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1
一年了,张昭看到那片相似的云彩,凭借两个具体的日期,勉强在简历上划出这么一段时间来。他依稀记得一些寥落的树,白杨居多,在寒风里站得形容枯槁。他对吹熄了他手里的ark royal sweet的这些风印象深刻,他有时必须点燃两次,或者更多,才能让口腔重新被巧克力味充满。他特别强调这个细节,这是他的讲述中少数跟生动有关的片刻。
他考研了,于是他很记得从一月份到现在,究竟过了多久,但是他拒不谈论考研的原因。 “就考了呗,有什么为什么的。 ”
我觉得他是为了让我们误以为他的木讷和他给出的回答一样,暗示他是一个对一切无话可说的失语者。晨曦认为这是一种伪装,我从她嘴角上翘的角度能看出来,所以我接着问。
“总有原因,为了给父母一个交代,自己想换专业,喜欢这个导师,或者别的。 ”
张昭干笑两声,晨曦捅了我一下,我觉得自己蠢。他可以顺理成章地让自己消失在我给出的选项里,像走上一条人迹罕至的路,从雷达上就此消失。
他吸了一口烟,抽的是Mild Seven,他曾说过最近情绪低落,讨厌食物的味道。这种经验我倒是也有过,有一段时间很喜欢吃添加了安布雷明的药物,连吃山药都想吐。
“因为我没有什么选择。 ”
他开始讲述,我松了一口气,蠢问题也可以扣动扳机。
我在北京上大学,一般的大学。中国的大学都差不多。刚开始上课,各种通论,导论,概论。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一门课叫政治哲学导论,老师是个列奥·施特劳斯迷,言必称施特劳斯,比亲爹还亲。我就有点好奇,因为我人生中从来没迷过什么东西,倒也不能这么说,但是我迷的跟我有直接的关系,我看,抚摸,听,有时闻到一些什么。但是施特劳斯,我找了彭刚翻译的《自然权利与历史》来看,大概明白是一什么意思,就是说善必须作为政治这种伦理学的基础呗,任何历史主义的阐述都削弱了这种基础所以是靠不住的。我连他学生布鲁姆的书也一块儿看了,就是说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牛逼呗,顺便鄙视一下大学教育。
当时看不是很明白,总觉得也没什么吧,循序渐进嘛,先拓宽基础,再接着钻研点什么。
晨曦笑了笑。是那种无声的轻笑,差点要发出声音时被兑入口腔的 Glock及时制止了。我大概明白她什么意思。如果她对这种“通识教育”埋单就不会和我大冬天跑到天津来做口述史了。
后来考试,就背吧,讲义,几十页,两三天背完。背完,考完,睡了两天,就回家了,过年,被亲戚们问学校怎么样?什么专业?有女朋友了吗?他们逮谁问谁。过年,没几天就回学校了,又是那些课,讲义,这次有个搞政治神学的,言必称 aquinas,阳光,照射, etc,.
他喝了口pocali sweater ,我插嘴问,你有在健身吗?他没有理我,好像在努力回忆,他放下水瓶,在一个用空宝特瓶剪成的容器里弹烟灰。
总之大一就这样吧,成绩不算好也不算坏。
“能不能给我们一点具体的细节?我们希望可以在口述史里更多地表现出一个人的生活史,太笼统的东西没什么可写的?”
“你们是关心我这个人还是关心有什么可写的?”
晨曦张着嘴,像金鱼那样,又像金鱼那样失忆了,看着我。
“两者都有,我们当然是关心你这个人,你的生活,经历,官能,当然也希望我们可以听到一些个人化的东西,这样对于我们也算有所益处。”
“能对你们有什么益处?”
我想了想,“就比如说这位,”我把右手放在晨曦粗纺烟灰色毛衣的袖子上,“就是在跟她聊到某件我们共同的经历时才有了这个想法,想弄一些口述史,记录当下年轻人的生态,所以才会找到你。”
晨曦把我的手甩开,她是那种想把别人的伤口弄出血来,自己连自己的痂都嫌弃的人。
张昭作恍然大悟状,“我能问是什么事儿吗?”
