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耕雨读
【来源】
晴耕雨读,这个词的灵感取自南阳诸葛“乐躬耕于陇中,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以待天时”。一抹陶渊明“采菊东篱”的淡雅与悠然,便淡淡地融入到这四字之中。
【散文】
晴耕雨读
我经过的街边有一个招牌叫“晴耕雨读”,我不知道它经营什么,估计是茶馆,而我只是对几个字感兴趣。
晴耕雨读,意思很好理解,就是晴天耕耘雨天读书。晴雨是天气的变化,是客观条件,耕耘和读书是主观能动。你不能决定天气,但是你可以决定你的行事方式。简单的语言却概括了主客观的关系。晴天耕耘,雨天读书,多么和谐的生活方式啊。
天有晴雨,人的命运一样,有顺利的日子也有背运的日子,这是命运。但是,当你了解命运,你在顺利的日子可以积极进取,在你背运的日子可以反思、学习。依天理而行,就和命运达成和谐。所以,你了解命运的规律,就可以把命运把握在手中。
耕是实践,读是学习。学习和实践是命运发展的真正动因。你的命运是你自己造成的,但是受到客观规律的约束。你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了解客观规律,和客观规律和谐相处,获得客观条件助力,积极学习和实践,才是领悟人生的道路。
晴耕雨读,学习和实践,晴和雨,多好的辨证表述啊。学习也是实践,实践也是学习,无论天晴和下雨,都能主动把握人生,积极修行,是大智慧的境界啊。
——来自豆瓣百科
据说,“晴耕雨读”这个词源于诸葛孔明的一句话,“乐躬耕于陇中,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以待天时”,在我看来,这句话仍不足以解释晴耕雨读的深意,因为孔明的话语中仍然有着出仕言政的期待与憧憬,在他看来,“躬耕于陇中,寄傲于琴书”,似乎都是在“以待天时”,而这个天时并非待下雨时读书,而是寓意等待时机一展胸中抱负。
事实上,千古的士子文人在出仕为官之前,大部分过得也是孔明一般的生活,粗看起来,似乎雅致悠然,却实则是一个蓄力待发的过程,他们都有着济世扶危的抱负与热忱,我想,惟有在尘世中悠游过一趟的人重返草庐,再一次晴耕雨读,才能真正地批阅沧桑,梳理晴好,升华出一种真正至雅的人生状态。
少年时耐力不继,无法体会晴耕雨读的耐人况味,往往因只顾玩耍半途而废,只在心头留下个晴耕雨读的模糊念想;青年时已明事理,却往往眼高手低,晴耕时幻想锦年,雨读时考量华衣,心分两处,难以为继,留下了晴耕雨读的浪漫,却将其中的深沉与思索抛在了脑后;壮年时往往抵挡不住尘世的诱惑,踏入万丈红尘,品尝喜怒哀乐诸般滋味,渐渐遗失了晴耕雨读的习惯,人生方向也一再偏颇,功成身退者往往只余寥寥,大多数人会在“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孤苦中心生寂寥萌生去意;老年时浮躁的心终于平静下来,缓缓回到少年时结下的草庐,继续晴耕雨读的单调生活,却往往能品味出非同一般的人生况味,此时也明白了人生看似丰富却实则芜杂,需要在晴耕中细细理出头绪,在夜读中慢慢析出精华,也就是在此刻,一种真正无关功利至雅至净的生活才能如期而至。
想象一下,在晴日放歌田野,躬耕自乐,在雨季捧书草庐,品读天地,这是一种何其雅致的人生至境,当身心融入自然,随物赋形,必然能悟到人生的大境界,获取人生的大从容大欢喜。
我想,晴耕雨读的生活并非只有古人才能拥有,在如今这个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存压力无处不在的世界,我们浮躁的心灵会比以往更加渴求这样一种生活,如果可以,我希望所有在尘世中奔波的人都可以放缓一下脚步,品味几天晴耕雨读的惬意与闲适,唤醒我们被物质和欲望挟持的灵魂,让生命回归它最初的纯净与本真。
