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时期的爱情(转)
天朝时期的爱情
1,
按照姚珊的说法,爱情始于谎言。两万年前,一傻逼和族长女儿偷情,鱼水正欢,奴隶破门,按住傻逼屁股,族长举刀高喊:“竖子当诛”,傻逼泣血道:“吾乃真情”,族长侧目问女,女俯首招认,族长叹曰:“唉,妈了逼的”。
姚珊讲完,沙发上咯咯地笑,我床头发愣,觉得这个故事真是不错。姚珊接着说:“爱情,就是生理冲动加那么一点点友情亲情感知,说白了,它紧紧拴着下半身,就算它真的存在,远没有友情和亲情牢固”,我说:“照你这个逻辑,爱情博众家之长,似乎很了不起”,姚珊冷脸说:“了不起个屁,爱情就是你们这帮文艺青年给炒起来的,你们也就拿这个蒙蒙小姑娘,然后把她们赶上床”。
姚珊是我认识过的最聪明的姑娘,无论什么观点,她都要品头论足一番,总能占据上风。这个上市公司的女销售,有着知性的上半身和狂野的下半身,她与我在星巴克腻人的糊味儿中将哲学文学天文学聊了个遍,我明确告诉她我们公司不会考虑她的业务,她还是将我赶上了床。
脱下套装的姚珊,是喷发的火山,忘情扬起下巴,死命掐着我的肩头,放肆地冒出一堆国骂,这些国骂声声刺耳,却真诚的无以复加。她骂至正酣,我扭身喝水,她回神道:“你怎么停了”。
我和姚珊只能算个周末情人。周五下班,她准时发来餐厅或影院位置,我遁入地铁乘风前去。对于姚珊来说,扔掉安全套,我就丧失了一半魅力,交谈从未超过十分钟,除了性事,她也只主动抱过我一次,我挎着围裙播放着E大调煮饭,她从后面慢慢贴上来,我说:“干嘛”,她掐我一下说:“不许说话”。
北京有很多这样的姑娘,快节奏、高压力、名利味十足的工作,改变了她们对男人的看法。她们大多是美剧迷,效仿西方青年的生活观,崇尚独立,讲究原则,不需要男人的时候,携闺蜜游遍千山万水,去八大处拜佛,去儿童福利院做义工,去郊区看楼盘广告,将自己的积蓄一点点投进理财,小心翼翼地经营那份不为人知的理想。
浮萍之缘,注定逝于无声。第一场冬雪落下,她的电话、QQ号、人人网主页一并消失,像一个正在进行中的春梦在冰冷的晨曦戛然而止,让人怅然若失又来不及回味。
姚珊至今都让我无法忘怀,我对她的眷恋并非因为她夺走了我的童贞或者她傲人的奔放,我重新燃起对女人和爱情的思考,能让女人勾起情愫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男人才令她们长久地眷恋,姚珊当年和众多外地傻姑娘没什么两样,初到京城错爱过一个土著,而后呢,她是否爱过别人,她还会不会爱上别人。
我和姚珊不同,尽管也受过伤害,但我对爱情始终保持艺术高度的敬畏,这可能是我永远不如她那般快乐的原因之一。
2,
十年前,我读大二,社团女编辑向我介绍她们宿舍最后一个单身女生,于是我有幸第一次谈起恋爱。
姑娘虽是市民,却出自小户人家,早年父亲嗜赌成性,败光家产,其母生于贫苦也醒于贫苦,时时告诫女儿男人都靠不住,所谓“攀枝要攀高枝嫁郎要嫁金郎”。姑娘发现我并非金郎,连个银郎都算不上,怒而弃之,再不接电话。
我献媚数月,弹已上膛,却溜走了山鹿,自然难以释怀,托人传话数次,终于在历史学院背后阴暗处见到她。那时我并不知道她放弃我的真正原因,一路旁敲侧击问她何故如此,她鼓足勇气,停下脚步,深情地望着我说:“蛋,咱们还是做好朋友吧”,我说:“不做”,她说:“你怎么这样”,我说:“就不做”,自此,不复相见。
据说这个中文系女生随后又搞了两个对象,都是家境殷实的主儿,可也都无果而终,或察觉对方粗暴好赌,或被人玩腻后怒而弃之。总之,她失败了,她为此付出的不仅仅是贞节,还有学业,同宿舍的其他女生都考上了研究生,她不得不狼狈地回到老家任教,孤注一掷地嫁给当地一个二百多斤的中产二代。
