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算师戒烟的故事--精算戒烟法
听过、见过太多的戒烟故事,有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故事,也有名人、明星甚至伟人的故事。若真正戒掉了,大家都说佩服、佩服;若戒不掉或整出点笑话,大家也觉得是预料中的事。总的说来,戒烟是一件比较个人的事,比较孤独的事,就像抽烟本身一样孤独。但有一种人,他能够把戒烟这件个人的事做得如此智慧和如此牵涉公众利益,能够如此调动集体力量,催化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如此锻炼和考验大家的智商、情商和其它五颜六色商,这种人不是别人,只有精算师才想得出、才做得到。
本故事发生在20多年前的香港,主人公是著名的华人精算师陆健瑜先生(Peter Luk),他曾担任香港精算师协会主席多年,是一位非常资深的精算师,为推动精算职业的发展作了很多贡献。比如,中国保监会1999年10月举行第一次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就聘请他(和李政怀、锺熙和三人)做顾问,负责第一批中国精算师考试设计和评选工作,他在精算圈中的资历和口碑都是一流的。
和他的精算功底同样深厚的,是他的烟瘾。精算师有很充足的抽烟理由,工作本来就很繁重,还要参加没完没了的精算考试和后续教育学习,更要承担精算师职业协会的许多工作。陆先生也不例外,他的烟瘾伴随着他的精算技能一起成长,甚至还略胜一筹,最多的时候,他每天要抽4包(80支),他的秘书跟他工作了很多年,几乎没有看到他手指上有不冒烟的情况。
但这世界上就没有不变的事。陆先生决定要戒烟了,要从每天4包烟的颠峰上激流勇退、金盆洗手了,或是觉得自己“烟成名就”,在最不需要身体的时候却要爱惜身体了。具体动机不详,但现在回头来看,陆先生在几十年兢兢业业的抽烟生涯中,不仅悟出了抽烟的意义,更悟出了戒烟的境界,并且要将其付诸实践了。
我们现在姑且把陆健瑜先生的戒烟办法称为“精算戒烟法”或“陆氏精算戒烟方案”。其基本原则和目标是:要把戒烟这件自己个人的事弄成别人的事;要把自己戒烟的痛苦转化为别人的痛苦,再把别人的痛苦转化为自己的快乐;要为自己的戒烟工作获得相当的回报和经济补偿,更要让别人因为获得了知情和参与自己戒烟活动的权力而支付必须的费用。 你说这算不算戒烟的新境界?
实施“陆氏精算戒烟方案”的第一天,陆先生在自己公司本部门宣布:“本人从今天此时此刻起正式开始戒烟,从此不再抽烟!大家可能听惯了这种老掉牙的戒烟宣言,也不相信我能戒烟。为了请大家来监督和帮助我戒烟,我设计了一份戒烟保单,你只要每天付一块钱的保费,就参与了我的陆氏戒烟保险,一旦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发现我抽烟,每一位保单持有人都可以获得100块钱保险给付。你可以随时参与,随时退出。并且,如果连续交满了100天的保费,就不需要再交保费,你已获得终身保险,随时都可以获得拿回100块钱的机会。”
从精算师的经验来看,这确实是一份对客户来说很合算的保险,你能相信陆先生从此不再抽烟吗?用不着精算,跟了陆先生多年的秘书就不相信!虽然她这辈子做事做人一直小心谨慎,从来不做冒险赌博之类的事,这次还是参与了她辈子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冒险,买了陆氏戒烟保险。
精算师既相信戒烟失败率的统计数据,也相信自己的职业判断,无论如何,这是一份不错的保险单。因此,公司里的一些精算师也买了陆氏保险,包括另一位资深精算师李达安先生也成为了陆先生的客户,好在大家都是朋友和同事,只买一份,不忍心看到陆先生彻底破产、甚至发生跳楼、割腕或上吊之类的惨剧。但精算师的号召力和榜样作用是巨大的,有李达安先生这样的名人客户,陆氏戒烟保险在公司里很快发展了三十来位客户。而且,客户群还从公司内部扩大到外面的朋友圈子。陆氏戒烟方案的第一步完成了,好戏开始上演。
每天到公司上班的第一件事,陆先生带着满脸灿烂的笑容,向各位表情复杂的客户收取当天的保险费,每一粒硬币投入刚刚转变工作职能的陶瓷烟灰缸中,发出一声声清脆的响声,它带给主人的享受,似乎完全淹没了戒烟者通常表现出的种种的不适和难过。而且,随着每天收取的保费在不断增加,陆先生的愉快也似乎在不断增加,而这三十多位客户的表情却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看,好像他们各自都在分别承担着陆先生戒烟的全部痛苦。更要命的是,普通戒烟者在戒烟过程中发生的种种怪异行为,似乎也从戒烟者本人完全转移到了这批客户身上,并且以更加怪异的方式表现出来。
一些从不抽烟、甚至特别讨厌抽烟的人,包括陆先生忠实的秘书,也会带各种好烟到公司来,不经意地随便放在陆先生随手可及的地方,等待着猎物自己上钩。抽烟者则会经常在陆先生面前品评一些名烟,“咳,这种为中南海特制的烟就是不错!Peter,来一支吧?”,装得来好像完全忘记了自己是陆先生的客户这事。而陆先生只是带着更加灿烂的微笑,面对着这种雕虫小技。
除了文的,还有武的。晚上,很晚了,还经常会有不速之客登门造访,这些朋友也真够“朋友”,敲门声急促得像家里着了火,开门后也不需要向主人打个招呼,也不说话,直奔书房或客厅,不停地用鼻子快速吸气,像是缉毒警察正在训练的缉毒警犬,临走时恨恨的丢下一句话,“又让你逃过一次!”。第二天,陆先生上班时的脸色更加灿烂了。
这就是陆氏精算戒烟方案,其要害就是“转移”二字!要是没有将自己的痛苦转移给别人,再把别人的痛苦和由痛苦所导致的种种不良反应转移为戒烟者自己的戒烟动力,陆氏精算戒烟法是不会成功的。但陆先生成功了!
