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正因为史书上谈及的是一桩不会重现的往事,血腥的岁月于是化成了文字、理论和研讨,变得比一片鸿毛还轻,不再让人惧怕。
永恒轮回的想法表达了这样一种视角,事物并不像是我们所认知的一样,因为事情在我们看来并不因为转瞬即逝就具有减罪之情况。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
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得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
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是在。
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他一次又一次,总是想起那个躺在他长沙发上的女人的模样;她和她过去生活中的任何女人都不一样。既不是情人,也不是妻子。她只是个他从涂了树脂的篮子里抱出来,安放在自己床榻之岸的孩子。她睡着了。他跪在她的身边。她烧得直喘气,越喘越急促,他听到了她微微的呻吟。他把脸贴在她的脸上,在她睡梦中轻声安慰她。过了一会儿,他感觉她的呼吸平稳了一些,她的脸不由自主地往他脸上凑。他感到她的双唇有一股微微有点呛人的高烧的热气味。他吸着这股气息,仿佛想啜泣她身体的隐秘。于是他想象她已往在他家住了许多年,此刻正在死去。突然, 他清楚地意识到她要是死了,他也活不下去。他要躺在她身边,和她一起死。受了这一幻象的鼓动,他挨着她的脸,把头埋在枕头里,许久。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条,不能准备。
比喻是一种危险的东西。
一个简单的比喻,便可以从中产生爱情。
他回想起刚刚逝去的几个小时的时光,以为从中呼吸到了莫名的幸福的芬芳。
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几乎对立的感情。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
在从拉丁语派生的所有语言里,compassion(同情)一词都由前缀com和词根passio组成,该词根原本表示“苦”的意思。
在从拉丁语派生的语言中,compassion这个词的意思是说人们不能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换言之,也就是人们对遭受痛苦的人具有同情之心。另一个词pitie的意思几乎相同(英语为pity);意大利语为pieta,等等),该词甚至意味着应该对遭受痛苦的人表示宽容。
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人的伟大在于他扛起命运,就像用肩膀顶住天穹的巨人阿特拉斯一样。贝多芬的英雄,是托起形而上之重担的健将。
人只有一次生命,绝无可能用实验来证明假设,因此他就永远不可能知道为自己情感所左右到底是对还是错。
我们都觉得,我们生命中的爱情若没有分量、无足轻重,那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总是想象我们的爱情是它应该存在的那种,没有了爱情,我们的生命将不再是我们应有的生命。
如此必然的决定依赖的却是这样偶然的爱情。
肉体是囚笼,里面有个东西在看,在听,在害怕,在思索,在惊奇;这东西在肉体消失之后还在,还残存,它就是灵魂。
脸部不过是标志身体各种技能的仪表盘,标着吃、看、听、呼吸和思考。
人生如同谱写乐章。人在美感的引导下,把偶然的事件变成一个主题,然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犹如作曲家谱写奏鸣曲的主旋律,人生的主题也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延展。
梦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交流,还是一种审美活动,一种想象游戏,这一游戏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梦是一种证明,想象或梦见不曾发生的东西,是人内心最深层的需求之一。
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谎言,背后却是晦涩难懂的原因。
照相机充当了特蕾莎的机械眼,用来观察托马斯的情妇,同时又成了面纱,遮着特蕾莎的脸。
一个人生活在异国,就像在空间行走,脚下没有任何保护,而在自己的国家,不管什么人,都有祖国这张保护网,一切都颇具人情味,因为,在祖国,有自己的家人、同事、朋友,可以用童年时就熟悉的语言毫不费力地让人理解。
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我能想象出巴勒莫,那里有各个城市都有的旅馆、汽车。可在我的画室里,至少每张画都是不同的。
爱情是一种甘心屈从于对方的意愿和控制的热望。委身于对方就如同投降的士兵一样,必须首先缴械。因此,自己没了防备。
假若人还年轻,他们的生命乐章不过刚刚开始,那他们可以一同创作旋律,交换动机,但是,当他们在比较成熟的年纪相遇,各自的生命乐章已经差不多完成,那么,在每个人的乐曲中,每个词,每件物所指的意思便各不相同。
面对一种强加给我们的状态,就必须找到一种相适应的态度。
忠诚是一种美德,它使我们的生命完整统一。若没有忠诚,人生就会分散成千万个转瞬即逝的印迹。
美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之前,还会存在片刻,却是因错而生。错误的美,是美的生命末期。
