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上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在其著作《在云上》的首章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在最高的云上,感觉深邃的溪谷,龙游过的温度;在最远的须弥山,观照八方的平原,龙潜行的身影;在最平淡的生活,创造高峰,捕捉若隐若现的光。”他研习禅宗,执笔成文,穷尽半生都在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无论是正在为未来打拼还是勉强过日的人们,在夜深人静之时,有没有也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思忖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呢?
*生活中的自我认知
是否有人也曾像我一样抱怨过,为什么我们活在这红尘滚动的世界上,纷繁芜杂,车水马龙,可越长大却越不能过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为什么学过的知识越来越多却对这个复杂的世界越来越不理解,为什么渐渐学会那么多排遣烦恼和忧伤的方法,反而遭遇的挫折和要面临的苦恼却越来越多。如果真是我说的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如此拼命地学习永无止尽的知识,拼命地想一夜之间就长大成人,拼命地羡慕着大人们的潇洒生活,而我们活着的意义何在,我们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而变得越来越成熟,这到底是每个人必然的宿命还是宛如宝玉般的珍贵机遇?
或许,有人正趴在课桌上想像自己已脱离无聊的课堂和唠叨的父母飞向外面精彩的世界,过着自由的日子;有人正在自己的舞台上挥汗如雨为实现自己的所谓的梦想而努力着;有人正埋在痛苦的煎熬里为谜一样的未来打拼;有人正打点行装,背起行囊,奔向释放压力逃避乱世纷扰的好地方......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有着数不尽的异彩纷呈的生存方式,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生命道路上或彷徨或勇敢或踏实地前行着,一以贯之地持抱着自己的生长方式,体验着那些必经的辛酸苦辣,艰难隐忍,痛并快乐地活着。时光之锉挫不动它的外表,无论你是忧伤是欢乐,道路短长,我们更应该冷静思考的不是会拥有怎样光辉的未来,而是在努力的过程中,探寻自己如此行走的价值,才是真正的自我认知。
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来到这个世界都是经历生老病死,可正因为每个人的人生又有很多不可预知,正如舒曼一生为音乐而活,梵高一生为绘画而活,因为这个世间没有尽善尽美,我们也总要去追求些什么,寻找些什么,以此作为我们活下去的动力和支撑我们不被这个世界淘汰的理由。金钱,权利,梦想,亲情,爱情,自我认知等等,总是先要搞清楚自己追求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攻克万难,辛苦且坚强地在这个世界里活下去。
*梦想里的放纵不羁
可能大部分人小时候都有被谆谆教诲的老师们问到过有关梦想是什么的问题。有多少人仍然清楚地记得自己最初稚嫩且青涩的回答,有多少人依然坚持为当初的梦想而不懈追求和努力着,又有多少人成长至此真正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成为了自己真正想成为的模样。我最喜欢朱以撒在他的散文《树影下的家族》中关于孔子的追求的阐述,名噪古今的文学大豪孔子,在雄大磅礴的苍凉空间下,用他的奋力抗争,他的颠沛流离,穷尽一生的执着和忧郁只为追寻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当他成为思想史长廊里不朽的雕像,当他的字句箴言成为光焰四射的桂冠飞临,我们看见那些风雨中面容残沥的翁仲,依旧不抛追求的寂寞的,又岂止是孔子一人。
我想,无论是那些拥有着美好梦想并正为此不懈努力的追梦者,还是由于种种无可奈何的苦衷而不得不暂时收起追梦的脚步的人们,都正用精神武器,给我们展现了世间最绚烂的美丽,高洁和清贫,坚持和隐忍。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句台词叫“Hope is a good thing,may be the best of things”,希望是件很美好的东西,而我们正活在最美的年华里,最爱做梦的年纪。就像大象的梦想未必伟大,蚂蚁的梦想也未必渺小,每个人的梦想,无论是怎样的色彩和模样,都不应该遭到批评和阻碍,嘲笑和讥讽,反而都应该得到保护和支持,应视它们如温室之花,掌上之珠,细心呵护,让它们渐渐在各自的心中生根发芽,在氤氲迷雾中成为他们迈向未来的曙光。
