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 食色 中国华侨出版社
![]() |
《食色》与《暖食》是10月9日去上海时在候机楼买的。由于几个月的MBA备考,今天才将《食色》看完。窗外广东的冬天阳光明媚的睁不开眼,窗内听着音乐泡壶清茶写段读书笔记真是享受。果然,The secret of happiness is modest expectation。
在《食色》之前我还看过先生的《蔡澜品日本》和《蔡澜品女人》。最初,蔡澜先生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美食界大神级老饕。后来发现他一点都不避讳夸赞韩国的艺伎和他喜欢的美女,奇怪。后来又发现他一点点都不像书店里摆在畅销书位置的美食家那样永远端着架子重复着教人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而是大赞猪油的美味,好玩。后来才知道他与金庸、黄霑、倪匡四位先生合称香港四大才子,以乐天逍遥、玩世不恭著称,敬仰。金庸先生说蔡澜先生:“琴棋书画、酒色财气、吃喝嫖赌、文学电影,什么都懂。”酒色财气、吃喝嫖赌?这不是东莞人民的心头好吗?但是还要加上琴棋书画、文学电影啦。这是怎样一种潇洒又优雅的生活呢?
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当你在思考某事时,就发现生活中时时会有各种明示或暗示出现,然后就会形成一种叫做“冥冥”的感觉。最近我老是觉得看到和听到了很多关于“人生态度”的讨论,例如凤凰FM“冬吴相对论”最近几期的《君子善假于物》、《越挫越勇》、《成长的正道》、《穷人心态》等节目。终其根本,是因为我自己对现在的生活状态不满意,我在思考人生的另一种方式。
像《成长的正道》里说的,我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都是考班里前几名,从没有尝过五到十五名之间那种不被重视的感觉。我的自信其实是他信,我的快乐是因为别人的夸奖而不是自己觉得自己还不错。像《穷人心态》里说的,我一直存在一种焦虑,怕工作没到最好,怕钱挣得没有朋友多,没有时间做长远的打算和投资,努力都被化解成了碎片。现在,在三十岁的门槛前,我觉得错了。我想体验不被人关注,自己肯定自己的感觉。像蔡澜先生那般潇洒,即使出了书也不觉得自己的书别人一定要信奉或喜欢,自己写的东西,别人喜不喜欢管他做什么?
闲适从容,据我“听说”,是这个世界最缺少的东西。不管这个世界如何,至少是我目前最缺少的东西。如果我能像蔡澜先生一样,广东粤菜、福建闽菜、江苏苏菜、浙江浙菜、安徽皖菜、四川川菜、湖南湘菜、山东鲁菜(八大菜系)娓娓道来,法国、意大利、越南、马来、日本、韩国等世界各地菜肴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针针见血,如果我能像蔡澜先生一样,既能享受一碗猪油拌饭的美味,又能和甘健成先生一样的故友拿出金庸先生的小说研究黄蓉烧给七公的菜怎么做,对各种十几种海鱼河鱼的吃法如数家珍,得要多少时间?
不过我发现蔡澜先生也从不曾说过“美食都在大排档”这类话。他对美食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大排档恐怕很难在油、食材方面有那么用心。有时有的人就是这样,喜欢下一些无法当即反驳的结论,另一些人就会信以为真。这另外的一些人就是没有自信,遇到陌生的言论不是一二三四的分析,而是慌乱,为表礼貌只能表示同意。久而久之就被裹挟了。
蔡澜先生,我的偶像,之一。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