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追求的中国人
作为一个海外党,看完柏杨先生这本书,我打心眼儿里就只想说一个词:赞同!事实上,我觉得柏杨先生所说的缺乏思考这点,对中国人的影响至为严重。我觉得几乎每个西方人都是可爱的,然而,中国人之中,只有一部分可爱。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连自己的追求都没有。他们会在要读书的时候去读书,争取好成绩,最不济也做个乖孩子。他们会在选专业的时候,选择最赚钱的专业,然后不管自己喜欢不喜欢,就去学,争取好的成绩,很多的课外活动。而对于每个project,他们追求的绝对不是最好,而是最好的分数。待到以后工作了,就去最挣钱的领域,或是最有权威的领域。结婚后,男的开始主要拼搏事业。所谓的拼搏事业呢,简单点来说,就是吃饭喝酒拉关系。女的呢,就开始主要相夫教子,眼里慢慢地除了自己家庭,什么也都靠边站了。待到年届四十,男的多半会以开创了自己的公司为荣。至于是什么公司,倒不是很要紧的,只要赚钱就好。又多半会在外面包个二奶,去个洗浴。女的就早已淹没在家庭琐碎平凡而幸福的环境之中。等到儿子上学,一切就再重头来一遍。
我昨天见到一个西方人邻居,他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很壮实的男子。谈及他工作的时候,脸上充满了兴奋和向往说:我现在正在接受训练,之后我会成为一名火车上的监管。而这种光芒,我很少在“成功的中国人”脸上看到。每个西方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或者成为一名运动员,或者是成为一名设计师,又或者成为厨房里一名很棒的员工。而大部分中国人的追求,似乎是相同的:当老板,赚钱,家庭和睦。
对比于西方人谈及自己事业的兴奋和闪光,我倒是经常在中国人脸上看到另外一种表情:自傲或是自卑。“成功”的人呢,就有资本自傲。而距离“成功”标准很远的人呢,看着成功的人,就不免自卑。而消除这种自卑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更不如自己的人鄙视一下。
为什么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成功“标准呢?因为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一个社会的成功标准,我们被灌输了道德规范。我们的教育告诉我们,只有照着这样走是对的,就能够被人尊重,能够有地位。久而久之,至于每个人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who cares?
而且,对于不遵守这种标准的人,就会遭到群体的嘲讽,鄙夷和排挤。这使得我想起很久以前的那个故事来了:一个笼子里养了几只猴子,它们被电击教训得谁都不敢拿挂在笼顶的香蕉。后来,即使把电击开关拔掉,它们也再也不会试图拿香蕉了。而且,每一个新入笼的猴子,但凡想拿香蕉,就会被群殴,让它”学会规矩“。
破解这种现象的方法在哪里呢?我想,独立思考的能力是第一步。英文名叫做critical thinking。简单来说,就是看清楚自己内心,形成自己的体系,不再人云亦云。
我昨天见到一个西方人邻居,他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很壮实的男子。谈及他工作的时候,脸上充满了兴奋和向往说:我现在正在接受训练,之后我会成为一名火车上的监管。而这种光芒,我很少在“成功的中国人”脸上看到。每个西方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或者成为一名运动员,或者是成为一名设计师,又或者成为厨房里一名很棒的员工。而大部分中国人的追求,似乎是相同的:当老板,赚钱,家庭和睦。
对比于西方人谈及自己事业的兴奋和闪光,我倒是经常在中国人脸上看到另外一种表情:自傲或是自卑。“成功”的人呢,就有资本自傲。而距离“成功”标准很远的人呢,看着成功的人,就不免自卑。而消除这种自卑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更不如自己的人鄙视一下。
为什么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成功“标准呢?因为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一个社会的成功标准,我们被灌输了道德规范。我们的教育告诉我们,只有照着这样走是对的,就能够被人尊重,能够有地位。久而久之,至于每个人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who cares?
而且,对于不遵守这种标准的人,就会遭到群体的嘲讽,鄙夷和排挤。这使得我想起很久以前的那个故事来了:一个笼子里养了几只猴子,它们被电击教训得谁都不敢拿挂在笼顶的香蕉。后来,即使把电击开关拔掉,它们也再也不会试图拿香蕉了。而且,每一个新入笼的猴子,但凡想拿香蕉,就会被群殴,让它”学会规矩“。
破解这种现象的方法在哪里呢?我想,独立思考的能力是第一步。英文名叫做critical thinking。简单来说,就是看清楚自己内心,形成自己的体系,不再人云亦云。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