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有情,书有灵》——“世界最美的书”设计师朱赢椿讲座
纸有情,书有灵
朱赢椿
2013.11.19@同济大学 同舟论坛
【关于纸质书】
现在人们尤其是00后对纸质书有所疏忽。有担忧纸质书会不会被电子书所替代。
比如第一财经周刊有一期标题《2018年:书籍死亡?》、日本印象社总经理五年前预言“纸质书会在15年内消亡”,但我不担忧。类比:电视与电影。
作为设计者,我并不抵触电子书,方便、容量大
★ 纸质书不会消亡的理由:人与纸质书产生的“关联”
【“被纸媒体哺育的人们,往往阅读液晶显示的文字时觉得不稳定,而对固定在纸上的坚实的铅字才有信赖感,才放得下心来。触摸书本、纸张,也有积极的调节身心的作用。 ”
——小林一博】
“开卷”vs“开机”:电子书:一次看过即结束,比如网络小说等快餐文学,而纸质书:用以收藏
有时在旧书店淘来一本书,价格远远高于iPad
照片1:家长与孩子在高铁上,家长为了让孩子安静一些,给他一个iPad玩,自己也在玩手机…两人“相安无事”;地铁上人们都盯着屏幕…使人深陷
照片2:古代的人,品茶、读书……我们还有这样的生活吗?
【“高尔基:每一本书都是一个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
纸张之美:
可弯曲,柔软,香味;(图片)纸与木头,都像花一样。
树木经过生长被制造成纸再被人触摸、阅读,是很美的过程
很多设计师做得不好,把书设计得很丑,人们自然不选择纸质书。所以我碰到不喜欢的书,就把封面撕掉或用白纸包上去,只写个标题。
eg.《中国哲学之精神》:中英文版,在经典文本面前,设计师应该把作品做得像饱含阅历的老人;装帧没有那么必要,文本是呈现给读者的重点
eg.《周克希译文集》:设计师应该隐藏一部作品的背后
eg.《傅雷家书》两个开本,聪写给雷,雷写给聪;内容:极简风格
把一个东西做得自然非常重要:
【“常常在想,不知是自己遗忘了自然,还是自己被自然遗弃。
在繁忙之中人竟然会变得麻木而虚脱起来,最后直到心灵结成了茧。
精神荒芜得没有一丝生机。”】
【自然】
(朱赢椿老师介绍他的工作室)
天井
喜欢跟自然接近,花香。这个紫色的花叫二月兰。不是我种的,有点像上帝的旨意,风吹到工作室前,种子落下,生长出来。
还种油菜(照片:长出油菜花)、丝瓜、葫芦
有趣的小设计:1.在网上买一个“慢”的交通标志牌;2. 竹筒上种植物
人们走进我的小院子,绝对不会觉得简陋,人们在精致面前容易紧张
我认为是雨是天之甘霖,不必打伞避雨
(展示工作室外春夏秋冬的照片)
跟自然更贴近,开始把昆虫养在工作室,还养过小蝌蚪、蜗牛、鸡
更喜欢用笔记本记录,而非用手机拍照
(照片)蝴蝶的卵,像珍珠一样
【“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大自然母亲的一丝一息
都是灵感的源泉
她有时像山谷里的雾不期而至
有时像划过夜空的闪电稍纵即逝”】
为什么说“纸有情”:纸张有软硬度、颜色,纸张与书的内容要有契合
(展示一张书的图片)像女生的头发一样
柔软的、唯美的、抒情的情趣
【作品的故事】
★《光阴》
自然的,关于二十四节气。寻找插图师:专门找农民去画。
山花烂漫中,农民过来打着雨伞过来给我们带路。他真实地生活在土地上,画画非常朴实。(图:和农民坐在院子里聊天)
用阴影作封面:拿着黑白色的胶片,用光来照。所谓的“光阴”,用影子来表达“太阳”。
书的脊背:春、夏、秋、冬,分别用红色、绿色、……来表示
★《信封》
非画家做的书。作者是德国的钢琴家,追求一个女孩,每到一城市就给她写一封信,并且亲手做信封。用艺术的方法在信封上写名字、门牌号码、地址。
看起来像明信片,然后被做成了书
首发式的活动:手工制作信封,让中国的读者自己写、画。
(展示一些手工信封)其实中国人也可以创造出这么美妙的,只是思维被限制住了
★《元气糖》
美食专栏作家殳俏
用海绵做,从侧面看像夹心饼干,拿起来又有一种夹心蛋糕的质感。外面是一层透明的塑料包装,像剥开糖纸一样阅读的独特体验
诗意的设计
★《没有脸的诗集》
本来说取名“不要脸的诗集”,你是诗人嘛,就赤裸裸地面对读者
封面下去就是第一页
个人简介:原本是发表了多少诗、职称之类,被设计成“出生时间略,籍贯略,职务职称略,性别:男”
表现一种概念,诗人的概念
★《不哭》
- 朱赢椿老师最喜欢的一本书,作者申赋渔
采访了18个孩子
找了八家出版社都没有出版。“谁要看惨兮兮的东西?”