本故事发生在20多年前的香港,主人公是著名的华人精算师陆健瑜先生(Peter Luk),他曾担任香港精算师协会主席多年,是一位非常资深的精算师,为推动精算职业的发展作了很多贡献。比如,中国保监会1999年10月举行第一次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就聘请他(和李政怀、锺熙和三人)做顾问,负责第一批中国精算师考试设计和评选工作,他在精算圈中的资历和口碑都是一流的。
和他的精算功底同样深厚的,是他的烟瘾。精算师有很充足的抽烟理由,工作本来就很繁重,还要参加没完没了的精算考试和后续教育学习,更要承担精算师职业协会的许多工作。陆先生也不例外,他的烟瘾伴随着他的精算技能一起成长,甚至还略胜一筹,最多的时候,他每天要抽4包(80支),他的秘书跟他工作了很多年,几乎没有看到他手指上有不冒烟的情况。
但这世界上就没有不变的事。陆先生决定要戒烟了,要从每天4包烟的颠峰上激流勇退、金盆洗手了,或是觉得自己“烟成名就”,在最不需要身体的时候却要爱惜身体了。具体动机不详,但现在回头来看,陆先生在几十年兢兢业业的抽烟生涯中,不仅悟出了抽烟的意义,更悟出了戒烟的境界,并且要将其付诸实践了。
我们现在姑且把陆健瑜先生的戒烟办法称为“精算戒烟法”或“陆氏精算戒烟方案”。其基本原则和目标是:要把戒烟这件自己个人的事弄成别人的事;要把自己戒烟的痛苦转化为别人的痛苦,再把别人的痛苦转化为自己的快乐;要为自己的戒烟工作获得相当的回报和经济补偿,更要让别人因为获得了知情和参与自己戒烟活动的权力而支付必须的费用。 你说这算不算戒烟的新境界?
实施“陆氏精算戒烟方案”的第一天,陆先生在自己公司本部门宣布:“本人从今天此时此刻起正式开始戒烟,从此不再抽烟!大家可能听惯了这种老掉牙的戒烟宣言,也不相信我能戒烟。为了请大家来监督和帮助我戒烟,我设计了一份戒烟保单,你只要每天付一块钱的保费,就参与了我的陆氏戒烟保险,一旦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发现我抽烟,每一位保单持有人都可以获得100块钱保险给付。你可以随时参与,随时退出。并且,如果连续交满了100天的保费,就不需要再交保费,你已获得终身保险,随时都可以获得拿回100块钱的机会。”
从精算师的经验来看,这确实是一份对客户来说很合算的保险,你能相信陆先生从此不再抽烟吗?用不着精算,跟了陆先生多年的秘书就不相信!虽然她这辈子做事做人一直小心谨慎,从来不做冒险赌博之类的事,这次还是参与了她辈子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冒险,买了陆氏戒烟保险。
精算师既相信戒烟失败率的统计数据,也相信自己的职业判断,无论如何,这是一份不错的保险单。因此,公司里的一些精算师也买了陆氏保险,包括另一位资深精算师李达安先生也成为了陆先生的客户,好在大家都是朋友和同事,只买一份,不忍心看到陆先生彻底破产、甚至发生跳楼、割腕或上吊之类的惨剧。但精算师的号召力和榜样作用是巨大的,有李达安先生这样的名人客户,陆氏戒烟保险在公司里很快发展了三十来位客户。而且,客户群还从公司内部扩大到外面的朋友圈子。陆氏戒烟方案的第一步完成了,好戏开始上演。
每天到公司上班的第一件事,陆先生带着满脸灿烂的笑容,向各位表情复杂的客户收取当天的保险费,每一粒硬币投入刚刚转变工作职能的陶瓷烟灰缸中,发出一声声清脆的响声,它带给主人的享受,似乎完全淹没了戒烟者通常表现出的种种的不适和难过。而且,随着每天收取的保费在不断增加,陆先生的愉快也似乎在不断增加,而这三十多位客户的表情却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看,好像他们各自都在分别承担着陆先生戒烟的全部痛苦。更要命的是,普通戒烟者在戒烟过程中发生的种种怪异行为,似乎也从戒烟者本人完全转移到了这批客户身上,并且以更加怪异的方式表现出来。
一些从不抽烟、甚至特别讨厌抽烟的人,包括陆先生忠实的秘书,也会带各种好烟到公司来,不经意地随便放在陆先生随手可及的地方,等待着猎物自己上钩。抽烟者则会经常在陆先生面前品评一些名烟,“咳,这种为中南海特制的烟就是不错!Peter,来一支吧?”,装得来好像完全忘记了自己是陆先生的客户这事。而陆先生只是带着更加灿烂的微笑,面对着这种雕虫小技。
除了文的,还有武的。晚上,很晚了,还经常会有不速之客登门造访,这些朋友也真够“朋友”,敲门声急促得像家里着了火,开门后也不需要向主人打个招呼,也不说话,直奔书房或客厅,不停地用鼻子快速吸气,像是缉毒警察正在训练的缉毒警犬,临走时恨恨的丢下一句话,“又让你逃过一次!”。第二天,陆先生上班时的脸色更加灿烂了。
这就是陆氏精算戒烟方案,其要害就是“转移”二字!要是没有将自己的痛苦转移给别人,再把别人的痛苦和由痛苦所导致的种种不良反应转移为戒烟者自己的戒烟动力,陆氏精算戒烟法是不会成功的。但陆先生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