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摇滚,OST
原文链接:《三体》,摇滚,OST
“听众能通过我的配乐对书中一些零散片段产生画面感,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萨满乐队 王利夫
文/秦何人
一本小说引发的科幻热潮
“宇宙像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但是,一个叫人类的傻孩子,生起一堆篝火,并在旁边高喊:我在这儿!我在这儿!”
——《三体2:黑暗森林》
这是《三体》作者刘慈欣选出的最能代表他创作思路的一段文字。
“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语)的刘慈欣,在2011年《三体》三部曲全部出版之后,知名度渐渐扩散至整个华人世界。各大媒体的接连报道,使2011年末的中国着实掀起了一阵科幻热潮。
刘慈欣,中国当代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1999年至2006年连续获中国科幻银河奖。白天是娘子关火电站的高级工程师,晚上则用文字带着人们仰望星空。
有人说,刘慈欣代表的是一种朴素的力量,在俗世中默默浮起。
2012年第3期《人民文学》以特选形式刊发了刘慈欣的四篇科幻小说,皆为旧作,分别是《微纪元》《诗云》《梦之海》和《赡养上帝》。
谈到主流文学与科幻文学的关系时,杂志主编李敬泽说:“科幻是现代想象力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其实很多主流文学家也会大量征用科幻的资源,像卡尔维诺,所以我觉得这并没有什么冲突可言,其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同质性的。”李敬泽还表示,他关注中国的科幻文学,刘慈欣、韩松等人的作品他都在看。“科幻文学说到底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现象,中国作家是和世界作家在一个显而易见的平台上同台竞技,看谁更有想象力,看谁通过科幻对人类的思考能够更为独到和深邃。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我们科幻小说的最佳之作应该可以和世界上最好的科幻小说相抗衡了。”
《三体》效应持续发酵。2012年7月,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与《三体》作者刘慈欣等正式签约并宣布推出三部曲的英文版,通过《三体》带领中国科幻文学走出去。据悉,《三体》第一部将由美籍华裔科幻小说家兼翻译人刘宇昆完成,来自美国的乔尔•马丁森和艾瑞克•亚布拉罕森则将分别完成第二部及第三部的翻译。
影视圈的人也开始和刘慈欣密切接触。据悉,他的小说《乡村教师》和《球状闪电》都有望改编成电影剧本,登上大银幕。而这也正是无数读者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事情。
一张OST获得的意外关注
2011年11月,一个叫《三体OST》的豆瓣音乐小站默默建立。整整一年后,小站于2012年11月第三周登榜豆瓣网“本周流行音乐人”,第四周排名榜首。
对于三体迷们来说,这就好像从天山掉下来的一个礼物。忽然的蹿红也令小站的创建者——萨满乐队的主唱王利夫颇感意外。“严格来讲,这些作品并不能算是‘OST’,当时一激动胡起的名字。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豆瓣小站的标题已经不能更改了。”
王利夫说,《三体》系列尚未影像化,“而且我的配乐不一定就是original,直接叫soundtrack或者score也不够严谨,所以姑且这么叫着吧”。三体的配乐出现在豆瓣首页令他十分意外,当时有朋友截图发给他,他都没相信。“真正受欢迎的应该是作者刘慈欣吧,我的配乐只起到一个辅助阅读的作用,况且每个人对作品的解读也不尽相同。”
说起《三体OST》的创作,也颇有些机缘巧合。王利夫读大学时,有朋友向他推荐了《三体》。此前,王利夫对科幻的了解仅仅停留在电影上,小说读的并不多。然而《三体》的阅读体验深深地震撼了他:
“三体堪称一部史诗级科幻作品,与传统意义上的硬科幻不同,小说中有对终极关怀的探究、有对人性的拷问、有对科技的反思,还有以星系为尺度的生死博弈。整部作品既有推山填海般的设定,又有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情节铺陈也张弛有度,仅就阅读乐趣来讲,我近两年读过的小说无出其右。”王利夫还说,三体给他震撼乃至“颠覆三观”的部分很多,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与全人类缠斗四百余年、致使双方母星同归于尽的敌人,在整部小说中自始至终从未出现过,“读完整部作品之后的某一天回想起来,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很多人读小说和看电影的时候,脑袋里总是会冒出几个乐句,这应该算是读者或观众对作品最感性的认识。《三体》中的场景通常切换得很快,我头脑中随之出现一个接一个的动机,有时来不及记录,有时碰巧手边有纸笔或电脑。这些记录下来的动机就是朋友们今天听到的配乐,有完整的也有尚未发展的。创作这些配乐的动机很简单:《三体》由于其世界观过于庞大而很难被影像化,听众能通过我的配乐对书中一些零散片段产生画面感,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除了三体迷,不少金属迷们也大呼惊喜,他们没有料到,这支以成熟的民谣金属风格著称的东北乐队,创作面竟如此之广。
