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桌的诞生
一直想有一张自己的琴桌,尽管买过网上的桐木琴桌和席地琴桌,总感觉差点什么,具体又说不出来。
现在终于有机会做属于自己的琴桌了,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之前木工知识的积累,古家具审美的积累,技术实践上的积累,乃至力气上的积累,在这张琴桌上得到了一个小小的体现。不,应该是两张琴桌。
第一张:席地琴桌。做第一张失败的琴桌的时候剩下了一下小料。一块一块的丢掉甚是可惜,于是把他们一张一张粘起来,然后打磨成原石型。
面板则是两张20CM的桐木板叠加,本来做了几个月的茶桌,这下用曲线锯锯成不规则的面板,底座加上面板,席地琴桌就算诞生了。
第二张:琴桌。面板用了三张20CM的板子叠加,一共厚60CM,我所在的城市真是找不到整块这么厚的大桐木板,所以只能这样让他厚重起来。两个底座更是厚达80CM,然后一点点的用刨子刨出弧度,再用砂纸打磨。这叫一个苦啊。我时常想,其实这样挺好,一个好的木匠师傅他的太极功夫会有功底,因为推刨子是一个很有技巧性的动作,推好了犹如太极,行云流水,不高不低,不偏不倚,下盘功夫更是要扎实,扎好桩步才能推出漂亮的刨花。这做琴做琴桌的过程就是一个练习太极的过程,一个动中取静的升华。
设计底座的时候反复比较了好几种样式,包括古代大师现代大师。但是由于,古人现存的琴桌我还没有找到砰然心动的,又不好意思模仿当代大师的作品,所以就一点一点的画,一点点的修改,有两套方案。这是其中之一。
最“黑”的活当属火烤这个工序了,为了让琴桌有厚重古朴的味道,现代许多的家具特别是琴桌一般都会有这样一道工序。就是用猛火过一遍,然后用钢丝刷打磨。有的还会过好几遍。我过了两遍,就已经用完了一瓶气罐。用钢丝刷炭黑的时候,我真是比张飞还黑,鼻涕都是黑的。当然这是刷法也是很有讲究的,一定要顺着纹路刷,劲道和路数也要掌握好,总之要用心就是了。
然后就上油的工序,为了保护木材,我用的是熟桐油,擦了两遍。想当年爷爷就是干这个活,每年给木船擦一遍桐油,越擦越黑,越擦越亮。过两天等我的蜜蜡到了再给他上蜡抛光,这样对于琴桌的保护就更好了。
这样,琴桌算是诞生了。
总结:1,面板与底板的结合这一次没有采用榫卯结构,用的是圆木榫加胶水,后来咨询过老师傅,建议我最好还是用传统的榫卯结构。但是此种结构一般运用在硬木中,像泡桐这么轻脆的材料,我试验过,用锯子开榫的时候很容易劈裂。所以,有待进一步试验。
2,胶水和油漆最好采用纯天然的材料。
3,从几何时,市场上兴起了木蜡油之风。但是木蜡油用在部分实木上是可行的。不一定适合全部。
4,坐在自己做的琴桌上弹琴,不想下座。
5,终于知道之前买的琴桌差点什么了。心。千篇一律的高度和样式怎能配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琴人呢?比如席地琴桌我自己设计的是26CM高,对于腿功不是很好的我来讲,这个高度又能练腿,又适合弹琴。桌面开孔这个我是很欣赏的做法,把琴摆在桌中间,露出护轸和行云般的流苏。大气!
端正做好。
弹琴去!
没有师傅的木工,2013年11月1日。小结。
现在终于有机会做属于自己的琴桌了,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之前木工知识的积累,古家具审美的积累,技术实践上的积累,乃至力气上的积累,在这张琴桌上得到了一个小小的体现。不,应该是两张琴桌。
第一张:席地琴桌。做第一张失败的琴桌的时候剩下了一下小料。一块一块的丢掉甚是可惜,于是把他们一张一张粘起来,然后打磨成原石型。
![]() |
其实也能做出书叠加的效果 |
面板则是两张20CM的桐木板叠加,本来做了几个月的茶桌,这下用曲线锯锯成不规则的面板,底座加上面板,席地琴桌就算诞生了。
![]() |
第二张:琴桌。面板用了三张20CM的板子叠加,一共厚60CM,我所在的城市真是找不到整块这么厚的大桐木板,所以只能这样让他厚重起来。两个底座更是厚达80CM,然后一点点的用刨子刨出弧度,再用砂纸打磨。这叫一个苦啊。我时常想,其实这样挺好,一个好的木匠师傅他的太极功夫会有功底,因为推刨子是一个很有技巧性的动作,推好了犹如太极,行云流水,不高不低,不偏不倚,下盘功夫更是要扎实,扎好桩步才能推出漂亮的刨花。这做琴做琴桌的过程就是一个练习太极的过程,一个动中取静的升华。
![]() |
设计底座的时候反复比较了好几种样式,包括古代大师现代大师。但是由于,古人现存的琴桌我还没有找到砰然心动的,又不好意思模仿当代大师的作品,所以就一点一点的画,一点点的修改,有两套方案。这是其中之一。
![]() |
最“黑”的活当属火烤这个工序了,为了让琴桌有厚重古朴的味道,现代许多的家具特别是琴桌一般都会有这样一道工序。就是用猛火过一遍,然后用钢丝刷打磨。有的还会过好几遍。我过了两遍,就已经用完了一瓶气罐。用钢丝刷炭黑的时候,我真是比张飞还黑,鼻涕都是黑的。当然这是刷法也是很有讲究的,一定要顺着纹路刷,劲道和路数也要掌握好,总之要用心就是了。
![]() |
![]() |
然后就上油的工序,为了保护木材,我用的是熟桐油,擦了两遍。想当年爷爷就是干这个活,每年给木船擦一遍桐油,越擦越黑,越擦越亮。过两天等我的蜜蜡到了再给他上蜡抛光,这样对于琴桌的保护就更好了。
![]() |
这样,琴桌算是诞生了。
![]() |
这是琴凳 |
![]() |
可以面对面弹琴 |
![]() |
总结:1,面板与底板的结合这一次没有采用榫卯结构,用的是圆木榫加胶水,后来咨询过老师傅,建议我最好还是用传统的榫卯结构。但是此种结构一般运用在硬木中,像泡桐这么轻脆的材料,我试验过,用锯子开榫的时候很容易劈裂。所以,有待进一步试验。
2,胶水和油漆最好采用纯天然的材料。
3,从几何时,市场上兴起了木蜡油之风。但是木蜡油用在部分实木上是可行的。不一定适合全部。
4,坐在自己做的琴桌上弹琴,不想下座。
5,终于知道之前买的琴桌差点什么了。心。千篇一律的高度和样式怎能配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琴人呢?比如席地琴桌我自己设计的是26CM高,对于腿功不是很好的我来讲,这个高度又能练腿,又适合弹琴。桌面开孔这个我是很欣赏的做法,把琴摆在桌中间,露出护轸和行云般的流苏。大气!
端正做好。
弹琴去!
没有师傅的木工,2013年11月1日。小结。
-
五道口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22 00:20:06
-
小囡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03 17:44:02
-
温暖伊点点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2-29 09:57:57
-
KEYI可以先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4-03 19:48:02
-
安平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06 21:11:51
-
安之若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03 22:33:1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02 11:16:00
-
云上的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02 09:10:07
-
huahua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02 00:06:0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01 23:03:44
-
脑菇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01 22:26:23
-
一路向北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01 22: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