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总纲
人的总纲
2012-11-12 11:29:41
物造人——人造物——造物人。
人既是手段也是目标 而佛道儒从来都不过是个“人造物”罢了 这些“人造物”能让你摆脱“物造人”的泥潭,而踏入“造物人”的境界
Frederick
添加到豆列 分享到 推荐 喜欢
回应 推荐 喜欢
2013-03-31 13:42:58 馬丁啊馬丁 (修行。)
请问对于儒家而言,"泥潭"是什么?
如果我可以把对于小乘佛家而言的摆脱泥潭理解为断缘的话。
2013-03-31 21:11:42 Frederick (让世界旋转吧!)
请问对于儒家而言,"泥潭"是什么? 如果我可以把对于小乘佛家而言的摆脱泥潭理解为断缘的话。 馬丁啊馬丁
蔽本塞源 大乘若此心不度,大又何用;小乘此心如如,小又何妨。“物造人”之泥潭,乃陷人于非人之套子也,人于此,以假为真,以无空为有,以妄为我,以苦为乐,以无常为常,各种颠倒,无法自了。非无法可了,乃此心如死灰,随波浮沉而不自知。此泥潭岂是哪家独有,乃人之为人终须应对之无明烦恼。
2013-03-31 21:56:07 馬丁啊馬丁 (修行。)
蔽本塞源 大乘若此心不度,大又何用;小乘此心如如,小又何妨。“物造人”之泥潭,乃陷人于非人 ... Frederick
我特别说小乘的断缘只是忽然忘了有"解脱"这个更简单明了的词语表达。况且在我看来小大、上众也没有什么好分的。
我不是说泥潭是哪家独有的,只是问无明烦恼在儒家里是怎么解释的。
我更想了解的是儒家的修行是怎样的,还有儒家修行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在中国虽然从小学习儒家文章,但我也没明白儒家是怎么修行的。
2013-04-01 08:52:20 Frederick (让世界旋转吧!)
我特别说小乘的断缘只是忽然忘了有"解脱"这个更简单明了的词语表达。况且在我看来小大、上众也 ... 馬丁啊馬丁
不贰过,反求诸己,敬如在,存养夜气
2013-04-01 09:14:26 Frederick (让世界旋转吧!)
不贰过,反求诸己,敬如在,存养夜气 Frederick
儒家没有所谓“修行”的仪轨范式,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立人以礼,知人以信,明日月德,止于至善。在扮演社会角色的同时(君子道者四),于无事间,取天下,次第不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存养乎不过一个“未发之中”,因此君子居易俟命,正是在于了解“天时地利人和”的外部环境下,只有自身“内外和合”,才能够“行远必自迩”,才能“反求诸己,不贰过,见贤思齐”,这些都能在做父子,君臣,兄弟,朋友中引发出“孝,忠,悌,信”,而统摄其上的不过“仁”与“义”,实在无所谓修行定法,虽阳明子教人静坐,不过是为了关照“未发之中”,体会“何所思何所虑”的“定”,“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些简单的次序,可以按秉性自磨自励,不必别求法门。
2013-04-02 14:41:57 馬丁啊馬丁 (修行。)
我没有问修行的定法,只是问修行是在修些什么。
治国平天下居然是修行的次第,好难理解。
那么造物人是怎样的境界?
2013-04-02 14:49:02 馬丁啊馬丁 (修行。)
我没有问修行的定法,只是问修行是在修些什么。 治国平天下居然是修行的次第,好难理解。 那么 ... 馬丁啊馬丁
其实也没好难理解,这次第就和佛要普渡众生一样。
2013-04-02 15:17:13 Frederick (让世界旋转吧!)
