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乐分类
House
《分之最多,最广泛的类型》
House是八○年代中期由美国芝加哥的DJ所玩出来的东西。DJ放曲子时最少都会使用两个唱盘,除了在衔接歌曲时相当方便外,当一个唱盘在放歌时,另一个唱盘可不会闲著。有时DJ会在另一个唱盘上同时放其他曲子,将两个唱盘的音乐重叠(也可说Mix)在一起,尝试做出不同的效果。
后来这些DJ们试著将一些黑人灵魂乐,和德国电子乐团体Kraftwerk的音乐,及用电子鼓编出的4/4 mix在一起,而这样的音乐很受舞客欢迎。八○年代正是Disco舞曲风行的时候,虽然Disco也会使用电子合成的元素,但Disco毕竟是以"歌曲" 取向,反倒没有这些DJ玩的玩意新鲜。电子取向的Kraftwerk音乐,黑人灵魂歌声和稳定的4/4拍节奏,就成了House曲风的基本原型。而 House也成为电子舞曲始祖,也渐渐由舞厅出现在商业市场上。现在相当多的流行歌曲常被重新混音成House版本,有些反而比原曲更受欢迎,当然有更多是滥竽充数。
在现在的标准House曲风中,你可以听到高亢或著浑厚的女声歌唱,简单而快速的旋律,即充满律动感的4/4节拍。由于它的曲式简单,编曲上不复杂,它也是流行乐舞曲中最常被使用的音乐元素。韩国的酷龙(Clon)就是个好例子。还是不懂?请多注意国内的新X子唱片公司发行的唱片。
至于它为什么会被称作House呢?一个意义是,它最早是在舞厅,在室内播放的。二来只要你自己有简单的录音设备,你甚至可以自己创作这种曲子。 House现今已有庞大的发展体系,它最少发展出了下列分支:
1.Acid House:也就是融合了TB-303的Acid声的House乐。这类曲风刚诞生时,以其极端的Acid声旋律备受瞩目。
2.Deep House:著重于浓厚的灵魂唱腔,又叫作Garage,很有速度感,蛮流行化的.。像M-People就是个好例子。当年M-People的经典Moving On Up真是红遍舞厅。
3.Hard House:简单来说,就是节奏较重,较猛的House.
4.Progressive House:这类House没啥灵魂唱腔,反而比较注重旋律和乐曲编排.有一点像"演奏类"的House乐,不过这类曲风定义很广。像SASH!的专辑It's My Life便是很好的Progressive House专辑.英国名DJ Paul Oakenfold自己的厂牌Perfecto也以Progressive House为主.
5.Epic House:就是"史诗"House。Epic House有著优美、流畅的旋律和磅礴的气势,很少会有vocal在里面(几乎是没有!)。BT的音乐就是很棒的Epic House,而他也被称作"Epic House天皇".。其实连Rock也有"Epic Rock"呢,经典摇滚团Pink Floyid的专辑Dark Side Of The Moon甚至在排行榜上待了十年之久。
6.Trible House:带有非洲原始风貌或是印地安人的鼓奏的House是啥样? 这就是Trible House。这种House除了有一般House稳定的节奏外,在每拍之间,会加入一些带有原始风貌,零碎的鼓点, 蛮有趣的。
不过House绝对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界定的,不需要硬把曲子做归类。
Electro
八零年代初出现的Electro,其实没有风行很久,只有少数几首代表曲子而已。Electro是饶舌乐的一种,结合了七零年代的Funk,使用当时流行的电子鼓TR-808做为节奏基础,相当有节奏感,且大量使用合成旋律。后来八零年代中期以取样为主的Hip-Hop出现后,渐渐取代了 Electro。
但九零年代仍有许多舞曲艺人使用Electro元素,就连Techno也不例外,如英国的Orbital乐团,和Detroit Techno教父Juan Aktins。
Techno
Techno即是英文中科技一字Technology的字首。顾名思义,Techno相当有科技感(插个嘴,电子乐本身就很有科技感嘛。)。 Techno的层面相当广,它至少包括了强硬的TR-909电子鼓节拍,和使用电脑或合成器所制造出来的旋律,及许多怪里怪气的音效。
