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荛圃藏书嘉言录
荛圃藏书嘉言录
真州高赜糁之 辑
时积雪盈庭,春寒彻骨,窗外又飘飘未止也,奈何!奈何!!
人往风微,睹此赠物,益增伤感。
幸叨良友之赠,物以人重,人又以物重也。
——《周礼》二卷(残蜀大字本)
书之经部,日少一日,余故收之,幸毋诮我佞宋之癖。
——《礼记》郑注二十卷(校宋本)
得之价白金一百二十两,不特书估居奇,亦余之爱书有以致此。
余务在必得,惜书而不惜钱物,书魔故智有如是者!
——《公羊解诂》十二卷(宋余仲仁本)
笔诸是册尾,以纪奇书流传在天壤间,固不自乏,特未遇则不知耳。
——《春秋繁露》十七卷(校本)
此北宋精刊景佑本《汉书》,为余百宋一廛中史部之冠,藏箧中三十来年矣,非至好不轻示人。郡中厚斋都转偶过小斋,曾出一示,继于朋好中时一及之。奈于惜书癖深,未忍轻弃,并不敢以议价,致蔑视宝物。因思都转崇儒重道,昔年出资数万敬修吾郡文庙,其诚挚为何如!知天必昌大其后以振家声,故近日收藏古籍嗜好之笃,访求之勤,一至于此,则余又何敢自秘所藏,独宝其宝耶?君永当必有能读是书者,敢以镇库之物掇赠为预兆云。
——《前汉书》一百卷(宋本)
如此种残篇断简,几何不为敝屣之弃,而装潢什袭,直视为千金之比,可谓爱书如性命。又得同志之人,劝其翻雕,以惠后学,始幸天壤之大,不乏好古之士,特恐卷帙繁富,窘于资力,尽于孙氏等耳。
——《前汉书》(残宋本)
后因旅囊空匮,欲商诸仲鱼,慨然以几十金相易。而书魔故态仍复,固留未予,带诸南归,心甚怏怏。
此书书友携来,余未知贵重,不过以几金相易,而仲鱼展阅之下,颇得其佳处,作为跋语表之。非特书之幸,亦余之幸也,向使藏诸箧笥,而以寻常本视之,书不且因余而转晦哉!
——《后汉书》一百二十卷(元大德本)
夕阳在山,不复涉海涌峰矣。余思虎丘为吾吴胜地,爱山水者游不倦焉。犹忆白堤钱听默开萃古斋,此老素称识古所见书多异本,故数年前常一再访之。今老且死矣,书肆又不在山塘,余足迹亦弗之及,乃其子因旧业未可废,此地又无他书肆,于春天始设此小摊。主人既未识书,伙伴亦属盲目,而异书之得,仍由萃古斋来,余故特着之以纪其事。至于仲鱼、香岩赏奇析疑,本为朋友乐事,其中委婉曲,皆足助我生色,故不惮言之[尔见]缕也。
——《吴志》三十卷(宋咸平刊本)
时春雪大下,晓寒逼人,窗外山茶花红英白点,佳致嫣然,亦自可爱。惜山僧招我探梅,不能作灞桥驴背上人,恐诗思亦涩耳 复出氏书于百宋一廛之南窗。
——《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十五卷(影抄元本)
余性喜读未见书,故以之名其斋,自后所见往往得未曾有,始信人之于天必有以报之也。古人云思之思之,鬼神通之。余之于书,殆造斯境矣。
——《编年通载》四卷(残宋本)
则此书之珍重,由来已久。偶为他邑所得,而仍归郡中,物之流传,固自有异,然更得也是翁一番记述,不愈足引重乎?
《题书纪事诗》久绝响矣,即欲为《三益联吟》之续,而良友弗聚,异书不来意兴殊索然也。闲窗检点藏书,此《梁公九谏》一卷仍用旧例,独吟新诗亦聊为破寂之助云尔。
——《梁公九谏》一卷(旧钞本)
余于古书因缘巧合,往往类是,而此书之得,虽遵王不且逊余之创获耶。敢不详述原委,以志余幸。
——《孔氏祖庭广训》二十卷(元刊本)
向来以旧钞书为宝,今历观诸书钞本,最为难信,即如此录脱落甚多,此?一也。惟旧刻自宋而元而明初,纵有?讹,皆数无心,非有意删削也。聊记于此,以为读书者示准则云。
——《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不分卷(校旧钞本)
无用需贵价,有用索贱值。君等类如是,我何为不得?