萨满乐队,2007年成立,首张专辑《Weltreich》甫出即在业内大受好评。2011年发行《Khan》,“向Folk-Metal全面转型之作”。2012年最新专辑《鲸歌》出炉,目前第二版已售罄。
对于风格上的跨越,王利夫表示,三体的配乐风格并不统一,去年年末的东西以电子乐为主,后来听取了一部分听众的意见,风格也渐渐多样化。“我并不认为风格之间存在坚不可摧的壁垒,尤其是在创作时,如果此时此刻的情绪能找到最合适的出口,摒弃从前的风格也在所不惜,这也同样是萨满的创作理念。”
音乐和文学本是一家
在《三体OST》的页面上,有着这样一段说明:“所有作品均采用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许可协议:BY-NC-SA License(署名-非商业用途-相同方式共享),意味着您可以自由共享和改编播放列表中的曲目》。”
对这样的坦诚之举,王利夫这样解释:“我来自一支地下乐队,因为实在太地下了,盈利这种事通常跟我们没关系。首先自由共享是一定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自由改编在我看来也没问题,尤其是一些人物主体theme,如果有人能够通过演绎和二次创作更好地宣泄自己读过原著之后情绪,我甚至可以与他们分享总谱和工程文件。”
目前《三体OST》已经有了14首作品,王利夫表示,如果时间充裕就一直做下去。实体CD已经由平面设计师@遥远的火山制作出来,但首批只有几张,其中一张在今年星云奖颁奖典礼现场送给了刘慈欣。星之所在科幻书店有计划明年出一批CD,目前还在商议中。
事实上,为《三体》创作音乐的不止王利夫。一个叫姜未禾的研一姑娘,就为《三体》中叶文洁的部分创作了一首歌曲《红岸》。
“今年1月,考完研闲着没事重新读《三体》。读到叶文洁这一段的时候很有感触,脑子里忽然隐隐约约冒出了一个大致的旋律和一些零散的句子,于是赶紧抓住它们,就写出了这首歌。”
《红岸》第一次公开亮相是在2012年8月的万有青年大烩上,作为特别环节,姜未禾现场吉他弹唱唱了一次。“不过表现不是太好,当时太紧张了,捂脸……”
另一次是10月的星云奖颁奖典礼。因为成都较她来说太远,几经周折没有成行,最后由当地的朋友代为表演。“当时大刘在台下,他说这首歌他之前听过,让他想起了苏联歌曲。”
姜未禾是黑龙江人,虽然没有在林区生活过,但她对大兴安岭非常熟悉。“而且由于地域和历史的原因,我从小接触到的苏联文化可能会比很多人都多一些。再加上我爸爸很喜欢苏联民歌,妈妈以前是中文系的老师,家里也有很多俄罗斯文学著作,这些对我都有很深的影响。把红岸这首歌写成类似苏联民谣的风格可能也和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关。”
谈到音乐与文学的结合时,姜未禾说,人们都会选择自己比较顺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她就选择了写一首歌。“其实音乐产生之初跟文学本来就是一回事,到现在只要是填词演唱的歌曲,本身也有一部分文学的成分,它是旋律、语言和情感相统一的东西。我觉得一首歌是一个故事的情感的浓缩,小说可以慢慢把情节铺开,但是对于一首歌来说,一般没有那么大的叙事容量,也没有那个必要,只能是集中地让情感爆发出来。一首歌写得好听固然是最重要的,但如果先被一个故事打动了的话,那么被歌曲打动的感觉就会被放大。一首好歌可能会让听众更加理解一个故事。这大概也是一些经典的电影插曲和单纯的音乐作品在人们心中的感觉会不一样的原因吧。”
王利夫对此也有同感:“大刘的小说是配乐的载体,脱离了小说本身营造的氛围,则音乐语言远远不够具象,观众会不知所云。只有在你掩卷沉思,脑海中像播放幻灯片或电影一样闪过几个书中的场景时,配乐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如今,萨满乐队正在筹备2013年的新专辑《月海》和首发巡演,据称在风格上会延续《可汗》中更具东方色彩的部分。
姜未禾的《红岸》正在重新编曲中。
“听众能通过我的配乐对书中一些零散片段产生画面感,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萨满乐队 王利夫
文/秦何人
一本小说引发的科幻热潮
![]() |
“宇宙像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但是,一个叫人类的傻孩子,生起一堆篝火,并在旁边高喊:我在这儿!我在这儿!”