用废纸印刷。到纸张收购站去看。
环衬用最差的牛皮纸,做的时候找不到印刷厂,怕把机器弄坏,后来找了一个快倒闭的印刷厂
根据不同人的命运选择不同的纸匹配。有个孩子只有一岁半,烧伤之后,爸爸妈妈跑掉了——我用最好、最白的纸来表达,因为这个纸细腻得像婴儿的皮肤一样
制作目录:效果,读者看到字的样子就被感动
手工检查,把书在阳光下晾晒
后来把书的费用捐给了安徽的孤儿院,孤儿院的孩子在书里找自己的照片。然后很多读者看到这本书就自发募集物资亲自送到孤儿院。
兔唇孩子的故事:一位读者是南京的医生,听到这个消息赶赴。后来听说一个明星的女儿去美国做了兔唇,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美国慈善基金会写邮件,后来三个美国专家带着设备来到南京,治好了兔唇孩子
“有时候一本书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书籍设计的实验性】
★《不裁》
怎样区别于博客?
用纸刀裁,听到纸刀裁纸的声音(听觉上的纸质书之美);刀还能变成书签
“小女子不才”>>不裁
读者自己在书里画小插图
“世界最美的书”
很多读者买了书之后裁掉,又后悔,就又买一本没有裁的
★《蚁呓》
- 小孩子戳蚂蚁窝,妈妈在一旁不制止。广场上的人,也如同蚂蚁人类的争斗也很可笑
我饲养蚂蚁,“有的时候蚂蚁渴了就到我的茶杯里喝点水”XD
【“我们经常把东西填满到溢出来,
却不考虑将其清空,
单纯与简朴是沉默的世界,
却是空寂与圆满的世界,
是空阔与充盈的世界,
留白与空间之所以美,
就是因为它很单纯”】
- 内页设计:蚂蚁在乐曲里、猕猴桃里
- 礼物,来自德国读者的画“蚂蚁在读一本书”;电工制作的蚂蚁模型
- (一些人觉得这本书很坑爹)“所以,不要被媒体、读者左右自己的看法”
★《鼠述》
小老鼠走在雪地里
抱在一起取暖的两只小老鼠
★《蜗牛慢吞吞》(可参考一席《慢慢慢下来》视频)
水洼里的发现,匆匆忙忙的人看不见:一只蜗牛
开始饲养蜗牛
“慢设计”
那段时间一直想把这本书做到极致,早上起来刷牙,挤牙膏都挤到牙膏背面
印刷出来觉得不够好,又换了一家,两个版本虽然只是色彩上的细微变化,但却很重要
为了表现蜗牛的慢,前几页的图变化细微。有些读者说“这本书不好,前六页都一样,是不是印重了”,其实他没有注意到。
★《一个一个人》
想把书做得像老人一样,做旧
封面的字,不用书法家来写,找“想写好又写不好的人”
有反应说“大混蛋,把旧书卖给我”
腰封:“本书还没有找到人推荐”
(后来的互动提问环节,读者问对腰封有什么看法:“我认为大家对腰封不要要求太严格,它就是广告,你不喜欢的话撕掉、扔掉就可以了”)
★《语录杜尚》
内页设计:字体从极小到极大
这是一本开玩笑的书,只卖给“喜欢好玩的人”,你不好玩就不要买
★《肥肉》
假肥肉:每个来做客的人碰到这块假的肥肉,都会讲一个个有关肥肉故事,屡试不爽
内页:书法——不写“宁静致远”,写“肥肉”;印章——不刻“朱赢椿”,刻“肥肉”;
建筑设计——肥肉房屋、肥肉沙发
把书做成像肉一样
12月先锋书店首发,口号“先锋书店,今天卖肉”:D
★《设计诗》
把生活的感悟揉进文字的视觉游戏
字体的大小、行距、浓淡、轻重
经常把方案写在车票上、餐巾纸上
写出有声音的诗
《钱》、《花》、丰满“看什么看,不就是肉嘛”
封面:瓦楞纸做的装帧
在微博上火了之后,也催发了读者的无限创意
【ENDING】
“当你读完这句话的时候,你的生命已经过去了五秒”(参见《设计诗》的某一首)
“当你听完这场讲座,你的生命已经过去了好多好多秒……”
【互动】
Q:关于理想和现实,有没有过妥协的时候?