尽管此刻的我们或许只是傻傻望着辽辽的苍穹许愿,或是躲在昏黄的灯光下和小伙伴们分享一个个羞于开口的想像的未来,或是行走在广阔的土地上向风诉说着苦衷,夜间听漏,漏尽更残,失意仿佛没有尽头,只能忧郁地怀着淡淡的希望,从来不敢大声呼喊。很多人面临实现梦想的重重困难,于是毅然放弃对梦想的追求,不是因为他们的梦想有多么的不切实际,而是因为他们缺乏相信的勇气和实现的决心。人们越长大却越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越发现实现最初的梦想越来越艰难,甚至怀疑那个曾经爱做梦的自己只是因为太年轻。总有一些事情会阻挡人们追求的脚步,譬如金银财富,残酷现实,生活压力,各种无法阻挡无处逃避无力改变的理由,总能恰如其分地成为我们为自己的胆怯和失败,自己所谓的无能为力而搪塞别人或说服自己的借口,任性地以为饱满的梦想已被骨感的现实打败,已在无可奈何的现实大海中如泰坦尼克号一样沉沦。其实不然,我不敢说所有,大部分承载梦想的船只在现实的大海里翻船,最致命的漏洞总是出现在自己的船上,缺乏继续前进的动力,没有坚持掌舵的毅力,没有出现缺陷极力营救的决心,而从此只是陷入深深的绝望,那么船,自始至终都只是被打翻在自我退却的泥淖里,动弹不得罢了。
故此我们能够继续保有热血和梦想之心的办法,不一定是痛苦地在现实里苦中作乐,寂寞的群居,而是无论青春年少,而立不惑,垂垂老矣,只要梦想和追求的心不老,那么生活不止,希望就永在。
*追求中的淡泊往事
有时候人们往往会为了追求一样东西而选择放弃另一样东西,普希金为写诗放弃了深奥难算的数学,鲁迅为了革命弃医从文, 学生为了好好学习不得不放弃一些心之所向,人们对这种放弃有时候毅然决然、坚决果断,有时候举棋不定、艰难徘徊。我们早已无法去评定,那些为了追求而放弃的,到底是不是正确的抉择,到底是不是值得,到底有没有意义。我们能够确定的一点就是,我们一定会在这一“取”与一“舍’之间,渐渐清晰地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或者更想要的是什么。
人渐渐长大或许也会惋惜,为了自己的现在或以后,放弃的那些曾以为美好和更珍贵的存在,也许会追悔莫及,会扼首叹惋,会追忆惋惜。但我一直觉得,生命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预知,我们曾经以为丢弃的总是最美的,因为我们早已启程而且无法返回拾起,可我们总能在以后的路上发现更美的风景,那时我们才会感叹,原来命运之神将我们带至此处,成为现在的自己,而不是别处,成为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是有其深刻道理的。否则,我们在追求与放弃之间,就学不会面对失败,学不会放下面子,学不会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学不会从人生的低谷重新起飞。命运抛掷给我们的屈辱、挫败、亏欠,是让我们在抉择之中懂得取舍,选择不被我们淘汰的理由,成为我们活下去的法宝,由此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有没有听过刻舟求剑的故事,楚人坐船渡河,其银剑不慎落入江中,便在船上做下记号,当船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失望而归。我们的人生不也是如此吗?留在我们记忆中的艰辛苦厄,我们烛火被吹灭时的冷寂,我们芦苇被压伤时的惨痛,我们舟船迷失时的恐慌,我们情爱与热诚被践踏,被阻挠,被背离,被折断时的锥心刺骨,不都是落入水中的银剑吗?现在我们驶到另外的国度,拥有另外的水,又何必让那水上的记号来折磨我们的现在呢?在追求中学会毅然地放弃一些,不必太过惋惜,因为我们总会因此获得比现在拥有的更多。
或许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正为追求一个好大学、好前程而不懈努力,烦恼着或激情热血着。但我想说的是,无论你高考会打多少分,能不能去你想去的学校,会不会实现自己的梦想,都不用担心,因为你能去的地方,一定会带给你预想不到的惊喜。你会遇见一些人,觉得相见恨晚,或者遇到个人觉得在那里很值得。这就是命,遇见你该遇见的,接受你所不能改变的,追寻你一直想拥有的。我也曾无数次想过自己的大学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自己会和什么样的人相识相知,现在再回来看看,其实都不错。如果那年,我们多对或者多错两道题,那么现在会不会在不同的地方,认识完全不同的人,做着完全不同的事,错过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或美好或忧伤的一切…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是,高考的迷人之处,并不是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林清玄曾说过,那些因舍而空出的,必有更好的东西来填补,那些舍去的并未消失,是为了生发更好的而存在。
所以同学们,现在就尽情地享受当下吧,学着不去在意那些无可奈何,不去理睬那些冷言冷语,去追求你们真正想要的,和父母热情相拥,和好友互诉衷肠,和陌生人也点头微笑,做一个在平淡生活中怀有执着追求,永远不忘自己想要的人,在最高的云上,亦或最平凡的生活中,都能守住自己最明媚的梦想,过更加充实的生活。
*生活中的自我认知
是否有人也曾像我一样抱怨过,为什么我们活在这红尘滚动的世界上,纷繁芜杂,车水马龙,可越长大却越不能过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为什么学过的知识越来越多却对这个复杂的世界越来越不理解,为什么渐渐学会那么多排遣烦恼和忧伤的方法,反而遭遇的挫折和要面临的苦恼却越来越多。如果真是我说的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如此拼命地学习永无止尽的知识,拼命地想一夜之间就长大成人,拼命地羡慕着大人们的潇洒生活,而我们活着的意义何在,我们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而变得越来越成熟,这到底是每个人必然的宿命还是宛如宝玉般的珍贵机遇?
