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ro Botticelli <春>
Primavera (c. 1482): icon of the springtime renewal of the Florentine Renaissance, also at the summer palazzo of Pierfrancesco de' Medici, as a companion piece to the Birth of Venus and Pallas and the Centaur. Left to right: Mercury, the Three Graces, Venus, Flora, Chloris, Zephyrus.
[注]PRIMAVERA是意大利语的春天,printemps是法语的春天
诞生与转变是这幅作品描绘的主题,它通过不同人物的组合,将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展现在人们面前。经历严冬之后,生命在此刻焕发出动人的光彩。画中的维纳斯,左手握住锦缎长袍,优雅的伸出右手,邀请观者一同进入她的世界。这里不仅有女神和鲜花,也有生机勃勃的生命之美。
《春》是一幅关于春天的作品,又是一首美的赞歌,赞美了维纳斯无与伦比的美丽,同时,也是一幅极具音乐韵律感的绘画。此画用具象的形式诠释了超凡脱俗的理想美。《春》就像一只“布谷鸟”,唤来了文艺复兴绘画的灿烂春天。
《春》是波提切利37岁时为庆祝劳伦佐的婚礼而创作的。整个画面以天后赫拉的金苹果园为背景,画面正中的维纳斯,姿态优雅,无疑是整幅画的核心。她那微俯的头,举着的右手,衣服的皱痕,都透露着女性的柔美、温婉和高雅。
神话中的维纳斯,是司掌万物生命的女神,波提切利将维纳斯的美描绘到了极致。这种与众不同的美,并不是特殊的施色渲染出来的,而是靠纯熟的素描与巧妙的线条勾勒出来的。女神的眼睛、微笑,以至她的姿态、步履、鲜花,都是用线条表现的。脸庞无疑是最重要的部分,女神的脸庞是不规则的椭圆形,额角很高,睫毛稀少,微笑的下巴……这是完美的面庞,是波提切利笔下的精灵。她连走路时都容光焕发,没有什么能抵挡住如此完美的诱惑,连百花也吐出了芬芳,群兽也从森林中跑出来跟在她的身后。波提切利笔下的维纳斯不仅拥有完美的面庞,更有玲珑婀娜的体态。她身着白色丝绸长裙,长裙外又披一袭锦缎长袍,这也无法掩盖她那呈S型的优美体态。在中世纪的宗教绘画中,一般只有圣母玛利亚才被安排在拱形之下。波提切利以隐喻的方式,打破了这种传统。在维纳斯身后,波提切利利用树枝以天空为背景将树型有意识地留出了一个拱形。深色的背景树林,恰好在她的周围豁然开朗,突出了维纳斯主角的地位。
维纳斯的右边是“美惠三女神”——阿格莱西、塞莱亚和攸美罗西尼,正在翩翩起舞。她们都是宙斯和大洋女神欧律诺墨的女儿,从左到右分别象征着华美、贞淑和欢悦。“美惠三女神”主要负责宴会、娱乐以及高雅艺术等等,还和“智慧女神”雅典娜一起为奥林匹斯山上的所有女神编织衣饰。
维纳斯的左边是身着盛装的珀耳塞福涅,她拥有“冥后”和“春神”的双重身份。在古希腊艺术中,泊耳塞福涅主要有两种形象:一种是一手执火炬、一手握石榴;另一种是手拿谷穗或在草地上采花,这正与其特殊的身份相契合。