Techno不像House那般,总是将听众的情绪捧得高高的,让你觉得很happy。相反的,Techno的行进相当内敛,有时甚至冷冰冰的,没有House那欢愉的气氛。且Techno的行进很机械化,重复性很大,有时连音符都很少,没啥旋律,会让听者有如置身工厂般,再加上又快又吵的4/4拍节奏,有人称Techno为工业噪音。(但过度的重复性,正是常人认为电子乐听起来很没趣的原因。)
至于Techno这个字正式被乐评套在音乐上,则是在八○年代末。美国的重要工业城:底特律有三位DJ:Derrick May,Kevin Saunderson,Juan Atkin尝试将如Kraftwerk般的纯电子乐,和其他黑人音乐如灵魂乐和Funk做结合(跟House有点像喔。)这类的Techno被称作 Detroit Techno,相较于其他的Techno,听起来是格外温暖,但也少不了科技感。直到现在Detroit Techno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至于Detroit Techno的根源-Kraftwerk乐团-所影响的就不只是Techno和House了。早在七○年代,Kraftwerk就已尝试利用电子合成器制作音乐,包括普通乐器所做不出的音效,以及冰冷的电子节拍。科技感中却带有一些人性的温暖,这就是Kraftwerk的特点,也是直接影响Detroit Techno的地方。
Trance
当Techno正在底特律萌芽时,美国本土却没太多人注意它,反倒是德国的DJ们很爱这种跳舞音乐,且他们走的是又快又猛的路线。后来他们在Techno中加入一些很有催眠感的TB-303声音,或是些快速的钢琴弹奏,便渐渐演化成现今的Trance。
Trance的本意即是恍惚之意,但大多数人喜欢它梦幻的感觉,甚至有人喜欢它邪气的部份。Trance保留了Techno的律动和能量,更著重于旋律部份,且在Trance中,低音部份占了相当重的份量,因为bass音很能产生迷幻感。有时也能听到类似弦乐手法的堆叠旋律,或是跳跃式的音符。总之,你可以很轻易的感受出这类音乐所要营造的气氛。
在Trance的众多分支中,最重要的非Goa Trance莫属,有时它也被称作Psychedelic Trance。Goa一字来自于印度的某一小岛的名字,在那常常举办party。Goa Trance有著层层堆叠的TB-303声音,音符变化之间非常细微,更有著东方色彩。如果你在唱片行看到Goa Trance唱片封面上印著佛像,不用太惊讶。
Trance在舞曲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商业化程度也不可小看。目前我看过最受争议的,大概是德国团体666了。有人认为他们的音乐很炫,但有人认为他们专做了无新意的芭乐歌。不过像666的团还多著呢。
Big Beat
Big Beat是自约1997年左右兴起的音乐形态,其基本概念,就是将摇滚乐和电子乐结合起来,即是将演奏取向的摇滚乐,以电子乐方式制作,变成舞曲的形式。(不过外头也不乏以摇滚乐为主的舞会。)
Big Beat最明显的特徵,应是它节奏的部份。Big Beat的节拍走Hip-Hop方向,但是被加重、加快很多。又重又碎的拍子,有时比Techno这类4/4拍强力机械式的舞曲更具有爆发力。因此Big Beat不只受舞曲迷欢迎,更受摇滚迷喜爱。
其实早在1990年The Prodigy乐团成立时,他们便有将摇滚和电子结合的概念。但当时他们的音乐电子成份还是很重,其节奏和音色的使用,可能较接近于Techno。直到 1995年The Chemical Brothers的专辑Exit Planet Dust推出后,才将摇滚的部份明确化。那时乐评们称他们的音乐为Brit-Hop。很明显这个字源自于Hip-Hop,又因为The Chemical Brothers是英国团体,才使用Brit这个字。(简化了British,英国的之意。)
97年The Prodigy的专辑The Fat Of The Land推出之后,大家才见识到摇滚和电子结合的威力。相较于Exit Planet Dust的松散,The Fat Of The Land的制作更加成熟,节奏变得更肥厚,音色也接近于工业摇滚,更有爆发力。这张专辑更在英美两地的流行音乐榜上有非常好的成绩,表示大多数的人都很认同这种音乐,此时Big Beat这个字才正式浮现。不过这可能表示,Big Beat是电子乐中最不电子的一种。 虽说The Prodigy的气势好像压过了The Chemical Brothers,但说他们是都是电子摇滚的代表,绝对不为过。电子和摇滚的结合也花了六、七年才趋于成熟。又由于Big Beat实为摇滚乐建构在电子乐上,因此也有人称它为Techno-Punk。
