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乒乓的经济学博士做搜索为什么不成功?
根据新浪微博等路边社的报道,邓亚萍主导的即刻搜索(www.jike.com)因为业绩不佳,已经和新华网的盘古搜索合并并迁址裁员。网上一并刷屏似的出现许多那此事说事的帖子,从各个角度“爆料”式的分析这一公司失败的原因。
当然,现在说即刻搜索依然垮台倒也没有直接的证据,只要网站还在,公司没有注销,你就不能说这个项目做失败了——因为当初,它根本没有目标:你总不会相信领导当时要求邓女士把这个搜索引擎做到百度的流量吧。暗自猜测当时领导的要求,和足协领导的要求应该差不多。
但反过来,你说这事情“不成功”倒是可以得——几个亿投下去,没进全国前十,怎么看也不像是“成功”的样子。所以,我想说的,就是这个“不成功”的问题。
首先当然是“坑被人占了”。要不十多年前那么多风投砸钱,要做搜索做电商,总不会是吃饱了撑的的吧。这市场机会错过了,再想凑进去,难度就大得多了。在我国媒体的宣传下,领导们早几年没意识到天天容留未成年上网成瘾的网络除了打游戏还能做什么,今天说起网上购物还有个好评差评的功能还觉得新奇。等回过神来,再想做自己的搜索引擎,也只能说是听说有这么件好东西,也想自己弄一件来试试看,这就为不成功打下了伏笔——想用同样的组织方式做成一件新的事情。但反回来,某0搜索也就是今年才开始做,看上去也做得很好。所以,“占坑说”必然不是答案的全部。
而网上的各种爆料材料分析,问题很大一部分也就出在这个组织方式上——搜索引擎的核心技术并不是组织自有的,而是掌握在技术合作公司那里的。在此处,我们就遇到了经典的“敲竹杠”(Hold-up)的问题——要修改个bug都要先由项目经理提交给开发方来修改,这更衍生出市场和技术之间的隔膜。
面对“敲竹杠”的问题,经济学家们的答案是纵向一体化或者长期合约(参见Bengt Holmstrom and John Roberts:再论企业的边界http://www.douban.com/note/181712643/)等种种“将激励交给关心这事的人”(Hold the incentives to whom may concern)的组织方式革新,甚至不惜以各种并购来调整企业的边界,以解决各种敲竹杠的问题。但既然说了,领导们还是想用原来的组织办法去把这件事办成,那么这条路一堵死,问题死磕在这里解决不了了。组织动员的问题解决不了,事情也就不可能做得好。
可是领导们难道就下了条红线说不许邓女士做组织上的革新么?显然不是,相反,聘请出身谷歌的工程师任首席科学家,同时着力招募懂技术的管理技术问题,还不停向各位互联网大佬讨教...每天起早贪黑的邓博士在这个问题上不是没有注意过,也不是没有努力解决。把问题归结于某技术人员“不想在总监以上都有公务员身份的团队里干活"也是个偷懒的解释——如果是这样,当初就不会淌这趟浑水了,毕竟还有声誉问题放在那里。
可即刻的确在组织动员上被人诟病了,也没有证据证明即刻在内部组织上就是完善的——甚至于,路边社爆料,说邓博士每天上班开会就讲“当年打乒乓是如何如何拼搏”的故事,被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谈。所以,与其说无法解决“敲竹杠”问题是即刻搜索不成功的原因,还不如问,为什么会出现“敲竹杠”的现象?试想,如果主导即刻搜索的是技术出身的人员(就像他人分析某度和某0成功时的说法),那么敲竹杠的问题是不是就不会出现了?这种办法,同样是一种纵向一体化的策略,而且,也对应着“邓博士不懂搜索”的解释。但搜索的技术有什么难的呢?搜索的核心其实就是在网上“找东西”,谷歌搜索引擎的核心算法在申请专利之后甚至可以公开查阅。更重要的是,web1.0技术早已不是互联网创新的核心,单就“输入-输出”部分的绩效考核也相对容易,所以,这也不应该是答案。
小结一下,在我看来,“占坑”“敲竹杠”“组织革新”以及复杂技术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实际上都是拿着现象在解释现象,并没有解释出问题的原因。问题,仍需要从新理解。