她开始恨自己的母亲,恨自己的往事,恨所有曾令她付出的东西。她注册了两个QQ号,一个号码扮演贤妻良母,一个号码贴满黑金属摇滚和极端自由主义哲学的绘画,她衣着光鲜地参加老同学的聚会,然后在朋友面前坦露婚姻就是长久地忍受痛苦。
这个女人早已忘了我是谁,我却不得不一直记着她。时至今日很多老同学回忆往事时还是会把我这段夭折恋情扯出来,或安慰,或嗤笑,或励志,极尽蛋疼者之能事,而我实在厌倦了这个故事,一则过去这么多年了,大家当时只是个孩子,再者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力,不过,既然选择了,就不要抱怨。
一位做营销的朋友说:女人是爱情最大的消费者。可现实中很多女人显然并不迷信爱情,她们更迷信物质带来的生活。女人的物质,源于中华千年的男权,生产资料由男人把持,女人就不容易得到尊重,选择更好的男人成为她们唯一可追求的人生目标,也是她们唯一的安全感,薛宝钗这样冰雪聪明的女子也只能把前途压在男人身上。
所以,我不恨那个中文系姑娘,虽然她给我尊严带来的伤害延续多年,但其实他和姚珊一样,并没有爱过我,姚珊玩弄了我的肉体,而她错估了我的身家。
3,
因为厨房里那个动人的拥抱,我接受了家人倡导的相亲。相亲也是一种缘分,诡异点罢了,男人的幸福,即使没有爱情,至少需要一个女人。
我的相亲对象基本都是同龄姑娘,初衷“共同语言”,但我忽略了一个庸俗的观点——剩女眼光高。这很好推理,姑娘们坚持和彷徨了这么多年,不会为了一个萍水相逢的相亲对象一朝泄气,她们仔细端详我,或继续寻找富庶的,以保证未来事业和生活的水准,或想起老相好,以保证感情的纯洁。
这件事惊动了我的老相好吕晓燕,她在电话里笑着说:“怎么着,你还没相到个校花啊”,我说:“去你的”。
“校花”是个老段子,也是我和吕晓燕奸情的起点。当年我在美术学院邂逅吕晓燕,她正值学生会主席,是出了名的直性子和毒舌头,她当众质问我:“人家贫困生都有女朋友,你怎么连个女朋友都交不到”,我回敬道:“我没有,但我没凑活啊,你们交个男朋友就以为自己在恋爱了,算了吧,如果重新给你们男朋友一次选择机会,校花和你,你看看他还要不要你,你男朋友缺乏更好的能力和机会罢了。”此话一出,吕晓燕一辈子记住了我,然后在整个艺术生圈里宣传我是同性恋。
我暗恋吕晓燕,她婉拒,但并未因此疏远我,我老老实实做了个知心备胎。我对吕晓燕的好感不仅限于她的天使脸蛋,她也是个摇滚乐迷,有着不堪回首的童年,因独生女身份,遭到父母嫌弃,她母亲甚至两次试图杀死她,一次用枕头捂,一次用绳子捆,最终,这对万恶的夫妇离婚,吕晓燕跟着奶奶长大,立誓嫁入高学历高文明的家庭。
吕晓燕生了女儿,遭到教授公婆的冷落,连丈夫都变得夜不归宿,她抱着吃奶的娃娃终日饮泣度日如年,上帝给吕晓燕画了个圈圈,她志在必得,到头来依旧逃不开宿命。她忘乎所以地抓起电话,上来就是:“王云超,你有对象了吗”。
离婚后,吕晓燕在朝阳区租了个三居室,和北漂的表妹一起做起网店生意。周末,她表妹出去幽会男友,我就去幽会她。她直言不讳地问我:“你父母同意咱们在一起吗”,我直言不讳地告诉她:“不同意”,她撅着个嘴说:“我他妈就知道”,我说:“我还得下点功夫”,她沉默一下,恢复笑脸扑上来。