——《三体2:黑暗森林》
这是《三体》作者刘慈欣选出的最能代表他创作思路的一段文字。
“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语)的刘慈欣,在2011年《三体》三部曲全部出版之后,知名度渐渐扩散至整个华人世界。各大媒体的接连报道,使2011年末的中国着实掀起了一阵科幻热潮。
刘慈欣,中国当代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1999年至2006年连续获中国科幻银河奖。白天是娘子关火电站的高级工程师,晚上则用文字带着人们仰望星空。
有人说,刘慈欣代表的是一种朴素的力量,在俗世中默默浮起。
2012年第3期《人民文学》以特选形式刊发了刘慈欣的四篇科幻小说,皆为旧作,分别是《微纪元》《诗云》《梦之海》和《赡养上帝》。
谈到主流文学与科幻文学的关系时,杂志主编李敬泽说:“科幻是现代想象力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其实很多主流文学家也会大量征用科幻的资源,像卡尔维诺,所以我觉得这并没有什么冲突可言,其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同质性的。”李敬泽还表示,他关注中国的科幻文学,刘慈欣、韩松等人的作品他都在看。“科幻文学说到底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现象,中国作家是和世界作家在一个显而易见的平台上同台竞技,看谁更有想象力,看谁通过科幻对人类的思考能够更为独到和深邃。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我们科幻小说的最佳之作应该可以和世界上最好的科幻小说相抗衡了。”
《三体》效应持续发酵。2012年7月,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与《三体》作者刘慈欣等正式签约并宣布推出三部曲的英文版,通过《三体》带领中国科幻文学走出去。据悉,《三体》第一部将由美籍华裔科幻小说家兼翻译人刘宇昆完成,来自美国的乔尔•马丁森和艾瑞克•亚布拉罕森则将分别完成第二部及第三部的翻译。
影视圈的人也开始和刘慈欣密切接触。据悉,他的小说《乡村教师》和《球状闪电》都有望改编成电影剧本,登上大银幕。而这也正是无数读者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事情。
一张OST获得的意外关注
![]() |
2011年11月,一个叫《三体OST》的豆瓣音乐小站默默建立。整整一年后,小站于2012年11月第三周登榜豆瓣网“本周流行音乐人”,第四周排名榜首。
对于三体迷们来说,这就好像从天山掉下来的一个礼物。忽然的蹿红也令小站的创建者——萨满乐队的主唱王利夫颇感意外。“严格来讲,这些作品并不能算是‘OST’,当时一激动胡起的名字。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豆瓣小站的标题已经不能更改了。”
王利夫说,《三体》系列尚未影像化,“而且我的配乐不一定就是original,直接叫soundtrack或者score也不够严谨,所以姑且这么叫着吧”。三体的配乐出现在豆瓣首页令他十分意外,当时有朋友截图发给他,他都没相信。“真正受欢迎的应该是作者刘慈欣吧,我的配乐只起到一个辅助阅读的作用,况且每个人对作品的解读也不尽相同。”
说起《三体OST》的创作,也颇有些机缘巧合。王利夫读大学时,有朋友向他推荐了《三体》。此前,王利夫对科幻的了解仅仅停留在电影上,小说读的并不多。然而《三体》的阅读体验深深地震撼了他:
“三体堪称一部史诗级科幻作品,与传统意义上的硬科幻不同,小说中有对终极关怀的探究、有对人性的拷问、有对科技的反思,还有以星系为尺度的生死博弈。整部作品既有推山填海般的设定,又有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情节铺陈也张弛有度,仅就阅读乐趣来讲,我近两年读过的小说无出其右。”王利夫还说,三体给他震撼乃至“颠覆三观”的部分很多,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与全人类缠斗四百余年、致使双方母星同归于尽的敌人,在整部小说中自始至终从未出现过,“读完整部作品之后的某一天回想起来,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很多人读小说和看电影的时候,脑袋里总是会冒出几个乐句,这应该算是读者或观众对作品最感性的认识。《三体》中的场景通常切换得很快,我头脑中随之出现一个接一个的动机,有时来不及记录,有时碰巧手边有纸笔或电脑。这些记录下来的动机就是朋友们今天听到的配乐,有完整的也有尚未发展的。创作这些配乐的动机很简单:《三体》由于其世界观过于庞大而很难被影像化,听众能通过我的配乐对书中一些零散片段产生画面感,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除了三体迷,不少金属迷们也大呼惊喜,他们没有料到,这支以成熟的民谣金属风格著称的东北乐队,创作面竟如此之广。