泊耳塞福涅身后,口咬鲜花的那位是“花神”芙洛尔。据说她是西风神泽费罗斯的情人,百花盛开才是春,所以,《春》中当然也不会少了她。在波提切利笔下,“花神”芙洛尔被鼓着腮帮子的“西风之神”一路吹着,赶来迎接春神。这位肤色铁青的“西风之神”,看上去有点阴冷,与其他人闪亮的肤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象征着寒冬残存的最后一丝余威,却也衬托出了春的美好。“春神”泊耳塞福涅接过“花神”芙洛尔口中吐出的花朵,向四处散播开去,大地上到处百花齐放。据现代的植物学家统计,《春》的画面上总共有五十多种不同的花草,朵朵皆清晰可辨,都是当时佛罗伦萨大地上生长的品种。
画面最左面的那个男士是宙斯的儿子赫耳墨斯(墨丘利),他是众神的使者。身为使者的赫耳墨斯需要终日奔走,波提切利特意在他的帽子和鞋上安了翅膀。赫耳墨斯手中所持的是和平杖,上有两条盘旋的小蛇,据说此杖能够调解任何纠纷。波提切利笔下的赫耳墨斯看起来好像在伸手采摘树上的果子,实际上他是在用他的神杖驱散冬天的阴云,在这里赫耳墨斯扮演的是“报春使者”的角色。
维纳斯头顶之上,半空中飞着的那个长着翅膀的小男孩是维纳斯的儿子——“爱神”丘比特。丘比特的身边总是带着一张弓,两支箭,这两只箭一只是用黄金做的,另一只是铅箭。据传说,无论是谁,只要被丘比特的黄金箭射中就会想恋爱,而被铅箭射中的作用则恰恰相反。丘比特的职责就是开弓射箭,看到适龄男女,就用一支神奇的“爱神之箭”射中他们的心,于是他们就疯狂的恋爱了,所以,丘比特在这幅画中意味着另外一种“春意盎然”。这幅画中的小爱神用白布蒙着眼睛,张弓搭箭,这正应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爱情总是盲目的!”
无论是单个,还是成组,这些各不相同的人物如梦幻般排列在画面上,如同美妙的音符,她们的位置都显出对节奏和格律表现的注重,这幅画的音乐性使它成为一件特殊的作品。
【画家简介】
桑德罗·波提切利(1445--1510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佛罗伦萨画派的重要代表,生于佛罗伦萨,原名亚里山德罗·迪·马里亚诺·菲力佩皮,绰号“波提切利”(原意为“小桶”)。他少年时期曾学过金银手艺,后到画家菲力普·利皮门下学习绘画。1470年,开设自己的绘画工作室,以杰出的绘画才能受到佛罗伦萨统治者美第奇家族的赏识,得以进入上流社会。波提切利是一位非常有特色的画家,其独特的画风不仅轰动当时,在整个欧洲绘画史上也是独树一帜。他的绘画作品像优美的诗歌一样富于想象,造型手法别具一格。他并不完全依靠欧洲传统绘画中的明暗造型法,而是同时强调被描述对象的组织结构,并运用刚柔相济的线条表现被描绘对象的美,追求画的装饰效果。他的作品精致明净,线条有节奏感,形体极富韵律,风格独特。波提切利的作品以宗教和神话题材为主,极富诗意,曾为《神曲》做精美插图,代表作有《春》、《维纳斯的诞生》等。
【绘画辞典】
[蛋彩画]
蛋彩画是将鸡蛋混入绘画颜料当中来绘画,典型的蛋彩绘画技巧是使用手磨的天然颜料粉,混入蛋黄,有时也会加入如蜂蜜、水、牛奶、奶酪等,还有各种不同的植物性颜料。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在埃及墓室壁画中运用过,后来,由罗马传入欧洲,盛行于14—16世纪,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画家重要的绘画技巧。当油画在中世纪被发明后,蛋彩依然被使用,不过加入了透明的油。蛋彩运用在壁画上称为湿壁画。湿壁画有不易剥落、不易龟裂、色彩鲜明而保持长久的优点,更有肌理的细腻,色彩层次丰富透明的特点,适于光泽焕发、色调辉煌的描绘。
[圆形圣母子]