有一次,她伤感起来,黑暗中问我道:“人为什么要结婚”,我说:“婚姻是统治阶级为了更好地控制社会秩序防止伦理大乱而设定的规则,经过几千年的意识灌输,人们便认了”。她说:“那爱情呢,是不是只有有了爱情婚姻才会幸福”,我说:“不一定,爱情和婚姻没有必然联系,爱情是个好东西,但决定不了婚姻这一庞大的人间工程”。她说:“那到底什么是婚姻,你说的那个姚珊,那么漂亮,那么有钱,她为什么不结婚”,我烦了,说:“婚姻就是个屁,你到了发情的年纪,被一首情歌感动,稀里糊涂走进宾馆,到了待嫁年纪,慌手慌脚地找备胎,选择一个顺眼的领个本登个记,自此你男人在外拼命你在家抱怨,你男人嫌你没他年轻的同事漂亮,你嫌他没邻居大哥会赚钱,当年你们俩哄哄就能解决的矛盾现在挖苦争吵一整夜都没完,你男人早厌倦了这个家,却只能强颜欢笑将心思放在事业上,你变老了,安全感越来越低,你渴望丈夫一夜乍富,却担心乍富后的丈夫远走高飞,最后,你变成夕阳下臃肿的泼妇,成为社会的雌性赘肉,你男人整日以工作为借口在外偷腥,成为始乱终弃的混蛋”。
她不再说话,嘤嘤哭起来。
最后一片树叶掉落在八里庄肮脏的大道上,我离开了吕晓燕。离开前我向她求婚,她婉拒,吕晓燕的婚姻,需要条件,那就是北京户口、东三环处一套至少两居大的房子,还有帮她打官司要回女儿,她直言不讳地问我能不能做到何时能做到。
我在758路公交车上睡了个大觉,睁眼已是天黑,下车捡了个干净点的地方坐下,眼前出现更多年轻的姑娘,她们花枝招展地游走在这个城市的边缘,用一个妖娆的眼神驱走夜的冰冷,用一张靓丽的脸庞淡化人们头上的枯燥和绝望。
我意识到自己错了,我所敬畏的爱情其实是狭隘的,至少在某些姑娘眼里是狭隘的。爱情和吕晓燕的婚姻一样,需要条件,女人一生中都会爱上某个男人,爱上他的身高外貌,爱上他的侃侃风情,爱上他的气质才华,爱上他的地位金钱,这些可视的条件填满了女人的心房,令她们便不再迷惑,不再抱怨,更不会离去。姚珊的聪明之处并非在于她对爱情的漠视,她只是静静等待值得她正视的条件,中文系姑娘的抱怨并非出于对现有条件的不满,她只是觉得再没机会去选择条件,至于吕晓燕,她放弃了部分条件,却心有不甘。
4,
这些年,我遇到过几个不错的女人,我和她们谈过,睡过,闹过,却没有爱过,而我渐渐变得和她们一样,将爱情从空中扔到了台面。
PS:送给我爱过的那些姑娘,祝生活幸福。
1,
按照姚珊的说法,爱情始于谎言。两万年前,一傻逼和族长女儿偷情,鱼水正欢,奴隶破门,按住傻逼屁股,族长举刀高喊:“竖子当诛”,傻逼泣血道:“吾乃真情”,族长侧目问女,女俯首招认,族长叹曰:“唉,妈了逼的”。
姚珊讲完,沙发上咯咯地笑,我床头发愣,觉得这个故事真是不错。姚珊接着说:“爱情,就是生理冲动加那么一点点友情亲情感知,说白了,它紧紧拴着下半身,就算它真的存在,远没有友情和亲情牢固”,我说:“照你这个逻辑,爱情博众家之长,似乎很了不起”,姚珊冷脸说:“了不起个屁,爱情就是你们这帮文艺青年给炒起来的,你们也就拿这个蒙蒙小姑娘,然后把她们赶上床”。
姚珊是我认识过的最聪明的姑娘,无论什么观点,她都要品头论足一番,总能占据上风。这个上市公司的女销售,有着知性的上半身和狂野的下半身,她与我在星巴克腻人的糊味儿中将哲学文学天文学聊了个遍,我明确告诉她我们公司不会考虑她的业务,她还是将我赶上了床。
脱下套装的姚珊,是喷发的火山,忘情扬起下巴,死命掐着我的肩头,放肆地冒出一堆国骂,这些国骂声声刺耳,却真诚的无以复加。她骂至正酣,我扭身喝水,她回神道:“你怎么停了”。
我和姚珊只能算个周末情人。周五下班,她准时发来餐厅或影院位置,我遁入地铁乘风前去。对于姚珊来说,扔掉安全套,我就丧失了一半魅力,交谈从未超过十分钟,除了性事,她也只主动抱过我一次,我挎着围裙播放着E大调煮饭,她从后面慢慢贴上来,我说:“干嘛”,她掐我一下说:“不许说话”。
北京有很多这样的姑娘,快节奏、高压力、名利味十足的工作,改变了她们对男人的看法。她们大多是美剧迷,效仿西方青年的生活观,崇尚独立,讲究原则,不需要男人的时候,携闺蜜游遍千山万水,去八大处拜佛,去儿童福利院做义工,去郊区看楼盘广告,将自己的积蓄一点点投进理财,小心翼翼地经营那份不为人知的理想。