编残简断,市希骏骨之来;墨敝纸渝,?诩豹斑之见。
——《元统元年进士提名录》不分卷(元刻本)
江上李如一之性情意气,亦颇可敬可爱:见图籍则破产以收,获异书则焚香肃拜;其与人共也,遇秘册必贻书相问,有求假必朝发夕至,且一经名人翻阅则书更珍重,此等心肠断非外人能晓其一二。余特为拈出,知古人之好书有如是者,安得世之储藏家尽如此,俾读书种子绵绵不绝邪!
私乘存公道,鸿文二十篇。纲常留大节,草莽示微权。
感叹宋元际,表扬臣妾贤。读之如有愧,掩卷泪凄然。
老荛读书有感而作。
——《草莽私乘》一卷(明钞本)
然楮墨之间,古意稍逊……
因古书难得,并著之,以见馨室之外,空居亦足竞爽也。
——《华阳国志》十二卷(旧钞本)
嘉庆己未夏五月中浣九日,梅雨连朝,阴霾积闷,书此以破岑寂。 棘人黄丕烈识。
——《陆游南唐书》十八卷(校本)
日来昼长无事,时扰倦魔,偶取出毕之。
嘉庆癸酉五月廿有三日,黄丕烈书。时身衣薄棉,几忘为夏至节,故能烧烛挥毫,不致蚊蚋交集,并记。
——《东国史略》六卷(校钞本)
古书难得,即得矣,而又不令同时,虽访得他本可补者,又以两地阻隔,造物何不作美如是邪。丙寅谷日挑灯书。 荛翁。
——《舆地广记》三十八卷(校影宋本)
偶从吴市购得宋《淳佑临安志》六卷,虽非全本,然自来著录家多未见。喜而有作,寄槎客先生。
输钱吴市得书夸,道是西施入馆娃。
宋室江山存梗概,乡村风物见繁华。
关心志乘亡全帙,屈指收藏又一家。
沉有会嵇嘉泰本,赏奇差足慰生涯。
吴槎客和作曰:
凤舞龙飞讵足夸,钱塘遗事失宫娃。
天教南渡支残局,人想东京读梦华。
朱鸟歌成空有泪,冬青种后已无家。
与君鼎足藏三志,天水犹悬碧海崖。
荛圃和作云:
甄别奇书却自夸,秦娥未许混吴娃。
阙疑自己无年号,微显今还识物华。
半壁河山留六卷,累朝兴废得三家。
东南进取忘前鉴,空使宗臣泣海涯。
又 庚午春日,寄怀槎客次前韵云:
千元百宋竞相夸,引得吴人道是娃。
我为嗜奇荒产业,君因勤学耗年华。
良朋隔世忘双璧,异地同心有几家。
真个苏杭见闻广,艺林佳话遍天涯。
——《淳佑临安志》六卷(旧钞本)
司书鬼与司钱神其能为我一争邪?可叹,可恨!
——《新定续志》十卷(宋本)
雨窗剪烛书。 棘人黄丕烈。
——《咸淳临安志》九十三卷(宋刻本)
总之书非目睹,凭口说耳食以定是非,断断乎其不可。
——《东京梦华录》十卷(校宋旧钞本)
因思吾郡甚大,故家之藏?,行李之往来,所藏之富,所来之广,安得尽入余乎,而一为品题其甲乙邪?余于此不能无感慨云,书此以存一段佳话,俾知书之遇与不遇,系乎人之知与不知。可叹也夫,可叹也夫! 九月三日,烧烛检此,复翁。
——《说苑》二十卷(北宋本)
自己所藏既去,又复念及他人所藏者,书魔之故智历久不忘耳!
