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瓦特》
《瓦特》是贝克特第三部也是最后一部用英语写就的小说。小说中大段的重复令人心生不快,逻辑上不厌其烦的追问更令人厌恶,但仍不失为一部有趣的作品,因为瓦特这一人物的特殊。
瓦特是诺特家一名普通帮工,他的意识时时对外界张开,捕捉一切来自外界的信息。于是一切纷繁复杂的体验经感觉进入到他意识之中,搅乱了他的意识,让他陷入到反复、无限的自我怀疑之中,于是 :瓦特疲惫了。
作者也在用相同的方法试图搞乱读者的精神,在小说的最后一个部分告诉读者这不是小说的结尾,第三部分才是,而第一部分也不是小说的开头,第二部分才是。但其实可以这么说:哪里是开头哪里是结尾对于这部小说根本无关紧要,因为这本来就是一部改写读者对小说传统认识的作品。而且拙以为第一部分为开头是合适的,因为这个部分其实通过婴儿给出了诞生的意象,之后是圆圈,缺口,然后就陷入到永恒的轮回之中。诞生似乎打开了生命的缺口,就像明与暗分别是人性的两种缺口一样,但很快这些缺口的开合就消失在圆的闭合状态中。此刻隐喻一切都陷入到虚空、空无中。在作家看来,虚空、空无就是停滞、永恒轮回。一切在诞生之日就不增不减,人在虚空中出现而后消失,就像不断从虚空中涌出的言语之后又消失在”一无所知“之中。为世界增添意义的古老梦想终结了。于是作者说:“决然无为是最有价值的行为,最最重要的行为。”
目睹他人的出现与消失,他人目睹自己的出现与消失,所有的变化都发生在肌体外面,其本质却是永恒地不增不减。那么书写意味着什么呢?如果书写的目的也指向消解?诞生又为何呢?如果诞生的目的是为了消失?瓦特就像是一个现代的“摩西”,充分浸透了现代精神的摩西。贝克特是为现代摩西作传者,他想用书写连通自我与他者,用书写表达自己对万事万物的自由责任,言说虚无却指向责任。然而就在言语洪流的背后,被制造出来的世界却瞬间消解,这恐怕是现代摩西所要面对的真正恐惧。这是一种不断质疑书写自身的书写。
瓦特是诺特家一名普通帮工,他的意识时时对外界张开,捕捉一切来自外界的信息。于是一切纷繁复杂的体验经感觉进入到他意识之中,搅乱了他的意识,让他陷入到反复、无限的自我怀疑之中,于是 :瓦特疲惫了。
作者也在用相同的方法试图搞乱读者的精神,在小说的最后一个部分告诉读者这不是小说的结尾,第三部分才是,而第一部分也不是小说的开头,第二部分才是。但其实可以这么说:哪里是开头哪里是结尾对于这部小说根本无关紧要,因为这本来就是一部改写读者对小说传统认识的作品。而且拙以为第一部分为开头是合适的,因为这个部分其实通过婴儿给出了诞生的意象,之后是圆圈,缺口,然后就陷入到永恒的轮回之中。诞生似乎打开了生命的缺口,就像明与暗分别是人性的两种缺口一样,但很快这些缺口的开合就消失在圆的闭合状态中。此刻隐喻一切都陷入到虚空、空无中。在作家看来,虚空、空无就是停滞、永恒轮回。一切在诞生之日就不增不减,人在虚空中出现而后消失,就像不断从虚空中涌出的言语之后又消失在”一无所知“之中。为世界增添意义的古老梦想终结了。于是作者说:“决然无为是最有价值的行为,最最重要的行为。”
目睹他人的出现与消失,他人目睹自己的出现与消失,所有的变化都发生在肌体外面,其本质却是永恒地不增不减。那么书写意味着什么呢?如果书写的目的也指向消解?诞生又为何呢?如果诞生的目的是为了消失?瓦特就像是一个现代的“摩西”,充分浸透了现代精神的摩西。贝克特是为现代摩西作传者,他想用书写连通自我与他者,用书写表达自己对万事万物的自由责任,言说虚无却指向责任。然而就在言语洪流的背后,被制造出来的世界却瞬间消解,这恐怕是现代摩西所要面对的真正恐惧。这是一种不断质疑书写自身的书写。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