浮萍之缘,注定逝于无声。第一场冬雪落下,她的电话、QQ号、人人网主页一并消失,像一个正在进行中的春梦在冰冷的晨曦戛然而止,让人怅然若失又来不及回味。
姚珊至今都让我无法忘怀,我对她的眷恋并非因为她夺走了我的童贞或者她傲人的奔放,我重新燃起对女人和爱情的思考,能让女人勾起情愫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男人才令她们长久地眷恋,姚珊当年和众多外地傻姑娘没什么两样,初到京城错爱过一个土著,而后呢,她是否爱过别人,她还会不会爱上别人。
我和姚珊不同,尽管也受过伤害,但我对爱情始终保持艺术高度的敬畏,这可能是我永远不如她那般快乐的原因之一。
2,
十年前,我读大二,社团女编辑向我介绍她们宿舍最后一个单身女生,于是我有幸第一次谈起恋爱。
姑娘虽是市民,却出自小户人家,早年父亲嗜赌成性,败光家产,其母生于贫苦也醒于贫苦,时时告诫女儿男人都靠不住,所谓“攀枝要攀高枝嫁郎要嫁金郎”。姑娘发现我并非金郎,连个银郎都算不上,怒而弃之,再不接电话。
我献媚数月,弹已上膛,却溜走了山鹿,自然难以释怀,托人传话数次,终于在历史学院背后阴暗处见到她。那时我并不知道她放弃我的真正原因,一路旁敲侧击问她何故如此,她鼓足勇气,停下脚步,深情地望着我说:“蛋,咱们还是做好朋友吧”,我说:“不做”,她说:“你怎么这样”,我说:“就不做”,自此,不复相见。
据说这个中文系女生随后又搞了两个对象,都是家境殷实的主儿,可也都无果而终,或察觉对方粗暴好赌,或被人玩腻后怒而弃之。总之,她失败了,她为此付出的不仅仅是贞节,还有学业,同宿舍的其他女生都考上了研究生,她不得不狼狈地回到老家任教,孤注一掷地嫁给当地一个二百多斤的中产二代。
她开始恨自己的母亲,恨自己的往事,恨所有曾令她付出的东西。她注册了两个QQ号,一个号码扮演贤妻良母,一个号码贴满黑金属摇滚和极端自由主义哲学的绘画,她衣着光鲜地参加老同学的聚会,然后在朋友面前坦露婚姻就是长久地忍受痛苦。
这个女人早已忘了我是谁,我却不得不一直记着她。时至今日很多老同学回忆往事时还是会把我这段夭折恋情扯出来,或安慰,或嗤笑,或励志,极尽蛋疼者之能事,而我实在厌倦了这个故事,一则过去这么多年了,大家当时只是个孩子,再者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力,不过,既然选择了,就不要抱怨。
一位做营销的朋友说:女人是爱情最大的消费者。可现实中很多女人显然并不迷信爱情,她们更迷信物质带来的生活。女人的物质,源于中华千年的男权,生产资料由男人把持,女人就不容易得到尊重,选择更好的男人成为她们唯一可追求的人生目标,也是她们唯一的安全感,薛宝钗这样冰雪聪明的女子也只能把前途压在男人身上。
所以,我不恨那个中文系姑娘,虽然她给我尊严带来的伤害延续多年,但其实他和姚珊一样,并没有爱过我,姚珊玩弄了我的肉体,而她错估了我的身家。
3,
因为厨房里那个动人的拥抱,我接受了家人倡导的相亲。相亲也是一种缘分,诡异点罢了,男人的幸福,即使没有爱情,至少需要一个女人。
我的相亲对象基本都是同龄姑娘,初衷“共同语言”,但我忽略了一个庸俗的观点——剩女眼光高。这很好推理,姑娘们坚持和彷徨了这么多年,不会为了一个萍水相逢的相亲对象一朝泄气,她们仔细端详我,或继续寻找富庶的,以保证未来事业和生活的水准,或想起老相好,以保证感情的纯洁。
这件事惊动了我的老相好吕晓燕,她在电话里笑着说:“怎么着,你还没相到个校花啊”,我说:“去你的”。