晴耕雨读,这个词的灵感取自南阳诸葛“乐躬耕于陇中,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以待天时”。一抹陶渊明“采菊东篱”的淡雅与悠然,便淡淡地融入到这四字之中。
【散文】
晴耕雨读
我经过的街边有一个招牌叫“晴耕雨读”,我不知道它经营什么,估计是茶馆,而我只是对几个字感兴趣。
晴耕雨读,意思很好理解,就是晴天耕耘雨天读书。晴雨是天气的变化,是客观条件,耕耘和读书是主观能动。你不能决定天气,但是你可以决定你的行事方式。简单的语言却概括了主客观的关系。晴天耕耘,雨天读书,多么和谐的生活方式啊。
天有晴雨,人的命运一样,有顺利的日子也有背运的日子,这是命运。但是,当你了解命运,你在顺利的日子可以积极进取,在你背运的日子可以反思、学习。依天理而行,就和命运达成和谐。所以,你了解命运的规律,就可以把命运把握在手中。
耕是实践,读是学习。学习和实践是命运发展的真正动因。你的命运是你自己造成的,但是受到客观规律的约束。你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了解客观规律,和客观规律和谐相处,获得客观条件助力,积极学习和实践,才是领悟人生的道路。
晴耕雨读,学习和实践,晴和雨,多好的辨证表述啊。学习也是实践,实践也是学习,无论天晴和下雨,都能主动把握人生,积极修行,是大智慧的境界啊。
——来自豆瓣百科
据说,“晴耕雨读”这个词源于诸葛孔明的一句话,“乐躬耕于陇中,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以待天时”,在我看来,这句话仍不足以解释晴耕雨读的深意,因为孔明的话语中仍然有着出仕言政的期待与憧憬,在他看来,“躬耕于陇中,寄傲于琴书”,似乎都是在“以待天时”,而这个天时并非待下雨时读书,而是寓意等待时机一展胸中抱负。
事实上,千古的士子文人在出仕为官之前,大部分过得也是孔明一般的生活,粗看起来,似乎雅致悠然,却实则是一个蓄力待发的过程,他们都有着济世扶危的抱负与热忱,我想,惟有在尘世中悠游过一趟的人重返草庐,再一次晴耕雨读,才能真正地批阅沧桑,梳理晴好,升华出一种真正至雅的人生状态。
少年时耐力不继,无法体会晴耕雨读的耐人况味,往往因只顾玩耍半途而废,只在心头留下个晴耕雨读的模糊念想;青年时已明事理,却往往眼高手低,晴耕时幻想锦年,雨读时考量华衣,心分两处,难以为继,留下了晴耕雨读的浪漫,却将其中的深沉与思索抛在了脑后;壮年时往往抵挡不住尘世的诱惑,踏入万丈红尘,品尝喜怒哀乐诸般滋味,渐渐遗失了晴耕雨读的习惯,人生方向也一再偏颇,功成身退者往往只余寥寥,大多数人会在“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孤苦中心生寂寥萌生去意;老年时浮躁的心终于平静下来,缓缓回到少年时结下的草庐,继续晴耕雨读的单调生活,却往往能品味出非同一般的人生况味,此时也明白了人生看似丰富却实则芜杂,需要在晴耕中细细理出头绪,在夜读中慢慢析出精华,也就是在此刻,一种真正无关功利至雅至净的生活才能如期而至。
想象一下,在晴日放歌田野,躬耕自乐,在雨季捧书草庐,品读天地,这是一种何其雅致的人生至境,当身心融入自然,随物赋形,必然能悟到人生的大境界,获取人生的大从容大欢喜。
我想,晴耕雨读的生活并非只有古人才能拥有,在如今这个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存压力无处不在的世界,我们浮躁的心灵会比以往更加渴求这样一种生活,如果可以,我希望所有在尘世中奔波的人都可以放缓一下脚步,品味几天晴耕雨读的惬意与闲适,唤醒我们被物质和欲望挟持的灵魂,让生命回归它最初的纯净与本真。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