Hardcore
可以让你一路 High 到底的 Hardcore 最早是出现在90年代初期的英国,刚开始它是舞厅里的DJ将 Techno 舞曲加以改良之后,所创造出来一种可以让人热舞的音乐。在音乐类型上,Hardcore 和 Techno 舞曲大同小异,两者都是属于充满电子风情的音乐形态,在表现的手法或演奏方式上也是十分的接近。不同的是,Hardcore 的特色在于它比 Techno 舞曲更重视速度和节奏性,也因为如此,使得它在表现上具备了更多的活力与能量,同时也更显得的热力四射。Hardcore 和大部份舞曲一样,对于音乐中的歌词并不是特别著重,甚至很多时候,它只是将人的声音部份拿来当作一种特殊的效果或旋律线而已,比较重视的反而是音乐当中所要创造出来的特殊气氛与风格。另外 Hardcore 在乐器的使用上,清一色的几乎都是电子合成器,这和它原本就是从 Techno 舞曲所衍生出来有关。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不是透过电子合成器的应用,舞曲中许多精彩的表现手法及特殊效果也就很难在现实生活当中出现了。
Hardcore 通常是以4/4拍为主,而且歌曲中的节奏相当激烈、速度极快,感觉上全身会一直动个不停、疯狂的摆动!这就好像是一个不由自主的小玩偶,当它被操控的时后,手脚停不下来的可爱模样。由于 Hardcore 在音乐中的表现是如此激烈,因此它常常会让人有一种喘不过气的感觉。而大部份这类音乐的使用都是在舞会的最高潮,这个时候,如果再加上绚烂的霓虹灯,舞者就会觉得自己好像已经和音乐合二为一了!不过相对的,跳Hardcore这类的舞曲也很容易就令人感到疲累。
先前提到Hardcore最早是起源于英国,因此这类音乐主要流行的区域是在欧洲!虽然目前Hardcore音乐已经不在世界各地的舞厅中流行,但是它在欧式舞曲中仍然占有一定的比率。Hardcore 发展于90年代初期,但它真正在舞厅中被广泛使用,却是在93年之后。到了94年,Hardcore 大为流行,人们经常可以在各大舞厅中听到这类型的音乐。95年后,由于舞曲的创新及流行趋势不再,Hardcore 也随著这种趋势逐渐没落,而被后来的Jungle、Rave等这类具有不同风貌的新兴舞曲所取代。
Jungle/Drum'n'Bass
Jungle承袭了Hardcore的精神,听起来很硬,其碎拍更是迷人,也常出现一些Rap,使Jungle有很重的黑人味(其实早期许多 Jungle乐手都是黑人)。基本上,要做出又快又复杂的节拍任何人都会,但如何在复杂且快速的节奏中,让听众了解你到底在做什么,就不是件容易事了。一些Jungle先锋如Goldie等人,其对于节拍建构的功力真是一等一。
相较于Jungle,约95年左右出现的Drum'n'Bass,则结合了Jazz乐风,柔和了许多。顾名思义,Drum'n'Bass 就是著重于鼓声和低音的表现。鼓声可能全部采用电子合成,也可能取样自真实鼓声。而它的Bass声则是显得格外巨大,有时声音还会扩散开来。但 Drum'n'Bass音乐也可能清一色使用鼓声,然后将大鼓的声音用效果器压扁成Bass声。这类低音相当有压迫感,有点撞击的感觉,耳朵很容易听出来。但也有乐团有时使用真实的低音大提琴负责低音部份,如英国的4 Hero乐团。
虽说Drum'n'Bass有如Jungle的改良,但它俩其实界线不是非常明确。若是你听到曲子的节拍又快又复杂,或是很难抓它的节奏感,那可能就是Jungle/Drum'n'Bass了。
Dub
七零年代就有Dub这玩意了,Dub这个字有咚咚敲打之意。跟Dub关系最近的乐风应属雷鬼乐(Reggae),极有节奏感的节拍,加重低音,偶尔出现雅买加式的饶舌,是Raggae最明显的特徵。
至于最原始的Dub,则是去掉人声,将拍子和低音加得更重的雷鬼音乐,有时还会加入些回声的效果,不过现在许多的Dub都没有雷鬼味了。 Dub相当著重低频部份,不只是Bass音,连鼓声都会变重。有些DJ在放音乐时,就算不是放雷鬼乐,也会用Dub手法处理音乐,让音乐变得更有压迫感。由于Dub有些敲击乐的意味,若是应用得当,可以营造出浓厚的异国风味。