A:我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人
首先要保证吃饱穿暖。不能被迷惑。必须认认真真做事情。
Q:哪些人、书、哲学思想对您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A:不喜欢读现代人的书。
个人推荐:古人的书,自然的书
一读古人的书,如老庄、诗经,
二读画册不如读自然;
Q:工作与喜欢的事,如何做到平衡?
A:我是个非常幸运的人,所做的都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给同学的建议是当你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你要适当放下一些东西。08年的时候,很多人包括房地产找我做各种设计,我熬夜、加班、和客户吵架,之后就推掉了这些商业的事情。
比较享受目前的生活状态。
学会“退一步”
【嘉宾题词】:书为悦己者容。
【附】
朱赢椿所设计的《空度》、《平如美棠》双双荣获2013“中国最美的书”
评选新闻
关于朱赢椿和随园书坊设计作品的豆列
这场讲座基本是《慢慢慢下来》和《多情的纸,温柔的书》的综合版,但现场听依然有很不一样的感受,更生动有趣,直接的触动。朱赢椿老师真的是特别用心的人。一言一语中都透着悠扬的生活美学,有趣、有爱、有梦。也给我以信心,去相信缓慢的、真诚的能量。
附上朱赢椿在一席的演讲视频和2010年读库主办的朱赢椿讲座“多情的纸,温柔的书——探寻书籍之美”文字版。
最后做个广告,欢迎关注【做書】小站,精选一切有关书的事;)
朱赢椿
2013.11.19@同济大学 同舟论坛
![]() |
【关于纸质书】
现在人们尤其是00后对纸质书有所疏忽。有担忧纸质书会不会被电子书所替代。
比如第一财经周刊有一期标题《2018年:书籍死亡?》、日本印象社总经理五年前预言“纸质书会在15年内消亡”,但我不担忧。类比:电视与电影。
作为设计者,我并不抵触电子书,方便、容量大
★ 纸质书不会消亡的理由:人与纸质书产生的“关联”
【“被纸媒体哺育的人们,往往阅读液晶显示的文字时觉得不稳定,而对固定在纸上的坚实的铅字才有信赖感,才放得下心来。触摸书本、纸张,也有积极的调节身心的作用。 ”
——小林一博】
“开卷”vs“开机”:电子书:一次看过即结束,比如网络小说等快餐文学,而纸质书:用以收藏
有时在旧书店淘来一本书,价格远远高于iPad
照片1:家长与孩子在高铁上,家长为了让孩子安静一些,给他一个iPad玩,自己也在玩手机…两人“相安无事”;地铁上人们都盯着屏幕…使人深陷
照片2:古代的人,品茶、读书……我们还有这样的生活吗?
