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一点,慢慢实现
《北京青年》里重走青春的风花雪月还历历在目,迟迟未动身的勇气却在赵导新作《老有所依》勾勒的“未来蓝图”里被深深扎上了一刀。有时候,人生的意义和理想,在每天为工作忙碌和为生计奔波的单调色彩里,是那么奢侈,我们不断退而求其次,直到无路可退,我们不停挣钱,透支着十年后的健康,我们不断安慰自己,只是想生活变好一点,让买房成家的愿望终在现实里有栖息之所,即使这么一丝念想,所要付出的努力、必须忍受的无奈、不得不面对的烦恼,都远不只一点点。伴随着我们年龄增长的,除了更多的责任以外,是越来越岌岌可危的变老,失去的是再也无法不管不顾的自由。
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模式是多数普通百姓的终极归宿,日复一日的担心持续着,物价疯涨工资不涨的情况里如何养家,何时能喝上一口没有污染的水吃上一口没有污染的食物,孩子上学的费用怎么办,父母看病的医药费要报多少钱,住的房子会不会拆迁……耳边不断回响某电视剧的台词,“看看我们这个世界,看看这个城市的样子,除了钱这个字之外,我们已经分辨不出是非黑白”,虽然夸张了些,可是每个人的心里继续默默许下努力挣钱决心的亘古不变,努力不一定能改变现状,但是很多人不就是靠着“努力能改变生活”这种希望活着的吗?毕竟再怎么抱怨,对解决问题是于事无补的,生活的路,得一步一步走出来。
当江木兰对吕希谈起自己来北京上学、工作、成家、生女过程中所忽略的事,曾经漂泊或正在漂泊的观众会被掷地有声的台词不断敲击心房,“总以为父母像家里的老房子,它风里雨里的在那儿,只要你想回去,它就在那随时迎接你,但你可曾想过,老房子是不是结实,需不需要保护?你可曾想过,有一天老房子也会塌的?”父母竭尽所能给予子女们的关心和爱,不计回报,反而是我们常会忽略对他们本应有的付出与更多的关心和爱,那不是逢年过节拎着一盒盒保健品的嘘寒问暖,不是单纯塞钱让他们随心所欲的例行公事,大多数父母要的其实很简单,围绕身旁吃餐饭,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主动给他们打打电话和常回家看看。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亲情给我们无可取代的温暖,父母用手背为我们阻挡着他们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用手心为我们释放着绵绵不断的爱的阳光。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可是,如今整个社会的发展已经令这句话变作了古训,在家乡不能一展拳脚或是想追随恋人的脚步到新地方生活,离开父母纵有再多的舍不得,亦有开启生活征程的新奋斗,只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才能体味到与奋斗相依相伴的艰辛。木兰的公公突然撒手人寰,留下身体不便的婆婆,远在老家的父亲孑身一人并要负责爷爷的养老,他们能依靠的子女,却在朝九晚五的工作里各自忙碌,夫妻俩尽一切努力找到了看起来合心意的保姆,木兰把爸爸和爷爷从老家接过来,挤在大家都感到不适的新环境里一起生活。可是呢,保姆并不是真心对待吕母,爷爷终究还是想回家,不肯暂停的压力催生出新的问题。
再看看另外两个普通家庭,也处在“一说都是泪”的困苦里,余淼自小身体不好,被母亲亚芝宠着爱着,可不断被好事的媳妇田咪力图将掏空亚芝养老的本,还眼高手低不断惹麻烦;木兰的上司雷颂华,因为不善表达和母亲常有争执,方琼是很强调存在感的老人,可是雷颂华却偏偏不喜欢用母亲认可的方式和她相处,母女之间继续摩擦不断也都不肯主动认输……
不敢想象,这些画面也许将是你我十年、二十年后的生动写照,剧集着力表现这样现实和心灵上的双重困惑,不是要我们早早就放弃寻找生活的快乐,恐惧的预防针,并非令我们不去担惊受怕,也不是用未来为难现在,而是让我们在终究要面对时,正视它,能调整好心态。老有所依,是无法实现的梦,还是必须面对的坎,就让我们一点一点,慢慢实现这一长串的心愿。
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模式是多数普通百姓的终极归宿,日复一日的担心持续着,物价疯涨工资不涨的情况里如何养家,何时能喝上一口没有污染的水吃上一口没有污染的食物,孩子上学的费用怎么办,父母看病的医药费要报多少钱,住的房子会不会拆迁……耳边不断回响某电视剧的台词,“看看我们这个世界,看看这个城市的样子,除了钱这个字之外,我们已经分辨不出是非黑白”,虽然夸张了些,可是每个人的心里继续默默许下努力挣钱决心的亘古不变,努力不一定能改变现状,但是很多人不就是靠着“努力能改变生活”这种希望活着的吗?毕竟再怎么抱怨,对解决问题是于事无补的,生活的路,得一步一步走出来。
当江木兰对吕希谈起自己来北京上学、工作、成家、生女过程中所忽略的事,曾经漂泊或正在漂泊的观众会被掷地有声的台词不断敲击心房,“总以为父母像家里的老房子,它风里雨里的在那儿,只要你想回去,它就在那随时迎接你,但你可曾想过,老房子是不是结实,需不需要保护?你可曾想过,有一天老房子也会塌的?”父母竭尽所能给予子女们的关心和爱,不计回报,反而是我们常会忽略对他们本应有的付出与更多的关心和爱,那不是逢年过节拎着一盒盒保健品的嘘寒问暖,不是单纯塞钱让他们随心所欲的例行公事,大多数父母要的其实很简单,围绕身旁吃餐饭,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主动给他们打打电话和常回家看看。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亲情给我们无可取代的温暖,父母用手背为我们阻挡着他们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用手心为我们释放着绵绵不断的爱的阳光。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可是,如今整个社会的发展已经令这句话变作了古训,在家乡不能一展拳脚或是想追随恋人的脚步到新地方生活,离开父母纵有再多的舍不得,亦有开启生活征程的新奋斗,只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才能体味到与奋斗相依相伴的艰辛。木兰的公公突然撒手人寰,留下身体不便的婆婆,远在老家的父亲孑身一人并要负责爷爷的养老,他们能依靠的子女,却在朝九晚五的工作里各自忙碌,夫妻俩尽一切努力找到了看起来合心意的保姆,木兰把爸爸和爷爷从老家接过来,挤在大家都感到不适的新环境里一起生活。可是呢,保姆并不是真心对待吕母,爷爷终究还是想回家,不肯暂停的压力催生出新的问题。
再看看另外两个普通家庭,也处在“一说都是泪”的困苦里,余淼自小身体不好,被母亲亚芝宠着爱着,可不断被好事的媳妇田咪力图将掏空亚芝养老的本,还眼高手低不断惹麻烦;木兰的上司雷颂华,因为不善表达和母亲常有争执,方琼是很强调存在感的老人,可是雷颂华却偏偏不喜欢用母亲认可的方式和她相处,母女之间继续摩擦不断也都不肯主动认输……
不敢想象,这些画面也许将是你我十年、二十年后的生动写照,剧集着力表现这样现实和心灵上的双重困惑,不是要我们早早就放弃寻找生活的快乐,恐惧的预防针,并非令我们不去担惊受怕,也不是用未来为难现在,而是让我们在终究要面对时,正视它,能调整好心态。老有所依,是无法实现的梦,还是必须面对的坎,就让我们一点一点,慢慢实现这一长串的心愿。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