Trip-Hop
Trip-Hop是九零年代一种新型态的Hip-Hop乐。相较于把Hip-Hop变快的Big Beat,Trip-Hop将Hip-Hop变慢(有时很慢很慢),搭配肥厚的Bass音,轻柔、迷幻的音色,跟原本的Hip-Hop比起来,少了一些侵略性。
既然根源是Hip-Hop,Trip-Hop也会出现一些Rap和唱片取样。不同的是,Trip-Hop出现的Rap多为相当轻柔的,而其唱片取样,多取样自六零、七零年代的老唱片,有时连唱片的杂音都被取样,成为音乐的一部份。Massive Attack的作品Teardrop对于杂音的运用就相当得当,让人一点都不觉得杂音是干扰。
Trip这个字的本意,可以指吃了迷幻药后的精神状态,因此黑暗、恐怖、压迫感等不开朗的形容词常被用来指称Trip-Hop,而这也是此类音乐所著重的。若是音乐中出现歌唱,常是女性歌手来唱。但我觉得男性歌手更能表现这些特质。Trip-Hop中常出现真实乐器演奏,而非合成音色。其音乐形态相当适合以乐团方式呈现,特别是在现场表演时,毕竟它不是舞曲走向。
最常被拿来比较的Trp-Hop艺人, 大概就是Massive Attack、Portishead和Tricky。他们不但将Trip-Hop发扬光大,更影响其他的艺人。不过说起来最重要的应该是Massive Attack,因为Portishead和Tricky早年都曾和Massive Attack参与制作。
Ambient/Chill Out
Ambient是七零年代由Brian Eno所提出的音乐理论。Eno先生在提出这套音乐理论之前,是某摇滚乐团的键盘手。七五年的某天,他发生车祸,腿断了,躺在医院里头。离他的病床不远有一台破旧的唱机。唱机已经很烂了,那天又下著雨,传到耳里的音乐变得模糊不清,音符和音符之间难以区分。昏头昏脑听著,Eno发现和雨声合而为一的音乐变得格外特别。音乐似乎是缭绕在身旁,你能感觉出它的气氛所在。音乐好像变化不大,但实际上它是不断变化著,只是很细微罢了,要长时间才听得出来。蒙蒙的音乐演显得很有空间感。Ambient的环境之义(或是情境)就是这些特色的代表。Eno出院后,即以这些概念著手制作音乐,也产生了Ambient的原型代表专辑Ambient 1: Music for Airports。
Ambient音乐可以让人感受不到的存在,有点类似背景音乐。有时音乐播玩时,你会惊讶地说怎么已经放完了?。长时间细微的变化,是 Ambient最明显的特徵,深度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则是Ambient所营造的,有时一首Ambient曲子长达十几分钟不足为奇。既然是环境音乐,Ambient中常出现身活周遭各种声音的取样。取样人声和其他音乐已经不怎么稀奇了,Ambient更可能出现飞机声、电话声、水流声、收音机中混著杂讯的音乐…你想得到的都可能出现。
但Ambient的概念是Brian Eno最先想到的吗?这就不是了。活跃于五零、六零年代,对于现代乐和实验乐有极大影响力的音乐家John Cage早有这种概念,只是他没把它叫Ambient罢了。John Cage相当有名的作品:4'33"即表现了这个概念。John Cage请和他长期合作的钢琴手David Tudor表演这首曲子。他请David Tudor带一个时钟上舞台,然后坐在钢琴前盯著时钟看,但是啥也不弹奏,等到四分三十三秒过后再下台。如此的举动,自然引起台下听众不安的气氛,听众们开始发出许多杂乱的声音,包括交头接耳,坐立不安,等等O@声。John Cage就是要大家感受这种身历其境的感觉,和环境中的各种声音。此举堪称乐坛创举。
Chill Out又是什么?在舞厅中常有一个小区域,放一些轻松的音乐让狂欢后的舞客们静一静,经常是放Ambient音乐。但Chill Out只是个统称而已,因为也可能放其他的轻音乐也说不定。Chill Out即有冷却的意思。
Minimalism
这被翻译成"极小派乐风",在Ambient和Techno的音乐中常听的到.带有Minimalism的曲子有着重复性的旋律,还有一种特别的律动 ,感觉上像一种特别的频率一样让你听了会有被催眠的感觉.Jeff Mills的作品就属于Minimal Detroit-Techno,带有相当的迷幻色彩.
