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坂美月「未成年儀式」与「少女は夏に閉ざされる」互校记
本来是想发在评论里的,因为其中有列表所以只好发到这里。
「未成年儀式」,平成二十一年(2009)八月二十五日,富士见书房,单行本。(以下或简称“《未成年》”)
「少女は夏に閉ざされる」,平成二十五年(2013)十月十日,幻冬舍,文库本。(以下或简称“《少女》”)
据《少女》一书的末页说明及有栖川有栖对该书的解说,此书是四年前《未成年》一书的改定版。
正如其他领域,日本作家之间也有着鲜明的资历观念。这种观念明显地体现在作品尺寸的改变上。一个出道以来只有单行本的作家,若有一天能将以前的作品文库化,便可被称为“知名作家”;反之,只能出文库本的轻小说作家,若是突然推出单行本的新作,也可以就此被称为“正常作家”了。根据若竹七海《我的日常推理》文库版后记,“一般作家领到的版税是薪水,三年后出了文库版,领到的版税是奖金,这时候才终于跟薪水阶层并驾齐驱”云云。若竹七海忍受了六年没有奖金的生活,而对于彩坂美月,则是四年。
所以说,对自己首部将要文库化的作品进行大范围修订,大概算得上是种迎接新生活的方式吧。而这种修订的例子可以说并不罕见,比如原版推理爱好者近来的新宠古野まほろ老师便是这样。在我国,也有作家因为被人挖出小说的连载版和未改定版的真面貌、真面目地怒不可遏,将对方告上法庭的例子。衰年硕德维护自己的所有权自然需要悔其少作了。
但不管怎么说,彩坂美月老师这样连标题都改掉的形式实在不怎么多见。据悉,许多日本读者都像笔者这样,以为这两本书是完全不同的作品,因为《少女》一书漂亮的封面,买了之后才大呼上当。这也就是笔者想要通过这篇日志来提醒大家的。
做到这个程度,真可以说是“再•出道”了
。
不过对彩坂老师来说,《未成年》的出版本身就是“再•出道”了。根据维基上彩坂美月的条目可知——
彩坂美月,山形县出身。早稻田大学第二文学部卒业。2008年,以“結城未里”名义写就的「ひぐらしふる」参加第18回鮎川哲也赏,获得最终候补。2009年8月,凭借「未成年儀式」参加第7回富士見ヤングミステリー大赏,获得准入选并出道。随后的「夏の王国で目覚めない」获得第12回本格ミステリ大赏的题名。
需要注意的有两点:彩坂的作品之所以能文库化,应该和本格大赏的题名有关;而《未成年》一书之前,还有「ひぐらしふる」一书的失败。不过就写作时间而论,似乎《未成年》才是真正的处女作。据《未成年》作者本人的后记:“获奖的《未成年仪式》是学生时代暑假里一口气写出来的作品,大扫除的时候从壁橱深处掉出来”的作品。可知,08年落选鲇川赏的彩坂,一年之后换了个笔名,将早年所写的小说投给富士见,得到“有栖川有栖氏大绝赞”之后才得以出道。而此前落选的「ひぐらしふる」,在此后的2011年,也得以在幻冬舍以“彩坂美月”的名义和单行本的形式出版。
而此前「ひぐらしふる」的落选则同样值得玩味。当年鲇川赏的最终获奖作,正是很多本格推理迷所熟知的、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卒业的七河迦南的「七つの海を照らす星」。第二文学部败给了第一文学部,或许是种近乎宿命的逻辑吧。
之所以说“宿命”,并不简单地是说笑而已。仔细阅读单行本「七つの海を照らす星」后所附笠井洁、岛田庄司和山田正纪三人的《第十八回鲇川哲也赏选评》便可略知其中的端倪。
首先,三篇选评所共有的观点是,从小说构成论,也就是人物刻画、情节演进这类的范畴上说,「ひぐらしふる」和「七つの海を照らす星」是同样作为小说合格的作品。而「ひぐらしふる」甚至达到了“灵巧”(笠井洁语)、“优美”(山田正纪语)的标准。