【“高尔基:每一本书都是一个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
纸张之美:
可弯曲,柔软,香味;(图片)纸与木头,都像花一样。
树木经过生长被制造成纸再被人触摸、阅读,是很美的过程
很多设计师做得不好,把书设计得很丑,人们自然不选择纸质书。所以我碰到不喜欢的书,就把封面撕掉或用白纸包上去,只写个标题。
eg.《中国哲学之精神》:中英文版,在经典文本面前,设计师应该把作品做得像饱含阅历的老人;装帧没有那么必要,文本是呈现给读者的重点
eg.《周克希译文集》:设计师应该隐藏一部作品的背后
eg.《傅雷家书》两个开本,聪写给雷,雷写给聪;内容:极简风格
把一个东西做得自然非常重要:
【“常常在想,不知是自己遗忘了自然,还是自己被自然遗弃。
在繁忙之中人竟然会变得麻木而虚脱起来,最后直到心灵结成了茧。
精神荒芜得没有一丝生机。”】
【自然】
(朱赢椿老师介绍他的工作室)
天井
喜欢跟自然接近,花香。这个紫色的花叫二月兰。不是我种的,有点像上帝的旨意,风吹到工作室前,种子落下,生长出来。
还种油菜(照片:长出油菜花)、丝瓜、葫芦
有趣的小设计:1.在网上买一个“慢”的交通标志牌;2. 竹筒上种植物
人们走进我的小院子,绝对不会觉得简陋,人们在精致面前容易紧张
我认为是雨是天之甘霖,不必打伞避雨
(展示工作室外春夏秋冬的照片)
跟自然更贴近,开始把昆虫养在工作室,还养过小蝌蚪、蜗牛、鸡
更喜欢用笔记本记录,而非用手机拍照
(照片)蝴蝶的卵,像珍珠一样
【“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大自然母亲的一丝一息
都是灵感的源泉
她有时像山谷里的雾不期而至
有时像划过夜空的闪电稍纵即逝”】
为什么说“纸有情”:纸张有软硬度、颜色,纸张与书的内容要有契合
(展示一张书的图片)像女生的头发一样
柔软的、唯美的、抒情的情趣
【作品的故事】
★《光阴》
自然的,关于二十四节气。寻找插图师:专门找农民去画。
山花烂漫中,农民过来打着雨伞过来给我们带路。他真实地生活在土地上,画画非常朴实。(图:和农民坐在院子里聊天)
用阴影作封面:拿着黑白色的胶片,用光来照。所谓的“光阴”,用影子来表达“太阳”。
书的脊背:春、夏、秋、冬,分别用红色、绿色、……来表示
★《信封》
非画家做的书。作者是德国的钢琴家,追求一个女孩,每到一城市就给她写一封信,并且亲手做信封。用艺术的方法在信封上写名字、门牌号码、地址。
看起来像明信片,然后被做成了书
首发式的活动:手工制作信封,让中国的读者自己写、画。
(展示一些手工信封)其实中国人也可以创造出这么美妙的,只是思维被限制住了
★《元气糖》
美食专栏作家殳俏
用海绵做,从侧面看像夹心饼干,拿起来又有一种夹心蛋糕的质感。外面是一层透明的塑料包装,像剥开糖纸一样阅读的独特体验
诗意的设计
★《没有脸的诗集》
本来说取名“不要脸的诗集”,你是诗人嘛,就赤裸裸地面对读者
封面下去就是第一页
个人简介:原本是发表了多少诗、职称之类,被设计成“出生时间略,籍贯略,职务职称略,性别:男”
表现一种概念,诗人的概念
★《不哭》
- 朱赢椿老师最喜欢的一本书,作者申赋渔
采访了18个孩子
找了八家出版社都没有出版。“谁要看惨兮兮的东西?”
用废纸印刷。到纸张收购站去看。
环衬用最差的牛皮纸,做的时候找不到印刷厂,怕把机器弄坏,后来找了一个快倒闭的印刷厂
根据不同人的命运选择不同的纸匹配。有个孩子只有一岁半,烧伤之后,爸爸妈妈跑掉了——我用最好、最白的纸来表达,因为这个纸细腻得像婴儿的皮肤一样
制作目录:效果,读者看到字的样子就被感动
手工检查,把书在阳光下晾晒
后来把书的费用捐给了安徽的孤儿院,孤儿院的孩子在书里找自己的照片。然后很多读者看到这本书就自发募集物资亲自送到孤儿院。
兔唇孩子的故事:一位读者是南京的医生,听到这个消息赶赴。后来听说一个明星的女儿去美国做了兔唇,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美国慈善基金会写邮件,后来三个美国专家带着设备来到南京,治好了兔唇孩子
“有时候一本书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书籍设计的实验性】
★《不裁》
怎样区别于博客?