我的答案是邓博士本人的出身——体育系统的特点。在世界赛场上,惯常的看法便是,中国的运动员长于硬技术,只要是勤学苦练能达到的,一定就能做到;而需要艺术素养的项目(如花样滑冰)也会通过练习的达成新的技术难度,而转化为一个已经解决的问题。在退役后,邓本人先后学习的专业是英语文学,中国当代研究和经济学,其博士论文是“Olympic Branding and Global Competition: The Case of the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s”(奥林匹克品牌与全球竞争: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虽然未能全文检索到此文(Google上有图书信息,但看不到全文),但相信也不是与现代企业制度有关的论文;内部民主化运动的制度革新方能产生更高的企业绩效的今天,邓的知识结构并不足以真正支撑在一个复杂的技术企业实现决策民主化的企业制度,不足以让真正了解市场的营销部门能够有效和技术部门合作起来推出让网民“更好找东西”的解决方案。她反而试图以讲述“当年自己如何拼搏”的方式,试图将需要企业成员在细节上自主创新,配合以组织团队支撑的方式,转化为“勤学苦练就能做到”的方式。邓本人的非技术出身则加重了这一行动的负面效果,使得即刻内部的员工无法真正投入到创造出好的产品的过程中,反而没事关心企业内部的各种争斗起来。随之其他如“敲竹杠”的问题也才顺之出现了。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有想法”“有能力”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她能把每件事做好,当年百度旗下的电商网站也找了个“有想法”的26岁年轻人想“毕其功于一役”。但殊不知,组织的逻辑,并不仅仅是意识和知识的所谓“对错”“先进”与否,而是需要以对于企业组织的内部逻辑的理解为基础,选择相应的知识结构去组织。所以,相比起看邓博士没让即刻搜索成功的“笑话”,还不如正视一个问题,为什么邓亚萍会被摆到这个位置上去?
当然,现在说即刻搜索依然垮台倒也没有直接的证据,只要网站还在,公司没有注销,你就不能说这个项目做失败了——因为当初,它根本没有目标:你总不会相信领导当时要求邓女士把这个搜索引擎做到百度的流量吧。暗自猜测当时领导的要求,和足协领导的要求应该差不多。
但反过来,你说这事情“不成功”倒是可以得——几个亿投下去,没进全国前十,怎么看也不像是“成功”的样子。所以,我想说的,就是这个“不成功”的问题。
首先当然是“坑被人占了”。要不十多年前那么多风投砸钱,要做搜索做电商,总不会是吃饱了撑的的吧。这市场机会错过了,再想凑进去,难度就大得多了。在我国媒体的宣传下,领导们早几年没意识到天天容留未成年上网成瘾的网络除了打游戏还能做什么,今天说起网上购物还有个好评差评的功能还觉得新奇。等回过神来,再想做自己的搜索引擎,也只能说是听说有这么件好东西,也想自己弄一件来试试看,这就为不成功打下了伏笔——想用同样的组织方式做成一件新的事情。但反回来,某0搜索也就是今年才开始做,看上去也做得很好。所以,“占坑说”必然不是答案的全部。
而网上的各种爆料材料分析,问题很大一部分也就出在这个组织方式上——搜索引擎的核心技术并不是组织自有的,而是掌握在技术合作公司那里的。在此处,我们就遇到了经典的“敲竹杠”(Hold-up)的问题——要修改个bug都要先由项目经理提交给开发方来修改,这更衍生出市场和技术之间的隔膜。
面对“敲竹杠”的问题,经济学家们的答案是纵向一体化或者长期合约(参见Bengt Holmstrom and John Roberts:再论企业的边界http://www.douban.com/note/181712643/)等种种“将激励交给关心这事的人”(Hold the incentives to whom may concern)的组织方式革新,甚至不惜以各种并购来调整企业的边界,以解决各种敲竹杠的问题。但既然说了,领导们还是想用原来的组织办法去把这件事办成,那么这条路一堵死,问题死磕在这里解决不了了。组织动员的问题解决不了,事情也就不可能做得好。