《分之最多,最广泛的类型》
House是八○年代中期由美国芝加哥的DJ所玩出来的东西。DJ放曲子时最少都会使用两个唱盘,除了在衔接歌曲时相当方便外,当一个唱盘在放歌时,另一个唱盘可不会闲著。有时DJ会在另一个唱盘上同时放其他曲子,将两个唱盘的音乐重叠(也可说Mix)在一起,尝试做出不同的效果。
后来这些DJ们试著将一些黑人灵魂乐,和德国电子乐团体Kraftwerk的音乐,及用电子鼓编出的4/4 mix在一起,而这样的音乐很受舞客欢迎。八○年代正是Disco舞曲风行的时候,虽然Disco也会使用电子合成的元素,但Disco毕竟是以"歌曲" 取向,反倒没有这些DJ玩的玩意新鲜。电子取向的Kraftwerk音乐,黑人灵魂歌声和稳定的4/4拍节奏,就成了House曲风的基本原型。而 House也成为电子舞曲始祖,也渐渐由舞厅出现在商业市场上。现在相当多的流行歌曲常被重新混音成House版本,有些反而比原曲更受欢迎,当然有更多是滥竽充数。
在现在的标准House曲风中,你可以听到高亢或著浑厚的女声歌唱,简单而快速的旋律,即充满律动感的4/4节拍。由于它的曲式简单,编曲上不复杂,它也是流行乐舞曲中最常被使用的音乐元素。韩国的酷龙(Clon)就是个好例子。还是不懂?请多注意国内的新X子唱片公司发行的唱片。
至于它为什么会被称作House呢?一个意义是,它最早是在舞厅,在室内播放的。二来只要你自己有简单的录音设备,你甚至可以自己创作这种曲子。 House现今已有庞大的发展体系,它最少发展出了下列分支:
1.Acid House:也就是融合了TB-303的Acid声的House乐。这类曲风刚诞生时,以其极端的Acid声旋律备受瞩目。
2.Deep House:著重于浓厚的灵魂唱腔,又叫作Garage,很有速度感,蛮流行化的.。像M-People就是个好例子。当年M-People的经典Moving On Up真是红遍舞厅。
3.Hard House:简单来说,就是节奏较重,较猛的House.
4.Progressive House:这类House没啥灵魂唱腔,反而比较注重旋律和乐曲编排.有一点像"演奏类"的House乐,不过这类曲风定义很广。像SASH!的专辑It's My Life便是很好的Progressive House专辑.英国名DJ Paul Oakenfold自己的厂牌Perfecto也以Progressive House为主.
5.Epic House:就是"史诗"House。Epic House有著优美、流畅的旋律和磅礴的气势,很少会有vocal在里面(几乎是没有!)。BT的音乐就是很棒的Epic House,而他也被称作"Epic House天皇".。其实连Rock也有"Epic Rock"呢,经典摇滚团Pink Floyid的专辑Dark Side Of The Moon甚至在排行榜上待了十年之久。
6.Trible House:带有非洲原始风貌或是印地安人的鼓奏的House是啥样? 这就是Trible House。这种House除了有一般House稳定的节奏外,在每拍之间,会加入一些带有原始风貌,零碎的鼓点, 蛮有趣的。
不过House绝对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界定的,不需要硬把曲子做归类。
Electro
八零年代初出现的Electro,其实没有风行很久,只有少数几首代表曲子而已。Electro是饶舌乐的一种,结合了七零年代的Funk,使用当时流行的电子鼓TR-808做为节奏基础,相当有节奏感,且大量使用合成旋律。后来八零年代中期以取样为主的Hip-Hop出现后,渐渐取代了 Electro。
但九零年代仍有许多舞曲艺人使用Electro元素,就连Techno也不例外,如英国的Orbital乐团,和Detroit Techno教父Juan Aktins。
Techno
Techno即是英文中科技一字Technology的字首。顾名思义,Techno相当有科技感(插个嘴,电子乐本身就很有科技感嘛。)。 Techno的层面相当广,它至少包括了强硬的TR-909电子鼓节拍,和使用电脑或合成器所制造出来的旋律,及许多怪里怪气的音效。
Techno不像House那般,总是将听众的情绪捧得高高的,让你觉得很happy。相反的,Techno的行进相当内敛,有时甚至冷冰冰的,没有House那欢愉的气氛。且Techno的行进很机械化,重复性很大,有时连音符都很少,没啥旋律,会让听者有如置身工厂般,再加上又快又吵的4/4拍节奏,有人称Techno为工业噪音。(但过度的重复性,正是常人认为电子乐听起来很没趣的原因。)