在此基础上,笠井洁认为,「ひぐらしふる」只是北村薰初期《砂糖合战》(收入《空中飞马》)那种“日常之谜”的仿制品,却没有北村的“毒”和“苦涩”。相比于「七つの海を照らす星」中,虽然也有对若竹七海《我的日常推理》的模仿,然而却是“情热”的、对家庭崩坏和孤儿院这样「いま」问题也表示了关注,「ひぐらしふる」显然在本格核心和小说的深层意义上不合格。
岛田则指出,「ひぐらしふる」中为了文学上的意义,布置了很多多余而没有回收的伏线。作为本格推理,「七つの海を照らす星」显然更适合获奖。
然而山田正纪的评论,则在一开始就申明:“这次,我希望「七つの海を照らす星」和「ひぐらしふる」两作同时受赏。”称赞了一番「ひぐらしふる」所具有的老练功力之后,转而觉得「七つの海を照らす星」在文章上过于冗长的“唯一缺点”,并以为「いまはもう欠点のない作品ということなるだろうが。あるいは誉めすぎが?」
可见彩坂美月的「ひぐらしふる」是完全当得起鲇川赏“第二名”的作品。而最后该作连最终候补的出版机会都未能争取到(该届的另一位最终候补莲见恭子的「巫病(ふびょう)の島」至今也没能出版,甚至在作者拿到横沟正史赏之后)。不得不更换笔名,拿另一本作品去应募富士见这样较小的奖项,而且最终还是拿到了一个类似于“最终候补”的奖项。笔者虽然未读过「ひぐらしふる」一书,然比较一下《未成年》(《少女》)与稍微读过几篇的「七つの海を照らす星」可知,彩坂美月优美老成的文笔,似乎比七河迦南那样冗长的翻译腔更具文学上的可读性。另一方面,两人在本格核心上的巨大差距也的确是彩坂落选的最大原因。
无关乎对手怎样,作为作家的彩坂老师,想来都算得上命运多舛。最讽刺的是,自第19届鲇川哲也赏开始,彩坂的校友兼模仿对象北村薰加入了评委阵容。而该届的获奖作便是相沢沙呼的「午前零時のサンドリヨン」。说实话,如果用《未成年》投19届的话,起码也能进最终决选——彩坂和相沢的文笔各有特色,且本格同样并不出彩。甚至一年之后北村薰给「午前零時のサンドリヨン」写的评语,都和当年山田正纪给「ひぐらしふる」讲的基本是一个意思——
“文笔这么老练优美的新人,不给颁奖就太可惜了。”
说了那么多题外话,下面才是这两本书的比较。由于笔者没有机会上“日本当代文学”的课,所以不能像写课程论文那样逐字逐句的校勘,只是麤疏地列出些大概罢了。
1. 概况
《未成年》一书正文部分350页,每页20行,每行45字,版面字数约在三十万字左右。改定后的《少女》正文部分410页,每页16行,每行41字,版面字数约为二十五万字左右。可知“全面改定”最直观的结果便是删去了五万字。
正文以外,《未成年》附有登场人物表和作者本人的后记;《少女》则删去二者,增加了有栖川有栖的《解说》。
2. 主要人物
根据有栖川老师的《解说》,“‘少女九人’在改稿版中删去了两个人,成了‘七人’。本来有误用‘学校’这样字眼的地方,也一律改成‘学生宿舍’。”改定版最大的变动就是删去了原来同被困在学校(宿舍)的女生。就结果看,这样的改动无疑是必要的。删去的两个女生,在单行本中只是诉说了她们各自的“黑历史”,对困在宿舍里的“现在”部分没有任何作用。上文说删去的五万字,也基本上属于描写这两个女生的内容。
就新旧两版的人物差别,列表如下:
有意思的是,删去的两个人物,一个是在男生中很受欢迎的女生,另一个是篮球部的原部长。这样一删,就把全书中的男性元素进一步降低,而更符合新的标题了。
3. 分章
本节并不泄底,但并不排除读了这样麆略大纲而感到自己被泄底的读者。请小心阅读。