画中人物众多,均合理地安排在一个圆中。圣母子的表情肃穆而稍带忧虑,母子周围的天使表情各异,体现了画家典型的柔媚风格。此画恬静优美却不媚俗,很有艺术魅力。
More about Sandro Botticelli:
http://en.wikipedia.org/wiki/Sandro_Botticelli
[注]PRIMAVERA是意大利语的春天,printemps是法语的春天
诞生与转变是这幅作品描绘的主题,它通过不同人物的组合,将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展现在人们面前。经历严冬之后,生命在此刻焕发出动人的光彩。画中的维纳斯,左手握住锦缎长袍,优雅的伸出右手,邀请观者一同进入她的世界。这里不仅有女神和鲜花,也有生机勃勃的生命之美。
《春》是一幅关于春天的作品,又是一首美的赞歌,赞美了维纳斯无与伦比的美丽,同时,也是一幅极具音乐韵律感的绘画。此画用具象的形式诠释了超凡脱俗的理想美。《春》就像一只“布谷鸟”,唤来了文艺复兴绘画的灿烂春天。
《春》是波提切利37岁时为庆祝劳伦佐的婚礼而创作的。整个画面以天后赫拉的金苹果园为背景,画面正中的维纳斯,姿态优雅,无疑是整幅画的核心。她那微俯的头,举着的右手,衣服的皱痕,都透露着女性的柔美、温婉和高雅。
神话中的维纳斯,是司掌万物生命的女神,波提切利将维纳斯的美描绘到了极致。这种与众不同的美,并不是特殊的施色渲染出来的,而是靠纯熟的素描与巧妙的线条勾勒出来的。女神的眼睛、微笑,以至她的姿态、步履、鲜花,都是用线条表现的。脸庞无疑是最重要的部分,女神的脸庞是不规则的椭圆形,额角很高,睫毛稀少,微笑的下巴……这是完美的面庞,是波提切利笔下的精灵。她连走路时都容光焕发,没有什么能抵挡住如此完美的诱惑,连百花也吐出了芬芳,群兽也从森林中跑出来跟在她的身后。波提切利笔下的维纳斯不仅拥有完美的面庞,更有玲珑婀娜的体态。她身着白色丝绸长裙,长裙外又披一袭锦缎长袍,这也无法掩盖她那呈S型的优美体态。在中世纪的宗教绘画中,一般只有圣母玛利亚才被安排在拱形之下。波提切利以隐喻的方式,打破了这种传统。在维纳斯身后,波提切利利用树枝以天空为背景将树型有意识地留出了一个拱形。深色的背景树林,恰好在她的周围豁然开朗,突出了维纳斯主角的地位。
维纳斯的右边是“美惠三女神”——阿格莱西、塞莱亚和攸美罗西尼,正在翩翩起舞。她们都是宙斯和大洋女神欧律诺墨的女儿,从左到右分别象征着华美、贞淑和欢悦。“美惠三女神”主要负责宴会、娱乐以及高雅艺术等等,还和“智慧女神”雅典娜一起为奥林匹斯山上的所有女神编织衣饰。
维纳斯的左边是身着盛装的珀耳塞福涅,她拥有“冥后”和“春神”的双重身份。在古希腊艺术中,泊耳塞福涅主要有两种形象:一种是一手执火炬、一手握石榴;另一种是手拿谷穗或在草地上采花,这正与其特殊的身份相契合。
泊耳塞福涅身后,口咬鲜花的那位是“花神”芙洛尔。据说她是西风神泽费罗斯的情人,百花盛开才是春,所以,《春》中当然也不会少了她。在波提切利笔下,“花神”芙洛尔被鼓着腮帮子的“西风之神”一路吹着,赶来迎接春神。这位肤色铁青的“西风之神”,看上去有点阴冷,与其他人闪亮的肤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象征着寒冬残存的最后一丝余威,却也衬托出了春的美好。“春神”泊耳塞福涅接过“花神”芙洛尔口中吐出的花朵,向四处散播开去,大地上到处百花齐放。据现代的植物学家统计,《春》的画面上总共有五十多种不同的花草,朵朵皆清晰可辨,都是当时佛罗伦萨大地上生长的品种。
