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
今天十月初八,一个男同事的婚礼。
虽然在同一部门,但不同科室,与他算不得熟悉。我才来这家单位不久,偶尔工作上的接触也都是尽本职,只是经常从其科室另一位女同事的嘴里听到关于他的不满和抱怨,我虽不太上心,但是关于去年这位男同事追求她,后来领导给他介绍女朋友,他答应了。据此女同事的原话是为了讨好领导。但我想感情应当是有的。但女同事继续陈列理由,他们还把房子也选在领导家的隔壁,最近单位竞聘中层干部,据说领导已经内定了他。林林总总,感觉我们就像一群怀着嫉妒之心的小人。
婚礼头一天,领导发话,所有未婚青年必须到场帮忙。在这个周末的早上,九点钟就起床,洗洗刷刷,时间一溜过去,待到十二点集合才发现早饭、中饭都没有吃。匆匆忙忙赶到现场,发现原来已经请了婚庆公司,浪漫的背景、华丽的灯光、绚烂的舞台一一备齐,我们闷声不响打了三百多个气球,全部黏在楼梯上,待到散场发现,因为楼梯太窄,气球早就被取下了。
婚礼终于在一个吉祥的时间点开始,司仪巧舌如簧,吉祥话和高音演员的中气一样充足,和相声演员一样逗乐。加上新郎一番以“佛曰”开头的表白和求婚,现场灯光琉璃,烟气迷蒙,让我真的相信,白头到老、幸福一生并不难。
突然想起小时候,家里的一个邻居,我叫他姑公,其实他年龄与我爸爸相差不多,他的子女也就比我大7、8岁,小时候常玩在一处,姑公也和我们瞎闹。
但我读大学的第一年,姑公得了直肠癌,拖了两年,拖到最后实在拖不下去了,他说就只有一个心愿想了,就是看着子女成家。小儿女早就生了外甥女,担心的是大儿子,我叫他叔。叔长得帅气,读完技校分配了工作却不甘心,偏不听众多劝说,跑去当了两年兵,回来后丢了工作,就是背了一箱书,当时我正读初中,对知识的渴求异常,经常跑到他家看书。但是有一次叔拿出好几本书,说这些是我在部队想考军校的书,没什么意思。我看了几眼,的确挺没意思。现在回想起来,都还能嗅到叔穿着黑背心,健壮的肌肉里透出的失落和寂寞。
后来,叔谈了一个城里姑娘,其实也就离我们村骑车二十分钟的路程。姑公很开心,逢年过节,就让姑婆做各种点心、小吃,宰了猪也往女孩子家里送,也送钱,但不多。后来还是断了线,据说是因为叔太不务正业了,不会存钱,为了坐飞机,能花钱从杭州坐到衢州,“多近的路啊,太不会过日子”,村里长辈也摇头。
那之后又两年,也就是我大一时,姑公得了癌症。
最后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叔去杭州做了上门女婿。带媳妇回家办婚礼。
婚礼上,那是一个晴朗的冬日,阳关晒在身上让人温暖。
让我做伴娘,我穿了大红的外套,妈妈说这样挺好,喜气。
后来发现有伴娘了,不需要我了。我这个喜气成一团的人儿就跟着爸爸,听他们聊天。
那天的婚礼现场,大概都不记得了,除了一点,因为新郎的姑姑是信仰基督教,而新郎的姑姑对新郎家经济上帮助很大。所以新郎和新娘按照姑姑的意思,是在牧师的主持下完成的婚礼仪式。这个在农村一直看惯了拜天地的我感觉特别新奇,便记住了。
叔长得帅气,新娘也漂亮。两人坐在没有油漆过的旧长条木凳上,边上半圆圈了一堆亲戚朋友,牧师用半土半洋的话说着祝词,然后问那句“新郎,你愿意吗?新娘,你愿意吗?”新郎新娘坐在凳子上,比所有人都矮了半个头,说出那句“我愿意。”
仪式结束后,大人说,挺好的,办成了,虽然仓促了一些,结婚证还没有领,但心愿完成了。
酒席一半,我闲的无聊,因为桌子上已经只剩下稀稀落落的人了。我跑到爸爸桌上,姑公已经很虚弱了,强撑了一天。姑公气虚地和爸爸说,本来想我们喝酒划拳,但今天太冷清了,闹不起来了。我听了,难过了好久。
却不知为什么,今天的婚礼又让我想起那个八年前的冬日午后的婚礼,以及类似的好多婚礼。
