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我家玩
想不到这么多年了我又开始写稿件玩, 开始从玩文字到玩代码, 现在又玩文字, 我到底是多容易受人影响...
=====================================================================
老家的柜子里锁着各个时代的游戏机, 虽然卡带光盘早已人间蒸发, 可兴奋的感觉似乎还触手可及. 这些个宝贝静悄悄地躺那里, 不免觉得有些精彩落幕, 繁华沉寂的落魄感. 那些年老爸老妈经常不在家, 为了防止奶奶看不住最终制定的这个糖衣战术, 回想起来这个战术无疑是成功的, 我也欣然接受且乐在其中, 这是双赢. 只是作业, 成绩什么的就浮云了.
那些年家里能有个自己的游戏机可NB了, 遗憾的是当时只顾着玩, 没能及时享受被人羡慕的感觉, 亏大发了! 倒不是因为有多贵, 那个玩游戏即是万恶之本, 影响学习成绩之根的年代, 就别说买一个搁家里, 在游戏室看别人玩都会招致被打和被打小报告的厄运.
记忆里是在初中准备上下午课的某日, 才进教室的我被班主任抓住, 拉扯, 正踹一气呵的连续技连滚带爬的进了放杂物的小房间. 我到现在依旧对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小房间理解不能, 把门一关再随便怎么把玻璃给挡上, 这妥妥的一个小黑屋就形成了.
"你中午是不是打游戏机去了?!"迎面而来就是这种充满恐吓却完全没有技术含量的审问. 我一惊, "操, 在家里玩你也知道"一边这么想着一边回答"没有, 真的没有."看着那副不信任的嘴脸我立马跟着补充说"整个中午都在我家里, 不信可以请家长来问." 要知道请家长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都是老师杀手锏级别的招数, 当时也没过脑, 胡乱就把词给捅了上去了. 事后想想, 恩, 好险, 不过至少有一半是真的.
班主任明显有点措手不及, 空气凝固了那么会, 挥挥手示意可以走了, 于是我如获大赦, 落荒而逃.
奶奶家是那种自建的房子, 一楼开门便是客厅, 家里唯一的电视就放在这儿. 既然电视是玩游戏的必需道具, 自然客厅就成了常驻根据地. 白天的时候门都是敞开的, 这稀有道具肆无忌惮的招来了周围各种认识不认识的小伙伴. 从在门口遥望, 到近距离围观, 最终发展成一起, 玩整个过程不到一周就完成了, 还是小孩子关系比较纯粹. 但凡有小伙伴开口说想一起玩, 我都会切换到某个能够两人一起的游戏, 尤其是对战类. 众所周知动作类游戏无非就是个熟练度的问题, 像我这种身经百战的老将对上这种初出茅庐的小兵... 嘿嘿, 你们懂的.
有一年暑假末尾, 我拿着新买的墨水和作业本往回走, 临街拐角一抬头就发现个熟面孔, 这货不知道输给我多少次. 抬手和他打招呼, 只见他还在唯唯诺诺的时候突然一只手把他拉到另一边--原来他身边还有个女人, 大约是他妈, 说了一通不要影响他们家孩子学习的话就扬长而去了. 我勒个去, 我认识你们家孩子么, 姓谁名谁,住哪个院子我都不知道啊. 总之那小小我觉得很受伤. 长大点我觉得她是欺负我一个人, 旁边要是有大人在, 她敢么? 再等念大学了, 我才觉得她不过是把责任都推给了我, 撇清自己罢了.
有些事你一旦意识到了就发觉身边其实挺多的. 从那天后我就来来回回听了不少这样的流言蜚语, 可我家里人倒从来不和我说这个. 游戏机还是在客厅里, 不请自来的小伙伴们还是络绎不绝, 只是单人RPG我玩得越来越多, 连自己都没有注意到.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电视出现了许多雪花点, 更新换代后便成了游戏专用机, 自身也退居二线, 去了里面的房间, 我自然也跟着转移. 这样围观群众急剧减少, 偶尔几个, 还要是胆子大的. 游戏的世界算是清净了, 可是外面还在愈演愈烈. 终于我自己造了个结界名为"谁来找我, 都说我不在家".
再回说到从小黑屋脱离, 想着被打小报告也不是第一次, 可这次也太莫名其妙了, 冷静下来之后借着看过一些侦探推理小说和不太聪明的脑瓜子, 我想来我家玩的又是同学的数来数去一共几个人, 是的, 真相只有一个, 凶手就在你们中间! 然而剧情没有按本该有的套路发展下去, 我始终没有找到真凶, 我拒绝了所有人.
现在我也不喜欢朋友们来家里, 老家也好, 租的房子也罢, 虽然已经不玩游戏改打卡牌了, 朋友说这叫心理阴影, 哈哈, 管他呢. 写到这里微博微信上已经开始有各种跨年祝福. 我也该出去约哥们透透气, 这总是安全的吧.
