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遇见的女孩
2013.10.28 星期一 晴
大约三年前,我喜欢去一间名叫时光坊的书店。喜欢去这间书店,源于这间书店的一个明文规定。
这座城市的旧城区有一条老街,名叫时光街,街道两边还保留着很多老式的店铺,铁匠铺、杂货铺、药材铺、理发店....老街平时人流不多,偶尔会传来几阵叫卖的吆喝声,洋溢着一股陈旧而宁静安详的气息。书店就位于这条老街上一个并不起眼的街巷角落,时光街26号。
书店比较古朴淡雅,沉实木质的装修,与这条老街的气息不谋而合,置身其中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气息。书店门匾朴素,却别具风格,门匾上写着“时光坊”三个大字。书店开门营业的时间并不长,刚开始只有一些稀稀拉拉前来看书的顾客。店里很多书是只供阅读,不出售。书店门口立着一块牌,牌上赫然写着十六个大字:本店只准许十三至二十五岁人士进入。
我去过很多书店,头一次见过书店有这么一个特别的规定。很多人也很好奇,有的人觉得书店老板疯了,这样书店的客源不是少了么。有的人预言时光坊很快就会关门结业。有的人觉得这是作秀,嚼头而已,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很多人问书店老板原因,但书店老板总是笑而不语。
书店老板是一个年过六旬的大爷,戴着一副老花眼镜,虽满头银发,但看起来仍显得很精神。大家都习惯叫他陈伯。陈伯为人非常和蔼友善,满布皱纹的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每天一副乐呵呵的样子。他习惯坐在正门斜对面墙角的靠椅上,手中拿着一本书,静静地读着。每当有读者进来,他都会抬起头,扶了扶老花眼镜,笑着说,年轻人,陈伯闲暇之时,前来看书的人也会主动和陈伯攀谈几句。陈伯最喜欢讲他年轻时候的故事,每次都会从抽屉里拿出那本陈旧的相册,翻开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分享过去的难忘经历和美好时光。回忆起当初的时光,陈伯总是神情淡然,感慨万千。
时光坊开门营业一段时间之后,奇怪的是,书店并没有像当初很多人预言的那样关门大吉,反而店里的客人一天天地开始增多起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来这里看书买书,听陈伯讲故事。
我就是其中一个。最初去时光坊看书是因为那个特别的明文规定,后来去的次数多了,就越来越喜欢去,一有空闲时间我就去那里看书,听听陈伯讲故事。直到有一天,我在书店遇见了一个女孩。
这个女孩大约十八九岁,瓜子脸,肤色白里透红,嘴角边有两个迷人的小酒窝,大大的眼睛,扎着一条马尾辫,美得让人窒息。她每天都会来书店,挑自己喜欢的书,然后静静的在一个角落坐着看。在整个过程中,几乎很难听到她说一句话。
于是,每天去时光坊看书,去看那个女孩,便成了我的习惯,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1月26号,那一天,我比以往都要早来书店。天空下起了一丝丝小雨,那个女孩还没有来。我在想,她今天应该不会来了吧。我漫无目的的翻着书,眼睛时不时往书店门口看,始终不见她的身影,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正当我以为她不会来了的时候,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正是那个女孩!她用背包挡着雨冲进了书店,雨点沾湿了她的头发,她擦了擦头发,拍了拍衣服上的雨点,然后像往常一样,开始挑自己喜欢的书,然后静静的在一个角落坐着看,不和别人说一个字。
离开书店的时候,我留下了一把雨伞,我希望拿走雨伞的那个人会是她。
第二天我去时光坊,雨伞安静的躺在书店的一个角落,望着窗外如春的阳光。那天那个女孩没有来。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女孩都没来,我听陈伯说,下雨那天,她一直不想走,等到很晚才早,雨还没听,陈伯拿了雨伞给她,她微笑着只说了一句谢谢,挥了挥手,然后冲进了雨堆里,看着她的背影走远。。。之后就一直没见过她来了。那天晚上,雨下得特别大。
后来我再去时光坊,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女孩。我走遍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去追寻她的身影,书店、电影院、咖啡店、体育馆、超市、车站。。。。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有的人说她搬走了,有的人说她结婚嫁到外地了,有的人说她失踪了,有的人甚至说她已经死了。。。。
前年,由于旧城区需要改造,时光坊需要拆迁,陈伯也没再开那间书店了,是否与那个女孩有关,不得而知。
后来,我再也没有去找那个女孩了。我知道,她不会再回来了。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她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就像我初次遇见的她,美得让人窒息,名叫青春。