我脑子里一道白光闪过,摇摇头。
好吧,我接着说。我不知道是从大一结束还是大二开始,开始特别烦躁,我总觉得我前十八年的生活被什么东西推翻了,一片狼藉,连缀不起来。我能记得我高中时某一篇周记,这篇周记跟某个女孩有关,这个女孩我认识了很久,所以周记里有一个细节也许是我们小学或是初中低年级的共同经历,除此之外,我只记得状态。我抄政治课作业时耳朵里不停播放的 In the End,我窝在床上一遍一遍听 Fly me to the moon,在捶墙,一遍一遍捶墙,不是被爸爸骂了就是被妈妈骂了,诸如此类。
我不知道这算是什么,就好像我的大脑自动选择了一些具体的片段来象征和概括,我某些时期的经历。捶墙时期,就是我的青春期, Fly me to the moon episode,我的初恋,等等。我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然后我开始想,是因为我这个人太普通了吗?所以大脑没有经受过特别的刺激,或者经历总是太过相似,所以归约成了这幅样子。
我现在也是这样,每天去买金枪鱼土豆泥三明治,或者好炖,或者去吃盐拉面,用 Felix洗发水,用同一个卖家的手工沐浴皂,穿两三个牌子的衣服,一本接一本看东野圭吾的小说,一季接一季看广告狂人,一天与另一天,没有什么差别。
“那你突然来的那种烦躁是怎么产生的?”晨曦手撑椅子边,立起脚尖问。
不知道,激素水平的变化,水星逆行,肝火……我没有研究过。
“你没研究过?听你讲我还以为你很在意这件事呢?”
这是你的逻辑,跟我的生活轨迹没什么关系。
晨曦耸耸肩。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吧,我也有过这种烦躁的时候,刚开始还会好奇是为什么,后来次数多了就无所谓了,摩羯座就是会有这种周期性吧,”我也耸耸肩。
“你也是摩羯座?”
“是啊,”我看看张昭,点头示意他继续。
我发现自己的记忆好像就是几个房间,里面放了不同的几种生活片段中的一天,而且统统没有什么情绪,就是一种倦怠感。对了,我忘了问,我都没有什么个人历史了,你们找我做口述史还有什么意义?
晨曦看看我,我看看她,“呃,事实上我们觉得这样更有意义,我们也许可以提供一种反驳口述史方法论的案例,让大家对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有所了解。”
哦,总之这种情况加重了我的烦躁,我开始自我放纵,每天睡到中午,去湖边散步,抽很多烟,下午去图书馆,窝在固定的位置上看各种各样的书,逮谁骂谁,你们看过格非的《春尽江南》吗?烂透了,马原的《牛鬼蛇神》也不怎么样。差不多了就去吃个晚饭,在 paradiso发呆到九点钟,然后一个人往五道口走,去 Propaganda或者 Sensation,看大家都很开心我也就放心了,凌晨一点钟往回走,有时买一支热狗,有时买一杯咖啡,回寝室睡觉。
“这种状态持续了多久?”
不知道,我记得最后这样生活大概是毕业时的事,我想再过一次这样的校园生活,所以毕业典礼完又去 PPG了,这之前好像有一阵子没去,因为要写毕业论文吧。也许不是,只是腻了,或者……哦,我认识了一个女孩,恋爱了好像,她不喜欢夜店似乎,所以有一阵子不太去。
“恋爱了?好像?”
对,我也不太确定那是不是恋爱,说起来是在夜店遇到的,应该。然后聊了一点什么,书啦,电影啦,两个人都喜欢上野树里,喜欢 Portishead,喜欢 B-52,然后在一起厮混过一阵子,没表白,不定时发短信。
“有上过床吗?”
“开过房,上没上床……忘记了。”
“这也能忘?”我不太相信这种话,千人斩吗?
“为什么不能忘?”
“这种事一般不会忘吧,至少第一次是会记得的,”我余光里,记忆中的晨曦还是那副样子,黑色肩带,草莓之类的。
“不记得了,我记得塔列朗,记得梅特涅,上床忘了。”
“然后呢?”
“然后工作了一年,辞了,老爸养不起我了,说你考研吧,然后我就在这儿了。”
“没了?”
“呃,似乎有一件什么事,挺重要的,什么来着?”张昭扶着额头,开始像便秘一样努力,一无所获。
晨曦一言不发,重重合上笔记本,关上录音笔,拿着外套和背包走出张昭宿舍。我只好跟上去。
我们一言不发往学校北门走,这里是有一片树,白杨还是桦树?张昭说的那些风啊树啊,大概是发生在这里吧,我这么想时,撞上了晨曦的后背。
“你为什么要把我拉到这里来?”她要哭出来似的。
“我拉你过来?不是你提议要找他来做口述史的吗?”
“谁说的?”
“是啊,那天我们在你家,一起喝了一杯 Martini还是什么的,你跟我说什么最近好无聊,都没什么事情发生,特别想知道大家都过的怎么样,有什么故事发生。”
“我说过吗?我什么时候说过?你跟哪个野女人喝酒了?在铃兰还是 Yellow Cab?你他妈能不能不这样?”