虽然在同一部门,但不同科室,与他算不得熟悉。我才来这家单位不久,偶尔工作上的接触也都是尽本职,只是经常从其科室另一位女同事的嘴里听到关于他的不满和抱怨,我虽不太上心,但是关于去年这位男同事追求她,后来领导给他介绍女朋友,他答应了。据此女同事的原话是为了讨好领导。但我想感情应当是有的。但女同事继续陈列理由,他们还把房子也选在领导家的隔壁,最近单位竞聘中层干部,据说领导已经内定了他。林林总总,感觉我们就像一群怀着嫉妒之心的小人。
婚礼头一天,领导发话,所有未婚青年必须到场帮忙。在这个周末的早上,九点钟就起床,洗洗刷刷,时间一溜过去,待到十二点集合才发现早饭、中饭都没有吃。匆匆忙忙赶到现场,发现原来已经请了婚庆公司,浪漫的背景、华丽的灯光、绚烂的舞台一一备齐,我们闷声不响打了三百多个气球,全部黏在楼梯上,待到散场发现,因为楼梯太窄,气球早就被取下了。
婚礼终于在一个吉祥的时间点开始,司仪巧舌如簧,吉祥话和高音演员的中气一样充足,和相声演员一样逗乐。加上新郎一番以“佛曰”开头的表白和求婚,现场灯光琉璃,烟气迷蒙,让我真的相信,白头到老、幸福一生并不难。
突然想起小时候,家里的一个邻居,我叫他姑公,其实他年龄与我爸爸相差不多,他的子女也就比我大7、8岁,小时候常玩在一处,姑公也和我们瞎闹。
但我读大学的第一年,姑公得了直肠癌,拖了两年,拖到最后实在拖不下去了,他说就只有一个心愿想了,就是看着子女成家。小儿女早就生了外甥女,担心的是大儿子,我叫他叔。叔长得帅气,读完技校分配了工作却不甘心,偏不听众多劝说,跑去当了两年兵,回来后丢了工作,就是背了一箱书,当时我正读初中,对知识的渴求异常,经常跑到他家看书。但是有一次叔拿出好几本书,说这些是我在部队想考军校的书,没什么意思。我看了几眼,的确挺没意思。现在回想起来,都还能嗅到叔穿着黑背心,健壮的肌肉里透出的失落和寂寞。
后来,叔谈了一个城里姑娘,其实也就离我们村骑车二十分钟的路程。姑公很开心,逢年过节,就让姑婆做各种点心、小吃,宰了猪也往女孩子家里送,也送钱,但不多。后来还是断了线,据说是因为叔太不务正业了,不会存钱,为了坐飞机,能花钱从杭州坐到衢州,“多近的路啊,太不会过日子”,村里长辈也摇头。
那之后又两年,也就是我大一时,姑公得了癌症。
最后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叔去杭州做了上门女婿。带媳妇回家办婚礼。
婚礼上,那是一个晴朗的冬日,阳关晒在身上让人温暖。
让我做伴娘,我穿了大红的外套,妈妈说这样挺好,喜气。
后来发现有伴娘了,不需要我了。我这个喜气成一团的人儿就跟着爸爸,听他们聊天。
那天的婚礼现场,大概都不记得了,除了一点,因为新郎的姑姑是信仰基督教,而新郎的姑姑对新郎家经济上帮助很大。所以新郎和新娘按照姑姑的意思,是在牧师的主持下完成的婚礼仪式。这个在农村一直看惯了拜天地的我感觉特别新奇,便记住了。
叔长得帅气,新娘也漂亮。两人坐在没有油漆过的旧长条木凳上,边上半圆圈了一堆亲戚朋友,牧师用半土半洋的话说着祝词,然后问那句“新郎,你愿意吗?新娘,你愿意吗?”新郎新娘坐在凳子上,比所有人都矮了半个头,说出那句“我愿意。”
仪式结束后,大人说,挺好的,办成了,虽然仓促了一些,结婚证还没有领,但心愿完成了。
酒席一半,我闲的无聊,因为桌子上已经只剩下稀稀落落的人了。我跑到爸爸桌上,姑公已经很虚弱了,强撑了一天。姑公气虚地和爸爸说,本来想我们喝酒划拳,但今天太冷清了,闹不起来了。我听了,难过了好久。
却不知为什么,今天的婚礼又让我想起那个八年前的冬日午后的婚礼,以及类似的好多婚礼。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