——《说苑》二十卷(校宋本)
书必以真本为上,其次从真本手校乃可信,盖手校、真本只隔一层。
——《韩非子》二十卷(校宋本)
夫书之贵贱,以有用无用为断,并以务实相副者为重。
——《棠阴比事》一卷(宋本)
世增收骏价,仙感活龙恩。从此思明理,都惭少夙根。
——《孙真人千金方》三十卷(宋刊配元明刊本)
仲冬以来,为亡儿营葬,为长女遣嫁,兼之度岁办粮,所入不偿所出,自朝至夕,虽身逸而心劳,几乎坐卧不宁矣!然而可解忧者惟书。余自甲寅后,连丁大故,天灾人事,困苦身心。若论处境,不知人生之乐。而好书一事,从未住手,谓聊乐我足者,此也。
百忙之中,出现银一斤,置此残帙,旁人见之,得勿笑其痴耶、呆耶!余曰此养生药,思之几废寝食,余又不知蠹鱼之性,何以固结若是。
秘籍沉沦孰与求,人亡人得理周流。
墨林清玩丛残甚,万卷堂章卷尾留。
重装手泽记仙春,逆数前朝岁戊辰。
三百年来五甲子,一书阅过几家人。
——《普济方》存第一至六(残宋本)
附:
时赋役倥偬,愁闷填胸,当研朱点笔时,大似弈秋侮弈,一心以为鸿鹄之将至,抚已为之一笑!康熙五年四月二十有六日,常熟陆贻典识。
古今书籍,宋板不必尽是,时刻不必尽非,宋刻之非者居二三,时刻之是者无六七,则宁从其旧也。余校此书一遵宋本,再勘一过,复多改正,后之览者,其毋以刻舟目之。敕先典再识。
——《管子》二十四卷(宋本)
古书日就湮没,尚赖奕世藏书家表彰其名,流传其种,俾后人有所据。依我辈好古书而方伎,家言亦在收录,若世之庸医,且有问之,而不知其名者,又安能与之赏疑析奇也。开窗展玩,籍此破寂,剪烛书此,觉一切尘撄暂为抛却,里何如之,时已巳初夏,将届小满,大风扬沙,晴雨忽变,麦秀之寒,甚于常岁,并记,复翁。
——《新编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五卷《新编张仲景注解伤寒发微论》二卷(元刊本)
余之惜书而不惜钱,真佞宋耶!诚不失为书魔云尔。
——《史载之方》二卷(宋本)
真州高赜糁之 辑
时积雪盈庭,春寒彻骨,窗外又飘飘未止也,奈何!奈何!!
人往风微,睹此赠物,益增伤感。
幸叨良友之赠,物以人重,人又以物重也。
——《周礼》二卷(残蜀大字本)
书之经部,日少一日,余故收之,幸毋诮我佞宋之癖。
——《礼记》郑注二十卷(校宋本)
得之价白金一百二十两,不特书估居奇,亦余之爱书有以致此。
余务在必得,惜书而不惜钱物,书魔故智有如是者!
——《公羊解诂》十二卷(宋余仲仁本)
笔诸是册尾,以纪奇书流传在天壤间,固不自乏,特未遇则不知耳。
——《春秋繁露》十七卷(校本)
此北宋精刊景佑本《汉书》,为余百宋一廛中史部之冠,藏箧中三十来年矣,非至好不轻示人。郡中厚斋都转偶过小斋,曾出一示,继于朋好中时一及之。奈于惜书癖深,未忍轻弃,并不敢以议价,致蔑视宝物。因思都转崇儒重道,昔年出资数万敬修吾郡文庙,其诚挚为何如!知天必昌大其后以振家声,故近日收藏古籍嗜好之笃,访求之勤,一至于此,则余又何敢自秘所藏,独宝其宝耶?君永当必有能读是书者,敢以镇库之物掇赠为预兆云。
——《前汉书》一百卷(宋本)
如此种残篇断简,几何不为敝屣之弃,而装潢什袭,直视为千金之比,可谓爱书如性命。又得同志之人,劝其翻雕,以惠后学,始幸天壤之大,不乏好古之士,特恐卷帙繁富,窘于资力,尽于孙氏等耳。
——《前汉书》(残宋本)
后因旅囊空匮,欲商诸仲鱼,慨然以几十金相易。而书魔故态仍复,固留未予,带诸南归,心甚怏怏。
此书书友携来,余未知贵重,不过以几金相易,而仲鱼展阅之下,颇得其佳处,作为跋语表之。非特书之幸,亦余之幸也,向使藏诸箧笥,而以寻常本视之,书不且因余而转晦哉!