画面最左面的那个男士是宙斯的儿子赫耳墨斯(墨丘利),他是众神的使者。身为使者的赫耳墨斯需要终日奔走,波提切利特意在他的帽子和鞋上安了翅膀。赫耳墨斯手中所持的是和平杖,上有两条盘旋的小蛇,据说此杖能够调解任何纠纷。波提切利笔下的赫耳墨斯看起来好像在伸手采摘树上的果子,实际上他是在用他的神杖驱散冬天的阴云,在这里赫耳墨斯扮演的是“报春使者”的角色。
维纳斯头顶之上,半空中飞着的那个长着翅膀的小男孩是维纳斯的儿子——“爱神”丘比特。丘比特的身边总是带着一张弓,两支箭,这两只箭一只是用黄金做的,另一只是铅箭。据传说,无论是谁,只要被丘比特的黄金箭射中就会想恋爱,而被铅箭射中的作用则恰恰相反。丘比特的职责就是开弓射箭,看到适龄男女,就用一支神奇的“爱神之箭”射中他们的心,于是他们就疯狂的恋爱了,所以,丘比特在这幅画中意味着另外一种“春意盎然”。这幅画中的小爱神用白布蒙着眼睛,张弓搭箭,这正应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爱情总是盲目的!”
无论是单个,还是成组,这些各不相同的人物如梦幻般排列在画面上,如同美妙的音符,她们的位置都显出对节奏和格律表现的注重,这幅画的音乐性使它成为一件特殊的作品。
【画家简介】
桑德罗·波提切利(1445--1510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佛罗伦萨画派的重要代表,生于佛罗伦萨,原名亚里山德罗·迪·马里亚诺·菲力佩皮,绰号“波提切利”(原意为“小桶”)。他少年时期曾学过金银手艺,后到画家菲力普·利皮门下学习绘画。1470年,开设自己的绘画工作室,以杰出的绘画才能受到佛罗伦萨统治者美第奇家族的赏识,得以进入上流社会。波提切利是一位非常有特色的画家,其独特的画风不仅轰动当时,在整个欧洲绘画史上也是独树一帜。他的绘画作品像优美的诗歌一样富于想象,造型手法别具一格。他并不完全依靠欧洲传统绘画中的明暗造型法,而是同时强调被描述对象的组织结构,并运用刚柔相济的线条表现被描绘对象的美,追求画的装饰效果。他的作品精致明净,线条有节奏感,形体极富韵律,风格独特。波提切利的作品以宗教和神话题材为主,极富诗意,曾为《神曲》做精美插图,代表作有《春》、《维纳斯的诞生》等。
【绘画辞典】
[蛋彩画]
蛋彩画是将鸡蛋混入绘画颜料当中来绘画,典型的蛋彩绘画技巧是使用手磨的天然颜料粉,混入蛋黄,有时也会加入如蜂蜜、水、牛奶、奶酪等,还有各种不同的植物性颜料。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在埃及墓室壁画中运用过,后来,由罗马传入欧洲,盛行于14—16世纪,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画家重要的绘画技巧。当油画在中世纪被发明后,蛋彩依然被使用,不过加入了透明的油。蛋彩运用在壁画上称为湿壁画。湿壁画有不易剥落、不易龟裂、色彩鲜明而保持长久的优点,更有肌理的细腻,色彩层次丰富透明的特点,适于光泽焕发、色调辉煌的描绘。
[圆形圣母子]
画中人物众多,均合理地安排在一个圆中。圣母子的表情肃穆而稍带忧虑,母子周围的天使表情各异,体现了画家典型的柔媚风格。此画恬静优美却不媚俗,很有艺术魅力。
More about Sandro Botticelli:
http://en.wikipedia.org/wiki/Sandro_Botticelli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