可是领导们难道就下了条红线说不许邓女士做组织上的革新么?显然不是,相反,聘请出身谷歌的工程师任首席科学家,同时着力招募懂技术的管理技术问题,还不停向各位互联网大佬讨教...每天起早贪黑的邓博士在这个问题上不是没有注意过,也不是没有努力解决。把问题归结于某技术人员“不想在总监以上都有公务员身份的团队里干活"也是个偷懒的解释——如果是这样,当初就不会淌这趟浑水了,毕竟还有声誉问题放在那里。
可即刻的确在组织动员上被人诟病了,也没有证据证明即刻在内部组织上就是完善的——甚至于,路边社爆料,说邓博士每天上班开会就讲“当年打乒乓是如何如何拼搏”的故事,被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谈。所以,与其说无法解决“敲竹杠”问题是即刻搜索不成功的原因,还不如问,为什么会出现“敲竹杠”的现象?试想,如果主导即刻搜索的是技术出身的人员(就像他人分析某度和某0成功时的说法),那么敲竹杠的问题是不是就不会出现了?这种办法,同样是一种纵向一体化的策略,而且,也对应着“邓博士不懂搜索”的解释。但搜索的技术有什么难的呢?搜索的核心其实就是在网上“找东西”,谷歌搜索引擎的核心算法在申请专利之后甚至可以公开查阅。更重要的是,web1.0技术早已不是互联网创新的核心,单就“输入-输出”部分的绩效考核也相对容易,所以,这也不应该是答案。
小结一下,在我看来,“占坑”“敲竹杠”“组织革新”以及复杂技术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实际上都是拿着现象在解释现象,并没有解释出问题的原因。问题,仍需要从新理解。
我的答案是邓博士本人的出身——体育系统的特点。在世界赛场上,惯常的看法便是,中国的运动员长于硬技术,只要是勤学苦练能达到的,一定就能做到;而需要艺术素养的项目(如花样滑冰)也会通过练习的达成新的技术难度,而转化为一个已经解决的问题。在退役后,邓本人先后学习的专业是英语文学,中国当代研究和经济学,其博士论文是“Olympic Branding and Global Competition: The Case of the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s”(奥林匹克品牌与全球竞争: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虽然未能全文检索到此文(Google上有图书信息,但看不到全文),但相信也不是与现代企业制度有关的论文;内部民主化运动的制度革新方能产生更高的企业绩效的今天,邓的知识结构并不足以真正支撑在一个复杂的技术企业实现决策民主化的企业制度,不足以让真正了解市场的营销部门能够有效和技术部门合作起来推出让网民“更好找东西”的解决方案。她反而试图以讲述“当年自己如何拼搏”的方式,试图将需要企业成员在细节上自主创新,配合以组织团队支撑的方式,转化为“勤学苦练就能做到”的方式。邓本人的非技术出身则加重了这一行动的负面效果,使得即刻内部的员工无法真正投入到创造出好的产品的过程中,反而没事关心企业内部的各种争斗起来。随之其他如“敲竹杠”的问题也才顺之出现了。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有想法”“有能力”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她能把每件事做好,当年百度旗下的电商网站也找了个“有想法”的26岁年轻人想“毕其功于一役”。但殊不知,组织的逻辑,并不仅仅是意识和知识的所谓“对错”“先进”与否,而是需要以对于企业组织的内部逻辑的理解为基础,选择相应的知识结构去组织。所以,相比起看邓博士没让即刻搜索成功的“笑话”,还不如正视一个问题,为什么邓亚萍会被摆到这个位置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