——《后汉书》一百二十卷(元大德本)
夕阳在山,不复涉海涌峰矣。余思虎丘为吾吴胜地,爱山水者游不倦焉。犹忆白堤钱听默开萃古斋,此老素称识古所见书多异本,故数年前常一再访之。今老且死矣,书肆又不在山塘,余足迹亦弗之及,乃其子因旧业未可废,此地又无他书肆,于春天始设此小摊。主人既未识书,伙伴亦属盲目,而异书之得,仍由萃古斋来,余故特着之以纪其事。至于仲鱼、香岩赏奇析疑,本为朋友乐事,其中委婉曲,皆足助我生色,故不惮言之[尔见]缕也。
——《吴志》三十卷(宋咸平刊本)
时春雪大下,晓寒逼人,窗外山茶花红英白点,佳致嫣然,亦自可爱。惜山僧招我探梅,不能作灞桥驴背上人,恐诗思亦涩耳 复出氏书于百宋一廛之南窗。
——《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十五卷(影抄元本)
余性喜读未见书,故以之名其斋,自后所见往往得未曾有,始信人之于天必有以报之也。古人云思之思之,鬼神通之。余之于书,殆造斯境矣。
——《编年通载》四卷(残宋本)
则此书之珍重,由来已久。偶为他邑所得,而仍归郡中,物之流传,固自有异,然更得也是翁一番记述,不愈足引重乎?
《题书纪事诗》久绝响矣,即欲为《三益联吟》之续,而良友弗聚,异书不来意兴殊索然也。闲窗检点藏书,此《梁公九谏》一卷仍用旧例,独吟新诗亦聊为破寂之助云尔。
——《梁公九谏》一卷(旧钞本)
余于古书因缘巧合,往往类是,而此书之得,虽遵王不且逊余之创获耶。敢不详述原委,以志余幸。
——《孔氏祖庭广训》二十卷(元刊本)
向来以旧钞书为宝,今历观诸书钞本,最为难信,即如此录脱落甚多,此?一也。惟旧刻自宋而元而明初,纵有?讹,皆数无心,非有意删削也。聊记于此,以为读书者示准则云。
——《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不分卷(校旧钞本)
无用需贵价,有用索贱值。君等类如是,我何为不得?
编残简断,市希骏骨之来;墨敝纸渝,?诩豹斑之见。
——《元统元年进士提名录》不分卷(元刻本)
江上李如一之性情意气,亦颇可敬可爱:见图籍则破产以收,获异书则焚香肃拜;其与人共也,遇秘册必贻书相问,有求假必朝发夕至,且一经名人翻阅则书更珍重,此等心肠断非外人能晓其一二。余特为拈出,知古人之好书有如是者,安得世之储藏家尽如此,俾读书种子绵绵不绝邪!
私乘存公道,鸿文二十篇。纲常留大节,草莽示微权。
感叹宋元际,表扬臣妾贤。读之如有愧,掩卷泪凄然。
老荛读书有感而作。
——《草莽私乘》一卷(明钞本)
然楮墨之间,古意稍逊……
因古书难得,并著之,以见馨室之外,空居亦足竞爽也。
——《华阳国志》十二卷(旧钞本)
嘉庆己未夏五月中浣九日,梅雨连朝,阴霾积闷,书此以破岑寂。 棘人黄丕烈识。
——《陆游南唐书》十八卷(校本)
日来昼长无事,时扰倦魔,偶取出毕之。
嘉庆癸酉五月廿有三日,黄丕烈书。时身衣薄棉,几忘为夏至节,故能烧烛挥毫,不致蚊蚋交集,并记。
——《东国史略》六卷(校钞本)
古书难得,即得矣,而又不令同时,虽访得他本可补者,又以两地阻隔,造物何不作美如是邪。丙寅谷日挑灯书。 荛翁。
——《舆地广记》三十八卷(校影宋本)
偶从吴市购得宋《淳佑临安志》六卷,虽非全本,然自来著录家多未见。喜而有作,寄槎客先生。
输钱吴市得书夸,道是西施入馆娃。
宋室江山存梗概,乡村风物见繁华。
关心志乘亡全帙,屈指收藏又一家。
沉有会嵇嘉泰本,赏奇差足慰生涯。
吴槎客和作曰:
凤舞龙飞讵足夸,钱塘遗事失宫娃。
天教南渡支残局,人想东京读梦华。
朱鸟歌成空有泪,冬青种后已无家。
与君鼎足藏三志,天水犹悬碧海崖。
荛圃和作云:
甄别奇书却自夸,秦娥未许混吴娃。
阙疑自己无年号,微显今还识物华。
半壁河山留六卷,累朝兴废得三家。
东南进取忘前鉴,空使宗臣泣海涯。
又 庚午春日,寄怀槎客次前韵云:
千元百宋竞相夸,引得吴人道是娃。
我为嗜奇荒产业,君因勤学耗年华。
良朋隔世忘双璧,异地同心有几家。
真个苏杭见闻广,艺林佳话遍天涯。
——《淳佑临安志》六卷(旧钞本)
司书鬼与司钱神其能为我一争邪?可叹,可恨!