至于Techno这个字正式被乐评套在音乐上,则是在八○年代末。美国的重要工业城:底特律有三位DJ:Derrick May,Kevin Saunderson,Juan Atkin尝试将如Kraftwerk般的纯电子乐,和其他黑人音乐如灵魂乐和Funk做结合(跟House有点像喔。)这类的Techno被称作 Detroit Techno,相较于其他的Techno,听起来是格外温暖,但也少不了科技感。直到现在Detroit Techno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至于Detroit Techno的根源-Kraftwerk乐团-所影响的就不只是Techno和House了。早在七○年代,Kraftwerk就已尝试利用电子合成器制作音乐,包括普通乐器所做不出的音效,以及冰冷的电子节拍。科技感中却带有一些人性的温暖,这就是Kraftwerk的特点,也是直接影响Detroit Techno的地方。
Trance
当Techno正在底特律萌芽时,美国本土却没太多人注意它,反倒是德国的DJ们很爱这种跳舞音乐,且他们走的是又快又猛的路线。后来他们在Techno中加入一些很有催眠感的TB-303声音,或是些快速的钢琴弹奏,便渐渐演化成现今的Trance。
Trance的本意即是恍惚之意,但大多数人喜欢它梦幻的感觉,甚至有人喜欢它邪气的部份。Trance保留了Techno的律动和能量,更著重于旋律部份,且在Trance中,低音部份占了相当重的份量,因为bass音很能产生迷幻感。有时也能听到类似弦乐手法的堆叠旋律,或是跳跃式的音符。总之,你可以很轻易的感受出这类音乐所要营造的气氛。
在Trance的众多分支中,最重要的非Goa Trance莫属,有时它也被称作Psychedelic Trance。Goa一字来自于印度的某一小岛的名字,在那常常举办party。Goa Trance有著层层堆叠的TB-303声音,音符变化之间非常细微,更有著东方色彩。如果你在唱片行看到Goa Trance唱片封面上印著佛像,不用太惊讶。
Trance在舞曲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商业化程度也不可小看。目前我看过最受争议的,大概是德国团体666了。有人认为他们的音乐很炫,但有人认为他们专做了无新意的芭乐歌。不过像666的团还多著呢。
Big Beat
Big Beat是自约1997年左右兴起的音乐形态,其基本概念,就是将摇滚乐和电子乐结合起来,即是将演奏取向的摇滚乐,以电子乐方式制作,变成舞曲的形式。(不过外头也不乏以摇滚乐为主的舞会。)
Big Beat最明显的特徵,应是它节奏的部份。Big Beat的节拍走Hip-Hop方向,但是被加重、加快很多。又重又碎的拍子,有时比Techno这类4/4拍强力机械式的舞曲更具有爆发力。因此Big Beat不只受舞曲迷欢迎,更受摇滚迷喜爱。
其实早在1990年The Prodigy乐团成立时,他们便有将摇滚和电子结合的概念。但当时他们的音乐电子成份还是很重,其节奏和音色的使用,可能较接近于Techno。直到 1995年The Chemical Brothers的专辑Exit Planet Dust推出后,才将摇滚的部份明确化。那时乐评们称他们的音乐为Brit-Hop。很明显这个字源自于Hip-Hop,又因为The Chemical Brothers是英国团体,才使用Brit这个字。(简化了British,英国的之意。)
97年The Prodigy的专辑The Fat Of The Land推出之后,大家才见识到摇滚和电子结合的威力。相较于Exit Planet Dust的松散,The Fat Of The Land的制作更加成熟,节奏变得更肥厚,音色也接近于工业摇滚,更有爆发力。这张专辑更在英美两地的流行音乐榜上有非常好的成绩,表示大多数的人都很认同这种音乐,此时Big Beat这个字才正式浮现。不过这可能表示,Big Beat是电子乐中最不电子的一种。 虽说The Prodigy的气势好像压过了The Chemical Brothers,但说他们是都是电子摇滚的代表,绝对不为过。电子和摇滚的结合也花了六、七年才趋于成熟。又由于Big Beat实为摇滚乐建构在电子乐上,因此也有人称它为Techno-Punk。
Hardcore
可以让你一路 High 到底的 Hardcore 最早是出现在90年代初期的英国,刚开始它是舞厅里的DJ将 Techno 舞曲加以改良之后,所创造出来一种可以让人热舞的音乐。在音乐类型上,Hardcore 和 Techno 舞曲大同小异,两者都是属于充满电子风情的音乐形态,在表现的手法或演奏方式上也是十分的接近。不同的是,Hardcore 的特色在于它比 Techno 舞曲更重视速度和节奏性,也因为如此,使得它在表现上具备了更多的活力与能量,同时也更显得的热力四射。Hardcore 和大部份舞曲一样,对于音乐中的歌词并不是特别著重,甚至很多时候,它只是将人的声音部份拿来当作一种特殊的效果或旋律线而已,比较重视的反而是音乐当中所要创造出来的特殊气氛与风格。另外 Hardcore 在乐器的使用上,清一色的几乎都是电子合成器,这和它原本就是从 Techno 舞曲所衍生出来有关。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不是透过电子合成器的应用,舞曲中许多精彩的表现手法及特殊效果也就很难在现实生活当中出现了。