“校花”是个老段子,也是我和吕晓燕奸情的起点。当年我在美术学院邂逅吕晓燕,她正值学生会主席,是出了名的直性子和毒舌头,她当众质问我:“人家贫困生都有女朋友,你怎么连个女朋友都交不到”,我回敬道:“我没有,但我没凑活啊,你们交个男朋友就以为自己在恋爱了,算了吧,如果重新给你们男朋友一次选择机会,校花和你,你看看他还要不要你,你男朋友缺乏更好的能力和机会罢了。”此话一出,吕晓燕一辈子记住了我,然后在整个艺术生圈里宣传我是同性恋。
我暗恋吕晓燕,她婉拒,但并未因此疏远我,我老老实实做了个知心备胎。我对吕晓燕的好感不仅限于她的天使脸蛋,她也是个摇滚乐迷,有着不堪回首的童年,因独生女身份,遭到父母嫌弃,她母亲甚至两次试图杀死她,一次用枕头捂,一次用绳子捆,最终,这对万恶的夫妇离婚,吕晓燕跟着奶奶长大,立誓嫁入高学历高文明的家庭。
吕晓燕生了女儿,遭到教授公婆的冷落,连丈夫都变得夜不归宿,她抱着吃奶的娃娃终日饮泣度日如年,上帝给吕晓燕画了个圈圈,她志在必得,到头来依旧逃不开宿命。她忘乎所以地抓起电话,上来就是:“王云超,你有对象了吗”。
离婚后,吕晓燕在朝阳区租了个三居室,和北漂的表妹一起做起网店生意。周末,她表妹出去幽会男友,我就去幽会她。她直言不讳地问我:“你父母同意咱们在一起吗”,我直言不讳地告诉她:“不同意”,她撅着个嘴说:“我他妈就知道”,我说:“我还得下点功夫”,她沉默一下,恢复笑脸扑上来。
有一次,她伤感起来,黑暗中问我道:“人为什么要结婚”,我说:“婚姻是统治阶级为了更好地控制社会秩序防止伦理大乱而设定的规则,经过几千年的意识灌输,人们便认了”。她说:“那爱情呢,是不是只有有了爱情婚姻才会幸福”,我说:“不一定,爱情和婚姻没有必然联系,爱情是个好东西,但决定不了婚姻这一庞大的人间工程”。她说:“那到底什么是婚姻,你说的那个姚珊,那么漂亮,那么有钱,她为什么不结婚”,我烦了,说:“婚姻就是个屁,你到了发情的年纪,被一首情歌感动,稀里糊涂走进宾馆,到了待嫁年纪,慌手慌脚地找备胎,选择一个顺眼的领个本登个记,自此你男人在外拼命你在家抱怨,你男人嫌你没他年轻的同事漂亮,你嫌他没邻居大哥会赚钱,当年你们俩哄哄就能解决的矛盾现在挖苦争吵一整夜都没完,你男人早厌倦了这个家,却只能强颜欢笑将心思放在事业上,你变老了,安全感越来越低,你渴望丈夫一夜乍富,却担心乍富后的丈夫远走高飞,最后,你变成夕阳下臃肿的泼妇,成为社会的雌性赘肉,你男人整日以工作为借口在外偷腥,成为始乱终弃的混蛋”。
她不再说话,嘤嘤哭起来。
最后一片树叶掉落在八里庄肮脏的大道上,我离开了吕晓燕。离开前我向她求婚,她婉拒,吕晓燕的婚姻,需要条件,那就是北京户口、东三环处一套至少两居大的房子,还有帮她打官司要回女儿,她直言不讳地问我能不能做到何时能做到。
我在758路公交车上睡了个大觉,睁眼已是天黑,下车捡了个干净点的地方坐下,眼前出现更多年轻的姑娘,她们花枝招展地游走在这个城市的边缘,用一个妖娆的眼神驱走夜的冰冷,用一张靓丽的脸庞淡化人们头上的枯燥和绝望。
我意识到自己错了,我所敬畏的爱情其实是狭隘的,至少在某些姑娘眼里是狭隘的。爱情和吕晓燕的婚姻一样,需要条件,女人一生中都会爱上某个男人,爱上他的身高外貌,爱上他的侃侃风情,爱上他的气质才华,爱上他的地位金钱,这些可视的条件填满了女人的心房,令她们便不再迷惑,不再抱怨,更不会离去。姚珊的聪明之处并非在于她对爱情的漠视,她只是静静等待值得她正视的条件,中文系姑娘的抱怨并非出于对现有条件的不满,她只是觉得再没机会去选择条件,至于吕晓燕,她放弃了部分条件,却心有不甘。
4,
这些年,我遇到过几个不错的女人,我和她们谈过,睡过,闹过,却没有爱过,而我渐渐变得和她们一样,将爱情从空中扔到了台面。
PS:送给我爱过的那些姑娘,祝生活幸福。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