我们俩生活在不同的层次,你走入我的生活,就像格列佛到了小人国。
追求的终极永远是朦胧的。期盼嫁人的年轻女子期盼的是她完全不了解的东西。追求荣誉的年轻人根本不识荣誉为何物。赋予我们的行为以意义的,我们往往对其全然不知。
要逃避痛苦,最常见的,就是躲进未来。在时间的轨道上,人们想象有一条线,超脱了这条线。
爱情就像是帝国;它们建立在信念之上,信念一旦消失,帝国也随之灭亡。
河水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在不断流淌,人间的故事就在河边发生。它们发生,第二天就被遗忘,而河水依旧在不停地流淌。
罪恶的制度并非由罪人建立,而恰恰由那些确信已经找到了通往天堂的惟一道路的积极分子所建立。
要是有什么方法把人分为不同类别的话,那么最佳的分类尺度莫过于个人的内心深处的渴望。猎人们引入不同的职业并终身从事。
“我”的独特性恰恰隐藏在人类无法想像的那一部分。我们能够想象的,仅仅是众人身上一致、相同之处,估不了,需要在他者身上揭示它,发掘它,征服它。
他迷恋的不是女人,而是每个女人身上无法想像的部分,换句话说,就是使一个女人有别于他者的百万分之一的不同之处。
追逐众多女性的男人很容易被归为两类。一类人在所有女人身上寻找他们自己的梦,他们对于女性的主观意念。另一类人则被欲念所驱使,想占有客观女性世界的无尽的多样性。
爱开始于一个女人以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
小说人物不像生物那样诞生自母性,而是产生于一种情境,一个语句,一个隐喻。
历史和个人生命一样轻,不能承受地轻,轻若鸿毛,轻若飞扬的尘埃,轻若明日即将消失的东西。
然而世界是如此丑陋,没有人会愿意起死回生。
爱情则是只属于我们的,我们凭借着它逃脱造物主的控制。爱情,就是我们自己的自由。爱情超越了“es muss sein!”。
在她心灵最深处,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不时奏响那首荒谬但感伤的歌曲。向人诉说,在两扇闪亮的窗户后,生活着一个幸福的人家。
任何政治运动并非建立在理性的态度之上,而是以表演、形象、词语、老套等为基础,其总体构成了这种或那种的政治媚俗。
迷途慢慢,终有一归。
他们幸福,并不是全然没有忧伤,而是因为忧伤的缘故。
恐惧是一种撞击,是彻底失去理智的一瞬间。恐惧没有一丝美的痕迹。看见的,只是所期待的未知事件的一束强光。忧虑则相反,它意味着我们是有所知的。恐惧之强光被蒙上了,于是我们发现世界沐浴在淡蓝色的,温柔的光线中,使从前最丑陋的事物变得再也美丽不过。
我们确实已经没有任何接触了,可是我们的生活却像两条平行线,朝着同一方向并列前进。
人类的决定往往草率的可怕。
我不太在乎。所以我什么也没有失去,而你却失去了一切。
当你发现自己是自由的,没有任何使命时,便是一种极大的解脱。
此刻她又感受到了坐在飞机上的那种奇特的幸福,那种奇特的忧虑。这忧虑意味着:我们已在最后一站。这幸福意味着:我们在一起。忧虑是形式,幸福是内容。幸福充盈着忧虑的空间。
永恒轮回的想法表达了这样一种视角,事物并不像是我们所认知的一样,因为事情在我们看来并不因为转瞬即逝就具有减罪之情况。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
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得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
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是在。
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他一次又一次,总是想起那个躺在他长沙发上的女人的模样;她和她过去生活中的任何女人都不一样。既不是情人,也不是妻子。她只是个他从涂了树脂的篮子里抱出来,安放在自己床榻之岸的孩子。她睡着了。他跪在她的身边。她烧得直喘气,越喘越急促,他听到了她微微的呻吟。他把脸贴在她的脸上,在她睡梦中轻声安慰她。过了一会儿,他感觉她的呼吸平稳了一些,她的脸不由自主地往他脸上凑。他感到她的双唇有一股微微有点呛人的高烧的热气味。他吸着这股气息,仿佛想啜泣她身体的隐秘。于是他想象她已往在他家住了许多年,此刻正在死去。突然, 他清楚地意识到她要是死了,他也活不下去。他要躺在她身边,和她一起死。受了这一幻象的鼓动,他挨着她的脸,把头埋在枕头里,许久。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条,不能准备。
比喻是一种危险的东西。
一个简单的比喻,便可以从中产生爱情。
他回想起刚刚逝去的几个小时的时光,以为从中呼吸到了莫名的幸福的芬芳。
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几乎对立的感情。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
在从拉丁语派生的所有语言里,compassion(同情)一词都由前缀com和词根passio组成,该词根原本表示“苦”的意思。
在从拉丁语派生的语言中,compassion这个词的意思是说人们不能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换言之,也就是人们对遭受痛苦的人具有同情之心。另一个词pitie的意思几乎相同(英语为pity);意大利语为pieta,等等),该词甚至意味着应该对遭受痛苦的人表示宽容。
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人的伟大在于他扛起命运,就像用肩膀顶住天穹的巨人阿特拉斯一样。贝多芬的英雄,是托起形而上之重担的健将。
人只有一次生命,绝无可能用实验来证明假设,因此他就永远不可能知道为自己情感所左右到底是对还是错。
