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犹如此》
http://v.book.ifeng.com/book/ts/12698.htm
本来今天准备看完《沉重的肉身》的。结果看了白先勇的《台北人》之后,心头一直隐隐的难过着。就花时间来了解了白先生的一些事迹。原来他最喜欢的角色是金大班。《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与那个年轻人耐心跳舞的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初读时有些不太明白白先生想表示的是什么样的结局。金大班是真的从此嫁人从良了,还是开始了生命的又一个轮回?猜测,也猜测不出结果来。生命,是不是在于它的不确知?
《树犹如此》里面的几个王国祥、明姊、姚一苇,至念里的《树犹如此》和《第六只手指》看得我流下泪来。心中的悲伤也随眼泪流出来了。也终于明白,为什么白先生在《台北人》里会几次提到中医,原来王国祥的“再生不良性贫血”第一次病发时最后主要是中医的药方起了主要效果。还有最善良最善良的明姊,小时候得到的母爱最少,生命的后来因母亲的歉疚得到了更多的爱。这样,是不是达到了一个平衡?
树犹如此。
本来今天准备看完《沉重的肉身》的。结果看了白先勇的《台北人》之后,心头一直隐隐的难过着。就花时间来了解了白先生的一些事迹。原来他最喜欢的角色是金大班。《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与那个年轻人耐心跳舞的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初读时有些不太明白白先生想表示的是什么样的结局。金大班是真的从此嫁人从良了,还是开始了生命的又一个轮回?猜测,也猜测不出结果来。生命,是不是在于它的不确知?
《树犹如此》里面的几个王国祥、明姊、姚一苇,至念里的《树犹如此》和《第六只手指》看得我流下泪来。心中的悲伤也随眼泪流出来了。也终于明白,为什么白先生在《台北人》里会几次提到中医,原来王国祥的“再生不良性贫血”第一次病发时最后主要是中医的药方起了主要效果。还有最善良最善良的明姊,小时候得到的母爱最少,生命的后来因母亲的歉疚得到了更多的爱。这样,是不是达到了一个平衡?
树犹如此。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