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萨卡
一、
立冬也过了。前不久看见草叶上蛛丝团般的晶状物,才意识到原来正是秋霜,想起前些年在漳州那些浓雾溟濛的清晨,能见度极低,恍若一片乳海,仿佛置身于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
上周正逢所谓万圣节,同学欲相约去游乐场,在无聊的夜里扮成鬼魅,寻求一种刺激。我对D君说,中元节也没见他们如此热衷,反还被打成封建迷信的余孽。(遥想故乡的中元,纸马嚼着燃烧的干草摇曳成一缕浮灰,夜里家家户户摆起酒席宴请四方游魂……)教学楼里也群魔乱舞,谓之有着十年传统的舞会,门口流泻出欲拒还迎的景观灯光。只有书籍沉静如迷。
友人悄悄抱怨身边的人让她感到闹心,我便想起西班牙思想家加赛特说:“我们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是,平庸的心智尽管知道自己是平庸的,却理直气壮地要求平庸的权利,并把它强加于自己触角所及的一切地方。”
二、
读阿特伍德的《盲刺客》令人寂寞。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令人怅惘,尤其是盲刺客与哑女的戛然而止的故事。盲与哑等此类设定总是让我着迷,仿佛肉体多残缺一寸,心灵的力量便增长一分。只是等价交换在这一命题上难以成立,天平上颠来倒去的只有成堆的痴男怨女。只是戛然而止也意味着圆满的可能性,至少故事中的故事允许读者做此想象,虽是征收,也不失为一种苦涩的补偿。
第二层故事里的她和他的关系也让我产生难以名状的失落。他是逃亡中的赤色分子,神秘、迷人,散发出明显的毁灭性气息,叫她怎么能不爱他。我反躬自省,想起楠希屡次劝我不要抱持什么救赎心理,不要妄想成为谁的圣母。有时我也想,也许这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病态的需求,一种对被毁灭的渴望;我根本就不期待成为《罪与罚》中的苏妮雅——自然也是我无以成为的——我是在渴望被一个黑洞吞噬,自愿做爱情的神秘主义者。我是在延续童年初读《海的女儿》时获得的那种重击,继而执迷于爱情必须牺牲吗?(哦精神分析!)
又读《灵山》,是一个缓慢、艰涩而备受磨难的过程。全书八十一章,恰如九九八十一难。我在长江流域艰苦跋涉,在迷雾与幻影与自我质疑之中彳亍,试图从神话与民俗里破译出存在的意义,无奈遭遇现实困境的更加汹涌且无情的奔流。
但终于确认,历史必须收缩成贴着胸口的怀表,而非雄伟但遥远的钟楼。以个人的尺度去丈量
、绘制生活的地图。
三、
做了一份学校要求的冗长的测试,以便得出量化的个人性格特征。测试报告令我颇为沮丧,不知是不是因为被告知原来自己竟是这样一个人,跟长久以来的自我认识有些差距。也罢。终究只是一串数据,而一个人及其人生又岂能简化成一张图表?
唯有更加丰盛地去活,恰如梁遇春所说:“所以在这急景流年的人生里,我愿意高举盛到杯缘的春醪畅饮。”
恰逢高中同窗前来看望,又收到故人寄来的明信片,是这肃杀的深秋里厚重的慰藉。有人歌里唱:“只因这城市情歌太悲伤,才让一碗热汤红了眼眶”,在路上独行时偶然想起,叫人不禁潸然。
读书时又读到Ithaca这一地名,想起卡瓦菲斯。再想起自己如今苦吟却无以成诗,再也写不出东西来。
惟愿这道路,尽可能漫长;充满奇遇,充满新知。
立冬也过了。前不久看见草叶上蛛丝团般的晶状物,才意识到原来正是秋霜,想起前些年在漳州那些浓雾溟濛的清晨,能见度极低,恍若一片乳海,仿佛置身于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
上周正逢所谓万圣节,同学欲相约去游乐场,在无聊的夜里扮成鬼魅,寻求一种刺激。我对D君说,中元节也没见他们如此热衷,反还被打成封建迷信的余孽。(遥想故乡的中元,纸马嚼着燃烧的干草摇曳成一缕浮灰,夜里家家户户摆起酒席宴请四方游魂……)教学楼里也群魔乱舞,谓之有着十年传统的舞会,门口流泻出欲拒还迎的景观灯光。只有书籍沉静如迷。
友人悄悄抱怨身边的人让她感到闹心,我便想起西班牙思想家加赛特说:“我们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是,平庸的心智尽管知道自己是平庸的,却理直气壮地要求平庸的权利,并把它强加于自己触角所及的一切地方。”
二、
读阿特伍德的《盲刺客》令人寂寞。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令人怅惘,尤其是盲刺客与哑女的戛然而止的故事。盲与哑等此类设定总是让我着迷,仿佛肉体多残缺一寸,心灵的力量便增长一分。只是等价交换在这一命题上难以成立,天平上颠来倒去的只有成堆的痴男怨女。只是戛然而止也意味着圆满的可能性,至少故事中的故事允许读者做此想象,虽是征收,也不失为一种苦涩的补偿。
第二层故事里的她和他的关系也让我产生难以名状的失落。他是逃亡中的赤色分子,神秘、迷人,散发出明显的毁灭性气息,叫她怎么能不爱他。我反躬自省,想起楠希屡次劝我不要抱持什么救赎心理,不要妄想成为谁的圣母。有时我也想,也许这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病态的需求,一种对被毁灭的渴望;我根本就不期待成为《罪与罚》中的苏妮雅——自然也是我无以成为的——我是在渴望被一个黑洞吞噬,自愿做爱情的神秘主义者。我是在延续童年初读《海的女儿》时获得的那种重击,继而执迷于爱情必须牺牲吗?(哦精神分析!)
又读《灵山》,是一个缓慢、艰涩而备受磨难的过程。全书八十一章,恰如九九八十一难。我在长江流域艰苦跋涉,在迷雾与幻影与自我质疑之中彳亍,试图从神话与民俗里破译出存在的意义,无奈遭遇现实困境的更加汹涌且无情的奔流。
但终于确认,历史必须收缩成贴着胸口的怀表,而非雄伟但遥远的钟楼。以个人的尺度去丈量
、绘制生活的地图。
三、
做了一份学校要求的冗长的测试,以便得出量化的个人性格特征。测试报告令我颇为沮丧,不知是不是因为被告知原来自己竟是这样一个人,跟长久以来的自我认识有些差距。也罢。终究只是一串数据,而一个人及其人生又岂能简化成一张图表?
唯有更加丰盛地去活,恰如梁遇春所说:“所以在这急景流年的人生里,我愿意高举盛到杯缘的春醪畅饮。”
恰逢高中同窗前来看望,又收到故人寄来的明信片,是这肃杀的深秋里厚重的慰藉。有人歌里唱:“只因这城市情歌太悲伤,才让一碗热汤红了眼眶”,在路上独行时偶然想起,叫人不禁潸然。
读书时又读到Ithaca这一地名,想起卡瓦菲斯。再想起自己如今苦吟却无以成诗,再也写不出东西来。
惟愿这道路,尽可能漫长;充满奇遇,充满新知。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