其实也没好难理解,这次第就和佛要普渡众生一样。 馬丁啊馬丁
“理解”只是种人造物,但使用不到极致是不可能洞察到“造物人”境界的,儒家叫“从心所欲,而不逾矩”,马克思叫做由“必然王国”迈入“自由王国”。
2012-11-12 11:29:41
物造人——人造物——造物人。
人既是手段也是目标 而佛道儒从来都不过是个“人造物”罢了 这些“人造物”能让你摆脱“物造人”的泥潭,而踏入“造物人”的境界
Frederick
添加到豆列 分享到 推荐 喜欢
回应 推荐 喜欢
2013-03-31 13:42:58 馬丁啊馬丁 (修行。)
请问对于儒家而言,"泥潭"是什么?
如果我可以把对于小乘佛家而言的摆脱泥潭理解为断缘的话。
2013-03-31 21:11:42 Frederick (让世界旋转吧!)
请问对于儒家而言,"泥潭"是什么? 如果我可以把对于小乘佛家而言的摆脱泥潭理解为断缘的话。 馬丁啊馬丁
蔽本塞源 大乘若此心不度,大又何用;小乘此心如如,小又何妨。“物造人”之泥潭,乃陷人于非人之套子也,人于此,以假为真,以无空为有,以妄为我,以苦为乐,以无常为常,各种颠倒,无法自了。非无法可了,乃此心如死灰,随波浮沉而不自知。此泥潭岂是哪家独有,乃人之为人终须应对之无明烦恼。
2013-03-31 21:56:07 馬丁啊馬丁 (修行。)
蔽本塞源 大乘若此心不度,大又何用;小乘此心如如,小又何妨。“物造人”之泥潭,乃陷人于非人 ... Frederick
我特别说小乘的断缘只是忽然忘了有"解脱"这个更简单明了的词语表达。况且在我看来小大、上众也没有什么好分的。
我不是说泥潭是哪家独有的,只是问无明烦恼在儒家里是怎么解释的。
我更想了解的是儒家的修行是怎样的,还有儒家修行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在中国虽然从小学习儒家文章,但我也没明白儒家是怎么修行的。
2013-04-01 08:52:20 Frederick (让世界旋转吧!)
我特别说小乘的断缘只是忽然忘了有"解脱"这个更简单明了的词语表达。况且在我看来小大、上众也 ... 馬丁啊馬丁
不贰过,反求诸己,敬如在,存养夜气
2013-04-01 09:14:26 Frederick (让世界旋转吧!)
不贰过,反求诸己,敬如在,存养夜气 Frederick
儒家没有所谓“修行”的仪轨范式,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立人以礼,知人以信,明日月德,止于至善。在扮演社会角色的同时(君子道者四),于无事间,取天下,次第不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存养乎不过一个“未发之中”,因此君子居易俟命,正是在于了解“天时地利人和”的外部环境下,只有自身“内外和合”,才能够“行远必自迩”,才能“反求诸己,不贰过,见贤思齐”,这些都能在做父子,君臣,兄弟,朋友中引发出“孝,忠,悌,信”,而统摄其上的不过“仁”与“义”,实在无所谓修行定法,虽阳明子教人静坐,不过是为了关照“未发之中”,体会“何所思何所虑”的“定”,“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些简单的次序,可以按秉性自磨自励,不必别求法门。
2013-04-02 14:41:57 馬丁啊馬丁 (修行。)
我没有问修行的定法,只是问修行是在修些什么。
治国平天下居然是修行的次第,好难理解。
那么造物人是怎样的境界?
2013-04-02 14:49:02 馬丁啊馬丁 (修行。)
我没有问修行的定法,只是问修行是在修些什么。 治国平天下居然是修行的次第,好难理解。 那么 ... 馬丁啊馬丁
其实也没好难理解,这次第就和佛要普渡众生一样。
2013-04-02 15:17:13 Frederick (让世界旋转吧!)
其实也没好难理解,这次第就和佛要普渡众生一样。 馬丁啊馬丁
“理解”只是种人造物,但使用不到极致是不可能洞察到“造物人”境界的,儒家叫“从心所欲,而不逾矩”,马克思叫做由“必然王国”迈入“自由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