Hardcore 通常是以4/4拍为主,而且歌曲中的节奏相当激烈、速度极快,感觉上全身会一直动个不停、疯狂的摆动!这就好像是一个不由自主的小玩偶,当它被操控的时后,手脚停不下来的可爱模样。由于 Hardcore 在音乐中的表现是如此激烈,因此它常常会让人有一种喘不过气的感觉。而大部份这类音乐的使用都是在舞会的最高潮,这个时候,如果再加上绚烂的霓虹灯,舞者就会觉得自己好像已经和音乐合二为一了!不过相对的,跳Hardcore这类的舞曲也很容易就令人感到疲累。
先前提到Hardcore最早是起源于英国,因此这类音乐主要流行的区域是在欧洲!虽然目前Hardcore音乐已经不在世界各地的舞厅中流行,但是它在欧式舞曲中仍然占有一定的比率。Hardcore 发展于90年代初期,但它真正在舞厅中被广泛使用,却是在93年之后。到了94年,Hardcore 大为流行,人们经常可以在各大舞厅中听到这类型的音乐。95年后,由于舞曲的创新及流行趋势不再,Hardcore 也随著这种趋势逐渐没落,而被后来的Jungle、Rave等这类具有不同风貌的新兴舞曲所取代。
Jungle/Drum'n'Bass
Jungle承袭了Hardcore的精神,听起来很硬,其碎拍更是迷人,也常出现一些Rap,使Jungle有很重的黑人味(其实早期许多 Jungle乐手都是黑人)。基本上,要做出又快又复杂的节拍任何人都会,但如何在复杂且快速的节奏中,让听众了解你到底在做什么,就不是件容易事了。一些Jungle先锋如Goldie等人,其对于节拍建构的功力真是一等一。
相较于Jungle,约95年左右出现的Drum'n'Bass,则结合了Jazz乐风,柔和了许多。顾名思义,Drum'n'Bass 就是著重于鼓声和低音的表现。鼓声可能全部采用电子合成,也可能取样自真实鼓声。而它的Bass声则是显得格外巨大,有时声音还会扩散开来。但 Drum'n'Bass音乐也可能清一色使用鼓声,然后将大鼓的声音用效果器压扁成Bass声。这类低音相当有压迫感,有点撞击的感觉,耳朵很容易听出来。但也有乐团有时使用真实的低音大提琴负责低音部份,如英国的4 Hero乐团。
虽说Drum'n'Bass有如Jungle的改良,但它俩其实界线不是非常明确。若是你听到曲子的节拍又快又复杂,或是很难抓它的节奏感,那可能就是Jungle/Drum'n'Bass了。
Dub
七零年代就有Dub这玩意了,Dub这个字有咚咚敲打之意。跟Dub关系最近的乐风应属雷鬼乐(Reggae),极有节奏感的节拍,加重低音,偶尔出现雅买加式的饶舌,是Raggae最明显的特徵。
至于最原始的Dub,则是去掉人声,将拍子和低音加得更重的雷鬼音乐,有时还会加入些回声的效果,不过现在许多的Dub都没有雷鬼味了。 Dub相当著重低频部份,不只是Bass音,连鼓声都会变重。有些DJ在放音乐时,就算不是放雷鬼乐,也会用Dub手法处理音乐,让音乐变得更有压迫感。由于Dub有些敲击乐的意味,若是应用得当,可以营造出浓厚的异国风味。
Trip-Hop
Trip-Hop是九零年代一种新型态的Hip-Hop乐。相较于把Hip-Hop变快的Big Beat,Trip-Hop将Hip-Hop变慢(有时很慢很慢),搭配肥厚的Bass音,轻柔、迷幻的音色,跟原本的Hip-Hop比起来,少了一些侵略性。
既然根源是Hip-Hop,Trip-Hop也会出现一些Rap和唱片取样。不同的是,Trip-Hop出现的Rap多为相当轻柔的,而其唱片取样,多取样自六零、七零年代的老唱片,有时连唱片的杂音都被取样,成为音乐的一部份。Massive Attack的作品Teardrop对于杂音的运用就相当得当,让人一点都不觉得杂音是干扰。
Trip这个字的本意,可以指吃了迷幻药后的精神状态,因此黑暗、恐怖、压迫感等不开朗的形容词常被用来指称Trip-Hop,而这也是此类音乐所著重的。若是音乐中出现歌唱,常是女性歌手来唱。但我觉得男性歌手更能表现这些特质。Trip-Hop中常出现真实乐器演奏,而非合成音色。其音乐形态相当适合以乐团方式呈现,特别是在现场表演时,毕竟它不是舞曲走向。
最常被拿来比较的Trp-Hop艺人, 大概就是Massive Attack、Portishead和Tricky。他们不但将Trip-Hop发扬光大,更影响其他的艺人。不过说起来最重要的应该是Massive Attack,因为Portishead和Tricky早年都曾和Massive Attack参与制作。
Ambient/Chill Out
Ambient是七零年代由Brian Eno所提出的音乐理论。Eno先生在提出这套音乐理论之前,是某摇滚乐团的键盘手。七五年的某天,他发生车祸,腿断了,躺在医院里头。离他的病床不远有一台破旧的唱机。唱机已经很烂了,那天又下著雨,传到耳里的音乐变得模糊不清,音符和音符之间难以区分。昏头昏脑听著,Eno发现和雨声合而为一的音乐变得格外特别。音乐似乎是缭绕在身旁,你能感觉出它的气氛所在。音乐好像变化不大,但实际上它是不断变化著,只是很细微罢了,要长时间才听得出来。蒙蒙的音乐演显得很有空间感。Ambient的环境之义(或是情境)就是这些特色的代表。Eno出院后,即以这些概念著手制作音乐,也产生了Ambient的原型代表专辑Ambient 1: Music for Airports。