单行本《未成年》分为五章加序章和终章,改定文库版《少女》则分为八章,序章和终章则未改动。现就两本小说序章终章以外章节的不同,列表如下:
可以看到,改定之后的分章似乎更加合理。原来第三章「海は壊われて、」中,说到海的内容其实很少,第四章「あのとき実月はどうしたんだろう」里最重要的解谜,则基本和双胞胎姐姐没什么关系。
4. 其他方面
从上面的大纲可以看到,这两本(实际上是一本)小说的结构分为“黑历史部”和“现在(地震)部”。其中,日常之谜和全书核心却位于“黑历史部”。“现在部”虽然有杀人、有自然灾害,但是一切的人物性格和情节,都是由“黑历史”决定的(所以说想看这书的朋友们千万不要在杀人、诡计上报太大期待)。这样的构架着实有些像《Myself; Yourself》或者《灰色的果实》。
而这样的框架下,必然要求两部分用两种写法。笔者先仔细读过《少女》一书,觉得其中“黑历史部”的文笔如同文艺片台词那样(日本亚马逊网友以为「リリカルみたい」);而另一方面,“现在部”的处理则简单粗暴地恰到好处,用非常刺激的文笔,形成了很有代入感的文脉。
然而回过头去看《未成年》的时候,则发现这种文风上的对比在一开始的单行本里并不明显。单行本里“现在部”的文笔,和“黑历史部”之间差异不大,同样属于优雅细腻一路。这样的优雅与自然灾害、杀人事件之间或许搭配起来并不合适。想来这也是作者改定时花过一些精力的。
此外还有些不能量化的改动,比如具体的对话中,比起原来单行本,改定版似乎没有那么“中二”和“脱线”。多余的描写也被删去……诸如此类,笔者因为自身的疏懒,难以在这里一一涉及,还是将这些任务留给下一个彩疯子的书迷吧。
不过,说到底,彩疯子的下一个书迷什么的,应该不会有……不,最好不要有吧。
「未成年儀式」,平成二十一年(2009)八月二十五日,富士见书房,单行本。(以下或简称“《未成年》”)
「少女は夏に閉ざされる」,平成二十五年(2013)十月十日,幻冬舍,文库本。(以下或简称“《少女》”)
![]() |
随便找了张图,权作封面。 |
据《少女》一书的末页说明及有栖川有栖对该书的解说,此书是四年前《未成年》一书的改定版。
正如其他领域,日本作家之间也有着鲜明的资历观念。这种观念明显地体现在作品尺寸的改变上。一个出道以来只有单行本的作家,若有一天能将以前的作品文库化,便可被称为“知名作家”;反之,只能出文库本的轻小说作家,若是突然推出单行本的新作,也可以就此被称为“正常作家”了。根据若竹七海《我的日常推理》文库版后记,“一般作家领到的版税是薪水,三年后出了文库版,领到的版税是奖金,这时候才终于跟薪水阶层并驾齐驱”云云。若竹七海忍受了六年没有奖金的生活,而对于彩坂美月,则是四年。
所以说,对自己首部将要文库化的作品进行大范围修订,大概算得上是种迎接新生活的方式吧。而这种修订的例子可以说并不罕见,比如原版推理爱好者近来的新宠古野まほろ老师便是这样。在我国,也有作家因为被人挖出小说的连载版和未改定版的真面貌、真面目地怒不可遏,将对方告上法庭的例子。衰年硕德维护自己的所有权自然需要悔其少作了。
但不管怎么说,彩坂美月老师这样连标题都改掉的形式实在不怎么多见。据悉,许多日本读者都像笔者这样,以为这两本书是完全不同的作品,因为《少女》一书漂亮的封面,买了之后才大呼上当。这也就是笔者想要通过这篇日志来提醒大家的。
做到这个程度,真可以说是“再•出道”了
。
不过对彩坂老师来说,《未成年》的出版本身就是“再•出道”了。根据维基上彩坂美月的条目可知——