=====================================================================
老家的柜子里锁着各个时代的游戏机, 虽然卡带光盘早已人间蒸发, 可兴奋的感觉似乎还触手可及. 这些个宝贝静悄悄地躺那里, 不免觉得有些精彩落幕, 繁华沉寂的落魄感. 那些年老爸老妈经常不在家, 为了防止奶奶看不住最终制定的这个糖衣战术, 回想起来这个战术无疑是成功的, 我也欣然接受且乐在其中, 这是双赢. 只是作业, 成绩什么的就浮云了.
那些年家里能有个自己的游戏机可NB了, 遗憾的是当时只顾着玩, 没能及时享受被人羡慕的感觉, 亏大发了! 倒不是因为有多贵, 那个玩游戏即是万恶之本, 影响学习成绩之根的年代, 就别说买一个搁家里, 在游戏室看别人玩都会招致被打和被打小报告的厄运.
记忆里是在初中准备上下午课的某日, 才进教室的我被班主任抓住, 拉扯, 正踹一气呵的连续技连滚带爬的进了放杂物的小房间. 我到现在依旧对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小房间理解不能, 把门一关再随便怎么把玻璃给挡上, 这妥妥的一个小黑屋就形成了.
"你中午是不是打游戏机去了?!"迎面而来就是这种充满恐吓却完全没有技术含量的审问. 我一惊, "操, 在家里玩你也知道"一边这么想着一边回答"没有, 真的没有."看着那副不信任的嘴脸我立马跟着补充说"整个中午都在我家里, 不信可以请家长来问." 要知道请家长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都是老师杀手锏级别的招数, 当时也没过脑, 胡乱就把词给捅了上去了. 事后想想, 恩, 好险, 不过至少有一半是真的.
班主任明显有点措手不及, 空气凝固了那么会, 挥挥手示意可以走了, 于是我如获大赦, 落荒而逃.
奶奶家是那种自建的房子, 一楼开门便是客厅, 家里唯一的电视就放在这儿. 既然电视是玩游戏的必需道具, 自然客厅就成了常驻根据地. 白天的时候门都是敞开的, 这稀有道具肆无忌惮的招来了周围各种认识不认识的小伙伴. 从在门口遥望, 到近距离围观, 最终发展成一起, 玩整个过程不到一周就完成了, 还是小孩子关系比较纯粹. 但凡有小伙伴开口说想一起玩, 我都会切换到某个能够两人一起的游戏, 尤其是对战类. 众所周知动作类游戏无非就是个熟练度的问题, 像我这种身经百战的老将对上这种初出茅庐的小兵... 嘿嘿, 你们懂的.
有一年暑假末尾, 我拿着新买的墨水和作业本往回走, 临街拐角一抬头就发现个熟面孔, 这货不知道输给我多少次. 抬手和他打招呼, 只见他还在唯唯诺诺的时候突然一只手把他拉到另一边--原来他身边还有个女人, 大约是他妈, 说了一通不要影响他们家孩子学习的话就扬长而去了. 我勒个去, 我认识你们家孩子么, 姓谁名谁,住哪个院子我都不知道啊. 总之那小小我觉得很受伤. 长大点我觉得她是欺负我一个人, 旁边要是有大人在, 她敢么? 再等念大学了, 我才觉得她不过是把责任都推给了我, 撇清自己罢了.
有些事你一旦意识到了就发觉身边其实挺多的. 从那天后我就来来回回听了不少这样的流言蜚语, 可我家里人倒从来不和我说这个. 游戏机还是在客厅里, 不请自来的小伙伴们还是络绎不绝, 只是单人RPG我玩得越来越多, 连自己都没有注意到.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电视出现了许多雪花点, 更新换代后便成了游戏专用机, 自身也退居二线, 去了里面的房间, 我自然也跟着转移. 这样围观群众急剧减少, 偶尔几个, 还要是胆子大的. 游戏的世界算是清净了, 可是外面还在愈演愈烈. 终于我自己造了个结界名为"谁来找我, 都说我不在家".
再回说到从小黑屋脱离, 想着被打小报告也不是第一次, 可这次也太莫名其妙了, 冷静下来之后借着看过一些侦探推理小说和不太聪明的脑瓜子, 我想来我家玩的又是同学的数来数去一共几个人, 是的, 真相只有一个, 凶手就在你们中间! 然而剧情没有按本该有的套路发展下去, 我始终没有找到真凶, 我拒绝了所有人.
现在我也不喜欢朋友们来家里, 老家也好, 租的房子也罢, 虽然已经不玩游戏改打卡牌了, 朋友说这叫心理阴影, 哈哈, 管他呢. 写到这里微博微信上已经开始有各种跨年祝福. 我也该出去约哥们透透气, 这总是安全的吧.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