Ambient音乐可以让人感受不到的存在,有点类似背景音乐。有时音乐播玩时,你会惊讶地说怎么已经放完了?。长时间细微的变化,是 Ambient最明显的特徵,深度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则是Ambient所营造的,有时一首Ambient曲子长达十几分钟不足为奇。既然是环境音乐,Ambient中常出现身活周遭各种声音的取样。取样人声和其他音乐已经不怎么稀奇了,Ambient更可能出现飞机声、电话声、水流声、收音机中混著杂讯的音乐…你想得到的都可能出现。
但Ambient的概念是Brian Eno最先想到的吗?这就不是了。活跃于五零、六零年代,对于现代乐和实验乐有极大影响力的音乐家John Cage早有这种概念,只是他没把它叫Ambient罢了。John Cage相当有名的作品:4'33"即表现了这个概念。John Cage请和他长期合作的钢琴手David Tudor表演这首曲子。他请David Tudor带一个时钟上舞台,然后坐在钢琴前盯著时钟看,但是啥也不弹奏,等到四分三十三秒过后再下台。如此的举动,自然引起台下听众不安的气氛,听众们开始发出许多杂乱的声音,包括交头接耳,坐立不安,等等O@声。John Cage就是要大家感受这种身历其境的感觉,和环境中的各种声音。此举堪称乐坛创举。
Chill Out又是什么?在舞厅中常有一个小区域,放一些轻松的音乐让狂欢后的舞客们静一静,经常是放Ambient音乐。但Chill Out只是个统称而已,因为也可能放其他的轻音乐也说不定。Chill Out即有冷却的意思。
Minimalism
这被翻译成"极小派乐风",在Ambient和Techno的音乐中常听的到.带有Minimalism的曲子有着重复性的旋律,还有一种特别的律动 ,感觉上像一种特别的频率一样让你听了会有被催眠的感觉.Jeff Mills的作品就属于Minimal Detroit-Techno,带有相当的迷幻色彩.
-
奈良的沼泽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20 10:38:51
-
misix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0 22:39:53
-
睿睿有片薄荷叶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1-15 16:23:23
-
浆糊片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05 02:33:26
-
Luxu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13 14:06:3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21 17:05:59
-
rainy小袋鼠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4-10 09:41:59
-
HiFiBo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2-17 10:00:44
-
Coelacanth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23 19:34:16
-
wolfe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9-14 11:34:49
-
蔡要要不吃药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1-17 21:55:36
-
安大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9-18 01:57:18
-
背后吓你一大跳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6-22 22:40:34
-
皇后大盗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6-18 22:50:31
-
Rosyposy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6-08 00:04:38
-
N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6-07 23:55:44
-
皮纳特大花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5-30 23: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