彩坂美月,山形县出身。早稻田大学第二文学部卒业。2008年,以“結城未里”名义写就的「ひぐらしふる」参加第18回鮎川哲也赏,获得最终候补。2009年8月,凭借「未成年儀式」参加第7回富士見ヤングミステリー大赏,获得准入选并出道。随后的「夏の王国で目覚めない」获得第12回本格ミステリ大赏的题名。
需要注意的有两点:彩坂的作品之所以能文库化,应该和本格大赏的题名有关;而《未成年》一书之前,还有「ひぐらしふる」一书的失败。不过就写作时间而论,似乎《未成年》才是真正的处女作。据《未成年》作者本人的后记:“获奖的《未成年仪式》是学生时代暑假里一口气写出来的作品,大扫除的时候从壁橱深处掉出来”的作品。可知,08年落选鲇川赏的彩坂,一年之后换了个笔名,将早年所写的小说投给富士见,得到“有栖川有栖氏大绝赞”之后才得以出道。而此前落选的「ひぐらしふる」,在此后的2011年,也得以在幻冬舍以“彩坂美月”的名义和单行本的形式出版。
而此前「ひぐらしふる」的落选则同样值得玩味。当年鲇川赏的最终获奖作,正是很多本格推理迷所熟知的、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卒业的七河迦南的「七つの海を照らす星」。第二文学部败给了第一文学部,或许是种近乎宿命的逻辑吧。
之所以说“宿命”,并不简单地是说笑而已。仔细阅读单行本「七つの海を照らす星」后所附笠井洁、岛田庄司和山田正纪三人的《第十八回鲇川哲也赏选评》便可略知其中的端倪。
首先,三篇选评所共有的观点是,从小说构成论,也就是人物刻画、情节演进这类的范畴上说,「ひぐらしふる」和「七つの海を照らす星」是同样作为小说合格的作品。而「ひぐらしふる」甚至达到了“灵巧”(笠井洁语)、“优美”(山田正纪语)的标准。
在此基础上,笠井洁认为,「ひぐらしふる」只是北村薰初期《砂糖合战》(收入《空中飞马》)那种“日常之谜”的仿制品,却没有北村的“毒”和“苦涩”。相比于「七つの海を照らす星」中,虽然也有对若竹七海《我的日常推理》的模仿,然而却是“情热”的、对家庭崩坏和孤儿院这样「いま」问题也表示了关注,「ひぐらしふる」显然在本格核心和小说的深层意义上不合格。
岛田则指出,「ひぐらしふる」中为了文学上的意义,布置了很多多余而没有回收的伏线。作为本格推理,「七つの海を照らす星」显然更适合获奖。
然而山田正纪的评论,则在一开始就申明:“这次,我希望「七つの海を照らす星」和「ひぐらしふる」两作同时受赏。”称赞了一番「ひぐらしふる」所具有的老练功力之后,转而觉得「七つの海を照らす星」在文章上过于冗长的“唯一缺点”,并以为「いまはもう欠点のない作品ということなるだろうが。あるいは誉めすぎが?」
可见彩坂美月的「ひぐらしふる」是完全当得起鲇川赏“第二名”的作品。而最后该作连最终候补的出版机会都未能争取到(该届的另一位最终候补莲见恭子的「巫病(ふびょう)の島」至今也没能出版,甚至在作者拿到横沟正史赏之后)。不得不更换笔名,拿另一本作品去应募富士见这样较小的奖项,而且最终还是拿到了一个类似于“最终候补”的奖项。笔者虽然未读过「ひぐらしふる」一书,然比较一下《未成年》(《少女》)与稍微读过几篇的「七つの海を照らす星」可知,彩坂美月优美老成的文笔,似乎比七河迦南那样冗长的翻译腔更具文学上的可读性。另一方面,两人在本格核心上的巨大差距也的确是彩坂落选的最大原因。
无关乎对手怎样,作为作家的彩坂老师,想来都算得上命运多舛。最讽刺的是,自第19届鲇川哲也赏开始,彩坂的校友兼模仿对象北村薰加入了评委阵容。而该届的获奖作便是相沢沙呼的「午前零時のサンドリヨン」。说实话,如果用《未成年》投19届的话,起码也能进最终决选——彩坂和相沢的文笔各有特色,且本格同样并不出彩。甚至一年之后北村薰给「午前零時のサンドリヨン」写的评语,都和当年山田正纪给「ひぐらしふる」讲的基本是一个意思——