用纸刀裁,听到纸刀裁纸的声音(听觉上的纸质书之美);刀还能变成书签
“小女子不才”>>不裁
读者自己在书里画小插图
“世界最美的书”
很多读者买了书之后裁掉,又后悔,就又买一本没有裁的
★《蚁呓》
- 小孩子戳蚂蚁窝,妈妈在一旁不制止。广场上的人,也如同蚂蚁人类的争斗也很可笑
我饲养蚂蚁,“有的时候蚂蚁渴了就到我的茶杯里喝点水”XD
【“我们经常把东西填满到溢出来,
却不考虑将其清空,
单纯与简朴是沉默的世界,
却是空寂与圆满的世界,
是空阔与充盈的世界,
留白与空间之所以美,
就是因为它很单纯”】
- 内页设计:蚂蚁在乐曲里、猕猴桃里
- 礼物,来自德国读者的画“蚂蚁在读一本书”;电工制作的蚂蚁模型
- (一些人觉得这本书很坑爹)“所以,不要被媒体、读者左右自己的看法”
★《鼠述》
小老鼠走在雪地里
抱在一起取暖的两只小老鼠
★《蜗牛慢吞吞》(可参考一席《慢慢慢下来》视频)
水洼里的发现,匆匆忙忙的人看不见:一只蜗牛
开始饲养蜗牛
“慢设计”
那段时间一直想把这本书做到极致,早上起来刷牙,挤牙膏都挤到牙膏背面
印刷出来觉得不够好,又换了一家,两个版本虽然只是色彩上的细微变化,但却很重要
为了表现蜗牛的慢,前几页的图变化细微。有些读者说“这本书不好,前六页都一样,是不是印重了”,其实他没有注意到。
★《一个一个人》
想把书做得像老人一样,做旧
封面的字,不用书法家来写,找“想写好又写不好的人”
有反应说“大混蛋,把旧书卖给我”
腰封:“本书还没有找到人推荐”
(后来的互动提问环节,读者问对腰封有什么看法:“我认为大家对腰封不要要求太严格,它就是广告,你不喜欢的话撕掉、扔掉就可以了”)
★《语录杜尚》
内页设计:字体从极小到极大
这是一本开玩笑的书,只卖给“喜欢好玩的人”,你不好玩就不要买
★《肥肉》
假肥肉:每个来做客的人碰到这块假的肥肉,都会讲一个个有关肥肉故事,屡试不爽
内页:书法——不写“宁静致远”,写“肥肉”;印章——不刻“朱赢椿”,刻“肥肉”;
建筑设计——肥肉房屋、肥肉沙发
把书做成像肉一样
12月先锋书店首发,口号“先锋书店,今天卖肉”:D
★《设计诗》
把生活的感悟揉进文字的视觉游戏
字体的大小、行距、浓淡、轻重
经常把方案写在车票上、餐巾纸上
写出有声音的诗
《钱》、《花》、丰满“看什么看,不就是肉嘛”
封面:瓦楞纸做的装帧
在微博上火了之后,也催发了读者的无限创意
【ENDING】
“当你读完这句话的时候,你的生命已经过去了五秒”(参见《设计诗》的某一首)
“当你听完这场讲座,你的生命已经过去了好多好多秒……”
【互动】
Q:关于理想和现实,有没有过妥协的时候?
A:我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人
首先要保证吃饱穿暖。不能被迷惑。必须认认真真做事情。
Q:哪些人、书、哲学思想对您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A:不喜欢读现代人的书。
个人推荐:古人的书,自然的书
一读古人的书,如老庄、诗经,
二读画册不如读自然;
Q:工作与喜欢的事,如何做到平衡?
A:我是个非常幸运的人,所做的都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给同学的建议是当你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你要适当放下一些东西。08年的时候,很多人包括房地产找我做各种设计,我熬夜、加班、和客户吵架,之后就推掉了这些商业的事情。
比较享受目前的生活状态。
学会“退一步”
【嘉宾题词】:书为悦己者容。
【附】
朱赢椿所设计的《空度》、《平如美棠》双双荣获2013“中国最美的书”
评选新闻
关于朱赢椿和随园书坊设计作品的豆列
这场讲座基本是《慢慢慢下来》和《多情的纸,温柔的书》的综合版,但现场听依然有很不一样的感受,更生动有趣,直接的触动。朱赢椿老师真的是特别用心的人。一言一语中都透着悠扬的生活美学,有趣、有爱、有梦。也给我以信心,去相信缓慢的、真诚的能量。
附上朱赢椿在一席的演讲视频和2010年读库主办的朱赢椿讲座“多情的纸,温柔的书——探寻书籍之美”文字版。
最后做个广告,欢迎关注【做書】小站,精选一切有关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