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没能认出伪造的西域文书
季羡林没能认出伪造的西域文书
黄文弼(1893-1966)在《塔里木盆地考古记》(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58年4月第一版)中刊布的民族古文字文书,有两种曾引起学者注意,认为可能会改写活字印刷术的历史:
图15-17 古和阗文印本,此件出和阗北砂碛中。……此残纸系我在和阗时购自本
地农民亦不拉因之手。据云出和阗北一废塔中。纸料颇粗糙。上面的文字据季羡林教授
初步鉴定,可能是古和阗文字,内容不明。此纸系采用活字雕版排印,联接几个独体活
字拼成一字。每一字组成界域颇为明显,作法与内地古时活字版相似,可为研究我国活
字印刷术之良好资料。
图18-27 不知名民族古文字写本,出和阗北沙碛中。图18 ……一面写,横书,
由两种文字对照而成。一行为印体,一行为写体,两相对照。此纸系我于一九三〇年在
乌鲁木齐市购自一商人,据说得之和阗一农民之手,传说为于阗文。当然商人之言不可
尽信,但其中印体字,与我在和阗所得之古和阗文字体大略相仿(图15-17),可以证
明此纸必出于和阗。但和阗真确地点现尚不明(后略)。(《塔里木盆地考古记》,第98
页)
关于购买所谓“古和阗文印本”一事,《黄文弼蒙新考察日记(1927-1930)》,黄文弼遗著,黄烈整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9月第一版)中的原始记录是:
(1929年)5月9日 上午有达摩戈维民送来古物甚多,据说均出自特特尔格拉木。
泥像大者尺余,均为赤身,或只着上衣,大像13件,小者90件,又有大人头1,及纸
片少许。其文字类印度文而稍变其体,有为印版者,则印版在西域发达较早矣。酬银
20两而去。(第426页)
至于1930年在乌鲁木齐购得“不知名民族古文字写本”的详情,因黄氏1929年11月17日至1930年2月18日住乌鲁木齐时日记中断,以及1930年5月31日至7月6日再次住乌鲁木齐时未记日记,现已不得而知。
李恺于1992年10月提交给“二十世纪西域考查与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的论文《〈塔里木盆地考古记〉刊布的14件文书考辨》(《西域考察与研究》,马大正、王嵘、杨镰主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第一版,第276-290页),曾指出《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的“古和阗文印本”和“不知名民族古文字写本”,都是源自几十年前当地人Islām Ākhūn伪造的一批文书。这些伪造的文书曾使杰出的德裔英籍印度学家荷恩累(Rudolf Hoernlé, 1841-1918)上当,直到最后才被斯坦因(Sir Marc Aurel Stein, 1862-1943)彻底揭发出来。如此说来,黄文弼也是受骗者之一,他说的“印本”、“印版”、“印体字”甚至“活字雕版”等等,其实都是现代人伪造的东西,只能算我国活字印刷术之虚假材料。
新出《黄文弼所获西域文献论集》(荣新江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收有台湾学者庆昭蓉所译德国印度学家瓦尔德施密特(Ernst Waldschmidt, 1897-1985)关于《塔里木盆地考古记》的书评《中国考古学家在新疆的调查》(1959)。读完此文我才知道,原来比李恺早三十多年,瓦尔德施密特就已经指出黄文弼收购的“古和阗文印本”和“不知名民族古文字写本”均源自Islām Ākhūn伪造的文书,这些东西其实就是拿几小块雕版在纸上反复戳印而成的。与黄文弼同时在新疆活动的德国地理学者椿克尔(Emil Trinkler, 1896-1931)也曾买到过不少类似的东西,经瓦尔德施密特指出后才知道自己上了大当。
瓦尔德施密特在书评中特别提到,帮助黄文弼鉴定三件“古和阗文印本”,并且认为其上的文字“可能是古和阗文字”的人,是“我过去的学生季羡林教授”。季羡林号称专门研究中亚语文,居然未能看出它们就是Islām Ākhūn的伪造文书,可见他没细读斯坦因的著作,不熟悉中亚探险史上这段著名的掌故。在这个背景下读瓦尔德施密特这句“我过去的学生季某某”,就会感觉非常刺目,总感觉话外音是“你跟我学了这么久,怎么还是着了文物贩子的道儿,别给我在这儿丢人现眼啦”。据说季羡林于1980年重访哥廷根时,曾去看望已经住进养老院的瓦尔德施密特,当他送上新鲜出炉的自己翻译的《罗摩衍那》第一册时,没想到瓦尔德施密特兜头就是一盆冷水:“我们是搞佛教研究的,你怎么弄起这个来了!”(季羡林《我和外国文学》)加上上一次季羡林没能认出黄文弼所购“古和阗文印本”是赝品,瓦尔德施密特心中对他这位老学生表示不满已经不止一次了。季羡林在学术上到底行不行呀!