“文笔这么老练优美的新人,不给颁奖就太可惜了。”
说了那么多题外话,下面才是这两本书的比较。由于笔者没有机会上“日本当代文学”的课,所以不能像写课程论文那样逐字逐句的校勘,只是麤疏地列出些大概罢了。
1. 概况
《未成年》一书正文部分350页,每页20行,每行45字,版面字数约在三十万字左右。改定后的《少女》正文部分410页,每页16行,每行41字,版面字数约为二十五万字左右。可知“全面改定”最直观的结果便是删去了五万字。
正文以外,《未成年》附有登场人物表和作者本人的后记;《少女》则删去二者,增加了有栖川有栖的《解说》。
2. 主要人物
根据有栖川老师的《解说》,“‘少女九人’在改稿版中删去了两个人,成了‘七人’。本来有误用‘学校’这样字眼的地方,也一律改成‘学生宿舍’。”改定版最大的变动就是删去了原来同被困在学校(宿舍)的女生。就结果看,这样的改动无疑是必要的。删去的两个女生,在单行本中只是诉说了她们各自的“黑历史”,对困在宿舍里的“现在”部分没有任何作用。上文说删去的五万字,也基本上属于描写这两个女生的内容。
就新旧两版的人物差别,列表如下:
![]() |
有意思的是,删去的两个人物,一个是在男生中很受欢迎的女生,另一个是篮球部的原部长。这样一删,就把全书中的男性元素进一步降低,而更符合新的标题了。
3. 分章
本节并不泄底,但并不排除读了这样麆略大纲而感到自己被泄底的读者。请小心阅读。
单行本《未成年》分为五章加序章和终章,改定文库版《少女》则分为八章,序章和终章则未改动。现就两本小说序章终章以外章节的不同,列表如下:
![]() |
可以看到,改定之后的分章似乎更加合理。原来第三章「海は壊われて、」中,说到海的内容其实很少,第四章「あのとき実月はどうしたんだろう」里最重要的解谜,则基本和双胞胎姐姐没什么关系。
4. 其他方面
从上面的大纲可以看到,这两本(实际上是一本)小说的结构分为“黑历史部”和“现在(地震)部”。其中,日常之谜和全书核心却位于“黑历史部”。“现在部”虽然有杀人、有自然灾害,但是一切的人物性格和情节,都是由“黑历史”决定的(所以说想看这书的朋友们千万不要在杀人、诡计上报太大期待)。这样的构架着实有些像《Myself; Yourself》或者《灰色的果实》。
而这样的框架下,必然要求两部分用两种写法。笔者先仔细读过《少女》一书,觉得其中“黑历史部”的文笔如同文艺片台词那样(日本亚马逊网友以为「リリカルみたい」);而另一方面,“现在部”的处理则简单粗暴地恰到好处,用非常刺激的文笔,形成了很有代入感的文脉。
然而回过头去看《未成年》的时候,则发现这种文风上的对比在一开始的单行本里并不明显。单行本里“现在部”的文笔,和“黑历史部”之间差异不大,同样属于优雅细腻一路。这样的优雅与自然灾害、杀人事件之间或许搭配起来并不合适。想来这也是作者改定时花过一些精力的。
此外还有些不能量化的改动,比如具体的对话中,比起原来单行本,改定版似乎没有那么“中二”和“脱线”。多余的描写也被删去……诸如此类,笔者因为自身的疏懒,难以在这里一一涉及,还是将这些任务留给下一个彩疯子的书迷吧。
不过,说到底,彩疯子的下一个书迷什么的,应该不会有……不,最好不要有吧。
-
联合帝国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7-15 22: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