题的焦点。
在批判者眼里,孔子将恢复周礼和天命信仰结合起来,认为宣扬周礼就是顺应天命,因而孔子的思想是将天道与制度结合起来。问题就在于此,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政治哲学就是探讨天道(自然)与礼法(城邦)的关系,究竟是天人相隔,如老子所说天道无亲,还是孔子天命为性,率性为道?这是横亘在天与人之间的重要问题。如果天道无亲,那么道法自然,那么人类就无所谓礼法。如果修道为教,那么就会知行合一,内圣外王。总之,天道与人道的关系搞清楚了,那么政治与哲学的关系就搞清楚了。很明显批判者认为孔子就是提倡内圣外王,修道为教,政教合一的。这种理解本身没有什么错误。只是,他们将周礼视作固定不变,那么就不能理解孔子所谓三代损益之说了。除了这一点外,批判者的理解并未错太多。
根据上面的解释,批判者将矛头指向了刘少奇和林彪,认为二人都接受了孔子这套天命观,因此皆提倡道德修养和天才观念。对此,我们不妨认为刘少奇和林彪二人,其实并没有背叛毛泽东,反而是毛泽东《矛盾论》和《实践论》的忠实继承者。只是,他们将马克思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太重视体制与理论的结合,而忽略了政治本身就有野蛮的特征。太过文明反而会被政治吞噬,想来他们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不过他们的牺牲也表明了中国稳定的政治秩序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论语批注》札记2.3http://www.douban.com/note/328089924/
愚公∞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周作人自编集》阅读记录 (1人喜欢)
- 《冯友兰文集》阅读记录 (4人喜欢)
- 《中国近代史从书》阅读记录 (2人喜欢)
- 《费孝通著作目录》阅读记录 (2人喜欢)
- 《汪曾祺别集》阅读记录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