(http://epaper.oeeee.com/C/html/2013-12/15/content_1991116.htm)
黄文弼(1893-1966)在《塔里木盆地考古记》(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58年4月第一版)中刊布的民族古文字文书,有两种曾引起学者注意,认为可能会改写活字印刷术的历史:
图15-17 古和阗文印本,此件出和阗北砂碛中。……此残纸系我在和阗时购自本
地农民亦不拉因之手。据云出和阗北一废塔中。纸料颇粗糙。上面的文字据季羡林教授
初步鉴定,可能是古和阗文字,内容不明。此纸系采用活字雕版排印,联接几个独体活
字拼成一字。每一字组成界域颇为明显,作法与内地古时活字版相似,可为研究我国活
字印刷术之良好资料。
图18-27 不知名民族古文字写本,出和阗北沙碛中。图18 ……一面写,横书,
由两种文字对照而成。一行为印体,一行为写体,两相对照。此纸系我于一九三〇年在
乌鲁木齐市购自一商人,据说得之和阗一农民之手,传说为于阗文。当然商人之言不可
尽信,但其中印体字,与我在和阗所得之古和阗文字体大略相仿(图15-17),可以证
明此纸必出于和阗。但和阗真确地点现尚不明(后略)。(《塔里木盆地考古记》,第98
页)
关于购买所谓“古和阗文印本”一事,《黄文弼蒙新考察日记(1927-1930)》,黄文弼遗著,黄烈整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9月第一版)中的原始记录是:
(1929年)5月9日 上午有达摩戈维民送来古物甚多,据说均出自特特尔格拉木。
泥像大者尺余,均为赤身,或只着上衣,大像13件,小者90件,又有大人头1,及纸
片少许。其文字类印度文而稍变其体,有为印版者,则印版在西域发达较早矣。酬银
20两而去。(第426页)
至于1930年在乌鲁木齐购得“不知名民族古文字写本”的详情,因黄氏1929年11月17日至1930年2月18日住乌鲁木齐时日记中断,以及1930年5月31日至7月6日再次住乌鲁木齐时未记日记,现已不得而知。
李恺于1992年10月提交给“二十世纪西域考查与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的论文《〈塔里木盆地考古记〉刊布的14件文书考辨》(《西域考察与研究》,马大正、王嵘、杨镰主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第一版,第276-290页),曾指出《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的“古和阗文印本”和“不知名民族古文字写本”,都是源自几十年前当地人Islām Ākhūn伪造的一批文书。这些伪造的文书曾使杰出的德裔英籍印度学家荷恩累(Rudolf Hoernlé, 1841-1918)上当,直到最后才被斯坦因(Sir Marc Aurel Stein, 1862-1943)彻底揭发出来。如此说来,黄文弼也是受骗者之一,他说的“印本”、“印版”、“印体字”甚至“活字雕版”等等,其实都是现代人伪造的东西,只能算我国活字印刷术之虚假材料。
新出《黄文弼所获西域文献论集》(荣新江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收有台湾学者庆昭蓉所译德国印度学家瓦尔德施密特(Ernst Waldschmidt, 1897-1985)关于《塔里木盆地考古记》的书评《中国考古学家在新疆的调查》(1959)。读完此文我才知道,原来比李恺早三十多年,瓦尔德施密特就已经指出黄文弼收购的“古和阗文印本”和“不知名民族古文字写本”均源自Islām Ākhūn伪造的文书,这些东西其实就是拿几小块雕版在纸上反复戳印而成的。与黄文弼同时在新疆活动的德国地理学者椿克尔(Emil Trinkler, 1896-1931)也曾买到过不少类似的东西,经瓦尔德施密特指出后才知道自己上了大当。
瓦尔德施密特在书评中特别提到,帮助黄文弼鉴定三件“古和阗文印本”,并且认为其上的文字“可能是古和阗文字”的人,是“我过去的学生季羡林教授”。季羡林号称专门研究中亚语文,居然未能看出它们就是Islām Ākhūn的伪造文书,可见他没细读斯坦因的著作,不熟悉中亚探险史上这段著名的掌故。在这个背景下读瓦尔德施密特这句“我过去的学生季某某”,就会感觉非常刺目,总感觉话外音是“你跟我学了这么久,怎么还是着了文物贩子的道儿,别给我在这儿丢人现眼啦”。据说季羡林于1980年重访哥廷根时,曾去看望已经住进养老院的瓦尔德施密特,当他送上新鲜出炉的自己翻译的《罗摩衍那》第一册时,没想到瓦尔德施密特兜头就是一盆冷水:“我们是搞佛教研究的,你怎么弄起这个来了!”(季羡林《我和外国文学》)加上上一次季羡林没能认出黄文弼所购“古和阗文印本”是赝品,瓦尔德施密特心中对他这位老学生表示不满已经不止一次了。季羡林在学术上到底行不行呀!
(http://epaper.oeeee.com/C/html/2013-12/15/content_1991116.htm)
五明子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森安孝夫:回鹘吐蕃于789—792年的北庭之争 (1人喜欢)
- 陈能泳:吕澂早年(1917—1931)艺术文献钩沉 (2人喜欢)
- 高楠顺次郎、木村泰贤著,释依观新译《印度哲学宗教史》江灿腾序 (3人喜欢)
- 新文丰影印俞大维藏《维摩诘所说经》德译本 (6人喜欢)
- 启功:四、清代今古文经学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