我们都觉得,我们生命中的爱情若没有分量、无足轻重,那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总是想象我们的爱情是它应该存在的那种,没有了爱情,我们的生命将不再是我们应有的生命。
如此必然的决定依赖的却是这样偶然的爱情。
肉体是囚笼,里面有个东西在看,在听,在害怕,在思索,在惊奇;这东西在肉体消失之后还在,还残存,它就是灵魂。
脸部不过是标志身体各种技能的仪表盘,标着吃、看、听、呼吸和思考。
人生如同谱写乐章。人在美感的引导下,把偶然的事件变成一个主题,然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犹如作曲家谱写奏鸣曲的主旋律,人生的主题也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延展。
梦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交流,还是一种审美活动,一种想象游戏,这一游戏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梦是一种证明,想象或梦见不曾发生的东西,是人内心最深层的需求之一。
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谎言,背后却是晦涩难懂的原因。
照相机充当了特蕾莎的机械眼,用来观察托马斯的情妇,同时又成了面纱,遮着特蕾莎的脸。
一个人生活在异国,就像在空间行走,脚下没有任何保护,而在自己的国家,不管什么人,都有祖国这张保护网,一切都颇具人情味,因为,在祖国,有自己的家人、同事、朋友,可以用童年时就熟悉的语言毫不费力地让人理解。
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我能想象出巴勒莫,那里有各个城市都有的旅馆、汽车。可在我的画室里,至少每张画都是不同的。
爱情是一种甘心屈从于对方的意愿和控制的热望。委身于对方就如同投降的士兵一样,必须首先缴械。因此,自己没了防备。
假若人还年轻,他们的生命乐章不过刚刚开始,那他们可以一同创作旋律,交换动机,但是,当他们在比较成熟的年纪相遇,各自的生命乐章已经差不多完成,那么,在每个人的乐曲中,每个词,每件物所指的意思便各不相同。
面对一种强加给我们的状态,就必须找到一种相适应的态度。
忠诚是一种美德,它使我们的生命完整统一。若没有忠诚,人生就会分散成千万个转瞬即逝的印迹。
美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之前,还会存在片刻,却是因错而生。错误的美,是美的生命末期。
我们俩生活在不同的层次,你走入我的生活,就像格列佛到了小人国。
追求的终极永远是朦胧的。期盼嫁人的年轻女子期盼的是她完全不了解的东西。追求荣誉的年轻人根本不识荣誉为何物。赋予我们的行为以意义的,我们往往对其全然不知。
要逃避痛苦,最常见的,就是躲进未来。在时间的轨道上,人们想象有一条线,超脱了这条线。
爱情就像是帝国;它们建立在信念之上,信念一旦消失,帝国也随之灭亡。
河水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在不断流淌,人间的故事就在河边发生。它们发生,第二天就被遗忘,而河水依旧在不停地流淌。
罪恶的制度并非由罪人建立,而恰恰由那些确信已经找到了通往天堂的惟一道路的积极分子所建立。
要是有什么方法把人分为不同类别的话,那么最佳的分类尺度莫过于个人的内心深处的渴望。猎人们引入不同的职业并终身从事。
“我”的独特性恰恰隐藏在人类无法想像的那一部分。我们能够想象的,仅仅是众人身上一致、相同之处,估不了,需要在他者身上揭示它,发掘它,征服它。
他迷恋的不是女人,而是每个女人身上无法想像的部分,换句话说,就是使一个女人有别于他者的百万分之一的不同之处。
追逐众多女性的男人很容易被归为两类。一类人在所有女人身上寻找他们自己的梦,他们对于女性的主观意念。另一类人则被欲念所驱使,想占有客观女性世界的无尽的多样性。
爱开始于一个女人以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
小说人物不像生物那样诞生自母性,而是产生于一种情境,一个语句,一个隐喻。
历史和个人生命一样轻,不能承受地轻,轻若鸿毛,轻若飞扬的尘埃,轻若明日即将消失的东西。
然而世界是如此丑陋,没有人会愿意起死回生。
爱情则是只属于我们的,我们凭借着它逃脱造物主的控制。爱情,就是我们自己的自由。爱情超越了“es muss sein!”。
在她心灵最深处,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不时奏响那首荒谬但感伤的歌曲。向人诉说,在两扇闪亮的窗户后,生活着一个幸福的人家。
任何政治运动并非建立在理性的态度之上,而是以表演、形象、词语、老套等为基础,其总体构成了这种或那种的政治媚俗。
迷途慢慢,终有一归。
他们幸福,并不是全然没有忧伤,而是因为忧伤的缘故。
恐惧是一种撞击,是彻底失去理智的一瞬间。恐惧没有一丝美的痕迹。看见的,只是所期待的未知事件的一束强光。忧虑则相反,它意味着我们是有所知的。恐惧之强光被蒙上了,于是我们发现世界沐浴在淡蓝色的,温柔的光线中,使从前最丑陋的事物变得再也美丽不过。
我们确实已经没有任何接触了,可是我们的生活却像两条平行线,朝着同一方向并列前进。
人类的决定往往草率的可怕。
我不太在乎。所以我什么也没有失去,而你却失去了一切。
当你发现自己是自由的,没有任何使命时,便是一种极大的解脱。
此刻她又感受到了坐在飞机上的那种奇特的幸福,那种奇特的忧虑。这忧虑意味着:我们已在最后一站。这幸福意味着:我们在一起。忧虑是形式,幸福是内容。幸福充盈着忧虑的空间。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