大约三年前,我喜欢去一间名叫时光坊的书店。喜欢去这间书店,源于这间书店的一个明文规定。
这座城市的旧城区有一条老街,名叫时光街,街道两边还保留着很多老式的店铺,铁匠铺、杂货铺、药材铺、理发店....老街平时人流不多,偶尔会传来几阵叫卖的吆喝声,洋溢着一股陈旧而宁静安详的气息。书店就位于这条老街上一个并不起眼的街巷角落,时光街26号。
书店比较古朴淡雅,沉实木质的装修,与这条老街的气息不谋而合,置身其中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气息。书店门匾朴素,却别具风格,门匾上写着“时光坊”三个大字。书店开门营业的时间并不长,刚开始只有一些稀稀拉拉前来看书的顾客。店里很多书是只供阅读,不出售。书店门口立着一块牌,牌上赫然写着十六个大字:本店只准许十三至二十五岁人士进入。
我去过很多书店,头一次见过书店有这么一个特别的规定。很多人也很好奇,有的人觉得书店老板疯了,这样书店的客源不是少了么。有的人预言时光坊很快就会关门结业。有的人觉得这是作秀,嚼头而已,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很多人问书店老板原因,但书店老板总是笑而不语。
书店老板是一个年过六旬的大爷,戴着一副老花眼镜,虽满头银发,但看起来仍显得很精神。大家都习惯叫他陈伯。陈伯为人非常和蔼友善,满布皱纹的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每天一副乐呵呵的样子。他习惯坐在正门斜对面墙角的靠椅上,手中拿着一本书,静静地读着。每当有读者进来,他都会抬起头,扶了扶老花眼镜,笑着说,年轻人,陈伯闲暇之时,前来看书的人也会主动和陈伯攀谈几句。陈伯最喜欢讲他年轻时候的故事,每次都会从抽屉里拿出那本陈旧的相册,翻开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分享过去的难忘经历和美好时光。回忆起当初的时光,陈伯总是神情淡然,感慨万千。
时光坊开门营业一段时间之后,奇怪的是,书店并没有像当初很多人预言的那样关门大吉,反而店里的客人一天天地开始增多起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来这里看书买书,听陈伯讲故事。
我就是其中一个。最初去时光坊看书是因为那个特别的明文规定,后来去的次数多了,就越来越喜欢去,一有空闲时间我就去那里看书,听听陈伯讲故事。直到有一天,我在书店遇见了一个女孩。
这个女孩大约十八九岁,瓜子脸,肤色白里透红,嘴角边有两个迷人的小酒窝,大大的眼睛,扎着一条马尾辫,美得让人窒息。她每天都会来书店,挑自己喜欢的书,然后静静的在一个角落坐着看。在整个过程中,几乎很难听到她说一句话。
于是,每天去时光坊看书,去看那个女孩,便成了我的习惯,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1月26号,那一天,我比以往都要早来书店。天空下起了一丝丝小雨,那个女孩还没有来。我在想,她今天应该不会来了吧。我漫无目的的翻着书,眼睛时不时往书店门口看,始终不见她的身影,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正当我以为她不会来了的时候,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正是那个女孩!她用背包挡着雨冲进了书店,雨点沾湿了她的头发,她擦了擦头发,拍了拍衣服上的雨点,然后像往常一样,开始挑自己喜欢的书,然后静静的在一个角落坐着看,不和别人说一个字。
离开书店的时候,我留下了一把雨伞,我希望拿走雨伞的那个人会是她。
第二天我去时光坊,雨伞安静的躺在书店的一个角落,望着窗外如春的阳光。那天那个女孩没有来。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女孩都没来,我听陈伯说,下雨那天,她一直不想走,等到很晚才早,雨还没听,陈伯拿了雨伞给她,她微笑着只说了一句谢谢,挥了挥手,然后冲进了雨堆里,看着她的背影走远。。。之后就一直没见过她来了。那天晚上,雨下得特别大。
后来我再去时光坊,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女孩。我走遍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去追寻她的身影,书店、电影院、咖啡店、体育馆、超市、车站。。。。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有的人说她搬走了,有的人说她结婚嫁到外地了,有的人说她失踪了,有的人甚至说她已经死了。。。。
前年,由于旧城区需要改造,时光坊需要拆迁,陈伯也没再开那间书店了,是否与那个女孩有关,不得而知。
后来,我再也没有去找那个女孩了。我知道,她不会再回来了。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她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就像我初次遇见的她,美得让人窒息,名叫青春。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