——《新定续志》十卷(宋本)
雨窗剪烛书。 棘人黄丕烈。
——《咸淳临安志》九十三卷(宋刻本)
总之书非目睹,凭口说耳食以定是非,断断乎其不可。
——《东京梦华录》十卷(校宋旧钞本)
因思吾郡甚大,故家之藏?,行李之往来,所藏之富,所来之广,安得尽入余乎,而一为品题其甲乙邪?余于此不能无感慨云,书此以存一段佳话,俾知书之遇与不遇,系乎人之知与不知。可叹也夫,可叹也夫! 九月三日,烧烛检此,复翁。
——《说苑》二十卷(北宋本)
自己所藏既去,又复念及他人所藏者,书魔之故智历久不忘耳!
——《说苑》二十卷(校宋本)
书必以真本为上,其次从真本手校乃可信,盖手校、真本只隔一层。
——《韩非子》二十卷(校宋本)
夫书之贵贱,以有用无用为断,并以务实相副者为重。
——《棠阴比事》一卷(宋本)
世增收骏价,仙感活龙恩。从此思明理,都惭少夙根。
——《孙真人千金方》三十卷(宋刊配元明刊本)
仲冬以来,为亡儿营葬,为长女遣嫁,兼之度岁办粮,所入不偿所出,自朝至夕,虽身逸而心劳,几乎坐卧不宁矣!然而可解忧者惟书。余自甲寅后,连丁大故,天灾人事,困苦身心。若论处境,不知人生之乐。而好书一事,从未住手,谓聊乐我足者,此也。
百忙之中,出现银一斤,置此残帙,旁人见之,得勿笑其痴耶、呆耶!余曰此养生药,思之几废寝食,余又不知蠹鱼之性,何以固结若是。
秘籍沉沦孰与求,人亡人得理周流。
墨林清玩丛残甚,万卷堂章卷尾留。
重装手泽记仙春,逆数前朝岁戊辰。
三百年来五甲子,一书阅过几家人。
——《普济方》存第一至六(残宋本)
附:
时赋役倥偬,愁闷填胸,当研朱点笔时,大似弈秋侮弈,一心以为鸿鹄之将至,抚已为之一笑!康熙五年四月二十有六日,常熟陆贻典识。
古今书籍,宋板不必尽是,时刻不必尽非,宋刻之非者居二三,时刻之是者无六七,则宁从其旧也。余校此书一遵宋本,再勘一过,复多改正,后之览者,其毋以刻舟目之。敕先典再识。
——《管子》二十四卷(宋本)
古书日就湮没,尚赖奕世藏书家表彰其名,流传其种,俾后人有所据。依我辈好古书而方伎,家言亦在收录,若世之庸医,且有问之,而不知其名者,又安能与之赏疑析奇也。开窗展玩,籍此破寂,剪烛书此,觉一切尘撄暂为抛却,里何如之,时已巳初夏,将届小满,大风扬沙,晴雨忽变,麦秀之寒,甚于常岁,并记,复翁。
——《新编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五卷《新编张仲景注解伤寒发微论》二卷(元刊本)
余之惜书而不惜钱,真佞宋耶!诚不失为书魔云尔。
——《史载之方》二卷(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