“我怎么了?我这一年除了跟你在一起,有出去跟别人玩过吗?哪次你不在场?你能不能不这么二逼。”
“你才二逼呢,你们全家都二逼。”
我们于是像同极磁铁。
几天之后我收到她的短信,她习惯性遗忘了很多事,只是陈述她饿了的事实,我又买了薏米红豆粥和小汤圆,我又拿那把钥匙开了那扇门,然后我们一起钩沉。她终于肯说一点自己的过去,也许就是全部了,关于就此消失的前任男友和那些一去不返的混沌的日子。时间在一年前,戛然而止。
他考研了,于是他很记得从一月份到现在,究竟过了多久,但是他拒不谈论考研的原因。 “就考了呗,有什么为什么的。 ”
我觉得他是为了让我们误以为他的木讷和他给出的回答一样,暗示他是一个对一切无话可说的失语者。晨曦认为这是一种伪装,我从她嘴角上翘的角度能看出来,所以我接着问。
“总有原因,为了给父母一个交代,自己想换专业,喜欢这个导师,或者别的。 ”
张昭干笑两声,晨曦捅了我一下,我觉得自己蠢。他可以顺理成章地让自己消失在我给出的选项里,像走上一条人迹罕至的路,从雷达上就此消失。
他吸了一口烟,抽的是Mild Seven,他曾说过最近情绪低落,讨厌食物的味道。这种经验我倒是也有过,有一段时间很喜欢吃添加了安布雷明的药物,连吃山药都想吐。
“因为我没有什么选择。 ”
他开始讲述,我松了一口气,蠢问题也可以扣动扳机。
我在北京上大学,一般的大学。中国的大学都差不多。刚开始上课,各种通论,导论,概论。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一门课叫政治哲学导论,老师是个列奥·施特劳斯迷,言必称施特劳斯,比亲爹还亲。我就有点好奇,因为我人生中从来没迷过什么东西,倒也不能这么说,但是我迷的跟我有直接的关系,我看,抚摸,听,有时闻到一些什么。但是施特劳斯,我找了彭刚翻译的《自然权利与历史》来看,大概明白是一什么意思,就是说善必须作为政治这种伦理学的基础呗,任何历史主义的阐述都削弱了这种基础所以是靠不住的。我连他学生布鲁姆的书也一块儿看了,就是说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牛逼呗,顺便鄙视一下大学教育。
当时看不是很明白,总觉得也没什么吧,循序渐进嘛,先拓宽基础,再接着钻研点什么。
晨曦笑了笑。是那种无声的轻笑,差点要发出声音时被兑入口腔的 Glock及时制止了。我大概明白她什么意思。如果她对这种“通识教育”埋单就不会和我大冬天跑到天津来做口述史了。
后来考试,就背吧,讲义,几十页,两三天背完。背完,考完,睡了两天,就回家了,过年,被亲戚们问学校怎么样?什么专业?有女朋友了吗?他们逮谁问谁。过年,没几天就回学校了,又是那些课,讲义,这次有个搞政治神学的,言必称 aquinas,阳光,照射, etc,.
他喝了口pocali sweater ,我插嘴问,你有在健身吗?他没有理我,好像在努力回忆,他放下水瓶,在一个用空宝特瓶剪成的容器里弹烟灰。
总之大一就这样吧,成绩不算好也不算坏。
“能不能给我们一点具体的细节?我们希望可以在口述史里更多地表现出一个人的生活史,太笼统的东西没什么可写的?”
“你们是关心我这个人还是关心有什么可写的?”
晨曦张着嘴,像金鱼那样,又像金鱼那样失忆了,看着我。
“两者都有,我们当然是关心你这个人,你的生活,经历,官能,当然也希望我们可以听到一些个人化的东西,这样对于我们也算有所益处。”
“能对你们有什么益处?”
我想了想,“就比如说这位,”我把右手放在晨曦粗纺烟灰色毛衣的袖子上,“就是在跟她聊到某件我们共同的经历时才有了这个想法,想弄一些口述史,记录当下年轻人的生态,所以才会找到你。”
晨曦把我的手甩开,她是那种想把别人的伤口弄出血来,自己连自己的痂都嫌弃的人。
张昭作恍然大悟状,“我能问是什么事儿吗?”
我脑子里一道白光闪过,摇摇头。
好吧,我接着说。我不知道是从大一结束还是大二开始,开始特别烦躁,我总觉得我前十八年的生活被什么东西推翻了,一片狼藉,连缀不起来。我能记得我高中时某一篇周记,这篇周记跟某个女孩有关,这个女孩我认识了很久,所以周记里有一个细节也许是我们小学或是初中低年级的共同经历,除此之外,我只记得状态。我抄政治课作业时耳朵里不停播放的 In the End,我窝在床上一遍一遍听 Fly me to the moon,在捶墙,一遍一遍捶墙,不是被爸爸骂了就是被妈妈骂了,诸如此类。
我不知道这算是什么,就好像我的大脑自动选择了一些具体的片段来象征和概括,我某些时期的经历。捶墙时期,就是我的青春期, Fly me to the moon episode,我的初恋,等等。我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然后我开始想,是因为我这个人太普通了吗?所以大脑没有经受过特别的刺激,或者经历总是太过相似,所以归约成了这幅样子。
我现在也是这样,每天去买金枪鱼土豆泥三明治,或者好炖,或者去吃盐拉面,用 Felix洗发水,用同一个卖家的手工沐浴皂,穿两三个牌子的衣服,一本接一本看东野圭吾的小说,一季接一季看广告狂人,一天与另一天,没有什么差别。
“那你突然来的那种烦躁是怎么产生的?”晨曦手撑椅子边,立起脚尖问。
不知道,激素水平的变化,水星逆行,肝火……我没有研究过。
“你没研究过?听你讲我还以为你很在意这件事呢?”