或许,有人正趴在课桌上想像自己已脱离无聊的课堂和唠叨的父母飞向外面精彩的世界,过着自由的日子;有人正在自己的舞台上挥汗如雨为实现自己的所谓的梦想而努力着;有人正埋在痛苦的煎熬里为谜一样的未来打拼;有人正打点行装,背起行囊,奔向释放压力逃避乱世纷扰的好地方......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有着数不尽的异彩纷呈的生存方式,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生命道路上或彷徨或勇敢或踏实地前行着,一以贯之地持抱着自己的生长方式,体验着那些必经的辛酸苦辣,艰难隐忍,痛并快乐地活着。时光之锉挫不动它的外表,无论你是忧伤是欢乐,道路短长,我们更应该冷静思考的不是会拥有怎样光辉的未来,而是在努力的过程中,探寻自己如此行走的价值,才是真正的自我认知。
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来到这个世界都是经历生老病死,可正因为每个人的人生又有很多不可预知,正如舒曼一生为音乐而活,梵高一生为绘画而活,因为这个世间没有尽善尽美,我们也总要去追求些什么,寻找些什么,以此作为我们活下去的动力和支撑我们不被这个世界淘汰的理由。金钱,权利,梦想,亲情,爱情,自我认知等等,总是先要搞清楚自己追求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攻克万难,辛苦且坚强地在这个世界里活下去。
*梦想里的放纵不羁
可能大部分人小时候都有被谆谆教诲的老师们问到过有关梦想是什么的问题。有多少人仍然清楚地记得自己最初稚嫩且青涩的回答,有多少人依然坚持为当初的梦想而不懈追求和努力着,又有多少人成长至此真正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成为了自己真正想成为的模样。我最喜欢朱以撒在他的散文《树影下的家族》中关于孔子的追求的阐述,名噪古今的文学大豪孔子,在雄大磅礴的苍凉空间下,用他的奋力抗争,他的颠沛流离,穷尽一生的执着和忧郁只为追寻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当他成为思想史长廊里不朽的雕像,当他的字句箴言成为光焰四射的桂冠飞临,我们看见那些风雨中面容残沥的翁仲,依旧不抛追求的寂寞的,又岂止是孔子一人。
我想,无论是那些拥有着美好梦想并正为此不懈努力的追梦者,还是由于种种无可奈何的苦衷而不得不暂时收起追梦的脚步的人们,都正用精神武器,给我们展现了世间最绚烂的美丽,高洁和清贫,坚持和隐忍。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句台词叫“Hope is a good thing,may be the best of things”,希望是件很美好的东西,而我们正活在最美的年华里,最爱做梦的年纪。就像大象的梦想未必伟大,蚂蚁的梦想也未必渺小,每个人的梦想,无论是怎样的色彩和模样,都不应该遭到批评和阻碍,嘲笑和讥讽,反而都应该得到保护和支持,应视它们如温室之花,掌上之珠,细心呵护,让它们渐渐在各自的心中生根发芽,在氤氲迷雾中成为他们迈向未来的曙光。
尽管此刻的我们或许只是傻傻望着辽辽的苍穹许愿,或是躲在昏黄的灯光下和小伙伴们分享一个个羞于开口的想像的未来,或是行走在广阔的土地上向风诉说着苦衷,夜间听漏,漏尽更残,失意仿佛没有尽头,只能忧郁地怀着淡淡的希望,从来不敢大声呼喊。很多人面临实现梦想的重重困难,于是毅然放弃对梦想的追求,不是因为他们的梦想有多么的不切实际,而是因为他们缺乏相信的勇气和实现的决心。人们越长大却越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越发现实现最初的梦想越来越艰难,甚至怀疑那个曾经爱做梦的自己只是因为太年轻。总有一些事情会阻挡人们追求的脚步,譬如金银财富,残酷现实,生活压力,各种无法阻挡无处逃避无力改变的理由,总能恰如其分地成为我们为自己的胆怯和失败,自己所谓的无能为力而搪塞别人或说服自己的借口,任性地以为饱满的梦想已被骨感的现实打败,已在无可奈何的现实大海中如泰坦尼克号一样沉沦。其实不然,我不敢说所有,大部分承载梦想的船只在现实的大海里翻船,最致命的漏洞总是出现在自己的船上,缺乏继续前进的动力,没有坚持掌舵的毅力,没有出现缺陷极力营救的决心,而从此只是陷入深深的绝望,那么船,自始至终都只是被打翻在自我退却的泥淖里,动弹不得罢了。
