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恐怖消费理念
那就是:钱。
现在每天电视里都有文玩收藏节目。就是几个脸儿生的傻逼带着摄像机在文化商品市场里拿着一点小钱转悠。关键是每一个摊主摆弄着玩意儿品头论足然后出价的时候,先蹦出几个行话名词,然后总要带上一句“您也得让我赚点儿,我出XXX”。举个例子就是:“这对核桃我要是卖呢,应该能卖个1000,1000多点儿,还得是熟人吧。要是我收呢,当然不能1000收。您也得让我赚点儿,是吧,我愿意出600收……我最多给到700。我得赚点儿,是吧,哈哈,”
在我眼里整件事情是这样:一大堆人,填满一堆大大小小的商厦,自己弄个屋子和几品展台,你随便拿起里面的哪一件,都至少是几千,要么就是一克二百。加起来,一个小店里的货品价值几何?整座商场里的货品价值几何?可能吗?每一个摊主,一张嘴就显出初中文化水平的本来面目,手拿着玉器撮撮转转的,评论着“水头”、“品相”、“艺术感”,这相称吗?不客气的讲,他们配吗?再不客气的讲,他们这些铁定的“小”人配摸“玉”吗?既然如此,他们手里的能是玉吗?那么是什么促使这么一群低劣的投机者凑在这些装点唐璜的大厦里的呢?是什么让他们竟敢明明白白告诉顾客说,他可以600买你手里的东西,再1000出头卖给别人,而且这只是转了一“点儿”呢?无遮拦的贪婪好像已晋升为一种“公平”。
股票。假如发行了100股,有100个人每人花费1块钱分了这100股。后来一个人出价10块买走了一个人手中的那一股。那么另99个人手里的也都变成了10块钱一股。这100股的市值就是“10000”而不再是“100”。而且这是市场承认的。
这两件事很像。
我妈的袜子。她一直买最便宜的袜子——丝袜。肉色的短丝袜。5块钱10双。她夏天穿冬天穿。穿皮鞋时穿,穿旅游鞋时还穿。12月里她会说“我的脚好冷啊!”,然后仍然穿着补了又补的肉色短丝袜,穿着一双矮榜的皮鞋去上班了。
这三件事是一样的。
在天津,所有货真价实的店铺,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倒闭。因为天津的老百姓只在乎价格。他们可以为了5块钱一斤的破点心而抛弃8块钱一斤的好点心,买二斤回到家里,吃上四块就真心不想再吃——因为他的身体知道“难吃”,即使他的精神拒绝承认——然后剩下的一斤半在未来的半个月里按部就班的荒废,变成垃圾扔掉。而当他再经过那里时,还要再皱着眉头去排队,盯着怎么插队,最好小吵一下,买到二斤带回家。
这四件事是一样的。
没有人关心“值”,只懂得“价”。没钱或不想花钱时,便选最低的。有钱或想花钱时,便选最高的。王小波说“做价值判断容易,做事非判断难”。最后整个集体演变出的结果就很恐怖了,商品价格一类一类的失去秩序,无所顾忌的飞涨,涨到卖东西的认为自己以为该赚多少就是该赚多少,认为买东西的只是一种该提防的小偷或强盗。
北京黑出租比正规出租还要贵,而他们竟然还要说:我们不好干,他们有国家补贴。他们能在路上捡活儿,我们只能等。现在油贵。15块钱我不去。
那只是3公里的路,而且一半的时候,他们真的不去。
有一次我真的对他说:“你们哪里不好干?他们交份儿钱你们不交,你们赚的钱都是自己的。油能有几个钱?你们再不好捡活儿,也能保证二分之一路程是有客人的。国家补贴不就是加的那一两块钱吗?而你们要的还比他们要的多,你还说自己不赚钱。”结果,他急了。
关键是,他除了表现出恼怒,别的什么都说不出来。
现在每天电视里都有文玩收藏节目。就是几个脸儿生的傻逼带着摄像机在文化商品市场里拿着一点小钱转悠。关键是每一个摊主摆弄着玩意儿品头论足然后出价的时候,先蹦出几个行话名词,然后总要带上一句“您也得让我赚点儿,我出XXX”。举个例子就是:“这对核桃我要是卖呢,应该能卖个1000,1000多点儿,还得是熟人吧。要是我收呢,当然不能1000收。您也得让我赚点儿,是吧,我愿意出600收……我最多给到700。我得赚点儿,是吧,哈哈,”
在我眼里整件事情是这样:一大堆人,填满一堆大大小小的商厦,自己弄个屋子和几品展台,你随便拿起里面的哪一件,都至少是几千,要么就是一克二百。加起来,一个小店里的货品价值几何?整座商场里的货品价值几何?可能吗?每一个摊主,一张嘴就显出初中文化水平的本来面目,手拿着玉器撮撮转转的,评论着“水头”、“品相”、“艺术感”,这相称吗?不客气的讲,他们配吗?再不客气的讲,他们这些铁定的“小”人配摸“玉”吗?既然如此,他们手里的能是玉吗?那么是什么促使这么一群低劣的投机者凑在这些装点唐璜的大厦里的呢?是什么让他们竟敢明明白白告诉顾客说,他可以600买你手里的东西,再1000出头卖给别人,而且这只是转了一“点儿”呢?无遮拦的贪婪好像已晋升为一种“公平”。
股票。假如发行了100股,有100个人每人花费1块钱分了这100股。后来一个人出价10块买走了一个人手中的那一股。那么另99个人手里的也都变成了10块钱一股。这100股的市值就是“10000”而不再是“100”。而且这是市场承认的。
这两件事很像。
我妈的袜子。她一直买最便宜的袜子——丝袜。肉色的短丝袜。5块钱10双。她夏天穿冬天穿。穿皮鞋时穿,穿旅游鞋时还穿。12月里她会说“我的脚好冷啊!”,然后仍然穿着补了又补的肉色短丝袜,穿着一双矮榜的皮鞋去上班了。
这三件事是一样的。
在天津,所有货真价实的店铺,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倒闭。因为天津的老百姓只在乎价格。他们可以为了5块钱一斤的破点心而抛弃8块钱一斤的好点心,买二斤回到家里,吃上四块就真心不想再吃——因为他的身体知道“难吃”,即使他的精神拒绝承认——然后剩下的一斤半在未来的半个月里按部就班的荒废,变成垃圾扔掉。而当他再经过那里时,还要再皱着眉头去排队,盯着怎么插队,最好小吵一下,买到二斤带回家。
这四件事是一样的。
没有人关心“值”,只懂得“价”。没钱或不想花钱时,便选最低的。有钱或想花钱时,便选最高的。王小波说“做价值判断容易,做事非判断难”。最后整个集体演变出的结果就很恐怖了,商品价格一类一类的失去秩序,无所顾忌的飞涨,涨到卖东西的认为自己以为该赚多少就是该赚多少,认为买东西的只是一种该提防的小偷或强盗。
北京黑出租比正规出租还要贵,而他们竟然还要说:我们不好干,他们有国家补贴。他们能在路上捡活儿,我们只能等。现在油贵。15块钱我不去。
那只是3公里的路,而且一半的时候,他们真的不去。
有一次我真的对他说:“你们哪里不好干?他们交份儿钱你们不交,你们赚的钱都是自己的。油能有几个钱?你们再不好捡活儿,也能保证二分之一路程是有客人的。国家补贴不就是加的那一两块钱吗?而你们要的还比他们要的多,你还说自己不赚钱。”结果,他急了。
关键是,他除了表现出恼怒,别的什么都说不出来。