![]() |
萨满乐队,2007年成立,首张专辑《Weltreich》甫出即在业内大受好评。2011年发行《Khan》,“向Folk-Metal全面转型之作”。2012年最新专辑《鲸歌》出炉,目前第二版已售罄。
对于风格上的跨越,王利夫表示,三体的配乐风格并不统一,去年年末的东西以电子乐为主,后来听取了一部分听众的意见,风格也渐渐多样化。“我并不认为风格之间存在坚不可摧的壁垒,尤其是在创作时,如果此时此刻的情绪能找到最合适的出口,摒弃从前的风格也在所不惜,这也同样是萨满的创作理念。”
音乐和文学本是一家
在《三体OST》的页面上,有着这样一段说明:“所有作品均采用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许可协议:BY-NC-SA License(署名-非商业用途-相同方式共享),意味着您可以自由共享和改编播放列表中的曲目》。”
![]() |
对这样的坦诚之举,王利夫这样解释:“我来自一支地下乐队,因为实在太地下了,盈利这种事通常跟我们没关系。首先自由共享是一定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自由改编在我看来也没问题,尤其是一些人物主体theme,如果有人能够通过演绎和二次创作更好地宣泄自己读过原著之后情绪,我甚至可以与他们分享总谱和工程文件。”
目前《三体OST》已经有了14首作品,王利夫表示,如果时间充裕就一直做下去。实体CD已经由平面设计师@遥远的火山制作出来,但首批只有几张,其中一张在今年星云奖颁奖典礼现场送给了刘慈欣。星之所在科幻书店有计划明年出一批CD,目前还在商议中。
事实上,为《三体》创作音乐的不止王利夫。一个叫姜未禾的研一姑娘,就为《三体》中叶文洁的部分创作了一首歌曲《红岸》。
“今年1月,考完研闲着没事重新读《三体》。读到叶文洁这一段的时候很有感触,脑子里忽然隐隐约约冒出了一个大致的旋律和一些零散的句子,于是赶紧抓住它们,就写出了这首歌。”
《红岸》第一次公开亮相是在2012年8月的万有青年大烩上,作为特别环节,姜未禾现场吉他弹唱唱了一次。“不过表现不是太好,当时太紧张了,捂脸……”
另一次是10月的星云奖颁奖典礼。因为成都较她来说太远,几经周折没有成行,最后由当地的朋友代为表演。“当时大刘在台下,他说这首歌他之前听过,让他想起了苏联歌曲。”
![]() |
姜未禾是黑龙江人,虽然没有在林区生活过,但她对大兴安岭非常熟悉。“而且由于地域和历史的原因,我从小接触到的苏联文化可能会比很多人都多一些。再加上我爸爸很喜欢苏联民歌,妈妈以前是中文系的老师,家里也有很多俄罗斯文学著作,这些对我都有很深的影响。把红岸这首歌写成类似苏联民谣的风格可能也和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关。”
谈到音乐与文学的结合时,姜未禾说,人们都会选择自己比较顺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她就选择了写一首歌。“其实音乐产生之初跟文学本来就是一回事,到现在只要是填词演唱的歌曲,本身也有一部分文学的成分,它是旋律、语言和情感相统一的东西。我觉得一首歌是一个故事的情感的浓缩,小说可以慢慢把情节铺开,但是对于一首歌来说,一般没有那么大的叙事容量,也没有那个必要,只能是集中地让情感爆发出来。一首歌写得好听固然是最重要的,但如果先被一个故事打动了的话,那么被歌曲打动的感觉就会被放大。一首好歌可能会让听众更加理解一个故事。这大概也是一些经典的电影插曲和单纯的音乐作品在人们心中的感觉会不一样的原因吧。”
王利夫对此也有同感:“大刘的小说是配乐的载体,脱离了小说本身营造的氛围,则音乐语言远远不够具象,观众会不知所云。只有在你掩卷沉思,脑海中像播放幻灯片或电影一样闪过几个书中的场景时,配乐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如今,萨满乐队正在筹备2013年的新专辑《月海》和首发巡演,据称在风格上会延续《可汗》中更具东方色彩的部分。
姜未禾的《红岸》正在重新编曲中。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