这是你的逻辑,跟我的生活轨迹没什么关系。
晨曦耸耸肩。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吧,我也有过这种烦躁的时候,刚开始还会好奇是为什么,后来次数多了就无所谓了,摩羯座就是会有这种周期性吧,”我也耸耸肩。
“你也是摩羯座?”
“是啊,”我看看张昭,点头示意他继续。
我发现自己的记忆好像就是几个房间,里面放了不同的几种生活片段中的一天,而且统统没有什么情绪,就是一种倦怠感。对了,我忘了问,我都没有什么个人历史了,你们找我做口述史还有什么意义?
晨曦看看我,我看看她,“呃,事实上我们觉得这样更有意义,我们也许可以提供一种反驳口述史方法论的案例,让大家对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有所了解。”
哦,总之这种情况加重了我的烦躁,我开始自我放纵,每天睡到中午,去湖边散步,抽很多烟,下午去图书馆,窝在固定的位置上看各种各样的书,逮谁骂谁,你们看过格非的《春尽江南》吗?烂透了,马原的《牛鬼蛇神》也不怎么样。差不多了就去吃个晚饭,在 paradiso发呆到九点钟,然后一个人往五道口走,去 Propaganda或者 Sensation,看大家都很开心我也就放心了,凌晨一点钟往回走,有时买一支热狗,有时买一杯咖啡,回寝室睡觉。
“这种状态持续了多久?”
不知道,我记得最后这样生活大概是毕业时的事,我想再过一次这样的校园生活,所以毕业典礼完又去 PPG了,这之前好像有一阵子没去,因为要写毕业论文吧。也许不是,只是腻了,或者……哦,我认识了一个女孩,恋爱了好像,她不喜欢夜店似乎,所以有一阵子不太去。
“恋爱了?好像?”
对,我也不太确定那是不是恋爱,说起来是在夜店遇到的,应该。然后聊了一点什么,书啦,电影啦,两个人都喜欢上野树里,喜欢 Portishead,喜欢 B-52,然后在一起厮混过一阵子,没表白,不定时发短信。
“有上过床吗?”
“开过房,上没上床……忘记了。”
“这也能忘?”我不太相信这种话,千人斩吗?
“为什么不能忘?”
“这种事一般不会忘吧,至少第一次是会记得的,”我余光里,记忆中的晨曦还是那副样子,黑色肩带,草莓之类的。
“不记得了,我记得塔列朗,记得梅特涅,上床忘了。”
“然后呢?”
“然后工作了一年,辞了,老爸养不起我了,说你考研吧,然后我就在这儿了。”
“没了?”
“呃,似乎有一件什么事,挺重要的,什么来着?”张昭扶着额头,开始像便秘一样努力,一无所获。
晨曦一言不发,重重合上笔记本,关上录音笔,拿着外套和背包走出张昭宿舍。我只好跟上去。
我们一言不发往学校北门走,这里是有一片树,白杨还是桦树?张昭说的那些风啊树啊,大概是发生在这里吧,我这么想时,撞上了晨曦的后背。
“你为什么要把我拉到这里来?”她要哭出来似的。
“我拉你过来?不是你提议要找他来做口述史的吗?”
“谁说的?”
“是啊,那天我们在你家,一起喝了一杯 Martini还是什么的,你跟我说什么最近好无聊,都没什么事情发生,特别想知道大家都过的怎么样,有什么故事发生。”
“我说过吗?我什么时候说过?你跟哪个野女人喝酒了?在铃兰还是 Yellow Cab?你他妈能不能不这样?”
“我怎么了?我这一年除了跟你在一起,有出去跟别人玩过吗?哪次你不在场?你能不能不这么二逼。”
“你才二逼呢,你们全家都二逼。”
我们于是像同极磁铁。
几天之后我收到她的短信,她习惯性遗忘了很多事,只是陈述她饿了的事实,我又买了薏米红豆粥和小汤圆,我又拿那把钥匙开了那扇门,然后我们一起钩沉。她终于肯说一点自己的过去,也许就是全部了,关于就此消失的前任男友和那些一去不返的混沌的日子。时间在一年前,戛然而止。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