故此我们能够继续保有热血和梦想之心的办法,不一定是痛苦地在现实里苦中作乐,寂寞的群居,而是无论青春年少,而立不惑,垂垂老矣,只要梦想和追求的心不老,那么生活不止,希望就永在。
*追求中的淡泊往事
有时候人们往往会为了追求一样东西而选择放弃另一样东西,普希金为写诗放弃了深奥难算的数学,鲁迅为了革命弃医从文, 学生为了好好学习不得不放弃一些心之所向,人们对这种放弃有时候毅然决然、坚决果断,有时候举棋不定、艰难徘徊。我们早已无法去评定,那些为了追求而放弃的,到底是不是正确的抉择,到底是不是值得,到底有没有意义。我们能够确定的一点就是,我们一定会在这一“取”与一“舍’之间,渐渐清晰地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或者更想要的是什么。
人渐渐长大或许也会惋惜,为了自己的现在或以后,放弃的那些曾以为美好和更珍贵的存在,也许会追悔莫及,会扼首叹惋,会追忆惋惜。但我一直觉得,生命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预知,我们曾经以为丢弃的总是最美的,因为我们早已启程而且无法返回拾起,可我们总能在以后的路上发现更美的风景,那时我们才会感叹,原来命运之神将我们带至此处,成为现在的自己,而不是别处,成为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是有其深刻道理的。否则,我们在追求与放弃之间,就学不会面对失败,学不会放下面子,学不会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学不会从人生的低谷重新起飞。命运抛掷给我们的屈辱、挫败、亏欠,是让我们在抉择之中懂得取舍,选择不被我们淘汰的理由,成为我们活下去的法宝,由此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有没有听过刻舟求剑的故事,楚人坐船渡河,其银剑不慎落入江中,便在船上做下记号,当船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失望而归。我们的人生不也是如此吗?留在我们记忆中的艰辛苦厄,我们烛火被吹灭时的冷寂,我们芦苇被压伤时的惨痛,我们舟船迷失时的恐慌,我们情爱与热诚被践踏,被阻挠,被背离,被折断时的锥心刺骨,不都是落入水中的银剑吗?现在我们驶到另外的国度,拥有另外的水,又何必让那水上的记号来折磨我们的现在呢?在追求中学会毅然地放弃一些,不必太过惋惜,因为我们总会因此获得比现在拥有的更多。
或许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正为追求一个好大学、好前程而不懈努力,烦恼着或激情热血着。但我想说的是,无论你高考会打多少分,能不能去你想去的学校,会不会实现自己的梦想,都不用担心,因为你能去的地方,一定会带给你预想不到的惊喜。你会遇见一些人,觉得相见恨晚,或者遇到个人觉得在那里很值得。这就是命,遇见你该遇见的,接受你所不能改变的,追寻你一直想拥有的。我也曾无数次想过自己的大学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自己会和什么样的人相识相知,现在再回来看看,其实都不错。如果那年,我们多对或者多错两道题,那么现在会不会在不同的地方,认识完全不同的人,做着完全不同的事,错过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或美好或忧伤的一切…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是,高考的迷人之处,并不是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林清玄曾说过,那些因舍而空出的,必有更好的东西来填补,那些舍去的并未消失,是为了生发更好的而存在。
所以同学们,现在就尽情地享受当下吧,学着不去在意那些无可奈何,不去理睬那些冷言冷语,去追求你们真正想要的,和父母热情相拥,和好友互诉衷肠,和陌生人也点头微笑,做一个在平淡生活中怀有执着追求,永远不忘自己想要的人,在最高的云上,亦或最平凡的生活中,都能守住自己最明媚的梦想,过更加充实的生活。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